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89699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3.23CN101989699A*CN101989699A*(21)申请号 201010244697.9(22)申请日 2010.07.2412/462264 2009.07.31 USH01R 13/02(2006.01)H01R 13/40(2006.01)G02B 6/38(2006.01)(71)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地址 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何家勇 郑启升 特伦斯F李托(54) 发明名称连接器(57) 摘要一种连接器,包。
2、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延伸入插接口内的第一对接部、及连接第一对接部及第一焊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暴露于插接口内的第二对接部、及连接第二对接部及第二焊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均沿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排列,并形成相互平行的两列,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有一位于该两列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的光纤模组。(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
3、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CN 101989699 A 1/1页21.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延伸入插接口内的第一对接部、及连接第一对接部及第一焊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暴露于插接口内的第二对接部、及连接第二对接部及第二焊接部的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均沿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排列,并形成相互平行的两列,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位于该。
4、两列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的光纤模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自第一对接部后端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自第一延伸部后端侧向弯折延伸的第一横向部,所述第一横向部沿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排列并逐渐增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自第二对接部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及自第二延伸部侧向倾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部与第二倾斜部分别沿相反的侧向方向延伸,并沿绝缘本体上下方向位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两侧分别凹设有一个沿前后。
5、方向延伸的定位槽,以分别定位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插接口后端的基部,所述舌板自基部向前突出;所述舌板前侧设有用以收容第二对接部的端子收容槽、及位于端子收容槽后方、并贯穿至基部后端的收容腔,所述连接器包括一沿绝缘本体上下方向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固持于收容腔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下侧凹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及横向延伸的第一固持槽以收容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对接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分隔板上侧凹设有若干与第二连接部相对应的第二固持槽以固持第二连接部。8.。
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与收容腔沿绝缘本体上下方向相贯通。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设有一个前后贯穿的、位于收容腔下方及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容置腔以固持光纤模组,所述容置腔与插接口相贯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对接部的排布符合A型USB3.0连接器的端子排布标准。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89699 A 1/4页3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导电端子排布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08年8。
7、月6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 201097428Y号,该专利公开了一种USB3.0连接器,其可兼容USB2.0标准。该连接器包括USB2.0导电端子及扩展端子,其中USB2.0导电端子的焊接脚排列在靠近插接口的前排,所述扩展端子的焊接脚排列在远离插接口的后排。所述USB2.0导电端子及扩展端子的焊接脚均大致呈等间距排列;如此设置,导电端子的焊接脚排列密集,没有合理的空间再组装其他元件。若根据需求一定要在该种连接器上组装其他元件时,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该种元件前部为让开导电端子的端子脚而需要进行开槽处理,如此会破坏该种元件的整体性,造成该种元件制造难度增大,且不利于将其他类型的元件更换安装在。
8、该种连接器上的问题。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导电端子排布以利于安装其他元件的连接器。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延伸入插接口内的第一对接部、及连接第一对接部及第一焊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暴露于插接口内的第二对接部、及连接第二对接部及。
9、第二焊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均沿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排列,并形成相互平行的两列,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有一位于该两列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的光纤模组。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分别设置成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排列的两列,如此方便将其他元件,如光纤模组从该两列焊接部之间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上,而不需要进行开槽,组装方便且易于更换。【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0008 图2为本发明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0009 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0010 图4为本发明。
10、连接器的分隔板与导电端子的配合示意图。0011 图5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0012 图6为本发明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说 明 书CN 101989699 A 2/4页4【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连接器100用以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用以分隔固定导电端子2的分隔板3、包覆绝缘本体1外围的金属遮蔽壳体4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光纤模组5。所述连接器100设有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口7。0014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插接口7后端的基部10及自基部10上、下端一体向前突出的舌板11及辅板12。
11、。所述舌板11靠近其自由端110设有端子收容槽111及位于每一个端子收容槽111两侧的凸台112。所述舌板11上进一步凹设有与端子收容槽111连通且向后贯穿基部10的矩形收容腔113。所述舌板11顶部前端设有一对凹陷部114。所述基部10上在收容腔113两侧内壁上分别凹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引槽1131,所述导引槽1131与收容腔113相连通。所述基部10顶部凹设有一贯通收容腔113的固持孔1132用以固持分隔板3。所述基部10上还设有一前后贯穿的、位于收容腔113下侧的容置腔101以收容光纤模组5。所述收容腔113与容置腔101之间形成有一挡墙102以将收容腔113与容置腔101分隔开。所。
12、述容置腔101底壁上凹设有两个导轨1011以导引光纤模组5的插入。所述基部10后端两侧分别凹设有一位于容置腔101外侧、连通收容腔113、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103。所述基部10外侧壁上分别向外突伸有一突块104以固持遮蔽壳体4。0015 请参照图5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从功能上讲,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一个电源端子、一个接地端子及位于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0016 从结构上看,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第一对接部211。
13、、连接电路板的第一焊接部213、及连接第一对接部211与第一焊接部213的第一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2包括自第一对接部211后端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21、及自第一延伸部2121向右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横向部2122。所述第一焊接部213自第一横向部2122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对接部211为突起的圆弧以具备一定的弹性,当连接器100自上而下安装于电路板上时,所述第一对接部211向前延伸至舌板11下侧、并向下突伸至插接口7内。所述第一对接部211沿绝缘本体1横向方向排列为一排。所述第一焊接部213沿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前后方向排列为一列,并部分收容于基部10右侧的定位槽103内。
14、。所述第一焊接部213所在平面与第一对接部211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横向部2122沿绝缘本体1前后方向排列,并自前向后逐渐增宽,其中最右边的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横向部2122最窄,而最左边的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横向部2122最宽,从而使各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连接部212按顺序排列而不会交叉干扰。0017 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第二对接部221、连接电路板的第二焊接部223、及连接第二对接部221与第二焊接部223的第二连接部222。所述第二连接部222包括自第二对接部221后端先向下、然后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21、及自第二延伸部2221后端向左侧方向倾。
15、斜延伸的第二倾斜部2222。所述第二焊接部223自第二倾斜部2222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对接部221成平板状收容于舌板11前端的端说 明 书CN 101989699 A 3/4页5子收容槽111内,并突伸入插接口7内以与对接连接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对接部221沿绝缘本体1横向方向排列为一排,从而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211、221均安装于舌板11的同一侧且沿前后方向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以使第一、第二对接部211、221的排布符合A型USB3.0连接器的端子排布标准。所述第二焊接部223沿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前后方向排列为一列,并部分收容于基部10左侧的定位槽103内。由此,。
16、所述第二焊接部223所在平面与第二对接部221所在平面相互垂直。0018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连接部212所在平面与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连接部222所在平面沿绝缘本体1上下方向相互平行。且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横向部2122与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倾斜部2222朝相反的侧向方向弯折延伸,使第一焊接部213与第二焊接部223分开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两侧,从而使第一焊接部213与第二焊接部223之间形成较大的安装空间,以方便光纤模组5从后端安装到绝缘本体1上,而不需要任何的开槽处理,结构稳固且方便安装。0019 所述分隔板3成一矩形塑胶块体设计,并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收容腔113内。所述分隔。
17、板3设有上侧面31及下侧面32。所述分隔板3两侧前方分别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条33,所述肋条33可沿收容腔113两侧的导引槽1131向前滑入以将分隔板3安装于收容腔113内。所述分隔板3上设有一自上侧面31后端向上突伸的定位块34,所述定位块34延伸入基部10顶部的固持孔1132内以防止分隔板3沿前后方向晃动。所述下侧面32凹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及横向方向延伸的、与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对接部211及第一连接部222的结构相对应设置的L型第一固持槽321以固持第一导电端子21。所述上侧面31凹设有若干与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连接部222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固持槽322以收容第二导电端子22。由此。
18、可见,所述分隔板3沿上下方向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连接部212及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连接部222之间,可将第一导电端子21与第二导电端子22有效分隔,防止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1、22之间相互干扰,且组装方便。0020 所述光纤模组5包括固持于容置腔101内的本体部51及自本体部51向前延伸入插接口7内的光接收部52。所述光接收部52前端设有若干透镜521以及位于透镜521外侧并向前延伸的定位柱522,该透镜521可与连接至电路板的光纤(未图示)光耦合,以提供高速光信号传输。所述本体部51下端设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肋511、及位于本体部51两侧的弹性卡持臂512。安装时,所述凸肋51。
19、1顺着容置腔101内壁上的导轨1011向内滑入,所述弹性卡持臂512卡持于容置腔101的内侧壁上以将光纤模组5固持于其中。0021 所述遮蔽壳体4包覆绝缘本体1的周围,其包括顶壁41、自顶壁4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42、及自侧壁42相向延伸并卡扣形成的底壁43。所述顶壁41、底壁43及侧壁42包覆舌板11并与舌板11形成用以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7。每一顶壁41、底壁43及侧壁42上均设有向前延伸的抵压弹片44,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卡扣或抵持,使得本发明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稳固。每一侧壁42上设有一扣持孔421用以与绝缘本体1上的突块104相扣持,从而将遮蔽壳体4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此外,所述。
20、遮蔽壳体4还设有一对分别自每一侧壁42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45,每一安装脚45包括自侧壁42下端向外弯折延伸的弯折部分451及自弯折部分451向下竖直延伸的竖直部分452。0022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一焊接部213及第二焊接部223设置成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排列的两列,且该两列焊接部213、223相互平行并分说 明 书CN 101989699 A 4/4页6别沿前后方向定位在绝缘本体1的两侧,如此可方便将其他元件,如本发明连接器100中的光纤模组5从该两列焊接部213、223之间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1上,而不需要进行开槽,组装方便且易于更换。0023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1989699 A 1/5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9699 A 2/5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9699 A 3/5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89699 A 4/5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