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6328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10125.0

申请日:

2000.02.16

公开号:

CN1266128A

公开日:

2000.09.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地址不明的通知收件人:苏宇文件名称:视为撤回通知书|||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2.16

IPC分类号:

E01H15/00

主分类号:

E01H15/00

申请人:

苏宇; 苏振生; 迟有仁; 朱丽芳; 梁俊爽; 李广恩

发明人:

苏宇; 苏振生; 迟有仁; 朱丽芳; 梁俊爽; 李广恩

地址:

15004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安通街127号东方塑料制品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徐兆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设置建造至少储灰为560万吨,规格为800m×800m×4m×2.2m=560万吨的储灰池三个,电厂生产发电依次向第一、二灰池排满灰,当向第三个储灰池排灰时,可用第二个灰池内的灰加上废塑料生产可拆装活动温室置于第一个装满灰的灰池上,当第三个灰池排满灰时,第二个灰池内的灰也用完了,此时可向第二个灰池排灰,同时把第一个储灰池上的温室搬迁到第三个灰池上,并开发第一个灰池内的灰,由于每个灰池的储灰量是560万吨,如果电厂每年的排灰量为70万吨,则循环一个周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下列步骤完成: A、首先设置建成至少储灰为560万吨,规格为800米(长) ×80 0米(宽)×4米(深)×2.2米(高)=560万吨的储灰池三 个; B、然后随着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一、第二个储灰池内排灰, 直至排满为止; C、接着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三个储灰池内排灰,此时可用第 二个储灰池内的粉煤灰加上废塑料生产可拆装活动温室用的建筑 材料,并做成可拆装活动温室(或大棚)安放在已装满粉煤灰的 第一个储灰池上,这样可拆装活动温室盖住了粉煤灰,使其不能 随风飞扬,防止污染; D、当第三个储灰池排满灰时,第二个储灰池内粉煤灰也用 完了,此时,电厂生产发电再向第二个储灰池里排灰,同时可把 第一个储灰池上的温室搬迁到第三个储灰池上; E、在D工序中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二个储灰池里排灰的过程中, 可以同时开发第一个储灰池内的脱水粉煤灰,上述每一个储灰池 的储灰量是80米(长)×80米(宽)×4米(深)×2.2米(高) =560万吨,如果电厂每年的排灰量为70万吨,则循环一个周期 为8年(560万吨÷70万吨=8年),如此循环往复即达到治理粉 煤灰污染环境问题,又有效地利用1/2储灰池的空间。

说明书


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利用拆装活动温室)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

    目前,各电厂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又占用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耕地。据不完全统计,仅东北地区较大规模的发电厂就有40余家。这些电厂每年排灰量大约在2000万吨以上(这是保守的估计数字),而这些电厂的储灰场大约占耕地1000万平方米以上。以往大部分电厂都采用粘土覆盖法来防止粉煤灰污染环境,但因水土流失收效不大,同时因取土覆盖又浪费了宝贵的耕地。因此对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的污染及占用大量耕地等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安装方便,易于推广应用的可拆装活动温室(或大棚),并提供利用该温室(或大棚)来治理粉煤灰储灰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即将该可拆装活动温室(或大棚)安装在储满粉煤灰的灰场上,达到防止粉煤灰随风飞扬及水土流失等污染环境,又不误粉煤灰的开发利用,同时又将这些煤粉灰储存场地充分利用起来建成蔬菜或花木基地等。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列步骤完成:

    A、首先设置建成至少储灰为560万吨,规格为800米(长)×800米(宽)×4米(深)×2.2米(高)=560万吨的储灰池三个;

    B、然后随着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一、第二个储灰池内排灰,直至排满为止;

    C、接着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三个储灰池内排灰,此时可用第二个储灰池内的粉煤灰加上废塑料生产可拆装活动温室用的建筑材料,并做成可拆装活动温室(或大棚)安放在已装满粉煤灰地第一个储灰池上,这样可拆装活动温室盖住了粉煤灰,使其不能随风飞扬,防止污染;

    D、当第三个储灰池排满灰时,第二个储灰池内粉煤灰也用完了,此时,电厂生产发电再向第二个储灰池里排灰,同时可把第一个储灰池上的温室搬迁到第三个储灰池上;

    E、在D工序中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二个储灰池里排灰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开发第一个储灰池内的脱水粉煤灰,上述每一个储灰池的储灰量是80米(长)×80米(宽)×4米(深)×2.2米(高)=560万吨,如果电厂每年的排灰量为70万吨,则循环一个周期为8年(560万吨÷70万吨=8年),如此循环往复即达到治理粉煤灰污染环境问题,又有效地利用1/2储灰池的空间。

    本发明中前述所说的可拆装活动温室用建筑材料为储灰池中的粉煤灰加废塑料制造,这种可拆装活动温室主要由槽形底板1及其上设置的立柱2、桁架3、双层高强度薄膜制作的棚盖5和温室门6组成,其中,立柱2与桁架3之间采用两通、三通或四通7连接,如图1所示,这里的槽形底板1、立柱2、桁架3、标准接头4均为灰塑铸成,灰塑为电厂粉煤灰与废塑料高压合成材料。温室四周底部采用灰塑槽形底板1、立柱2与桁架3采用直径为50mm灰塑管材,标准接头为灰塑两通、三通或四通,温室内地面用230mm深土槽铺地,具体的结构如图2所示。

    本发明利用粉煤灰和废旧塑料合成材料,建造可拆装的活动式温室(或大棚),安放在满灰闲置待用的灰池上。一方面用温室(或大棚)覆盖了粉煤灰场使之不再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了闲置的灰池空间;这样在大量开发利用粉煤灰变废为宝的同时,从几个方面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利用粉煤灰和废旧塑料制成的建造温室大棚的材料,不但完全可以替代水泥、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还具有保温性能好、阻燃,可方便搬迁等特点的新式温室。并大量开发利用粉煤灰和治理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2、本发明另一个特点是,由于温室可方便的搬迁,所以不影响开发利用温室下面的粉煤灰。当想挖取温室下面的粉煤灰时,可将温室搬迁到旁边新排放满灰的灰池上,并完全采取封闭式取灰的方式,这样就彻底杜绝了粉煤灰污染环境的问题,这样循环往复即达到了治理粉煤灰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又充分利用了土地,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图1是本发明的可拆装活动温室或大棚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三个储灰池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1槽形底板、2立柱、3桁架、4标准接头、5双层高强度薄膜、6温室门、7第一池(第一储灰池)、8第二池、9第三池、10温室(即可拆装活动温室或大棚)、11通道。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列步骤完成:

    A、首先设置建成至少储灰为560万吨,规格为800米(长)×800米(宽)×4米(深)×2.2米(高)=560万吨的储灰池三个;

    B、然后随着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一、第二个储灰池内排灰,直至排满为止;

    C、接着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三个储灰池内排灰,此时可用第二个储灰池内的粉煤灰加上废塑料生产可拆装活动温室用的建筑材料,并做成可拆装活动温室(或大棚)安放在已装满粉煤灰的第一个储灰池上,这样可拆装活动温室盖住了粉煤灰,使其不能随风飞扬,防止污染;

    D、当第三个储灰池排满灰时,第二个储灰池内粉煤灰也用完了,此时,电厂生产发电再向第二个储灰池里排灰,同时可把第一个储灰池上的温室搬迁到第三个储灰池上;

    E、在D工序中电厂生产发电向第二个储灰池里排灰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开发第一个储灰池内的脱水粉煤灰,上述每一个储灰池的储灰量是80米(长)×80米(宽)×4米(深)×2.2米(高)=560万吨,如果电厂每年的排灰量为70万吨,则循环一个周期为8年(560万吨÷70万吨=8年),如此循环往复即达到治理粉煤灰污染环境问题,又有效地利用1/2储灰池的空间。

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粉煤灰储存场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设置建造至少储灰为560万吨,规格为800m800m4m2.2m=560万吨的储灰池三个,电厂生产发电依次向第一、二灰池排满灰,当向第三个储灰池排灰时,可用第二个灰池内的灰加上废塑料生产可拆装活动温室置于第一个装满灰的灰池上,当第三个灰池排满灰时,第二个灰池内的灰也用完了,此时可向第二个灰池排灰,同时把第一个储灰池上的温室搬迁到第三个灰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