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6404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4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25809.1

申请日:

2015.03.20

公开号:

CN104770328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7/02申请日:201503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2

主分类号:

A01K67/02

申请人:

江西明月山石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余智杰; 章海鑫; 陶志英; 李志元; 王瑞君; 熊筱娟; 庹云

地址:

336000江西省宜春市经济开发区春雨路A—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代理人:

赵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通过优化适于蝌蚪养殖阶段的光照强度、适于蝌蚪变态阶段的光照强度和控制变态速度的光照强度,根据蝌蚪所处的生长阶段和变态阶段,优化特色营养,优化生石灰水与微流水相结合的水质调控方法,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优化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也优化相应的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延长蝌蚪生长期,不仅促进了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而且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 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5-7m2,池深60-80cm,四边形,进水口、排水 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 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所述排水口 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 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7800-82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 50cm,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mg/L,pH值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22-24℃;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0-9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 框中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1-2.39cm;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50cm,pH在6.5-8.0之间, 水温保持22-24℃;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7800-8200lux;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防止洪水、泥浆水入池,发现 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蚪生长发育情况, 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 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降低光照强度至2000-6000lux,保持微 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条件为:光照强度保持80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40cm, 所述蝌蚪培育池的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5mg/L,pH值在7.0,水温保持在23℃。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方法中的光照为: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8000lux。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 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降低光照强度至3000-5000lux,保持微 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6m2,池深60cm;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3尾/m2
所述养殖方法中的水质环境为: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40cm, pH在7.0,水温保持23℃。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 法还包括特色营养,
所述特色营养为:蝌蚪进入生长前期后,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 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 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蚪进入生长中期后,增加投喂植物性食物,此后 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蝌蚪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 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 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蛋白质食物选自红虫、蛋黄、蒸蛋和煮熟的鱼肉中的至少一种,所 述植物性食物选自熟蕃茄和/或南瓜,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选自煮熟的鱼 肉和/或螺蛳。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质环境还包括: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15-25mg/L生石灰水 调节水质pH至6.5-8之间;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 温至23℃。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20mg/L生石灰水调节pH至6.5-8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态 控制方法,所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 至8000-9400lux、提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 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2000-3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 下、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

说明书

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 方法。
背景技术
棘胸蛙,又名石蛙、石鸡、坑蛙、石鳞、石冻等,属两栖类蛙科动物, 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其胃内含物的85%以上是危害林木生长的昆虫; 体大而粗壮,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滋补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人们 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棘胸蛙的市场价格也 随之上升,因此,开展棘胸蛙的人工养殖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 益。
蝌蚪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其形态特征、摄食、活动特点与变态后 的幼蛙和成蛙截然不同。蝌蚪经过变态过程发育为幼蛙,幼蛙经过进一步 生长发育为成蛙。蝌蚪变态幼蛙是棘胸蛙培育过程中关键的特殊生长发育 阶段,培育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蝌蚪和幼蛙,可以为棘胸蛙养殖打下坚 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减少疾病的发生是提高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的重要 手段,而水质、培育环境、营养投喂等因素均与蝌蚪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棘胸蛙蝌蚪期变态幼蛙饲养培育技术》公开了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技 术,如蝌蚪池条件、配套设施、放养前准备、蝌蚪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 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蝌蚪池条件: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 的山涧溪水,采用水泥育苗池;放苗前应清池消毒,消毒方法:每100m2用 生石灰20kg或8ppm高猛酸钾,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蝌蚪饲养管理:蝌 蚪出膜后4天~5天靠孵黄维持营养,孵黄被消化后开始觅食,投喂方法是 每万尾蝌蚪用红萝卜、南瓜等植物性饵料200g投入水下食盘内,任蝌蚪自 由取食;养殖育苗池60天~70天以上的蝌蚪,其后肢开始伸出,应以动物 性饲料为主,并辅以植物性饲料;水质管理:池水每10天换一次,保持微 流水;保持池水适温,棘胸蛙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在高温季节采取 降温措施,如搭设遮荫棚、加深池水、注入水生植物等,使池水温度控制在 35℃以下等”。然而,该蝌蚪期变态幼蛙饲养培育技术并不能减少蝌蚪疾病 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
因此,研究可以减少蝌蚪疾病发生、提高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的棘胸 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蝌蚪期变态幼蛙饲养培 育技术不能减少蝌蚪疾病的发生、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较低,从而提出一 种可以减少蝌蚪疾病发生、提高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率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 蛙的培育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 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5-7m2,池深60-80cm,四边形,进水口、排水 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 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所述排水口 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 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7800-82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 50cm,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mg/L,pH值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22-24℃;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0-9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 框中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1-2.39cm;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50cm,pH在6.5-8.0之间, 水温保持22-24℃;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7800-8200lux;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防止洪水、泥浆水入池,发现 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蚪生长发育情况, 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 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降低光照强度至2000-6000lux,保持微 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环境条件为:光照强度保持8000lux,水位平 均深度保持在30-40cm,所述蝌蚪培育池的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5mg/L,pH 值在7.0,水温保持在23℃。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养殖方法中的光照为: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 照强度8000lux。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 期,逐渐降低水位,保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降低光照强度至 3000-5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6m2,池深60cm;所述 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3尾/m2;所述养殖方法中的水质环境为: 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40cm,pH在7.0,水温保持23℃。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养殖方法还包括特色营养,
所述特色营养为:蝌蚪进入生长前期后,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 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 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蚪进入生长中期后,增加投喂植物性食物,此后 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蝌蚪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 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 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蛋白质食物选自红虫、蛋黄、蒸蛋和煮熟的 鱼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性食物选自熟蕃茄和/或南瓜,所述高钙、高蛋 白的食物选自煮熟的鱼肉和/或螺蛳。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所述水质环境还包括: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 用15-25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6.5-8之间;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 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20mg/L生石灰水调节 pH至6.5-8之间。
本发明上述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述变态控制方法为: 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8000-9400lux、提高水温至 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 过降低光照强度2000-3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少动物性食物摄 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一定的光照可以润滑幼蛙池,有利于池中水生浮游生物和青苔的 生长,可以减少蝌蚪及变态幼蛙损伤,有利于预防细菌性疾病。本发明棘 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通过优化适于蝌蚪养殖阶段的光照强度、 适于蝌蚪变态阶段的光照强度和控制变态速度的光照强度,减少了蝌蚪及 变态幼蛙损伤,不仅促进了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而且可以预防细 菌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2)蝌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变态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本发明棘胸蛙 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根据蝌蚪所处的生长阶段和变态阶段,通过优 化特色营养,不仅促进了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而且可以预防出血 病等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3)由于棘胸蛙养殖过程中水温较低,导致高蛋白饵料水质易坏,本 发明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通过优化生石灰水与微流水相结 合的水质调控技术,不仅改善了蝌蚪培育和变态阶段的水质生活环境,减 少了蝌蚪和幼蛙因食用变质高蛋白饵料所导致的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 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4)本发明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针对春秋两季生产蝌 蚪的生长特色及棘胸蛙的越冬要求,开发出两季蝌蚪的变态控制方法,对 于春季孵化的蝌蚪,优化了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缩短蝌蚪生长期; 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也优化了相应的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延长 蝌蚪生长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 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6m2,池深60cm,四边形,由砖石构筑池底和 四壁,水泥沙浆粉刷,最后用水泥浆抹平,池底光滑,不渗水,进水口、排 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 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有利水体 交换,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对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 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80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0-40cm, 有利于保持水温稳定,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5mg/L,pH值在7.0,水温保持 23℃;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3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 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5cm;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0-40cm,pH在7.0,水温 保持23℃;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20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 7.0;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8000lux,室外光照强度超值采 取遮阴措施调整;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特别注意暴雨季节,防止洪水、 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 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特色营养:蝌蚪进入生长前期(10~20天)后,小蝌蚪食量逐渐 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水体的天然饵料也不足以保 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 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 蚪进入生长中期(20~55天)后,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 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增加投喂植物性 饲料,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有利于预防出血病等蝌蚪常见病,蝌蚪 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 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 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所述蛋白质食物为红虫和蛋黄,所述植物 性食物选自熟蕃茄,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为煮熟的鱼肉。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 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让蝌蚪变态上岸,降低光照强度至3000- 5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棘胸蛙繁殖盛期分在春季清明前后和秋季8-9月份,养殖中要求加快春季 蝌蚪的培育,促进蝌蚪早变态成幼蛙,有利于培育健壮的幼蛙越冬;延迟秋 季蝌蚪的发育,使之以蝌蚪形态越冬,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此时可以通 过营养和环境条件的控制来调节蝌蚪发育速度。
针对春秋两季生产蝌蚪的生长特色及棘胸蛙的越冬要求,开发出两季蝌 蚪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优化了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 以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也优化了相应的光照、水温、营 养等条件,以延长蝌蚪生长期,从而提高了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率。
本实施例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述 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9000lux、提高 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使其早变态成幼蛙; 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25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 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不使其当年变 态,以蝌蚪越冬为宜,不使其当年变态,以蝌蚪越冬为宜。所述高钙、高蛋 白食物为鱼肉,所述动物性食物为红虫和蛋黄,所述植物性食物为西红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 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5m2,池深70cm,四边形,由砖石构筑池底和 四壁,水泥沙浆粉刷,最后用水泥浆抹平,池底光滑,不渗水,进水口、排 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 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有利水体 交换,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对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 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78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40-50cm, 有利于保持水温稳定,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5mg/L,pH值在6.5,水温保持 22℃。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8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 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1cm。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40-50cm,pH在6.5,水 温保持22℃;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15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 6.5;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7800lux,室外光照强度超值采 取遮阴措施调整;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特别注意暴雨季节,防止洪水、 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 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特色营养:蝌蚪进入生长前期(10~20天)后,小蝌蚪食量逐渐 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水体的天然饵料也不足以保 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 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 蚪进入生长中期(20~55天)后,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 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增加投喂植物性 饲料,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有利于预防出血病等蝌蚪常见病,蝌蚪 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 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 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所述蛋白质食物为蒸蛋和煮熟的鱼肉,所 述植物性食物为南瓜,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为煮熟的螺蛳。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 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让蝌蚪变态上岸,降低光照强度至2000- 3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本实施例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 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8000lux、提 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使其早变态成幼蛙; 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2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 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不使其当年变 态,以蝌蚪越冬为宜。所述高钙、高蛋白食物为螺蛳,所述动物性食物为蒸 蛋和煮熟的鱼肉,所述植物性食物为南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 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
所述蝌蚪培育池为:面积7m2,池深80cm,四边形,由砖石构筑池底和 四壁,水泥沙浆粉刷,最后用水泥浆抹平,池底光滑,不渗水,进水口、排 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对角位置,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 育池的底部一角,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蝌蚪培育池的顶部一角,有利水体 交换,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对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
所述环境条件为:所述蝌蚪培育池建在室外,上方建遮阳棚,根据养殖 阶段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保持8200lux,水位平均深度保持在35-45cm, 有利于保持水温稳定,池内水质溶氧不低于4mg/L,pH值在8.0,水温保持 24℃。
所述蝌蚪苗的放养为:蝌蚪放养密度为90尾/m2,放养的蝌蚪在孵化框中 培育10天以上,蝌蚪长度为2.39cm。
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1)水质环境:所述蝌蚪培育池水位保持在35-45cm,pH在8.0,水 温保持24℃;当水质pH小于6.5时,采用25mg/L生石灰水调节水质pH至 8;当气温、水温超过25℃时,采用微流水调节水温至23℃;
(2)光照:蝌蚪培育过程保持光照强度8200lux,室外光照强度超值采 取遮阴措施调整;
(3)日常操作:蝌蚪养殖期间勤检查,特别注意暴雨季节,防止洪水、 泥浆水入池,发现死亡蝌蚪及时捞出,定时测量水温、气温,观察水质和蝌 蚪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特色营养:蝌蚪进入生长前期(10~20天)后,小蝌蚪食量逐渐 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水体的天然饵料也不足以保 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补充投喂蛋白质食物,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每天 1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20cm3的食物团/每5000尾蝌蚪;到20日龄时,蝌 蚪进入生长中期(20~55天)后,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 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增加投喂植物性 饲料,此后每隔5天投喂一次韭菜,有利于预防出血病等蝌蚪常见病,蝌蚪 长出前肢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放量按体积计为60cm3的食物团/每500尾 蝌蚪;到65日龄,蝌蚪长出后脚,蝌蚪进入变态期,投喂高钙、高蛋白的食 物;蝌蚪长出前肢后,停止喂食。所述蛋白质食物选自蛋黄和煮熟的鱼肉, 所述植物性食物选自熟蕃茄和南瓜,所述高钙、高蛋白的食物为煮熟的鱼肉 和螺蛳。
所述促进变态方法为:蝌蚪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逐渐降低水位,保 持所述蝌蚪培育池有1/2-1/3的陆地,让蝌蚪变态上岸,降低光照强度至 6000lux,保持微流水,池中陆地部分保持湿润。
本实施例的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还包括变态控制方法,所 述变态控制方法为: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通过提高光照强度至9400lux、提 高水温至23℃、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方法缩短蝌蚪生长期,使其早变态成幼蛙; 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通过降低光照强度3000lux,降低水温至18℃以下、减 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方法延长蝌蚪生长期。优选地,所述 高钙、高蛋白食物为鱼肉和螺蛳,所述动物性食物为蛋黄、蒸蛋和煮熟的鱼 肉,所述植物性食物为西红柿和南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 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 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 护范围之中。

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蝌蚪变态幼蛙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蝌蚪培育池与环境条件、蝌蚪苗的放养、养殖方法和促进变态方法;通过优化适于蝌蚪养殖阶段的光照强度、适于蝌蚪变态阶段的光照强度和控制变态速度的光照强度,根据蝌蚪所处的生长阶段和变态阶段,优化特色营养,优化生石灰水与微流水相结合的水质调控方法,对于春季孵化的蝌蚪,优化光照、水温、营养等条件,以缩短蝌蚪生长期;对于秋季孵化的蝌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