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6401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10957.0

申请日:

1999.07.11

公开号:

CN1243907A

公开日:

2000.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LG产电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LG·OTIS电梯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01.8.2|||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7.11

IPC分类号:

E04H6/18

主分类号:

E04H6/18

申请人:

LG产电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泰烨; 李圣贤

地址:

韩国汉城市

优先权:

1998.07.11 KR 28053/1998; 1999.03.23 KR 9851/1999

专利代理机构: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黄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升降机式停车系统,用单驱动马达选择地使每层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装入/取出车辆设备结构简化,降低成本和系统设备空间,减少车辆装入/取出时间。该系统包括升降机,可与其上的车辆沿起重线路竖向移动;多个停车用托架,可从置于靠近起重线路的多层的停车室朝起重线路水平移动或反之;至少一个托架驱动马达,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对多个托架提供水平托架动力;动力传递装置,将动力从驱动马达朝托架传递;离合器,连接或断开动力传递装置传递的动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层自动停车系统,其包括: 升降机,其可与其上带有的车辆沿起重线路,按竖向移动; 多个停车用托架,这些托架可从设置于靠近起重线路的多层上的停车室 朝向起重线路水平移动,或反之; 至少一个托架驱动马达,其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对多个托 架提供水平方向的托架动力; 动力传递装置,用于将动力从驱动马达传递到托架; 离合器,用于连接或断开由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传递的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动力传递装置,它们分别设置于每个停车室处以便对托架提供 水平方向的动力; 多个第二动力传递装置,其跨过与每层上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相对应的 起重线路而设置,以便对托架提供水平方向的动力; 多个第三动力传递装置,用于在每层上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和第二动力 传递装置之间传递水平方向的动力; 多个第四动力传递装置,其与第二动力传递装置相嵌合,用于在多个第 二动力传递装置之间传递动力; 在这里,所述驱动马达与多个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动力传递装置连 接,以便相互提供动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离合器与多个第二动力传 递装置中的每个连接以便连接或断开所传递的动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离合器与多个第一动力传 递装置中的每个连接以便连接或断开所传递的动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离合器为电磁式离合器,其可 响应于电控制信号,连接或断开所传递的动力。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马达,其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提供驱动升降机的驱动力; 重物; 绳,其一端与升降机固定,其另一端与重物固定; 主动滑轮,其与马达的输出连接用于根据马达的旋转方向,卷绕或打开 绳。

说明书


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特别是涉及多层自动停车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独的驱动马达使多个停车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下述方式有选择地使每层上的停车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该方式为:向使每层上的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用的动力传递线提供离合器,从而使上述系统的制造和维修成本降低,使托架驱动马达的效率达到最高。

    目前,多层自动停车系统作为单独的停车塔而用于建筑物中或靠近建筑物使用,以便高效地在有限的停车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接纳车辆。

    图1~3表示各种自动停车系统中的一种普通的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

    图1为该普通的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的分解图。

    如图所示,升降机113可与其上放置的车辆一起沿竖向移动,以便装入或取出车辆。

    上述升降机113包括一对叉支承臂113c;支承车轮的前叉机构113b和后叉机构113a,每个机构113a、113b包括设置于相应的叉支承臂113c上的多个叉,一个支承臂113c上的叉与另一支承臂113c上的叉相对;沿竖向形成的两对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其沿纵向的中心点与叉支承臂113c的端部相接触;升降滚轮113e,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上。

    更靠近后叉机构113a的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分别与链条190的端部相连接,链条190的另一端通过导向链轮150b与重物W相连接,该导向链轮150b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相对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伸出的假想线上,该导向链轮150b高出停车系统的顶部标高预定距离,依次为驱动链轮110c和导向链轮120a、140b,驱动链轮110c设置于轴A的两个端部。

    另外,可随旋转轴A旋转地中心链轮S设置于旋转轴A的纵向中心点处,该中心链轮S通过链条C与输出链轮OS连接,该输出链轮OS与传动机构T中的输出轴连接,该传动机构T与马达M的轴(图中未示出)嵌合,以便增加输出转矩,减小马达M的转速,上述马达M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使升降机113向上或向下移动。

    同时,一对链条191的端部与靠近前叉机构113b的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的顶部连接,上述链条19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导向链轮130a、驱动链轮110c、导向链轮120a、140b与重物W连接。因此,当马达M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传动机构T在输出轴上旋转,其使转速减小,快速地改变马达M的转矩。于是,上述输出链轮OS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速度减小,转矩增加,因此旋转驱动力通过链条C使中心链轮S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中心链轮S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轴A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中心链轮S嵌合,因此驱动链轮110C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当驱动链轮110C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驱动链轮110c中的齿轮相嵌合的链条190和191卷起或打开,从而将与链条190和191的端部相连接的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拉动或释放,由此升降机113上升或下降。

    在这里,链条190的另一端部与重物W连接,从而如果升降机113上升,重物W下降,如果升降机113下降,重物W上升。

    每对导向链轮120a、130a、140a和150b通过移动链条旋转对链条的移动进行导向。

    同时,设置4个导轨210以便在于升降机113沿竖向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摆动或倾斜的情况下,对升降机113进行导向,每个导轨210包括一对纵向较窄的U形板,该对导轨210的槽相对。导轨210从底层至顶层,沿相对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竖向伸出的假想线,设置于停车系统中。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和升降滚轮113e插入相应的导轨210中,从而升降滚轮113e沿导轨210的内壁旋转。于是,设置其上升降滚轮113e通过导轨210产生滚动的表面,可通过上述U形板限制升降滚轮113e的竖向和水平移动。

    此外,通过竖向延伸的4个导轨210形成升降机113的起重线路H,该导轨210用作4个角部,在每层上设置有两个停车室R,它们相对,靠近起重线路H的每个停车室R的宽度大于托架160的宽度,其高度高出放置于托架160上的车辆的高度预定距离。上述托架160包括主体160a,该主体由长度大于所放置的车辆的长度的板形成;4个叉机构160d,其从主体160a的两个纵向侧边伸出,以便支承车轮;一对滚轮接触杆160b、160c,它们分别与主体160a的横向侧边焊接。具体来说,每个滚轮接触杆160b和160c为沿其整个长度范围延伸的金属杆,其竖向截面呈U形,该接触杆接纳滚轮161a、161b,该滚轮与U形杆的内表面滚动接触以便对托架160提供水平移动力,该滚轮161a、161b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支架(图中未示出)上,该支架通过设置固定部件,比如螺栓/螺母与停车系统中的水平支柱(图中未示出)固定。叉机构106d中的叉与前叉机构113b和后叉机构113a中的叉交错布置,从而托架160和升降机113沿竖向相互穿过起重线路H。

    另外,设置两组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它们分别在滚轮161a和滚轮161a′,以及在滚轮161b和滚轮161b′之间,按照托架160中的主体160a的长度的距离,相互相对,每组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与停车室R处的滚轮对齐布置。

    同时,当停车室滚轮161a、161b或停车室滚轮161a′、161b′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通过在后面将参照图2和3进行描述的驱动装置旋转,同时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其旋转力转换为与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相接触的滚轮接触杆160b、160c的水平方向驱动力,由此托架160沿水平方向从停车室朝向起重线路移动,或反之。

    设置转台115以便于使用者旋转车辆,从而当使用者从自动停车系统中取出车辆时,车辆的前面朝向出口。特别是,转台115包括金属主体115b;4个叉机构115a,每个机构包括相对主体150b的纵向侧边部伸出的多个叉;一对侧板部115c,其与上述主体115b的横向侧边焊接。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包括使转台115旋转的马达的驱动机构设置于上述主体115b的中心部下面,在侧板部115c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为了使叉机构115a中的叉沿竖向将升降机113穿过起重线路H,叉机构160d中的叉与前叉机构113b和后叉机构113a中的叉交错布置。

    下面针对上述普通的多层自动停车系统,对车辆的装入和取出操作进行描述。在这里,车辆的装入操作指自动地将车辆从下述入口厅停到停车室中,在该入口厅中设置有入口,上述车辆的取出操作指将停于停车室中的车移动到入口厅中,使该车辆准备供使用者驾驶。

    对于车辆的装入操作,当上述系统的使用者(驾驶员)通过入口进入停车系统,另外在将车辆停于转台115上之后取出车辆时,该停车系统的经营者采用设置于入口厅的预定位置的控制板(图中未示出)上的操作按键,输入车的牌照号,引导待装入的车辆。控制板中的微处理器存储车的牌照号,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逻辑,确定待装入的车辆的停车室,确定停车室的逻辑引入下述系统,该系统确定空闲的,最靠近入口厅的停车室,以便使动力消耗达到最小和获得快速的停车过程。

    但是,当同时有车辆的装入和取出要求时,可应用下述逻辑,该逻辑将最靠近停有待取出车辆的停车室的停车室作为待装入的车辆的停车室。

    另外,上述微处理器中存储所确定的停车室号码或与待装入的车的牌照号相对应的停车室中的托架号码,向马达M输出向上操作指令信号,由此提升转台115下面的,等待于起重线路H中的升降机113,将放置于转台115上的车辆移到升降机113上。

    接着,通过马达M的向上驱动,升降机113上升,其停止于由微处理器确定的停车室R的竖向位置,具体来说,高出托架160预定高度的位置。按照上述微处理器的指令信号,选择用于待装入的车辆的停车室R中的托架160通过下述方式,沿水平方向从相应的停车室R朝向起重线路H移动,该方式为:使相应的停车室R中的停车室滚轮161a、161b,相应层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沿一个方向旋转。

    然后,当升降机113下降时,放于升降机113中的车辆转移到托架160上,通过下述方式,上述升降机113返回到转台115下面的等待位置,托架160返回到停车室R中,该方式为:使相应停车室R中的停车室滚轮161a、161b和相应层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沿另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便完成车辆的装入操作。

    下面对车辆的取出操作进行描述。

    当使用者按照从停车系统中取出车辆的要求,提供车的牌照号时,该停车系统的经营者采用设置于入口厅的预定位置的控制板(图中未示出)上的操作按键,输入车的牌照号并指向车取出。之后,控制板中的微处理器命令等待于起重线路H中的升降机113上升,并停止于由微处理器确定的停车室R的竖向位置,具体来说,低于托架160预定高度的位置。根据微处理器的指令信号,选择用于待取出车辆的停车室R中的托架160通过下述方式,沿水平方向从相应停车室R移动到起重线路H,该方式为:使相应停车室R中的停车室滚轮161a、161b和相应层地板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沿一个方向旋转。

    接着,当升降机113上升时,放置于托架160上的车辆转移到升降机113上,并且升降机113返回到转台115下面的等待位置,这样该车辆便放置于转台115上。通过下述方式,托架160返回到停车室R中,该方式为:使相应停车室R中的停车室滚轮161a、161b和相应层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沿另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便完成车辆的取出操作。

    下面参照上述普通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中的分别作为前视图和平面图的图2和3,对用于使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普通驱动设备的结构和操作进行描述。

    设置于每层上的停车室R处的,用于使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该普通驱动设备包括一对停车室滚轮支架170、170′,该支架沿水平方向按照平行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以便支承可旋转的停车室滚轮161a和161b,或161a′和161b′。

    特别是,3个停车室滚轮161a、161b或停车室滚轮161a′或161b′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每个滚轮支架170、170′上,它们中的两个滚轮161a、161b或161a′或161b′分别与相应链轮170a、170b以同轴方式连接,该链轮使滚轮旋转。另外,上述停车室滚轮161a、161b或停车室滚轮161a′、161b′中的剩余一个可分别自由地在滚轮轴161ax上旋转。即,设置每个滚轮轴161ax,其穿过停车室支架170、170′,剩余的滚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滚轮轴161ax的端部,其与停车室的内壁相对,其另一端向外伸出而穿过滚轮支架170,170′,并通过固定部件161ws,如销或垫片固定,以避免其另一端与滚轮支架170、170′分开。

    另外,停车室滚轮驱动马达230设置于滚轮支架170,170′中的一个,即滚轮支架170的顶面上,驱动马达230的输出是通过驱动链轮DS输出,该链轮DS随马达230的输出轴旋转。在这里,驱动链轮DS的旋转力通过第一链条C1传递给第一从动链轮170d,该链轮170d设置于驱动传递轴240的端部,其另一端部延伸而穿过滚轮支架170′,另一从动链轮170d′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驱动传动轴240的另一端。更具体地说,第一从动链轮170d包括一对链轮,该对链轮以同轴方式相互连接,其中一个链轮通过第一链条C1与驱动链轮DS连接,另一链轮通过第二链条C2,与第二从动链轮170a、第三从动链轮170b和应力控制链轮170c连接。第二从动链轮170a和第三从动链轮170b分别设置于其旋转轴上,由此停车室滚轮161a可以同轴方式分别随链轮170a、170b旋转。另一第一从动链轮170d′通过第三链条C3,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支架170′上的第二从动链轮170a′,第三从动链轮170b′和应力控制链轮170c′连接。

    在每层上的停车室R中设置有一对起重线路滚轮支架,其分别与滚轮支架170、170′相对应。在起重线路H中,起重线路滚轮支架通过焊接方式或设置连接部件,比如螺栓和螺母,与构成停车系统的结构的竖向或水平支柱固定。

    图2表示在5层停车系统中的每层上的起重线路H中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其中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分别由标号140、140′、120、120′、110、110′、130、130′和150、150′表示。

    由于每层上的一对起重线路滚轮支架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样下面仅仅对每层上的一个起重线路滚轮支架进行描述。

    首先,参照第一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14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旋转轴,它们穿过第一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14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14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相应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在其另一端部,两个滚轮按照自由旋转的方式设计。同时,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在这里,在图2中,自由旋转的两个滚轮旋转轴和固定部件的另一端部分别由标号140e和140f表示,分别设置于剩余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140b、140c和140d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140c和140d之间设置第四链条C4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40g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140c和140d之间的支架140上,以防止第四链条C4产生松动,由此对第四链条C4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这里,在链轮140b和140c之间设置第五链条C5以便传递动力,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应力控制链轮140h以避免第五链条C5产生松动,该应力控制链轮140h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140g的相同。

    另外,动力传递链轮140a设置在支架140的顶部以便通过第六链条C6,将由支架11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140b。在这里,链轮140b包括一对同轴设置的链轮,其中一个链轮通过第五链条C5与链轮140c连接,而另一链轮通过第六链条C6与驱动传递链轮140a连接。

    对于第二层上的滚轮支架12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二层上的起重滚轮支架12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12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相应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两个滚轮按照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同时,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在这里,在图2中,自由旋转的两个滚轮旋转轴和固定部件的另一端分别由标号120d和120e表示,分别设置于剩余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120c、120b和120a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120c和120b之间设置第七链条C7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2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120b和120c之间的支架140上,以避免第七链条C7产生松动,由此对第七链条C7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120b和120a之间设置第八链条C8以便传动动力,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应力控制链轮120g以避免第八链条C8产生松动,该应力控制链轮12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120f的相同。

    还有,在链轮120e和120a之间设置动力传递链轮120h以便将由支架14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120a。

    在这里,第六链条C6从链轮140b,通过动力传递链轮120h和链轮120a,绕过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10中的链轮110i,第一层上的滚轮支架140中的链轮140a,最后返回到链轮140b。于是,由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10所提供的动力借助第六链条C6,通过第一层上的滚轮支架140,传递给第二层上的滚轮支架120中的链轮120h。

    对于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1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三层上的起重滚轮支架11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11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相应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该两个滚轮按照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同时,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在这里,在图2中,自由旋转的两个滚轮旋转轴和固定部件的另一端部分别由标号110d和110e表示,分别设置于剩余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部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110c、110b和110a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110c和110b之间设置第九链条C9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1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110c和110b之间的支架110上,以避免第九条C9产生松动,由此对第九链条C9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110b和110a之间设置第九链条C9′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10g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链轮110b和110a之间,以避免第九链条C9′产生松动,应力控制链轮11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110f的相同。

    再有,根据控制信号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马达180设置于滚轮支架110的顶部以便提供起重线路滚轮220a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每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的驱动力的动力传递链轮110h、110i设置于滚轮支架110上,它们相互靠近。在这里,如图3所示,马达180的驱动输出使通过第十链条C10与动力传递链轮110ia连接的输出链轮180a旋转,动力传递链轮110ia设置于其旋转轴的端部,其穿过滚轮支架110,动力传递链轮110i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在这里动力传递链轮110i包括一对链轮,它们同轴连接于旋转轴的纵向相同侧边上,其中一个链轮上绕有第六链条C6,另一链轮上绕有动力传递第十一链条C11,该链条C11驱动滚轮支架110上的起重线路滚轮,以及第四层和第五层地板上的起重线路滚轮。

    在涉及滚轮支架130的第四层上,按照规定间距设置第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四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13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13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相应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该两个滚轮按照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同时,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在这里,在图2中,自由旋转的两个旋转轴和固定部件的另一端分别由标号130d和130e表示,分别设置于剩余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130c、130b和130a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130c和130b之间设置第十二链条C12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3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130b和130c之间的支架130上,以避免第十二链条C12产生松动,由此对第十二链条C12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130b和链轮130a之间设置第十三链条C13以便传递动力,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应力控制链轮130g以避免第十三链条C13产生松动,该应力控制链轮13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130f的相同。

    此外,在链轮130a和130e之间设置动力传递链轮130h以便将由支架11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130a。

    在这里,第十一链条C11从链轮110a,通过动力传递链轮130h和130a,第五层上的滚轮支架150的链轮150h、150a和150i,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中的链轮110i和110h,返回到链轮110a。于是,由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10提供的动力通过所设置的第十一链条C11传递给第四层上的滚轮支架的滚轮130h。

    最后,对于第五层上的滚轮支架15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五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15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15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相应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该两个滚轮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同时,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在这里,在图2中,自由旋转的两个滚轮旋转轴和固定部件的另一端分别由标号150d和150e表示,分别设置于剩余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150c、150b和150a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150c和150b之间设置第十四链条C14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5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150c和150b之间的支架150上,以避免第十四链条C14产生松动,由此对第十四链条C14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150b和150a之间设置第十五链条C15以便传递动力,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应力控制链轮150g以避免第十五链条C15产生松动,该应力控制链轮15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150f的相同。

    动力传递链轮150h设置于支架150的顶部,该链轮150h通过第十一链条C11将由支架13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150a。在这里,上述动力传递链轮150a包括一对链轮,该对链轮同轴设置,其中一个链轮上绕有第十五链条C15,而另一链轮上绕有第十一链条C11。此外,动力传递链轮150i设置于支架150的顶部以便将通过支架130提供的第十一链条C11的动力传递给滚轮支架110中的链轮110i。

    下面参照附图,对普通起重线路滚轮、停车室滚轮和驱动装置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控制板中的微处理器同时发出选择用于待装入或取出车辆的停车室R的驱动马达230和起重线路滚轮驱动马达180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驱动指令信号时,则上述马达180、230同时开始工作。于是,当马达180驱动时,该马达180产生的驱动力能过第十链条C10a传递给链轮110ia,由此与链轮110ia同轴设置的链轮110i旋转,该链轮110i的旋转驱动力通过第十一链条C11使链轮110h、110a旋转。

    再有,链轮110a的旋转通过第八链条C8和第九链条C9使链轮110b、110c和链轮110f、110g旋转。另外,链轮110a分别使第四层和第五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驱动链轮130a~130c和150a~150c,应力控制链轮130f、130g和150f、150g旋转,由此第三层~第五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旋转,该滚轮220a与上述链轮同轴设置。

    当链轮110i旋转时,通过第六链条C6相互连接的第二层和第一层中的滚轮驱动链轮120a和动力传递链轮120h,滚轮驱动链轮140b和动力传递链轮140h开始旋转,其结果是,第一层地板中的另一滚轮驱动链轮140c、140d和应力控制链轮140g、140h旋转,另外第二层中的滚轮驱动滚轮120b、120c和应力控制链轮120f、120g旋转,从而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20a与上述链轮以同轴方式连接。

    同时,当停车室马达230旋转时,驱动链轮DS按照停车室马达230的旋转方向旋转,驱动链轮DS的驱动力通过第一链条C1传递给第一从动链轮170d。在这里,第一从动链轮170d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轴240使第一从动链轮170d′旋转,其旋转通过第二链条C2,传递给第二从动链轮170a、第三从动链轮170b和应力控制链轮170c。在这里,由于停车室滚轮161a是按照与第二和第三从动链轮170a、170b的旋转轴同轴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这样停车室滚轮161a产生旋转。另一第一从动链轮170d′通过第三链条C3,使第二从动链轮170a′、第三从动链轮170b′和应力控制链轮170c′旋转,由此使另一停车室滚轮161b旋转。于是,停车室滚轮161a、161b和起重线路滚轮220a、220b旋转,由此托架160沿水平方向从停车室R朝向起重线路H移动,或反之。

    但是,上述普通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存在下述问题,该问题指该驱动马达必须设置于安装在每层上的停车室中的停车室滚轮支架上,由此控制每个马达的控制器的控制程序变得复杂,必须在每个马达上设置将马达与控制器连接的控制信号线,其结果是使普通停车系统的制造成本增加,装配生产率下降,其原因是花费较长时间设置马达,另外上述系统的损坏率增加。此外,马达、由马达驱动的升降机、作为驱动传递装置而设置于重物之间的多个链条和链轮产生噪音,特别是该噪音会对靠近停车系统的公寓或办公楼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避免已有技术中的问题和缺点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自动停车系统,其通过下述方式有选择地采用装入/取出车辆用的托架,该方式为:通过设置于每层中的起重线路和停车室中的导向滚轮处的离合器,调节驱动马达的动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自动停车系统,其使在停车系统中装入/取出车辆用的设备的结构简化,因此使该系统的制造成本和设置空间降低。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自动停车系统,其采用主动滑轮、多个导向滑轮和绳作为马达、升降机和重物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使由系统产生的噪音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优点、其它的优点和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本说明书中概括和一般描述的那样,升降机式自动停车系统包括:升降机,其可与其上的车辆沿起重线路,按竖向移动;多个停车用托架,这些托架可从设置于靠近起重线路的多层上的停车室朝向起重线路移动,或反之;至少一个托架驱动马达,其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为多个托架提供水平方向的托架动力;动力传递装置,其用于将动力从驱动马达传向托架;离合器,其用于连接或断开由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传递的动力。

    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它们组合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用于与上面的描述一起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普通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

    图2为表示普通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的前视图;

    图3为图2的平面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的前视图;

    图6为图5的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的平面图。

    下面具体论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给出。

    现在参照图4~7,对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进行具体描述。

    图4为分解透视图,该图表示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

    如图所示,升降机10可与其上所装入的车辆一起沿竖向移动以便装入或取出该车辆。特别是,升降机10设置有一对叉支承臂11;支承车轮的前叉机构120a和后叉机构12b,所述每个机构由设置于相应的叉支承臂11上的多个叉12构成,位于一个支承臂11上的叉与位于另一个支承臂11上的叉相对;两对沿竖向形成的升降滚轮支承件13a~13d,每个支承件的纵向中心点与叉支承臂11的端部相接触,4个升降滚轮13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升降滚轮支承件13a~13d上。

    在这里,升降滚轮支承件13a~13d的顶端分别直接与四根绳33的端部连接。该绳33通过导向滑轮35、导向滑轮34、主动滑动32、重物滑轮36与停车系统的顶棚固定,该导向滑轮35分别刚好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升降滚轮支承件13a~13d上方,其位置比停车系统的顶层高出预定距离,所述导向滑轮34用于改变移动方向,所述重物滑轮36设置于重物W的顶部,所述主动滑轮32通过设置传动机构31而与马达30相嵌合,该传动机构31位于马达30与主动滑轮32之间,其与马达30的旋转轴(图中未示出)相嵌合,以便减小马达30的转速,增加其输出转矩。此外,马达30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使升降机10沿竖向移动。于是,当马达30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传动机构31减小马达30的转速,大大改变其转矩,从而使马达30的输出轴旋转,由此主动滑轮32以降低的速度和增加的转矩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升降机10沿竖向移动,借助该移动,主动滑轮32根据旋转驱动力将绳33卷起或卷开。在这里,由于绳33的另一端通过重物滑轮36与停车系统的顶棚连接,如果升降机10上升,则重物W下降,如果升降机10下降,则重物W上升。所述导向滑轮35分别通过相应的移动绳33旋转,从而对绳33的移动进行导向。

    此外,设置四根导轨14,以便在升降机10沿竖向移动的过程中,对升降机10进行导向,而使其不产生摇动或倾斜,每个导轨14由一对纵向的较窄的U形板形成,该对导轨14中的槽相互相对。该导轨14按照相对升降滚轮支承件113d沿竖向延伸的假想线,从底部位置至顶部位置,设置于停车系统中。该升降滚轮支承件13a~13d和升降滚轮13插入到相应的导轨14中,由此升降滚轮13沿导轨14的内壁转动。于是,设置借助导轨14,在其上升降滚轮13产生旋转的表面并通过U形板可对升降滚轮13的竖向和水平移动进行限制。

    由竖向延伸的四根导轨14形成升降机10的起重线路H,而该导轨14用作其四个角部,在每层上提供有两个停车室R,它们相互相对,与起重线路H相邻的每个停车室R的宽度大于托架20的宽度,其高度相对装于托架20上的车辆的高度超出预定额外的空间。所述停车托架20由主体21、四个叉机构22和一对滚轮接触杆21a、21b形成,该主体21由其长度大于装入车辆的板形成,所述四个叉机构22从主体21的两个纵向侧边伸出,以便支承装入车辆的车轮,该对滚轮接触杆21a、21b分别通过焊接方式与主体21的横向侧边连接。

    具体来说,每个滚轮接触杆21a和21b内部接纳有滚轮,该接触杆21a和21b为沿整个长度设置的金属杆,其竖向截面呈U形,该接纳的滚轮与U形杆的内表面相接触旋转,以便对托架20提供水平移动力。上述叉机构22中的叉是用前叉机构12a和后叉机构12b的叉交错布置,从而托架20和升降机10沿竖向相互穿过起重线路H。

    还有,第一动力传动装置设置于停车室R的底部,该停车室R在每层相互相对,以便对托架提供水平方向的动力。

    具体来说,每个第一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多个停车室滚轮、多个链轮、与该链轮相嵌合的链条以便传递动力。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一动力传递装置进行具体描述。

    在相互相对的停车室R的底部按照托架20中的主体21长度的间距设置有两组停车室滚轮24b和24c,每组滚轮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滚轮,停车室滚轮24b、24c以可旋转的方式由滚轮支架支承(图中未示出),该支架通过固定部件,如螺栓/螺母而与停车系统中的水平支柱(图中未示出)固定。

    同时,第二动力传递装置沿所述起重线路而设置于每层上,该起重线路位于每层上的两个停车室R的停车室滚轮24b和停车室滚轮24c之间,以便对托架提供水平方向的动力。

    具体来说,每个第二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多个停车室滚轮、多个链轮、与该链轮相嵌合的链条以便传递动力。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二动力传递装置进行具体描述。

    两组起重线路滚轮24a按照以托架20中的主体21长度的间距,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每组滚轮24a包括与每个停车室R中的相应滚轮成直线对齐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多个滚轮。

    当停车室滚轮24b或停车室滚轮24c借助驱劝装置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这将在后面参照图5~7进行描述,与此同时起重线路滚轮24a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其旋转力转换为与起重线路滚轮24a相接触的滚轮接触杆21a、21b的水平驱动力,由此托架20沿水平方向从停车室R朝向起重线路H移动,或反之。

    另外,为了在第一和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之间传递水平方向的动力,在每层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和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之间分别设置第三动力传递装置。每个第三传递装置包括链条,该链条在停车室链轮和起重线路链轮之间传递动力,在后面将参照图5~7对其进行具体描述。

    设置第四动力传递装置,以便在沿每层上的起重线路而设置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之间传递动力,每个第四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链条,该链条沿竖向以嵌合方式与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中的起重线路链轮相接触。其具体描述也将在后面通过图5~7进行。

    设置转台60以便于使用者旋转车辆,从而当使用者将车辆从自动停车系统取出时,该车的前面朝向出口。特别是,转台60包括金属主体61、四个叉机构62,与主体61的横向侧边焊接的一对侧板部63、64,所述每个叉机构62包括相对主体61的纵向侧边部延伸的四个叉。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包括使转台60旋转的马达的驱动机构设置于主体61的中心部下面,在侧板部63、64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为了实现叉机构62中的叉沿竖向将升降机10穿过起重线路H,该叉机构62中的叉是将前叉机构12a和后叉机构12b中的叉交错布置。

    下面将根据本发明的多层自动停车系统,对车辆的装入和取出操作进行描述。在这里,车辆装入操作指自动地将车辆从设置有入口的入口厅停于停车室中,而车辆取出操作指将停放于停车室内的车辆移动到入口厅,使车辆准备供使用者驾驶。

    对于车辆装入操作,当系统使用者(驾驶员)通过入口进入停车系统,另外在将车辆停放于转台60上之后取出车辆时,停车系统的经营者输入车的牌照号,采用设置于安装在入口厅上的预定位置处的控制板(图中未示出)上的操作按键,引导待装入的车辆。控制板中的微处理器存储车的牌照号,根据预先存储的程序的逻辑,确定待装入的车辆的停车室,确定所述停车室的逻辑引入下述系统,该系统将确定位于空闲的入口厅的停车室,并且该停车室最靠近动力消耗到达最小并且实现快速停车过程的入口厅。

    然而,当同时有车辆的装入和取出要求时,可应用逻辑,确定最靠近其内停放有待取出的车辆的停车室的停车室,将其作为待装入的车辆的停车室。

    此外,所述微处理器内部存储有相应的停车室的多个确定的停车室或托架的号码,该停车室或托架的号码与待装入的车辆的车牌照号相对应,另外所述微处理器同时向马达30输出向上操作指令信号,从而将在下面的起重线路H中待命的其位置低于转台115的升降机10提升,另外将装于转台60上的车辆移动到升降机10上。

    紧接着,借助马达30的向上驱动,升降机10上升,并且停止于由微处理器确定的停车室R的竖向位置,更具体地说,该位置比托架20高出预定高度。按照微处理器的指令信号,确定用于待装入的车辆的停车室R的托架20按照下述方式沿水平方向从相应的停车室R移动到起重线路H,该方式为:使相应的停车室R的停车室滚轮24b或24c,以及相应层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4a沿一个方向旋转。

    接着,当升降机10下降时,通过下述方式将装于升降机10中的车辆转移到托架20上,该升降机10返回到转台60下面的等待位置,而托架20返回进入到停车室R中,该方式为:使相应的停车室R的停车室滚轮24b或24c,以及相应层的起重线路滚轮沿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便完成车辆的装入操作。

    现在对车辆的取出操作进行描述。

    当使用者按照要求提供车的牌照号以便将车辆从停车系统中取出时,停车系统的经营者输入该车的牌照号,通过设置于安装在入口厅的预定位置处的控制板(图中未示出)上的操作按键,引导该车辆的取出。之后,所述控制板中的微处理器命令等待于起重线路H中的升降机10上升,并且停止于由微处理器确定的停车室R的竖向位置,更具体地说,该位置比托架20低预定高度。按照微处理器的指令,通过下述方式,确定用于待取出车的停车室R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从相应的停车室R朝向起重线路H移动,该方式为:使相应的停车室R中的停车室滚轮24b或24c,以及相应层地板中的起重线路滚轮24a沿一个方向旋转。

    接着,当升降机10上升时,将装于托架20上的车辆转移到升降机10上,该升降机10返回到转台60下面的等待位置,该车辆位于转台60上。通过下述方式,托架20返回到停车室R中,该方式为:使相应的停车室R中的停车室滚轮24b或24c,以及相应层的起重线路滚轮24a沿另一个方向旋转,从而完成车辆的取出操作。

    下面参照分别作为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的前视图和平面图的图5和6,对用于沿水平方向移动托架的本发明的驱动设备的结构和操作进行描述。

    该驱动设备的操作与已有技术的操作相同,故省略对其操作的描述。

    设置于每层上的停车室R处的,用于沿水平方向移动托架的本发明的驱动设备包括一对停车室滚轮支架70,该支架7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保持平行,它们相互相对以便支承可旋转的停车室滚轮24b或24c。

    特别是,三个停车室滚轮24b或三个停车室滚轮24c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每个滚轮支架70上,上述三个滚轮24b或24c中的两个以同轴方式分别与相应的链轮,如44b、48b相连接,该链轮使所述滚轮旋转。此外,所述停车室滚轮24b、24c中的剩余一个可分别自由地在滚轮轴61ax上旋转。也就是说,设置每个滚轮轴线61ax,其穿过停车室滚轮支架70,所述剩余的滚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滚轮轴61ax的端部,其朝向停车室的内壁,该轴61ax的另一端部向外侧伸出,其穿过滚轮支架70,并通过固定部件61ws,如销或垫片固定,以避免其另一端部与滚轮支架70相分离。

    图5表示位于五层停车系统中的每层上的起重线路H中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在这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的标号分别为40、20、10、30和50。

    由于每层上的一对起重线路滚轮支架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样仅仅对每层上的一个起重线路滚轮支架进行描述。

    首先,参照第一层楼板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4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有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每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40。

    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4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两个滚轮40e、40f分别通过链条C30、C40与链轮44b、48b和链轮44c、48b相嵌合。设置链轮40j和40k以避免链条C30、C40产生松动。

    同时,在图中未示出分别设置于三个剩余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设置于其另一端部的滚轮驱动装置分别由标号40b、40c和40d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40c和40d之间设置第四链条C4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40g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位于滚轮驱动链轮40c和40d之间的支架40上,以便防止第四链条C4产生松动,从而对第四链条C4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这里,在链轮40b和40c之间设置第五链条C5以便传递动力,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应力控制链轮40h以便防止第五链条C5产生松动,应力控制链条40h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条40g的相同。

    在支架40的顶部设置动力传递链轮40a以便通过第六链条C6,将支架1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40b。在这里,链轮40b包括一对同轴设置的链轮,其中一个通过第五链条C5与链轮40c相连接,而另一个链轮通过第六链条C6与驱动传递链轮40a连接。

    对于第二层上的滚轮支架2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二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2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2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两个滚轮通过链条C30、C40与链轮44b、48b和链轮44c、48b相嵌合。设置链轮20j和20k以便防止链条C30、C40产生松动。

    同时,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分别设置于剩余的三个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这三个旋转轴的另一端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20c、20b和20a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20c和20b之间设置有第七链条C7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2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20b和20c之间的支架40上以避免第七链轮C7产生松动,从而对第七链条C7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20b和20a之间设置第八链条C8以便传递动力,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应力控制链轮20g以避免第八链条C8产生松动,应力控制链轮2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20f的相同。

    还有,在链轮20e和20a之间设置动力传递链轮20h以便将支架4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20a。

    在这里,第六链轮C6从链轮40b,经过动力传递链轮20h和链轮20a,绕过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0上的链轮10i,第一层上的滚轮支架40中的链轮40a,最后返回链轮40b。于是,借助第六链条C6,由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0提供的动力通过第一层上的滚轮支架40,传递给第二层上的滚轮支架20中的链轮20h。

    对于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1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两个滚轮10d、10e通过链条C30、C40与链轮44b、48b和链轮44c、48b相嵌合。设置链轮10j和10k以避免链条C30、C40产生松动。

    同时,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分别设置于剩余的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所述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部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10c、10b和10a表示。

    此外,在滚轮驱动链轮10c和10b之间设置第九链条C9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10c和10b之间的支架10上,以避免第九链条C9产生松动,从而对第九链条C9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10b和10a之间设置第九链条C9′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10g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链轮10b和10a之间以避免第九链条C9′产生松动,应力控制链轮1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10f的相同。

    在涉及滚轮支架30的第四层上,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四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3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3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两个滚轮40d、40e通过链条C30、C40与链轮44b、48b和链轮44c、48b相嵌合。设置链轮30j和30k以避免链条C30、C40产生松动。

    同时,在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起重线路滚轮,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分别设置于剩余的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部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30c、30b和30a表示。

    另外,在滚轮驱动链轮30c和30b之间设置第十二链条C12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3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30b和30c之间的支架30上,以避免第十二链条C12产生松动,从而对第十二链条C12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30b和30a之间设置第十三链条C13以传递动力,以可旋转的方式提供应力控制链轮30g以避免第13链条C13产生松动,该应力控制链轮3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30f的相同。

    再有,在链轮30a和30e之间设置动力传递链轮30h以便将由支架1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30a。

    在这里,第十一链条C11从链轮10a,经过动力传递链轮30h和30a,绕过第五层上的滚轮支架50中的链轮50h,50a和50i,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0中的链轮10i和10h,最后返回链轮10a。于是,由第三层上的滚轮支架10提供的动力通过所设置的第十一链条C11传递给第四层上的滚轮支架30中的链轮30h。

    最后,对于第五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50,按照规定间距设置五个滚轮旋转轴,它们穿过第五层上的起重线路滚轮支架50。具体来说,起重线路滚轮分别设置于靠近滚轮支架50的端部的两个滚轮旋转轴的一个端部,固定部件,如销或垫片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上述两个滚轮50d、50e通过链条C30、C40分别与链轮44b、48b和链轮44c、48b相嵌合。设置链轮50j和50k以避免链条C30、C40产生松动。

    同时,在另外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起重线路滚轮,滚轮驱动链轮分别设置于其另一端部。分别设置于剩余的三个滚轮旋转轴的端部的起重线路滚轮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其另一端部的滚轮驱动链轮分别由标号50c、50b和50a表示。

    还有,在滚轮驱动链轮50c和50b之间设置第十四链条C14以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50f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滚轮驱动链轮50c和50b之间的支架50上以避免第十四链条C14产生松动,从而对第十四链条C14提供向上的推力。

    在链轮50b和50a之间设置第十五链条C15以便传递动力,应力控制链轮50g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以避免第十五链条C15产生松动,应力控制链轮50g的功能与应力控制链轮50f的相同。

    在支架50的顶部设置动力传递链轮50h,通过第十一链条C11,该链轮50h将由所述支架30提供的动力传递给链轮50a。在这里,所述动力传递链轮50a包括同轴设置的一对链轮,其中一个的外面绕有第十五链条C15,而另一个链轮的外面绕有第十一链条。此外,动力传递链轮50i设置于支架50的顶部以便将由支架30提供的第十一链条C11的动力传递给滚轮支架10中的链轮10i。

    按照本发明,如图6所示,在每个停车室R的外角沿竖向设置钢支柱3,并设置多个水平梁4以便将钢支柱3相互连接。在这里,应注意到,考虑到停车系统的钢结构的机械强度,可灵活地设定水平梁4的数量。

    如图6和7所示,对应于起重线路H中的一个部分,设置马达80,该部分基本位于支承停车室滚轮支架70的水平梁的中心,以便驱动梁轮24a、24b、24c。

    同时,如图5和6所示,每层上的将链轮10a、44b、44c的旋转力传递给滚轮24a、24b、24c的驱动设备分别包括链轮10b、48b、48c和驱动链条49a、49b、49c,所述链轮10b、48b、48c分别与滚轮24a、24b、24c同轴设置,所述驱动链条49a、49b,49c将链轮10a、44b、44c与链轮10b、48b、48c连接。链轮10a、44b、44c与滚轮24a、24b、24c同轴设置,在链轮44b和链轮48b之间,以及在链轮44c和链轮48b之间分别设置离合器100,以便调节驱动动力。

    于是,按照本发明,当马达80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该旋转力有选择地通过马达链轮81、驱动链轮10i、驱动链条43和离合器100传递给指定层中的滚轮24a、24b、24c,由此由滚轮24a、24b、24c支承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在起重线路H和停车室R之间移动。

    更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沿轴向设置于停车室R一侧的停车室滚轮支架70处的驱动链轮44b、44c和滚轮链轮48b、48c通过离合器100调节。就是说,位于指定层上的离合器100处于嵌合,而另一层上的另一离合器100处于释放状态,由此仅仅指定层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操作。换言之,按照离合器100的嵌合,指定层上的驱动链轮44b、44c的旋转力传递给滚轮链轮48b、48c,由此指定层上的滚轮24b、24c旋转。在这里,由于导向滚轮24a持续地旋转,这样指定层上的托架20通过指定层上的滚轮24a、24b、24c沿水平方向移动。应注意到,最好采用根据电控制信号而操作的电磁离合器作为所述离合器100。该离合器100根据由控制板中的微处理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或操作指令信号(开/关信号)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导通或断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离合器与所述滚轮的旋转轴同轴设置,该滚轮首先将动力从起重线路动力传递装置,通过链条传递给停车室中的动力传递装置。然而,可采用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离合器与每层上的一个起重线路链轮同轴设置。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除了当托架20沿竖向移动时而操作的马达80设置于位于起重线路H中的停车室滚轮支架70之间的中心支架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的车辆装入和取出操作进行描述。

    底侧车辆装入/取出操作是通过将车辆放入停车系统底侧的升降机中,在该系统中该入口位于其最低层,停车室位于入口之上,向/从停车室R装入或取出车辆。

    与此相对,顶侧车辆装入/取出操作是通过将车辆放入停车系统顶侧的升降机中,在该系统中该入口位于其底层,停车室位于入口之下,向/从停车室R装入或取出车辆。

    同时,当入口位于停车系统的中间时,对位于入口上方的停车室进行底侧车辆的装入/取出操作,对位于入口下面的停车室进行顶侧车辆装入/取出操作。

    当在顶侧车辆装入/取出操作中,其上带有车辆的升降机10上升时,转台60沿水平方向朝向一侧移动,而不妨碍升降机10。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多层停车系统中的结构部件的操作,对车辆装入和取出操作进行具体描述。

    底侧车辆装入操作

    在初始状态,入口门打开,升降机10位于该系统的底侧,从而升降机10的叉12与转台60中的叉62交错嵌入。

    在此状态下,当将车辆放置于升降机10和转台60上时,进行安全检查。当输入车的牌照号和按压操作按键时,门关闭,升降机10沿起重线路H上升。当升降机10开始上升时,待装入的,放置于升降机10和转台60的叉12、62上的车辆也在仅位于升降机10上上升。当升降机10到达,并且停止在稍稍高出指定层上的托架20的位置时,根据水平驱动装置的驱动,空闲的并且位于指定层上的停车室R中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朝起重线路H移动,并且刚好停止于升降机10的下方。

    当托架20朝起重线路H的水平移动完成时,其上带有车辆的升降机下降到低于托架20的位置。在这里,由于升降机叉12和托架叉22相互交错,这样将车辆从升降机叉12转移到托架叉22上,而升降机叉12和托架叉22之间不接触,由此仅仅将车辆放置于托架叉22上。

    当完成这样的车辆转移操作时,升降机10连续下降。另外,当升降机10到达停车系统的入口时,其上放置有车辆的指定层的托架20返回停车室R,同时门打开,由此完成底侧车辆装入操作。

    底侧车辆取出操作

    在初始状态,入口的门打开,升降机10位于该系统的底侧,从而升降机10的叉12与转台60中的叉22交错布置。在此状态下,进行安全检查。

    当输入车的牌照号并且按压操作按键时,门关闭,指定层上的托架20与放置有待取出的车辆一起,沿水平方向朝起重线路H移动。

    托架20停止在起重线路H的预定位置,上升的升降机10从低于托架20的预定位置减速,并且停止在高于托架20的预定位置。

    在这里,由于升降机叉12与托架叉22相互交错,这样将车辆从托架叉22转移到升降机叉12上,而升降机叉12与托架叉22之间不接触,由此将车辆放置于升降机叉12上。将车辆传递给升降机10的空闲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返回停车室R。

    当托架20完全返回停车室时,其上带有待取出的车辆的升降机10下降,到达入口,门打开,从而将车辆从升降机10中取出,由此完成底侧车辆取出操作。

    顶侧车辆装入操作

    在初始状态,入口的门打开,升降机10上升到入口处,从而升降机10的叉12与转台60中的叉62交错嵌入。在该状态下,当将车辆放入升降机10中,并且放置于升降机10和转台60上时,进行安全检查。

    当输入车的牌照号和按压操作按键时,门关闭,指定层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朝起重线路H移动。当指定层的托架20朝起重线路H的水平移动完成时,升降机10上升至高于转台60的位置,由此车辆仅仅放置于升降机10上。

    接着,入口板上升,转台60沿水平方向移向一侧,从而其上带有装入的车辆的,位于上升的入口板下面的升降机10可下降,而不会受到转台60的干扰。随待装入的,放置于其上的车辆下降的升降机10穿过指定层中的托架20,由此传送车辆,升降机10停止于低于指定层的托架20的位置。

    当升降机10停止在低于指定层中的托架20的位置时,指定层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返回到停车室,转台60也沿水平方向返回到原始位置。

    当转台60的水平方向的返回移动完成时,入口板下降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当空闲的升降机10上升,到达入口处时,门打开,顶侧的车辆装入操作完成。

    顶侧车辆取出操作

    在初始阶段,入口的门打开,升降机10上升到入口处,从而升降机10中的叉12与转台60中的叉交错嵌入。在此状态下,进行安全检查。

    当输入车的牌照号并按压操作按键时,门关闭,空闲的升降机10开始下降,并且停止于低于指定层的托架20的预定位置。当升降机10停止在低于指定层的托架20的预定位置时,指定层的托架20沿水平方向朝起重线路H移动,同时入口板上升。

    接着,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转台60位于入口板的下面。在托架20停止其朝起重线路H的预定位置的水平移动之后,上升的升降机10穿过托架20,从而接纳待取出的车辆,升降机10连续上升,并且停止在高出转台60的位置。当升降机10停止在高出转台60的位置时,转台60沿水平方向返回到原始位置,从而刚好位于升降机10的下面。

    当转台60沿水平方向的返回完成时,升降机10下降到与转台60相同的标高,从而升降机叉12与转台叉62交错布置,于是待取出的车辆位于升降机10和转台60上。最后,当入口板下降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并且门打开时,驾驶员进入,并驱动车辆,由此完成顶侧车辆的取出操作。

    为了在车辆装入/取出操作过程中沿水平方向驱动托架20,通过离合器100有选择地将单独驱动马达40的动力传递给起重线路滚轮24a和每层中的停车室滚轮24b、24c沿水平方向驱动指定层的托架20。

    于是,按照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和车辆装入/取出方法,可通过单独的驱动马达40沿水平方向驱动所有层上的托架20,由此大大减少马达的数量,其结果是造价降低,系统的装配生产率提高。此外,由于驱动马达40以固定方式设置于其机械强度高于滚轮支架23a、23b、23c的钢结构中的水平梁4上,这样无需进一步提高强度。还有,由于升降机10的竖向移动和托架20的水平移动不同时开始,这样在一组操作完成之后,另一组操作开始,由此不进行补充的措施,该措施在升降机10沿竖向移动时,使升降机10刚好停止于托架20前面。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中,在跨过每层中的停车室和起重线路而设置,以便支承水平移动导向滚轮支架的多个水平梁中,在处于起重线路的中心标高处的水平梁的顶部设置单独的马达,或位于起重线路的中间部的水平移动导向滚轮支架的顶部设置单独的马达,从而使设置于全部停车室和起重线路中的水平移动导向滚轮支架处的滚轮旋转,于是有效地使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这样便有选择地进行车辆装入和取出操作。于是,由于系统的结构简化,制造成本大大减小,并且系统结构的简化使设置空间减小,从而设备更加紧凑。另外,当装入/取出车辆时,门关闭,同时进行水平移动操作,由此使车辆的装入/取出时间减少,其结果是,使升降机式停车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另外,本发明的升降机式停车系统在马达、升降机和重物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采用升降滑轮、导向滑轮和绳,从而具有降低停车系统产生的噪音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和请求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显然可在本发明的升降机多层自动停车系统中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因此,本发明覆盖落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范围和它们的等同物内的所述改进和变换。

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降机式多层自动停车系统.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升降机式停车系统,用单驱动马达选择地使每层托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装入/取出车辆设备结构简化,降低成本和系统设备空间,减少车辆装入/取出时间。该系统包括升降机,可与其上的车辆沿起重线路竖向移动;多个停车用托架,可从置于靠近起重线路的多层的停车室朝起重线路水平移动或反之;至少一个托架驱动马达,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对多个托架提供水平托架动力;动力传递装置,将动力从驱动马达朝托架传递;离合器,连接或断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