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40840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34776.3

申请日:

2014.12.26

公开号:

CN104635923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1申请日:2014122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1;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1

申请人: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哲鹏; 过晓冰; 秦丽君

地址: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代理人:

白瑞强; 姚开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操 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 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 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 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 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 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 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 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循所述第一 原理的被采集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操作对象是否满 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 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 者,
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是否相对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发生的相对位置变 化。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 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采集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操作对象的数据检测所述操作对 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 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包括:
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
执行调整指令,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 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 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相匹配的第一界面,并在预设区域 输出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 触控输入设备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9.  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感应单元、检测 单元和调整执行单元;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单 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 结果;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 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 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 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 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 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不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 设条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者,检测 所述第二设备是否相对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为采集单元, 用于检测所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或者,
所述检测单元为接收单元,用于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检测所述 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执行单元,用于 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执行调整指令,维持所 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 力。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显示 单元,用于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之后,生成与所述第二相 对阻力相匹配的第一界面,并在预设区域输出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用户拿起触摸笔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操作时,显示屏 的触感是与显示屏的材料对应的光滑的触感,使用户的触觉体验单一,不利于 用户的操作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能够实现设备的感应区域呈纸质触感,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 括:
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操 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 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 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 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 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 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 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 括:感应单元、检测单元和调整执行单元;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单 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 结果;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 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 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 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 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 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 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感 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当所述第一检 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 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 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 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 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 二相对阻力不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对象和第一设备 的感应单元之间的相对阻力的改变,进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 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从而使感应区域呈现纸质触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 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二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三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四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 设备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 中,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 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这里,所述第一设备具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操作 对象相对位置变化。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所述操作对 象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触控笔,则以下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设备或所述操作对象均指的是触控笔,以下不再具体说明。则所述触 控笔与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距离之内时,所述触控感应单元能 够检测到与所述触控笔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即感应到所述触控笔,甚至感应 到所述触控笔的操作。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具有触控感应单元的电 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所述触控感应单元可以是所述智能手机 或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之匹配的 操作对象(即触控笔),所述触控笔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 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例如当所述感应单元为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 采集组件可以是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金属层;所述操作对象中的被采集组件 可以是金属材料;则所述第一原理为:所述感应单元中的金属层和所述操作对 象中的金属材料组成耦合电容,基于组成的耦合电容所述感应单元检测到电流 的变化从而感应到所述操作对象,即检测到与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检测所 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检测所 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有多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是 否满足第一条件。
第二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是否相对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
第三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所在方向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 域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否满足预设夹角范围。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 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不限于上述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的,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 设条件采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时,所述第一设备中设置有收纳空间,所述第 二设备(即触控笔)能够收纳至所述收纳空间中;则本实施例中,当检测所述 第二设备收纳在所述第一设备中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 容纳关系不满足第一条件;当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没有收纳在所述第一设备中 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满足第一条件。具体的, 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处可设置有能够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容纳的传感 器,如动作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等。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 动作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动作方向,当所 述动作方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内部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 中,则确定不满足第一条件;当所述动作方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外部时,确定 所述第二设备不被所述收纳空间收纳。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 距离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收纳 在所述收纳空间中。
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采 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时,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一定距离之内 的第二设备;一种实施方式是: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检测到 所述第二设备时,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相距一定距 离,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反之, 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时,可确定所 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的距离超过所述一定距离,进而确定所 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是, 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但基于所述第 二设备的移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的距离在变化; 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的距离变小时,确定所述第二 设备正在接近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 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 的距离变大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正在远离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进而确 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感应 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即触控屏;所述感应单元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的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所述第一 设备可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 与所述感应区域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
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采 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时,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 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在同一平面上;则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图像,基于 所述图像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位置和朝向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感应区域 所在平面的夹角;当所述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如60°至90°之间)时,可确 定所述第二设备(即触控笔)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 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夹角不在所述夹角范围时,可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即触控笔)不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 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10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 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 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 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 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这里,所述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包括: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执行调整指令, 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 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具体为增大所述感应区域 的阻力系数;相应的,本步骤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 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其中,所述增大所述 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可通过静电效应实现。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的最外层为玻璃,所述玻璃纸上还附有两层材料,一层是导电层,另一层是绝 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最外层。当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绝缘层接触式时,且所 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电信号通过所述导电层,所述操作对象中 将产生极性相反的感应电荷,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会收 到所述感应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而增大,使得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 第二模式下,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即所述操作 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增大,从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 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从而呈现纸质触感。
另外,所述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 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具体可通过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实现。具体的, 一种实现方式是:以超声波的频率(如20kHz-40kHz)震动所述感应区域,使 得所述感应区域发生上下震动。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压电效应,将压电弯曲 元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下;当所述压电弯曲元件接收到所述操作对象的触发 操作从而压力变大时,所述压电弯曲元件产生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应区域发 生上下震动。当然,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实现 方式。其中,当所述感应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即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 动后,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的操作感觉不像所述感应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时 的顺滑,由于所述感应区域的震动,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 相对阻力增大,所述用户在感觉上感知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使所述用 户感觉像在纸上操作一般。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对象和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 间的相对阻力的改变,进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 糙程度变大,从而使感应区域呈现纸质触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 设备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所示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采集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 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 感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这里,所述第一设备具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操作 对象相对位置变化。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所述操作对 象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触控笔,则以下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设备或所述操作对象均指的是触控笔,以下不再具体说明。则所述触 控笔与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距离之内时,所述触控感应单元能 够检测到与所述触控笔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即感应到所述触控笔,甚至感应 到所述触控笔的操作。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具有触控感应单元的电 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所述触控感应单元可以是所述智能手机 或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之匹配的 操作对象(即触控笔),所述触控笔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 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例如当所述感应单元为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 采集组件可以是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金属层;所述操作对象中的被采集组件 可以是金属材料;则所述第一原理为:所述感应单元中的金属层和所述操作对 象中的金属材料组成耦合电容,基于组成的耦合电容所述感应单元检测到电流 的变化从而感应到所述操作对象,即检测到与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设备上,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 第一设备自身检测所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具体的,所述第一设 备的采集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采用实施例一中的三 种实施方式,即: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是否满足 第一条件、或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是否相对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发生的相对 位置变化、或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所在方向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所在平面 之间的夹角是否满足预设夹角范围;上述三种实现方式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如实 施例一中所述,这里不再赘述。当采用上述三种实施方式时,本实施例所述的 采集单元可分别是:动作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所述感应单元、图像采集单元 (即与感应区域在同一水平面的摄像头)。
步骤20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时,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 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 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 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 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 同。
这里,所述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包括: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执行调整指令, 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 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具体为增大所述感应区域 的阻力系数;相应的,本步骤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 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其中,所述增大所述 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可通过静电效应实现。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的最外层为玻璃,所述玻璃纸上还附有两层材料,一层是导电层,另一层是绝 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最外层。当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绝缘层接触式时,且所 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电信号通过所述导电层,所述操作对象中 将产生极性相反的感应电荷,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会收 到所述感应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而增大,使得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 第二模式下,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即所述操作 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增大,从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 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使所述用户感觉像在纸上操作一般。
另外,所述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 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具体可通过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实现。具体的, 一种实现方式是:以超声波的频率(如20kHz-40kHz)震动所述感应区域,使 得所述感应区域发生上下震动。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压电效应,将压电弯曲 元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下;当所述压电弯曲元件接收到所述操作对象的触发 操作从而压力变大时,所述压电弯曲元件产生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应区域发 生上下震动。当然,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实现 方式。其中,当所述感应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即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 动后,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的操作感觉不像所述感应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时 的顺滑,由于所述感应区域的震动,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 相对阻力增大,所述用户在感觉上感知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从而呈现 纸质触感。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对象和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 间的相对阻力的改变,进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 糙程度变大,从而使感应区域呈现纸质触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 设备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 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示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操作对象的数据检测 所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这里,所述第一设备具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操作 对象相对位置变化。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所述操作对 象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触控笔,则以下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设备或所述操作对象均指的是触控笔,以下不再具体说明。则所述触 控笔与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距离之内时,所述触控感应单元能 够检测到与所述触控笔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即感应到所述触控笔,甚至感应 到所述触控笔的操作。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具有触控感应单元的电 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所述触控感应单元可以是所述智能手机 或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之匹配的 操作对象(即触控笔),所述触控笔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 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例如当所述感应单元为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 采集组件可以是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金属层;所述操作对象中的被采集组件 可以是金属材料;则所述第一原理为:所述感应单元中的金属层和所述操作对 象中的金属材料组成耦合电容,基于组成的耦合电容所述感应单元检测到电流 的变化从而感应到所述操作对象,即检测到与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操作对象的数据检测所 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设置有检测单元和发 送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数据,所述数据具体用于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 否满足第二条件;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一 设备。具体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可以是基 于无线射频传输技术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无线射频传输技术包括但不 限于蓝牙传输技术或近距离无线通讯(NFC)传输技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 的检测单元具体可以是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设备上 常用的持握处;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达到第一阈值时,可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用户持握,进而确定所述操作对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 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为达到所述第一阈值时,可确定所述第 二设备未被用户持握,进而确定所述操作对象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30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时,执行调整指令,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 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 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 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 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这里,所述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包括: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执行调整指令, 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 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具体为增大所述感应区域 的阻力系数;相应的,本步骤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 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其中,所述增大所述 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可通过静电效应实现。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的最外层为玻璃,所述玻璃纸上还附有两层材料,一层是导电层,另一层是绝 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最外层。当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绝缘层接触式时,且所 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电信号通过所述导电层,所述操作对象中 将产生极性相反的感应电荷,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会收 到所述感应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而增大,使得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 第二模式下,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即所述操作 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增大,从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 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从而呈现纸质触感。
另外,所述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 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具体可通过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实现。具体的, 一种实现方式是:以超声波的频率(如20kHz-40kHz)震动所述感应区域,使 得所述感应区域发生上下震动。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压电效应,将压电弯曲 元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下;当所述压电弯曲元件接收到所述操作对象的触发 操作从而压力变大时,所述压电弯曲元件产生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应区域发 生上下震动。当然,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实现 方式。其中,当所述感应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即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 动后,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的操作感觉不像所述感应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时 的顺滑,由于所述感应区域的震动,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 相对阻力增大,所述用户在感觉上感知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使所述用 户感觉像在纸上操作一般。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对象和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 间的相对阻力的改变,进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 糙程度变大,从而使感应区域呈现纸质触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 设备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信 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示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401: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 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这里,所述第一设备具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第二 设备相对位置变化。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所述操作对 象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触控笔。则所述触控笔与所述触控感应单 元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距离之内时,所述触控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触控笔 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即感应到所述触控笔,甚至感应到所述触控笔的操作。 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具有触控感应单元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等;所述触控感应单元可以是所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之匹配的操作对象(即触控笔),所 述触控笔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第二设备具有遵 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例如当所述感应单元为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 采集组件可以是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金属层;所述第二设备中的被采集组件 可以是金属材料;则所述第一原理为:所述感应单元中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设 备中的金属材料组成耦合电容,基于组成的耦合电容所述感应单元检测到电流 的变化从而感应到所述第二设备,即检测到与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位置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 预设条件具有多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是 否满足第一条件。
第二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是否相对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
第三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所在方向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 域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否满足预设夹角范围。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 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不限于上述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的,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 设条件采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时,所述第一设备中设置有收纳空间,所述第 二设备(即触控笔)能够收纳至所述收纳空间中;则本实施例中,当检测所述 第二设备收纳在所述第一设备中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 容纳关系不满足第一条件;当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没有收纳在所述第一设备中 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满足第一条件。具体的, 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处可设置有能够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容纳的传感 器,如动作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等。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 动作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动作方向,当所 述动作方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内部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 中,则确定不满足第一条件;当所述动作方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外部时,确定 所述第二设备不被所述收纳空间收纳。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 距离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收纳 在所述收纳空间中。
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采 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时,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一定距离之内 的第二设备;一种实施方式是: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检测到 所述第二设备时,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相距一定距 离,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反之, 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时,可确定所 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的距离超过所述一定距离,进而确定所 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是, 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但基于所述第 二设备的移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的距离在变化; 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的距离变小时,确定所述第二 设备正在接近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 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 的距离变大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正在远离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进而确 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感应 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即触控屏;所述感应单元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的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所述第一 设备可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 与所述感应区域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
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采 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时,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 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在同一平面上;则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图像,基于 所述图像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位置和朝向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感应区域 所在平面的夹角;当所述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如60°至90°之间)时,可确 定所述第二设备(即触控笔)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 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夹角不在所述夹角范围时,可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即触控笔)不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 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40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 关系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 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 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 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 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这里,所述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包括: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执行调整指令, 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 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具体为增大所述感应区域 的阻力系数;相应的,本步骤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 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其中,所述增大所述 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可通过静电效应实现。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的最外层为玻璃,所述玻璃纸上还附有两层材料,一层是导电层,另一层是绝 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最外层。当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绝缘层接触式时,且所 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电信号通过所述导电层,所述操作对象中 将产生极性相反的感应电荷,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会收 到所述感应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而增大,使得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 第二模式下,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即所述操作 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增大,从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 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从而呈现纸质触感。
另外,所述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 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具体可通过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实现。具体的, 一种实现方式是:以超声波的频率(如20kHz-40kHz)震动所述感应区域,使 得所述感应区域发生上下震动。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压电效应,将压电弯曲 元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下;当所述压电弯曲元件接收到所述操作对象的触发 操作从而压力变大时,所述压电弯曲元件产生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应区域发 生上下震动。当然,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实现 方式。其中,当所述感应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即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 动后,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的操作感觉不像所述感应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时 的顺滑,由于所述感应区域的震动,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 相对阻力增大,所述用户在感觉上感知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使所述用 户感觉像在纸上操作一般。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对象和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 间的相对阻力的改变,进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 糙程度变大,从而使感应区域呈现纸质触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 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501: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 中,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 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这里,所述第一设备具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操作 对象相对位置变化。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所述操作对 象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触控笔,则以下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设备或所述操作对象均指的是触控笔,以下不再具体说明。则所述触 控笔与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距离之内时,所述触控感应单元能 够检测到与所述触控笔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即感应到所述触控笔,甚至感应 到所述触控笔的操作。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具有触控感应单元的电 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所述触控感应单元可以是所述智能手机 或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之匹配的 操作对象(即触控笔),所述触控笔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 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例如当所述感应单元为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 采集组件可以是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金属层;所述操作对象中的被采集组件 可以是金属材料;则所述第一原理为:所述感应单元中的金属层和所述操作对 象中的金属材料组成耦合电容,基于组成的耦合电容所述感应单元检测到电流 的变化从而感应到所述操作对象,即检测到与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到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检测所 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检测所 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有多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是 否满足第一条件。
第二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是否相对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
第三种实施方式是: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所在方向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 域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否满足预设夹角范围。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 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不限于上述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的,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 设条件采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时,所述第一设备中设置有收纳空间,所述第 二设备(即触控笔)能够收纳至所述收纳空间中;则本实施例中,当检测所述 第二设备收纳在所述第一设备中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 容纳关系不满足第一条件;当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没有收纳在所述第一设备中 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满足第一条件。具体的, 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处可设置有能够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容纳的传感 器,如动作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等。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 动作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动作方向,当所 述动作方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内部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 中,则确定不满足第一条件;当所述动作方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外部时,确定 所述第二设备不被所述收纳空间收纳。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 距离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收纳 在所述收纳空间中。
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采 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时,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一定距离之内 的第二设备;一种实施方式是: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检测到 所述第二设备时,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相距一定距 离,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反之, 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时,可确定所 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的距离超过所述一定距离,进而确定所 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是, 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但基于所述第 二设备的移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的距离在变化; 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的距离变小时,确定所述第二 设备正在接近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 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之间 的距离变大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正在远离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进而确 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感应 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即触控屏;所述感应单元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的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所述第一 设备可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大小确定所述第二设备 与所述感应区域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
当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采 用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时,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 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在同一平面上;则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图像,基于 所述图像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位置和朝向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感应区域 所在平面的夹角;当所述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如60°至90°之间)时,可确 定所述第二设备(即触控笔)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 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夹角不在所述夹角范围时,可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即触控笔)不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 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50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并且生成与 所述第二相对阻力相匹配的第一界面,并在预设区域输出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 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 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 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这里,所述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包括: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执行调整指令, 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 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具体为增大所述感应区域 的阻力系数;相应的,本步骤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 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其中,所述增大所述 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可通过静电效应实现。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的最外层为玻璃,所述玻璃纸上还附有两层材料,一层是导电层,另一层是绝 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最外层。当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绝缘层接触式时,且所 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电信号通过所述导电层,所述操作对象中 将产生极性相反的感应电荷,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会收 到所述感应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而增大,使得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 第二模式下,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即所述操作 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增大,从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 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从而呈现纸质触感。
另外,所述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 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具体可通过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实现。具体的, 一种实现方式是:以超声波的频率(如20kHz-40kHz)震动所述感应区域,使 得所述感应区域发生上下震动。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压电效应,将压电弯曲 元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下;当所述压电弯曲元件接收到所述操作对象的触发 操作从而压力变大时,所述压电弯曲元件产生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应区域发 生上下震动。当然,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实现 方式。其中,当所述感应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即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 动后,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的操作感觉不像所述感应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时 的顺滑,由于所述感应区域的震动,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 相对阻力增大,所述用户在感觉上感知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使所述用 户感觉像在纸上操作一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第二模式时,生成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相匹配的第一界面,所述的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相匹配指的是与所述第二相对 阻力的感觉体验相匹配。具体的,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第二模式时,所述第 二相对阻力大于所述第一相对阻力,从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 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使所述用户感觉像在纸上操作一般,则所述第一界 面为呈现纸质显示效果的界面。具体的,匹配所述纸质显示效果的界面的显示 参数,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第二模式时,按所述显示参数生成所述第一界面, 并在预设区域输出显示所述第一界面。其中,所述预设区域可以是所述第一设 备的全部显示区域或部分显示区域,即所述第一界面为全屏窗口或小窗口。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对象和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 间的相对阻力的改变,进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 糙程度变大,从而使感应区域呈现纸质触感并且使预设区域的显示呈现纸质效 果,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及视觉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 设备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601: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检测 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这里,所述第一设备具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操作 对象相对位置变化。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可以是触控感应单元;所述第二设 备可以是触控笔。则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距离 之内时,所述触控感应单元能够检测到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即感应到所述第二设备,甚至感应到所述第二设备的操作。则本实施例中,所 述第一设备为具有触控感应单元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所 述触控感应单元可以是所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并且,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与之匹配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能够在所述第一 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
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第二设备具有遵 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例如当所述感应单元为电容式触摸屏时,所述 采集组件可以是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中的金属层;所述第二设备中的被采集组件 可以是金属材料;则所述第一原理为:所述感应单元中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设 备中的金属材料组成耦合电容,基于组成的耦合电容所述感应单元检测到电流 的变化从而感应到所述第二设备,即检测到与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位置变化。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检测所 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设置有检测单元和发 送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数据,所述数据具体用于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 否满足第二条件;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一 设备。具体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可以是基 于无线射频传输技术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无线射频传输技术包括但不 限于蓝牙传输技术或近距离无线通讯(NFC)传输技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 的检测单元具体可以是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设备上 常用的持握处;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达到第一阈值时,可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用户持握,进而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 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为达到所述第一阈值时,可确定所述第 二设备未被用户持握,进而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60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第二设备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时,通过所述接收单元获得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或型号; 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可以是具有特定形状的触控笔的类型,如具有铅笔形状的 触控笔、具有钢笔形状的触控笔甚至具有毛笔形状的触控笔等等。不同类型的 第二设备具有不同的标识参数。当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接收单元获得的第一检测 结果表明所述第二设备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进一步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 收获得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
步骤603:执行调整指令,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阻力参数 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应单元的相对阻力,以使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 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第二设备 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 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第二设备和 所述感应单元具有第二相对阻力,且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 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中预先设置有第一数据集合,所述第一数据集 合中包括不同的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及对应的阻力参数。当获得所述第二设备 的标识参数时,基于所述标识参数查询所述第一数据集合,获得所述标识参数 对应的阻力参数,以根据所述阻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应单元的相 对阻力。本实施例可应用于如下场景: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 有铅笔形状的触控笔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 相对阻力为第一数值;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有钢笔形状的触 控笔时,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为第二 数值;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有毛笔形状的触控笔时,所述第 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为第三数值。也就是说, 不同标识参数的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不 同,使得当用户持握不同类型的第二设备时所感受到的相对阻力不同,例如所 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三数值,也即用户持握具有铅笔形状 的触控笔进行触控操作时的操作体验最为顺滑,用户持握具有钢笔形状的触控 笔的操作体验次为顺滑,用户持握具有毛笔形状的触控笔的操作体验最为粗糙。
具体的,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包括:执行调整指 令,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或者,执行调整指令,维持所述感应区域 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具体为增大所述感应区域 的阻力系数;相应的,本步骤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 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其中,所述增大所述 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可通过静电效应实现。具体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 的最外层为玻璃,所述玻璃纸上还附有两层材料,一层是导电层,另一层是绝 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最外层。当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绝缘层接触式时,且所 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模式时,电信号通过所述导电层,所述操作对象中 将产生极性相反的感应电荷,所述操作对象与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会收 到所述感应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而增大,使得当所述第一设备切换至所述 第二模式下,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也即所述操作 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增大,从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 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从而呈现纸质触感。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阻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 应单元的相对阻力具体可通过基于所述匹配的阻力参数调整通过所述导电层的 电信号实现,以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摩擦阻 力,进而使用户感知到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粗糙度。
另外,所述维持所述感应区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 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具体可通过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实现。具体的, 一种实现方式是:以超声波的频率(如20kHz-40kHz)震动所述感应区域,使 得所述感应区域发生上下震动。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压电效应,将压电弯曲 元件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下,所述压电弯曲元件与电极连接;当所述压电弯曲 元件接收到所述操作对象的触发操作从而压力变大时,所述压电弯曲元件产生 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应区域发生上下震动。当然,使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 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其中,当所述感应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 模式时,即所述感应区域发生震动后,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的操作感觉不 像所述感应单元处于第一模式时的顺滑,由于所述感应区域的震动,所述操作 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之间的第二相对阻力增大,所述用户在感觉上感知到接触 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使所述用户感觉像在纸上操作一般。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阻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 应单元的相对阻力,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可通过相匹配的超声波的频率震动所述 感应区域实现;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可通过相匹配的所述压电弯曲元件的电信 号的频率实现,以使得所述用户感知到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阻力 参数相匹配的震动幅度,进而使用户感知到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 粗糙度。
基于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 阻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应单元的相对阻力时,还包括:基于所述 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获得与所述标识参数匹配的轨迹参数,基于所述轨迹参数 输出所述第二设备的操作轨迹。
这里,所述轨迹参数可以表征所述第二设备的操作轨迹的属性参数,所述 操作轨迹的属性参数可以包括:操作轨迹的粗细、操作轨迹的图案(实线或虚 线或是否带箭头等等)、操作轨迹的颜色等等,不同的标识参数可对应不同的轨 迹参数。例如,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有铅笔形状的触控笔时, 与之对应的操作轨迹可以是轨迹参数表征为实线且粗细为第一数值的操作轨 迹;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有钢笔形状的触控笔时,与之对应 的操作轨迹可以是轨迹参数表征为实线且粗细为第二数值的操作轨迹;当所述 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有毛笔形状的触控笔时,与之对应的操作轨迹 可以是轨迹参数表征为实线且粗细为第三数值的操作轨迹;其中,第一数值大 于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大于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大于第一数值。
基于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 阻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应单元的相对阻力时,还包括:基于所述 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获得与所述标识参数匹配的显示数据,基于所述显示数据 生成第二界面,在预设输出区域输出所述第二界面。
这里,所述显示数据可以为不同背景图片的显示数据;所述背景图片可以 是任意格式的图片。不同的标识参数可对应不同的背景图片的显示数据。例如, 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有铅笔形状的触控笔时,可与之对应带 网纹的绘画纸的背景图片的显示数据;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 有钢笔形状的触控笔时,可与之对应无任何纹路的书写纸的背景图片的显示数 据;当所述标识参数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具有毛笔形状的触控笔时,可与之对 应宣纸的背景图片的显示数据等等。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对象和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之 间的相对阻力的改变,进而使得持握所述操作对象的用户感觉到接触表面的粗 糙程度变大,从而使感应区域呈现纸质触感并且使预设区域的显示呈现纸质效 果;并且,不同标识参数的第二设备使用户具有感知到不同的接触表面的粗糙 程度,或者呈现不同的显示效果,使用户更具有真实的触觉体验或视觉体验。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图7为本发明实 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感应单元70、检测单元71和调整执行单元72;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70,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 单元70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70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检测单元71,用于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 测结果;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71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 70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 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一 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 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 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 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 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 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 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 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图8为本发明实 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二种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感应单元70、检测单元71和调整执行单元72;所述检测单元71为采集单元 711;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70,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 单元70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70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采集单元711,用于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 检测结果;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用于当所述采集单元711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感应区 域的阻力系数,将所述感应单元70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 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 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 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 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 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 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711具体可以是动作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用 于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容纳关系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具体 的,所述第一设备中设置有收纳空间,所述第二设备能够收纳至所述收纳空间 中。所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处可设置有所述动作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当所 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动作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动作传感器检测 到所述第二设备的动作方向,当所述动作方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内部时,确定 所述第二设备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中,则确定不满足第一条件;当所述动作方 向指向所述收纳空间外部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被所述收纳空间收纳。当所 述第一设备的收纳空间设置有所述距离传感器时,可通过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 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中。
所述采集单元711还可以是图像采集单元(如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 第一设备的感应区域在同一平面上;则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图像,基于所述图 像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位置和朝向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感应区域所在平 面的夹角;当所述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如60°至90°之间)时,可确定所述 第二设备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 关系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夹角不在所述夹角范围时,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 可能处于待书写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不满 足预设条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 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 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 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图9为本发明实 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三种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感应单元70、检测单元71和调整执行单元72;所述检测单元71为接收单元 712;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70,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 单元70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70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接收单元712,用于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检测所述操作对 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712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维持所述感应区 域的阻力系数不变,调整所述感应单元70与所述操作对象之间的相对阻力,将 所述感应单元70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 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 70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 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 第一相对阻力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 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 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设置有检测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 于检测数据,所述数据具体用于表征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所述发 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一设备。具体的,所述第二 设备的发送单元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712可以是基于无线射频传输技术 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无线射频传输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蓝牙传输技术或 近距离无线通讯(NFC)传输技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的检测单元具体可以 是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设备上常用的持握处;当所 述第一设备的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达到第一阈值时,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被 用户持握,进而确定所述操作对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 单元接收到的数据为达到所述第一阈值时,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未被用户持握, 进而确定所述操作对象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 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 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 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如图7所示,所 述第一设备包括:感应单元70、检测单元71和调整执行单元72;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70,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 单元70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70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检测单元71,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关系是否 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71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 70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 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一 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 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 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 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 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
具体的,所述检测单元71,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 容纳关系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者,检测所述第二设备相对所述感应单元70 的感应区域发生的相对位置变化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71,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所在方向 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否满足预设夹角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 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 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 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十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图10为本发明实 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第四种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感应单元70、检测单元71、调整执行单元72和显示单元73;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70,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 单元70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70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检测单元71,用于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 测结果;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71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 70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 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一 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 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二相对阻力,所述第一相对阻力 和所述第二相对阻力不同;
所述显示单元73,用于所述感应单元70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之后, 生成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相匹配的第一界面,并在预设区域输出显示所述第一 界面。
其中,当所述第一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 相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对象为第二设备,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 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具有遵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 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 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 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实施例十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如图9所示,所 述第一设备包括:感应单元70、检测单元71、调整执行单元72和显示单元73; 所述检测单元71具体为接收单元712;其中,
所述感应单元70,用于检测到操作对象;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感应 单元70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70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
所述接收单元712,用于接收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检测所述第二设备是 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还用于获得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 数;
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712获得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果 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基于所述接收单 元712获得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阻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 述感应单元的相对阻力,以使所述感应单元70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 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 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70具有第一相对阻力;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 感应单元70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所述感应单元 70具有第二相对阻力,且检测到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相 对阻力小于所述第二相对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具有遵循第一原理的采集组件,所述操作对象 具有遵循所述第一原理的被采集组件。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 示单元,用于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阻力参 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应单元的相对阻力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参数获得与所述标识参数匹配的轨迹参数,并基于所述轨迹参数输出所述第二 设备的操作轨迹。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 示单元,用于所述调整执行单元72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参数匹配的阻力参 数调整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感应单元的相对阻力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参数获得与所述标识参数匹配的显示数据,基于所述显示数据生成第二界面, 在预设输出区域输出所述第二界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 可参照前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中各处 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 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七至实施例十二中,所述第一设备的调整执行单元72在实际 应用中,均可由所述第一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第一设备的检测单元71,在实际应用 中可由所述第一设备中的动作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图像采集单元(即摄像头)、 或基于无线射频传输技术的接收天线实现;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70,在实 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触控感应屏实现;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单元73, 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屏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 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 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 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 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 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 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 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 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 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 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 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 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 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 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 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操作对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其中,所述操作对象为能够被所述第一设备的感应单元检测到与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区域相对位置变化的对象;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表明所述操作对象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调整指令,将所述感应单元由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感应单元检测所述操作对象相对位置变化时,所述操作对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