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行虚拟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多输入多输出 ) 配 对技术, 尤其涉及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 MIMO 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MIMO 是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即正交频分 多址 ) 系统中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之一。在 MIMO 系统中, 信号源 S(k) 经过时空编码后由多 根天线发射出去, 再经过无线信道, 在接收端用多根天线进行接收, 在接收端进行时空解码 后恢复出原始信号。
MIMO 的中心思想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它将多径天线信道与发射、 接收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 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是一种近于最优的空域时 域联合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
上行 MIMO 又称虚拟 MIMO, 因为移动台的大小一般无法满足多根天线的需求 ( 如 2.5Ghz 频段, 波长为 12cm, 3 个波长间隔就是 36cm, 同时, 移动台天线增多会造成成本和功 耗的大量增加, 所以, 移动台一般就只有一根天线 ), 如果需要使用上行 MIMO 技术, 只能通 过多个终端协作的方式, 即 VirtualMIMO 技术, 含义如图 1 所示。在使用 Virtual MIMO 的 时候, 两个终端 ( 即用户 1 和用户 2) 各使用一根发射天线, 并且使用完全相同的时频资源, 每个终端的数据和非 MIMO 模式一样进行编码、 交织、 调制、 映射, 调制后的数据子载波按照 协议编码成对后发送给基站。
上行 virtual MIMO 是一种空间复用方式, 跟两个终端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密切, 两 个终端协作实现上行 virtual MIMO 的方式也叫配对方式, 如果配对前可以计算出配对后终 端之间的相关性, 选择相关性为零或很小的两个终端进行配对, 那么配对成功的机率将会 大大增加, 但现有技术中没办法在终端配对前, 估算出配对后的相关性, 进而导致终端配对 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对成功率高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 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 对方法, 包括 :
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 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 且所 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UIUC 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 行配对处理 ;
在配对后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 对 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包括 0。其中, 所述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
为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设置配对标志位, 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分别填入对方 的配对表中, 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 UIUC 值均为配对前的值, 并根据所述 UIUC 值调整 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
其中, 根据所述 UIUC 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步骤具体为 :
根据配对后的 UIUC 值, 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载波干扰噪声比 CINR 在当前 UIUC 值对应的功控 CINR 参考范围内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 CINR 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 内。
其中, 所述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
清除配对标志位, 清空配对时填写的所述配对表, 取消对所述两个终端的 UIUC 值 的限制, 恢复正常功率控制, 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其中, 上述方法还包括 :
每隔一预设时间段清空终端所有不适合配对表, 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配对触 发周期。
其中, 所述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 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
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 HCS 校验和 / 或循环冗余码校 验 CRC 校验, 产生校验结果 ;
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 足所述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其中, 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 件恶化的步骤具体为 :
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超过第 一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或者
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错误的次数 超过第二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或者
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和 CRC 校验出 错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其中, 所述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 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
在一周期内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总数据包数低于第四门限 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 包括 :
配对处理模块, 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 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 适合配对表中, 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UIUC 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则 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
拆对处理模块, 用于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 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 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 所述配对处理模块包括 :查找单元, 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 查找没有配对、 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 且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UIUC 值相等的两个终端 ;
配对单元, 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其中, 所述拆对处理模块包括 :
校验单元, 用于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 HCS 校验和 / 或循环冗余码校验 CRC 校验, 产生校验结果 ;
判断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 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
拆对单元, 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时, 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
上述方案中, 自适应的选择没有配对且彼此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 且 UIUC 值 相等的终端进行配对, 尝试配对后, 若信道条件发生恶化, 传输不稳定, 则进行自适应拆对 处理。 在不知道两个终端配对后相关性时, 也能进行尝试配对, 通过填写不适合配对表以防 止短期内的无效尝试 ; 根据上行 HCS 与 CRC 校验信息来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 极大提高配对 成功率, 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的上行虚拟 MIMO 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流程示意图 ; 图 3 为图 2 所示方法的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 图 4 为图 2 所示方法的步骤 21 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 图 5 为图 2 所示方法的步骤 22 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 图 6 为图 5 所示步骤 513 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 图 7 为周期清空终端的不适合配对表的流程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图 9 为图 8 所述装置的一具体实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 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上行 virtual MIMO 配对方法, 没办法在终端配对前, 估算出配对 后的相关性, 进而导致终端配对成功率低问题, 提供一种配对成功率高的上行虚拟多输入 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和装置。
如图 2 所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 MIMO 自适应配对方法, 包 括:
步骤 21, 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 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 中, 且所述两个终端的 UIUC(Uplink Interval Usage Code, 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 值的差值 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 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包括 0 和 0附近的值, 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UIUC 值的差值优选为 0 时, 即两个终端的上 行调制编码索引的值相等, 所述两个终端的 UIUC 值的差值为 0 附近的值时, 即两个终端的 UIUC 值相近, 在配对前尽量选择 UIUC 值相近或者相等的两个终端进行配对, 保证配对后两 个终端的相关性, 极大提高终端的配对成功率 ;
步骤 22, 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 设条件时, 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 该步骤中, 所述预设条件, 如可以是信道恶化的 条件, 在尝试配对的两个终端后续传输数据包时, 若发现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时, 及 时对这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拆对后 的终端可以再次尝试与其它终端的配对, 这样更进一步保证了终端的配对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 : 该实施例中, 步骤 21 和步骤 22 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基站, 但不限于 基站。
如图 3 所示, 该方法具体流程包括 : 当配对触发周期 ( 如可以是帧信息统计周 期 ) 到达时, 如果发现两个没配对终端的 UIUC 值相等, 并且彼此都不在对方的不适合配对 表中 ( 不适合配对表主要是为了防止刚刚尝试配对不成功的终端在下次配对触发周期再 次去尝试配对, 增加与其它终端尝试配对的机会 ), 则将它们配成一对, 执行上行 Virtual MIMO。配对后, 限制终端的 UIUC 为配对前的值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会出现终端在配对后, 出现功率忽然变大或者变小, 导致两个终端的相关性降低, 配对后的两个终端的 UIUC 与配 对前的是一样的, 进一步保证了两个终端的相关性 ), 根据配对后 UIUC 值来调整两个配对 终端的发射功率, 将功率控制尽量保持在 2 个终端的上行 CINR(Carrier toInterference Noise Ratio, 上行载波干扰噪声比 ) 在当前 UIUC 对应的 PCCI(PCCINR Reference, 功控 CINR 参考 ) 范围内且这 2 个终端的 CINR 差值尽量小 ( 这样进一步保证两个终端的功率 不发生太大变化 )。配对后如果信道条件恶化, 如两个终端中有一个终端 HCS 校验连续出 错的次数达到门限值、 周期内 HCS 错误的次数超过门限、 周期内 HCS 以及 CRC 校验出错的 PDU(Protocol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 占总 PDU 数的比例超过门限值、 周期内总的 PDU 数低于门限值 ( 相当于没有流量, 没有必要使用上行 Virtual MIMO ; 或者配对后完全传不 动, 则及时进行拆对处理, 取消对 UIUC 的限制、 恢复正常的功率控制, 并把彼此都写入对方 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在上述图 2 所示方法的步骤 21 中, 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 为 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设置配对标志位, 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分别填入对方的配对表 中, 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 UIUC 值均为配对前的值, 并根据所述 UIUC 值调整所述两个 终端的发射功率 ;
该步骤中, 限制所述两个终端配对后的 UIUC 值均为配对前的值, 这样抑制终端的 功率在尝试配对后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进而会使后续传输数据包比较可靠 ; 当然, 也可以 不限制两个终端配对后的 UIUC 值为配对前的值, 但这样一来, 终端在尝试配对后, 功率可 能会发生变化, 终端传输数据包的可靠性会降低。
优选的, 根据配对后的 UIUC 值调整所述两个终端的发射功率时 : 调整所述两个终 端的 CINR 在当前 UIUC 值对应的功控 CINR 参考范围内 ( 即 PC CINRReference, PCCI 参考 范围 ) 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 CINR 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其中, 该第二预设范围包括 0 及 0 附近的值, 当两个终端的上行 CINR 的差值为 0 时, 即这两个终端的上行 CINR 相等 ; 当两个终端的上行 CINR 的差值为 0 附近的值时, 即这两个终端的上行 CINR 相近 ; 总之, 需要 使两个终端的上行 CINR 的差值尽可能小, 这样进一步保证尝试配对的两个终端的相关性, 增大配对的成功率。
如图 4 所示, 为本发明的上述步骤 21 对应的自适应配对触发流程, 每 M 帧触发一 次配对, 即 M 为配对触发周期, 且该 M 可调 ;
步骤 41 : 自适应配对是否打开, 是则进入步骤 42, 否则结束。
步骤 42 : 是否有配对能力, 有则进入步骤 43, 否则结束。
步骤 43 : 是否未配对, 没配对进入步骤 44, 否则结束。
步骤 44 : 帧数统计是否达到 M, 是则进入步骤 45, 否则结束。
步骤 45 : 从上一次被拆终端的下一编号开始遍历终端编号, 寻找一个有配对能力 的、 彼此不在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的、 UIUC 相等的未配对终端。
步骤 46 : 寻找是否成功, 是则进入步骤 47, 否则结束。
步骤 47 : 进行配对处理, 即置配对标志位 ; 填写配对表 ; 限制配对后 UIUC 为配对 前 UIUC 的值 ; 功率控制尽量保持 CINR 在 UIUC 对应的 PCCI 范围内并且两终端 CINR 差值尽 量小。 步骤 48 : 结束。
上述图 2 所示方法的步骤 22 中, 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 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
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 HCS 校验和 / 或循环冗余码校 验 CRC 校验, 产生校验结果 ;
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满 足所述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即根据校验结果判断信道条件是否恶 化。
具体来讲, 若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连续出错的 次数超过第一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或者若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 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错误的次数超过第二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 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或者若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和 CRC 校验出错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 道条件恶化。
其中, 该第一门限值、 第二门限值、 第三门限值均可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进行确 定。
另外, 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的判断方 法还可进一步包括 :
若在一周期内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总数据包数低于第四门 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当第四门限值为无限小时, 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 终端完全传输不动数据包, 也认为信道条件恶化。 其中, 该第四门限值也可以根据经验值或 者仿真进行确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和上述步骤 21 中对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的步骤相应的, 若两个终端尝试配对后, 若信道条件恶化, 则需要对两个终端及时进行拆对处理, 该拆对处
理的步骤包括 :
清除配对标志位, 清空配对时填写的所述配对表, 取消对所述两个终端的 UIUC 值 的限制, 恢复正常功率控制, 将所述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如图 5 所示, 为上述步骤 22 对应的自适应拆对触发流程 : 设 HCS 校验连续出错的 次数达到第一门限值为 N1、 周期内 HCS 校验出错的次数超过第二门限值 N2、 周期内 HCS 校 验与 CRC 校验出错的 PDU 数占总 PDU 数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值 N3、 周期内总 PDU 数低于第 四门限值 N4 均会触发 ;
步骤 51 : 上行自适应配对是否打开, 是则进入步骤 52, 否则结束。
步骤 52 : 帧周期统计。
步骤 53 : 是否到了获取 HCS 与 CRC 校验信息周期, 是则进入步骤 54, 否则结束。
步骤 54 : 遍历终端编号。
步骤 55 : 编号对应的 MS( 移动台, 即终端 ) 是否配对, 是则进入步骤 56, 否则结束。
步骤 56 : 获取两个终端的 HCS 与 CRC 校验信息。
步骤 57 : 获取是否成功, 是则进入步骤 58, 否则结束。
步骤 58 : 统计拆对相关信息。
步骤 59 : HCS 校验连错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门限值 N1, 是则进入步骤十三, 否则进入 步骤 510。
步骤 510 : 周期内 HCS 校验出错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门限值 N2, 是则进入步骤 513, 否则进入步骤 511。
步骤 511 : 周期内 HCS 与 CRC 校验错误的 PDU 数与总 PDU 数的比例是否达到第三 门限值 N3, 是则进入步骤 513, 否则进入步骤 512。
步骤 512 : 周期内总 PDU 数是否低于第四门限值 N4, 是则进入步骤 513, 否则结束。
步骤 513 : 进行拆对处理, 把触发拆对的 MS1( 终端 1) 与正跟其配对的 MS2( 终端 2) 写入彼此的不适合配对表中, 清空配对表, 取消对 UIUC 的限制、 恢复正常功率控制, 清空 MS1 与 MS2 的拆对统计信息, 清除 MS 1 与 MS2 的配对标志位。该步骤的详细流程图如图 6 所示。
步骤 514 : 结束。
该实施例中, 第一门限值为 N1 根据实测确定、 周期内 HCS 出错的第二门限值 N2 也 是根据实测确定、 周期内 HCS 与 CRC 校验出错的 PDU 数占总 PDU 数的比例第三门限值为 N3 同样根据实测确定、 周期内总 PDU 数第四门限值为 N4, 与系统带宽、 上下行符号比等有关, 也根据实测确定。
另外, 该实施例中, HCS 是一种弱校验, CRC 是一种强校验。当基站接收到上行帧 数据时, 首先解析出 Burst( 数据突发 ), 再由 Burst 解析出 PDU(protocol data unit, 即协 议数据单元 ), 在解析第一个 PDU 数据包后, 先对该 PDU 进行 HCS 校验, 如果正确则接着进 行 CRC 校验, 同时保存 CRC 校验结果, 准备解析下一个 PDU, 直到解析完所有 PDU ; 如果 HCS 校验错误, 则停止该 Burst 剩余 PDU 的解析, 全部丢弃。在由 Burst 解析 PDU 的时候, 如果 HCS 校验是正确的, 那么 CRC 校验正确数与错误数之和就是该 Burst 中总的 PDU 数, 错误的 PDU 数与总 PDU 数的比值就可以很好的反应当时信道条件的好坏 ; 如果 HCS 错误, 那么就无 法确定该 Burst 中到底丢失了多少 PDU( 也许是第一个就丢弃了, 也许是最后一个才丢弃 ),如果连续出现多次 HCS 校验错误, 那么就有理由认为此时的信道相当恶劣。
在上述图 2 所示方法中, 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后, 还可进一步包括 :
每隔一预设时间段清空终端所有不适合配对表, 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配对触 发周期, 一定时间后恢复原来不适合配对终端之间的尝试配对, 配对后实时判断信道条件 的好坏, 若发现信道条件不再适合配对, 则进行拆对处理, 保证链路的可靠性。
如图 7 所示, 为清空不适合配对表流程 ( 帧周期触发 ), :
步骤 71 : 自适应配对是否打开, 是则进入步骤 72, 否则结束。
步骤 72 : 帧周期统计。
步骤 73 : 是否达到清空不适合配对表的触发周期 P( 即上述预设时间段, 即每 P 帧 触发一次, P 可调, 但是 P 要比 M 大很多, ), 是则进入步骤 74 ; 否则结束。
步骤 74 : 遍历终端编号。
步骤 75 : 判断编号对应的终端是否存在, 是则进入步骤 76, 否则结束。
步骤 76 : 清空终端的所有不适合配对表。
步骤 77 : 结束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 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终端, 即选择没有配对且彼此不在 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 且 UIUC 值相等的终端进行配对, 尝试配对后, 若信道条件发生恶化, 传输不稳定, 则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 在不知道两个终端配对后相关性时, 也能进行尝试配 对, 通过填写不适合配对表以防止短期内的无效尝试 ; 根据上行 HCS 与 CRC 校验信息来进行 自适应拆对处理, 极大提高配对成功率, 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如图 8 所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 80, 包括 :
配对处理模块 81, 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 若两个终端没有配对且不在对方 不适合配对表中, 且所述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UIUC 值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则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
拆对处理模块 82, 用于在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 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时, 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 该第一预设范围包括 0 和 0 附近的值 ; 如图 9 所示, 上述配对处理模块 81 具 体实现时, 可包括 :
查找单元 811, 用于在配对触发周期到达时, 查找没有配对、 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 表中且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UIUC 值相等的两个终端, 即两个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 UIUC 值的差值为 0 ; 当然也可以查找没有配对, 不在对方不适合配对表中且两个终端的上行 UIUC 值的差值为 0 附近的值, 即 UIUC 值相近的两个终端 ;
配对单元 812, 用于将查找到的所述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处理 ; 该配对单元 812 在具 体实现时, 对上述查找到的两个终端置配对标志位 ; 填写配对表 ; 限制配对后 UIUC 为配对 前 UIUC 的值 ; 功率控制尽量保持 CINR 在 UIUC 对应的 PCCI 范围内并且两终端 CINR 差值尽 量小 ;
这样在配对前尽量选择 UIUC 值相近或者相等的两个终端进行配对, 保证配对后 两个终端的相关性, 极大提高终端的配对成功率 ;
上述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 MIMO 自适应配对方法中所有关于尝试配对的特征均
适用于该装置中, 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的上行虚拟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装置可以为 一基站, 但不限于基站。
上述所述拆对处理模块 82 在具体实现时, 可包括 :
校验单元 821, 用于对所述两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分别进行头校验序列 HCS 校验 和 / 或循环冗余码校验 CRC 校验, 产生校验结果 ;
判断单元 822, 用于根据所述校验结果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 据包的信道条件满足一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是信道恶化的条件, 即根据所述校验结果 判断信道条件是否恶化 ;
拆对单元 823, 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时, 对所述两个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该判断单元 822 具体实现时, 判断若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 包 HCS 校验连续出错的次数超过第一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或者若 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错误的次数超过第二 门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或者若在一周期内对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 个终端传输的数据包 HCS 校验和 CRC 校验出错的数据包占总数据包的比例超过第三门限 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其中, 该第一门限值、 第二门限值和第三门限值均 可以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确定。 另外, 配对后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的判断方 法还可进一步包括 :
若在一周期内判断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的总数据包数低于第四门 限值, 则认为传输数据包的信道条件恶化 ; 或者
第四门限值无限小时, 即若发现所述两个终端中至少一个终端传输不动数据包 时, 也认为信道条件恶化。其中, 该第四门限值也可根据经验值或者仿真进行确定。
上述拆对单元 823 在具体实现时, 在信道条件恶化时, 清除配对标志位, 清空配对 时填写的所述配对表, 取消对所述两个终端的 UIUC 值的限制, 恢复正常功率控制, 将所述 两个终端的终端编号写入对方的不适合配对表中。同样, 上述方法中的关于拆对处理的所 有特征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
该装置 80 还可包括 : 定期清理单元, 用于每隔一预设时间段清空终端所有不适合 配对表, 所述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配对触发周期, 一定时间后恢复原来不适合配对终端之 间的尝试配对, 配对后实时判断信道条件的好坏, 若发现信道条件不再适合配对, 则进行拆 对处理, 保证链路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终端, 即选择没有配对且彼此不在对方 不适合配对表中, 且 UIUC 值相等的终端进行配对, 尝试配对后, 若信道条件发生恶化, 传输 不稳定, 则进行自适应拆对处理。在不知道两个终端配对后相关性时, 也能进行尝试配对, 通过填写不适合配对表以防止短期内的无效尝试 ; 根据上行 HCS 与 CRC 校验信息来进行自 适应拆对处理, 极大提高配对成功率, 在保证链路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