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板剥离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63950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14211.2

申请日:

2015.03.16

公开号:

CN104678634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2F 1/1333申请公布日:201506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3申请日:20150316|||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3; B32B38/10

主分类号:

G02F1/1333

申请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贾倩; 铃木照晃; 黄华; 张雨; 杨爱军

地址:

100015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代理人:

许静; 黄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剥离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抽气面和一用于吸附待剥离基板的弧形吸附面;所述本体上具有贯穿所述抽气面和吸附面的互不连通的气体流通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弧形吸附面的设置,减小剥离装置对待剥离基板的初作用力,从而减小玻璃破损的风险。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所述本体具有一抽气面和一用于吸附待剥离基板的弧形吸附面;
所述本体上具有贯穿所述抽气面和吸附面的互不连通的气体流通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面的最 大弧度不大于待剥离基板的可弯曲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面的形 状为圆弧,所述圆弧的半径为5000mm~80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真空泵;
抽气管道,具有一个与真空泵连接的总抽气孔,以及与所述气体流通通道 的位于在所述抽气面上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连接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剥离基板 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基板剥离装置还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口开闭的开关;
用于根据所述本体的预设转动速度、控制相应所述连接口的开闭以使得相 应的所述气体流通通道从所述第一侧到第二侧依次提供吸附力、以吸附待剥离 基板的控制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 所述本体转动的驱动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 括:
通过第一轴与所述本体的一端枢接的第一连动杆;
通过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连动杆枢接的第二连动杆;
所述第二连动杆运动、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配合下以带动所述第 一连动杆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本体沿预设方向转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 定与待剥离基板连接的第一基板的固定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 括:
用于吸附所述第一基板的固定吸附板,所述固定吸附板上均匀设置有通过 管道与真空泵连通的吸附孔。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基板剥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玻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领域,液晶屏的轻薄化是发展趋势,其中一种方向是使用超薄 的玻璃基板。目前量产品的玻璃厚度为0.7mm/0.5mm,而超薄玻璃能达到 0.1mm甚至0.05mm。此种超薄玻璃在制作工艺中需搭载载体玻璃,先完成基 本的array/CF和cell工艺后,切割工艺前需考虑如何进行剥离,此时的剥离涉 及的是四层玻璃,主要剥离的是两边的厚玻璃。
目前现有的剥离装置是采用整面被真空吸附后进行剥离,其中一种剥离装 置如图1所示,剥离装置包括均匀分布吸附孔的吸附面板1,吸附面板1的面 积不小于待剥离的玻璃基板2的面积,进行剥离时,吸附面板1会吸附整个玻 璃基板2,此种方法吸附装置和玻璃基板2接触面积大,初始作用力较大。实 验经验表明,初始突破口是剥离的关键,初始作用力太大,玻璃基板破损风险 高;另外一种剥离装置如图2所示:剥离装置包括面积小于待剥离的玻璃基板 2的面积的吸附面板1,吸附面板1为一条形结构,且位置对应于玻璃基板2 的边缘位置,玻璃基板2的边缘位置剥离后,带动后续玻璃完成剥离,此种方 法虽然接触面积小,初始作用力较小,但由于吸附部分只有边缘位置,耗时较 长,不利于量产,而且后续玻璃在被带动剥离时形变量大且不可控,玻璃破损 风险也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板剥离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 装置分离工艺初始作用力大、耗时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板剥离装置,包括:
本体;
所述本体具有一抽气面和一用于吸附待剥离基板的弧形吸附面;
所述本体上具有贯穿所述抽气面和吸附面的互不连通的气体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面的最大弧度不大于待剥离基板的可弯曲度。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面的形状为圆弧,所述圆弧的半径为 5000mm~8000mm。
进一步的,还包括:
真空泵;
抽气管道,具有一个与真空泵连接的总抽气孔,以及与所述气体流通通道 的位于在所述抽气面上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待剥离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基板剥 离装置还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口开闭的开关;
用于根据所述本体的预设转动速度、控制相应所述连接口的开闭以使得相 应的所述气体流通通道从所述第一侧到第二侧依次提供吸附力、以吸附待剥离 基板的控制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本体转动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通过第一轴与所述本体的一端枢接的第一连动杆;
通过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连动杆枢接的第二连动杆;
所述第二连动杆运动、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配合下以带动所述第 一连动杆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本体沿预设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与待剥离基板连接的第一基板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用于吸附所述第一基板的固定吸附板,所述固定吸附板上均匀设置有通过 管道与真空泵连通的吸附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弧形吸附面的设置,减小剥离装置对待剥离基板的 初作用力,从而减小玻璃破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基板剥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基板剥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剥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剥离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基板剥离装置剥离基板过程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 解释本发明,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剥离装置,包括:
本体1;
所述本体1具有一抽气面12和一用于吸附待剥离基板10的弧形吸附面 11;
所述本体1上具有贯穿所述抽气面12和吸附面11的互不连通的气体流通 通道。
相对于整体吸附待剥离基板的剥离装置,弧形吸附面的设置,减小剥离装 置对待剥离基板的初作用力,从而减小玻璃破损的风险,且相对于部分吸附待 剥离基板的现有技术中的剥离装置,本实施例中弧形吸附面的设置则解决了耗 时时间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抽气面12可以为与吸附面11相同形状的弧形结构, 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由于待剥离基板的弯曲度有限,若弧形吸附面11的弧度太大,当弧形吸 附面11滚动以致完全吸附待剥离基板10时,会造成待剥离基板10的破损, 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优选的,所述吸附面的最大弧度不大于待剥离基板10 的可弯曲度。
优选的,对于厚度为0.5mm的待剥离基板10,所述吸附面11的形状为圆 弧,所述圆弧的半径为5000mm~8000mm。从而保证待剥离基板10被剥离后 的完整性,且待剥离基板不会破碎或裂开。当然,根据不同厚度的待剥离基板 的弯曲度不同,所述弧形吸附面11的弧度不同、其半径也不同。
可选的,基板剥离装置还包括:
真空泵;
抽气管道,具有一个与真空泵连接的总抽气孔,以及与所述气体流通通道 的位于在所述抽气面上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连接口。
可选的,基板剥离装置可包括:
与所述抽气面12上的出口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真空泵;
与所述多个真空泵一一对应连接的抽气管道,每个抽气管道具有与相应的 真空泵连接的抽气孔,以及与相应的所述气体流通通道的位于所述抽气面12 上的出口连接的连接口。
剥离待剥离基板10时,弧形吸附面11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吸附方式:
第一种吸附方式:进行剥离待剥离基板10时,所述弧形吸附面11上的吸 附孔可全部呈工作状态(即吸附状态),首先,将吸附面11的边缘与待剥离基 板10的相应的边缘接触(如图4所示),对待剥离基板10与吸附面11接触的 部分进行吸附,转动弧形吸附面11,吸附面11逐渐与待剥离基板10的其余 部分相接触,则待剥离基板10的其余部分逐渐被吸附面吸附、直到待剥离基 板10被剥离,图5为待剥离基板10剥离过程中状态示意图。
第二种吸附方式:进行剥离待剥离基板10时,所述弧形吸附面11上的吸 附孔可随着弧形吸附面11的转动逐步打开,具体的,吸附面11的边缘与待剥 离基板10的相应的边缘接触,则先打开吸附面11与待剥离基板10边缘接触 的部分的吸附孔、对待剥离基板10的边缘进行吸附,随着弧形吸附面11的转 动,且根据弧形吸附面11的转动速度控制弧形吸附面11上的吸附孔逐步打开 以逐步吸附待剥离基板10,对待剥离基板10进行剥离。
在第一种吸附方式中,弧形吸附面11上的吸附孔可全部呈工作状态(即 吸附状态),吸附面11与待剥离基板接触时瞬间作用力较大,玻璃破损的风险 较高,为了进一步的降低玻璃破损的风险,在第二种吸附方式中,根据弧形吸 附面11的转动速度控制弧形吸附面11上的吸附孔逐步打开以逐步吸附待剥离 基板10,且是在吸附面11与待剥离基板10接触后,再将吸附面11上与待剥 离基板10接触的部分的吸附孔打开以进行吸附,这样对玻璃的作用力较小, 有效的避免待剥离基板10的破损。
可选的,采用第二种吸附方式时所述待剥离基板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 侧和第二侧;所述基板剥离装置还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口开闭的开关;
用于根据所述本体1的预设转动速度、控制相应所述连接口的开闭以使得 相应的所述气体流通通道从所述第一侧到第二侧依次提供吸附力、以吸附待剥 离基板10的控制结构。
可选的,控制开关的控制结构可为PLC。
待剥离基板10被剥离后需要放置时,可逐步关闭所述抽气面上连接口的 开关,例如,可先关掉所述抽气面12中部的连接口的开关,使其与放置平台 接触,然后以中部为轴,逐渐关掉所述抽气面12两侧的连接口的开关,最终 使其置于平台上。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本体转动的驱动结构。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通过第一轴4与所述本体1的一端枢接的第一连动杆6;
通过第二轴7与所述第一连动杆6枢接的第二连动杆5;
所述第二连动杆5运动、在所述第一轴4和所述第二轴7的配合下以带动 所述第一连动杆6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本体1沿预设方向转动。
通过自动或手动控制所述驱动结构以控制弧形吸附面11的转动。
可选的,基板剥离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与待剥离基板10连接的第一基 板的固定结构3。
固定结构3的设置,使得弧形吸附面11在转动吸附待剥离基板10时,防 止第一基板的移动,避免待剥离基板10的无法剥离。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
用于吸附所述第一基板的固定吸附板,所述固定吸附板上均匀设置有通过 管道与真空泵连通的吸附孔。
第一基板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均设有待剥离基板时,对第一基板的第 三侧的待剥离基板进行剥离时,固定结构固定第一基板和第一基板第四侧的待 剥离基板,通过弧形吸附面转动以逐步吸附并剥离第一基板第三侧的待剥离基 板;然后将第一基板和第一基板第四侧的待剥离基板进行整体翻转,固定结构 固定第一基板,然后通过弧形吸附面转动以逐步吸附并剥离第一基板第四侧的 待剥离基板。
以上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

一种基板剥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基板剥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基板剥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板剥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板剥离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剥离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抽气面和一用于吸附待剥离基板的弧形吸附面;所述本体上具有贯穿所述抽气面和吸附面的互不连通的气体流通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弧形吸附面的设置,减小剥离装置对待剥离基板的初作用力,从而减小玻璃破损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