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的单触组合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 2009 年 7 月 30 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 No.10-2009-0070128 的优先 权, 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以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 发 明 涉 及 一 种 用 于 自 动 传 动 装 置 的 旋 钮 的 单 触 组 合 结 构 (one touch combination structure), 其中旋钮能够很容易地由单触类型组合。 背景技术 装配至车辆的自动传动装置是这样的设备 : 该设备根据驾驶状况而自动改变传动 比, 并减少司机变档的工作量, 以增强驾驶便利度, 并使得启动、 加速和减速变得容易, 从而 增强驾驶舒适度。
然而, 即使使用这种自动传动装置, 也应当操作设在司机座椅旁边的自动传动组 件, 以来停车、 空挡、 向前行车和倒车。
总体而言, 这种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变速杆包括杆管和旋钮, 所述杆管整体连接 至臂构件, 以被铰接地支撑, 并且该杆管通过从顶盖处的预定长度而向上直立 ; 所述旋钮联 结至所述杆管的顶部, 并用作司机的把手。
在传统的自动传动组件中, 阳螺纹部分形成在所述杆管的顶端, 对应于阳螺纹部 分的阴螺纹部分形成在所述旋钮的内圆周, 所述杆管和旋钮通过阳螺纹部分和阴螺纹部分 的螺纹联接而进行联接。
然而, 在这种结构中, 旋钮应当转动预定圈数来进行组装, 因此具有的问题是 : 组 装时间很长, 并且根据工人使用的紧固力, 旋钮的位置可能会改变。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 而不应 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的单触组合结构, 其 中所述旋钮能够通过单触组合类型替代传统的螺钉组合类型来进行组装, 因此旋钮能够容 易和便利地连接和分离, 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此外, 本发明还努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的单触组合结构, 其中, 不管工人使用的紧固力多大, 旋钮的组装位置都能够被恒定保持, 因此可以增强自动传动 组件的组装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当中, 一种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的单触组合结构, 可以 包括 : 旋钮, 所述旋钮设有操作按钮 ; 插入件, 所述插入件插置于所述旋钮内部 ; 杆管, 所述 杆管置于所述插入件内部, 该杆管的下端部分被铰接地支撑, 以调节变速速度 ; 以及操作 杆, 所述操作杆可滑动地插入到所述杆管内部, 并可弹性地支撑在所述杆管内部, 以根据所
述操作按钮的操作而竖直移动, 其中所述插入件的内圆周上设有具有不同宽度和长度的第 一装配突出部和第二装配突出部, 所述杆管的上端部分形成有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 该第 一切槽和第二切槽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和第二装配突出部。
在所述插入件的内圆周上, 在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和第二装配突出部的上方可以 设有朝所述插入件中心突出的止挡件, 从而所述插入件的内径变得更狭窄, 以形成导向孔 来在其中容纳所述操作杆。
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和第二装配突出部可以在转动方向上相隔 180 度。
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的纵向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装配突出部的纵向长度。
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可以这样形成 : 该第一装配突出部的上端部分的宽度大于所 述第一切槽的宽度, 该第一装配突出部的下端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切槽的宽度, 从而 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被强力地榫接在所述第一切槽内。
当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的宽度向下延伸的时候, 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的宽度可以 逐渐变窄, 从而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的下端部分可滑动地导向到所述第一切槽内。
所述第二装配突出部可以这样形成 : 该第二装配突出部的上端部分的宽度大于所 述第二切槽的宽度, 该第二装配突出部的下端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切槽的宽度, 从而 所述第二装配突出部被强力地榫接在所述第二切槽内。
所述第二装配突出部可以这样形成 : 当所述第二装配突出部的宽度向下延伸的时 候, 所述第二装配突出部的宽度逐渐变窄, 从而所述第二装配突出部的下端部分可滑动地 导向到所述第二切槽内。
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的下端部分的宽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切槽的宽度。
在所述插入件的内圆周上, 在所述第一装配突出部和第二装配突出部的上方可以 设有朝所述插入件中心突出的止挡件, 从而所述插入件的内径变得更狭窄, 以形成导向孔 来在其中容纳所述操作杆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 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 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 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 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 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 1 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的单触组合 结构的视图。
图 2 是沿着图 1 中 II-II 线的截面图。
图 3 是沿着图 1 中的 III-III 线的截面图。
图 4 是图 2 中的第一装配突出部的放大的视图。
图 5 是图 3 中的第二装配突出部的放大的视图。
图 6 是沿着图 1 中的 VI-VI 线的截面图。
图 7 是从图 1 中的 A 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 8 是从图 1 中的 B 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 9 是显示了图 1 中的杆管和操作杆的俯视图。
应当理解, 附图并不必须是按比例绘制的, 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
征的某种程度上经过简化的表示。在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的设计特征, 包括例如特定 的尺寸、 定向、 定位和外形, 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所确定。
在这些图中, 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 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效的 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在附图中和以下的描述中示出了这些实 施例的实例。 虽然本发明与示例性实施例相结合进行描述, 但是应当了解, 本说明书并非旨 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例。 相反, 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 而且 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换、 修改、 等效形式以及其它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 1 是显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的单触组合 结构的视图, 图 2 是沿着图 1 中 II-II 线的截面图, 图 3 是沿着图 1 中的 III-III 线的截面 图, 图 4 是图 2 中的第一装配突出部的放大的视图, 图 5 是图 3 中的第二装配突出部的放大 的视图, 图 6 是沿着图 1 中的 VI-VI 线的截面图, 图 7 是从图 1 中的 A 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 图 8 是从图 1 中的 B 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 9 是显示了图 1 中的杆管和操作杆的俯视图。 如图 1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自动传动装置的变速杆包括旋钮 110, 该旋钮 110 被安装以提供把手 ; 杆管 120, 该杆管 120 的上端置于旋钮 110 内, 其下端联结 至臂构件, 以调节变速速度 ; 以及操作杆 130, 该操作杆 130 插入到杆管 120 内, 并根据操作 按钮 111 的推动而竖直移动, 下面将会介绍操作按钮 111。
此时, 操作按钮 111 设置在旋钮 110 的一侧, 以防止变速杆发生故障, 并且当推动 操作按钮 111 时, 可以进行变速。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插入件 112 插置于旋钮 110 内, 从而旋钮 110 能够牢固地连接 至杆管 120。
此外, 如图 4 至图 6 所示, 具有不同宽度和长度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和第二装配突 出部 114, 互相面向对方而成对设置在插入件 112 的内圆周 112a 上, 并且在内圆周 112a 上 在装配突出部 113 和 114 的上方设有朝中心突出的止挡件 115, 从而内径变得更狭窄。
止挡件 115 可以用来防止与杆管 120 的过度组装。止挡件 115 包括导向孔 116, 以 容纳操作杆 130 穿过其中, 从而选择性地与操作按钮 111 接合。
特别而言, 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是这样形成的 : 该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的上端的宽 度略大于杆管 120 的第一切槽 123 的内径, 从而榫接在第一切槽 123 内, 并且其下端的宽度 在向下延伸时逐渐变窄, 从而其下端能够被导向至杆管 120 的第一切槽 123 内。
优选地, 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的下端的宽度至少大于第二装配突出部 114。
同时, 杆管 120 的内底部形成为闭合的中空类型, 并且, 能够将操作杆 130 回复至 其初始位置的弹性构件设置在杆管 120 的闭合中空部和操作杆 130 之间。
根据操作杆 130 的移动而执行锁定功能的定位销在杆管 120 的侧边上沿着直径方 向穿入。另外, 如图 7 和图 8 所示, 一对固定夹支撑槽 120a 可以沿杆管 120 的上部圆周方 向形成。
此外, 向下切割的第一切槽 123 和第二切槽 124 形成在杆管 120 的上端, 以对应于 第一和第二装配突出部 113 和 114。
换言之, 如图 7 和图 8 所示, 第一和第二切槽 123、 124 具有不同的宽度和长度, 并 且互相分离预定距离而设置, 从而具有了一定的结构, 第一和第二装配突出部 113、 114 能 够选择性地榫接在该结构内。
附图标记 B 表示设在插入件 112 下方的套管, 附图标记 C 表示固定夹。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 的单触组合结构。
首先, 工人在紧握旋钮 110 的同时, 将操作杆 130 和杆管 120 插入到旋钮 110 当中。
此时, 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的下端被第一切槽 123 引导, 并且如果旋钮 110 被插入 超过了预定深度的话, 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的上端被第一切槽 123 的上部钩住, 从而暂时组 装在一起。
因此, 第二装配突出部 114 位于第二切槽 124 的入口处, 而处于正好被装配前的状 态。
随后, 工人使用橡胶锤来敲击旋钮 110 的上端, 来促使第一和第二装配突出部 113 和 114 榫接在第一和第二切槽 123、 124 内。 同样地, 如果第一和第二装配突出部 113 和 114 分别装配到第一和第二切槽 123 和 124 中, 那么插入件 112 的止挡件 115 装在了杆管 120 的上端上, 从而完成了组合。
如果工人错误地相对于操作杆 130 和杆管 120 而沿着相反的方向插入旋钮 110 的 话, 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的下端响应于第二切槽 124, 并且此时第一装配突出部 113 的宽度 大于第二切槽 124 的宽度, 因此它们无法被组装。
如上所述,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自动传动装置的旋钮的单触组 合结构, 所述旋钮能够通过单触组合类型替代传统的螺纹组合类型来进行组装, 因此旋钮 能够容易和便利地连接和分离, 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此外, 不管工人使用的紧固力多大, 旋钮的组装位置都能够被恒定保持, 因此可以 增强自动传动组件的组装可靠性。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 术语 “上” 、 “下” 和 “内” 用于参考图中显 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 这些描述 并非想穷尽本发明, 或者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 并且很显然, 根据上述教导, 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 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 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 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 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