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通顶柱式多功能避险生存空间 本发明是居民住宅直面突发灾祸之时人们用于保存生命,保全贵重财产进而帮助人们制止灾祸或减轻灾祸的发明。属于社会居民防灾减灾技术领域。
众所公知,住宅是人们休养生息之所。一般的情况,人们每天在住宅内生活的时间相对最长,吃喝拉撒睡等诸多生理需求均在住宅得以满足。有人说“住宅是安乐窝”。不错,拥有住宅是人们幸福的标志。但是一切事物皆具两重性。住宅有令天下寒士尽欢颜之誉,亦有充当地震,风灾雪崩,山体滑坡以及水火等灾祸帮凶,置其主人于死地的前科。尤其是在地震中,住宅有第一杀手之称。权威资料称95%的地震伤亡来自住宅,另外,住宅因燃气泄漏引发中毒、爆燃、突发战争流弹对住宅的袭击,住宅意外坍塌以及歹徒入室劫掠等人为灾祸也都是在住宅内才令人们尴尬无助而面临死亡威胁的。上述天灾人祸伙同住宅造成巨大生命悲剧浩如烟海般的资料暂且略去,只谈居民在住宅内直面突发灾祸之时,为何会陷入无助绝境而失魂落魄般的恐惧惊慌来强调上述对现有住宅的指责:突发灾祸死亡阴影迎面向人们扑来,人们深知血肉之躯难敌砖石楼板的砸撞压埋,抵档不了烈火毒烟伤害,且大地震只给欲生者十二、三秒生命时限,烈火最易封门……此时此刻住宅却似牢笼般的阻档着逃生者的脚步,可谓插翅难逃活命,死亡的巨大压力,使精神崩溃了的人在绝望中竟破窗跳下高楼……这撕心裂肺般的案例应该是住宅的过失,是住宅功能不全所致。突发灾祸现有住宅不但不能给予人们保护反而成为了杀人刀。
本人参阅了中外住宅资料和中外防灾减灾专著,尤其是研究了以我国为代表的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中居民住宅现状和发展方向,鉴于发展中国家国力薄弱,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自然灾害对居民住宅的袭击是首选目标,众多原因使居民住宅强度排位总是靠后。居民住宅防灾减灾问题是社会关注的大课题。尽管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在上述领域加大了投入和科研力度,但是人类对自己的父母——太阳和地球的了解尚属探索阶段,在防减灾措施上屡屡失误,号称防震大国的日本人亦在阪神强震中找到了教训,并且重新审视其地震理念和防震举措。最近土耳其,我们台湾,墨西哥连续四次7级以上强震,损失生命和财产再一次证明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多么脆弱渺小,美国人马里奥·萨尔瓦多里和马休斯·李维在其专著“大地何以怒吼”中根据阪神地区地震设防后很新地建筑在地震中被扭曲破坏的情况提醒人们说“再次证明防震建筑并不能防震”给人以深刻印象和无尽的思考,同时他们还忠告人们地震发生时“要尽快躲入卫生间、厨房或墙角处,也可以钻入坚固的桌子下面”。媒体报道公安部开展“让火灾远离家庭”活动和北京落成一家“消防教育培训中心”其中“市民防灾馆”培训市民在火灾中用“湿毛巾捂面逆风匍匐逃出火灾现场”技巧和“感受地震震感”等项目,以及利用床单、雨水管等器物在高楼住宅火灾中逃生技能都体现了社会对居民住宅防灾的关注和居民住宅防灾的严峻形势,权威资料称北京和全国住宅火灾占火灾总数的43%或一半以上,其生命财产损失怵目惊心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养育了我们人类的地球母亲,对其在太阳系中平衡运行不断积畜能量和不断释放能量的现象给人类带来的诸如地震、风灾、洪水、雪崩、山体滑坡以及人为的火灾等天灾人祸,我们感到很是无奈,灾难过后,幸存者的心灵留下创伤,社会局部生产力受到挫伤,自然灾害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此,国际社会在90年代开展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有重大意义。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李贵鲜称“九十年代以来,灾害有上升趋势,这是全国上下面对的现实问题”。
本发明人认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的生命,在突发灾祸中不死人、少死人、不伤人、少伤人是防灾减灾的实质性内容。又因为大地颤抖按不住,风吹云涌挡不住,自然灾害与人类共存,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界的能量人类行为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把防灾减灾的出发点绝不能放在与大自然对抗的位置上,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学会和逐步适应或给予人们在自然灾害中生存的本领,要改抗灾救灾第一为防灾当头,重心前移,尤其要把社会居民防灾的前沿阵地设置在千家万户之内,要把天灾人祸第一受伤害群体——城乡居民变为防灾减灾第一线生力军。要认真分析灾害能量运行规律,采取有效避开灾害能量锋芒,设法与灾害能量锋芒擦肩而过或者巧妙利用灾害能量为人所用的方略才是明智之举。对住宅因功能不全在突发灾害中造成大量伤人害命的问题,本人进行了多年潜心研究,鉴于我国71%的省会以上大城市在地震危险区域内的现实,以及我国居民住宅距高科技高智能化的集成建筑十分遥远的实际,尤其是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趋于成熟和城乡广大居民渴求现代住房的今天以及广大居民在其身边对天灾人祸进行全面设防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本人终于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本发明与住宅同步同体建设,按装在住宅内适当位置作为住宅功能性组成部份永远存在住宅中,同时成为住宅坚固和稳定性的因素,本发明的存在和人们定期检查维护工作将随时提醒人们“居安思危”牢记“予则立不予则废”的华夏传统思想,使人们牢固树立起防灾意识。思想上的准备是减轻灾害的关健,又因本发明就设置在人们身边,突发灾祸人们变被动“恐惧惊慌插翅难逃”为就地避险,举步垮入本发明即与灾祸隔离,生命可以得到全方位有效保护,故可使人们谈灾不慌,遇灾不怕,有恃无恐,人心稳定,安居乐业。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向住宅内的人们提供一个即能安全避险又具生命保障系统和贵重财产保全设施的避险生存空间,该避险生存空间同时向人们提供制止灾祸减轻灾祸的物质所需和提供实施减灾的方便条件。
本发明目的之三是向住宅内的人们提供一个具有应对多种突发灾祸功能的避险生存空间而且是供多人同时使用的。
本发明目的之四是向在本发明内避险成功的人们提供逃生物质所需和提供实施逃生的方便条件。同时为社会救援提供方便,可加快社会救援速度,提高社会救援效率,亦可减少国家在社会局部突发灾祸之时对居民住宅实施救灾上的人、物力投入。
本发明以模拟延伸强化人体生命功能的仿生构造,替代生命适应突发天灾人祸之时住宅内的恶劣环境。采用物化指标优秀的金属板材,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金属结构加强焊式制造工艺制成的通顶柱式避险生存空间与住宅同体,其刚度和对建筑产生强度效应的特殊结构进一步加强住宅坚固度和稳定性。在突发灾害中延迟住宅整体屈服点的出现或制止灾害对住宅的破坏;用以延长和盈得生命对突发灾祸的反应时间,以通顶柱式的形状和留有余地的高强度金属结构使生命与灾祸能量锋芒擦肩而过或与灾祸隔离和进退自如的实施减灾操作;以组成通顶柱式群体和群体应用扁钢牵拉互助方法实施社会局部居民住宅防灾减灾大目标。再有,不破坏当今住宅使用功能和私密性以及美观上要求。另外,突发灾祸会令社会局部时空大步倒退等诸多因素为本发明构思基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主要构造功能以及本发明个体在居民家庭中和本发明群体在社会局部突发多种天灾人祸之时,实施避险生存、保全贵重财产这一防灾减灾目标分别做以下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和俯视图,主视图沿A-A剖视。
附图2是本发明若干个体依住宅楼层重叠设置组成通顶柱式群体与住宅楼整体结合实施例。
附图3是本发明若干通顶柱式群体在住宅楼整体水平位置、吸气管走向和扁钢牵拉互助实施例。
本发明构造如附图1所示。以卷板机卷制而成的内园体6与外方体4由重直加强筋板8和水平加强筋板20采取加强焊式连接。以底板1顶板13封头,其形状为内园外方双层空腹柱体。内园体6内之空腹即为“避险生存空间”。双层空腹柱体针对突发灾祸中可能出现的住宅坍塌、火烧、雪崩滑波压埋、爆炸弹穿等灾祸极至作用其强度是第一位的。优质材料是本发明结构强度的基础。本发明采用Q 235 D级。属碳素结构钢极品。其抗拉强度σb为N/mm2460,屈服点为N/mm2235常温韧性冲击值akv27材料物化指标的优秀,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先近严格的制造工艺以及责任监理制度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强度指标升级的保证。内园体6机械卷制要素准确,应力均衡可杜绝应力集中致使结构失稳。外方体4通过垂直、水平加强筋板8、20以加强焊式连接与内园体6构成的空腹结构由若干三角形支撑单元组成,除保持应力均衡和进一步加强内园体6强度之外,三角形支撑单元的稳定作用可将爆炸弹穿等巨大冲击力拒之或衰减在此。柱体上部设逃生出口10共3孔,其门11除密封出口之外还有弥补强度中空功能。中下部设出入口19和门21。底板1设有社会救援通道口25,顶板13设有社会救援上通道口15,各功能性出入口朝向六号。供突发灾祸之时人们避险,逃生,救生和进行制止灾祸或减轻灾祸的操作。例如突发地震,住宅内的人们应该像演习时那样,立即关断燃气阀门,或者是在熟睡中反应和意识到发生地震的第一人,应同时大声招呼家人,躲避家俱砸撞不顾及一切扶老携幼,迅速进入本发明,关上出入口19的门21,抓拄扶手5成蹲坐状,固定住身体。如果在十二、三秒钟完成了上述避险动作,如果平时已经将贵重财产储藏在了贵重财产保险箱17之内了,那么就成功的完成了突发地震避险生存和保全贵重财产的重要一步。尽管人们还要准备应付一系列地震反映以及地震次生灾害的挑战,但是进入本发明的人们已经与灾难隔离,生命已经得到全方位保护。人们可利用出入口19和逃生出口10手持与上水管3连接的与平衡有压水胎9并连的软质水管23可以进退自如的扑灭住宅内各方位初级火灾或扑灭和压制地震次生火灾火势以利减灾和逃生,当然,出入口门21上悬挂的灭火器MH亦是人们以本发明为依托扑灭住宅内初级火灾和地震次生火灾的有力武器。在柱体上部设有电力、通讯线路出入口12、16便于隐蔽和保护,在柱体下部即与住宅楼中间层楼板36永久性连接部位设置吸气管26四条,与内园体6上部的四孔呼气管14气流通道27气流通道连接管24和气流通道楼顶出口32组成了仿生呼吸系统。该系统利用气流自下而上流动的特性,尤其是局部受热气流运动加剧的特点,可确保突发灾祸之中本发明内部空气充裕新鲜而且是保持自动换气故该系统兼职自身气流冷却。吸气管26除负责供应新鲜空气和自身冷却气源之外,同时是控制住宅建筑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部件。吸气管26管体外侧焊有金属杆、块状物以埋铸住宅墙体或楼板之中延伸至住宅外侧墙体似钢骨铁筋硬性控制住宅水平横向不松不散,而且是上下广泛分布层层控制。其管口外露丝网封之,为防鸟雀作巢。如附图2A向放大所示。吸气管26与内园体6连接部位根据住宅内按装位置需要可任意选定,其横向走势有一定坡度以利气流上升顺畅。
本发明为适应住宅楼特点采取依楼层重叠设置组成通顶柱式群体如附图2所示。附图2是沿附图3C-C线局部剖视。本发明基础37与住宅墙体Q基础37为同一基础。仅施工方法有异,本发明基础砌体38予留按装找正支点和现浇空间,待首层本发明个体按装就位后现浇定之。以利基底十字加强筋板39与基础连接牢固。基底十字加强筋板39除保证本发明在地震作用中不产生位移之外,还有本发明在地震作用中随其摆幅摇摆不产生阻力,住宅整体结构会更安全。本发明底层个体取消社会救援下通道口25。本发明个体重叠连接之处亦是本发明与住宅楼中间层楼板36采取现浇永久性连接部位,参与永久性连接的构造有顶板13底板1公关筋板2上水管3外方体托板22气流通道连接管24和吸气管26等。若干本发明个体重叠至住宅楼顶层的个体取消社会救援上通道口15。设置楼顶气流通道出口32四孔顶部十字加强筋板31通顶柱30与住宅顶层楼板35以现浇铸为一体。负责群体牵拉互助的通顶柱30扁钢33设在楼顶防水层34之下,以利防腐。以上所述本发明与住宅或住宅楼的同体举措可确保本发明在地震作用中与住宅或住宅楼震频,震幅摆幅一致。本发明依楼层重叠设置除不增加住宅楼整体结构重量负担之外,却有住宅楼主心骨的作用,如附图3所示的群体F水平位置呈三角鼎立之势和负责气源供应的吸气管26以数量优势和广泛分布的特点,造就产生住宅结构的强度效应充分体现本发明在建筑结构中坚固和稳定价值。依楼层重叠设置尤其设置社会救援上下通道口15、25将家庭与社会和邻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突发灾祸中这种联系尤为重要。中华民族历来有帮人于危难之中的美德,本发明从结构上为发扬上述美德提供了物质保证。用以增加民族凝聚力。当然,社会救援上下通道口单方面无法任意开启,以确保住宅私密性,专供危急时刻双方求救、施救和社会救援之用。
本发明以若干群体F和以扁钢牵拉互助方法实施社会局部居民避险生存,保全贵重财产的防灾减灾之目的如附图3所示为本发明三个群体F在一个楼门内三个住宅单元之中平面分布与牵拉互助以及吸气管走向实施例。
本发明群体F分别存在两居室户型和叁居室户型中楼道一端以及存在一居户型起居室内,位置居中或者适当,紧急出入方便,便于制止灾难和减轻灾难操作,此乃抛砖可引建筑专家更科学恰当的位置设计。扁钢33在楼顶直接实现群体F之间鼎立之势的互助作用,(扁钢33在附图中为了清楚使用了实线表示),吸气管26除完成供气,硬性控制住宅水平横向强度和稳定之外,在地震风灾等灾害极至作用之时,即住宅或住宅楼在地震等作用下,导致倒塌以其弹性支撑和重力平衡作用力保本发明平衡直立或力保本发明倾斜、倾倒速度远远滞后于建筑碎体的运动速度。例如住宅整体垂直坍塌这是在地震作用下比较多见的一种坍塌方式,本发明通顶柱式形状,扁钢33和吸气管26的实质性特点突出显现。建筑碎体沿本发明柱体垂直落下而且是在下落过程中始终扶持着柱体,落至地面对本发明呈逢埋栽植之势,本发明保持直立或部份倾斜,扁钢的牵拉平衡以及吸气管因变形对柱体的屏障作用将使灾害能量对本发明的冲击降至最低。居民成功避险之后逃生容易。如果住宅楼在地震摆幅最大时出现整体朝一个方向倒塌罕见的极至灾难,吸气管的弹性支撑和重力平衡以及屏障作用最为重要,而扁钢牵拉互助作用来自住宅楼整体与局部坍塌的时间差,时间再短也有时间差,这种时间差和吸气管的作用是保证本发明在上述地震坍塌中都将暴露或大部份暴露在废墟之上的关健。故社会救援就很方便,速度快、效率高。
本发明内部设气衬层7采用阻燃材料制成其功能有四:在地震风灾、雪崩、山体滑坡等灾害中导致住宅坍塌本发明受到冲击可避免避险人员碰撞受伤:气衬层内之空气紧急情况可用于生命呼吸;突发洪水可用于漂流逃生和火灾隔热。平衡有压水胎9采用硅橡胶无内胎式是本发明重要部件。其特有的阻尼作用可力保本发明在地震作用中形状平衡完好;水胎之水可用于扑灭住宅内初级火灾和地震次生火灾或压制火势以利减灾或者突围逃生,用于自身内外部冷却和生命饮用,水胎之压力可使上水管3软质水管23能力大增。顶板13中心处设置软梯挂环G附图1所示。内园体6上部设有贵重财产保险箱17与安全装置18内的社区报警开关等机构联锁,可确保贵重财产安全。其中安全装置18为溜门撬锁和入室抢劫歹徒设置一系列机械式明谜暗扣只举一例只要歹徒向贵重财产保险箱17伸出黑手,实施犯罪即刻被滞留,当然只是滞留不伤其皮肉,只等歹徒自己报的警而赶来的警员将其带走。(其细节在附图中未作表示资料备查)。工具箱29生命保障设备箱28是根据住宅所处地区灾害多发特点有选择的储存一些逃生工具和救生衣、圈、充气船以及防火服、氧气代、手灯和食品饮水之类的灾中必备物品。
本发明具有可靠接地线路D附图2所示。本发明所在住宅建筑具备防雷电系统B附图3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模拟延伸强化人体生命功能的仿生构造,在突发灾祸中具有弥补人类生命体不耐砸撞压埋、火烧爆炸,惧怕高温和毒烟薰呛,要时刻呼吸新鲜空气脆弱特点的功效。一直困扰人类突发灾祸在住宅内“逃命难”或只有侥幸逃生的问题本发明以从容简单的就地避险或以本发明为依托进退自如的减灾操作,即以人财两全的结果予以化解。比较传统的迅速去卫生间厨房等小房间或尽快钻入坚固的桌子下面的避震方法和“要以湿毛巾捂面逆风匐匐逃出火灾现场”或以床单、雨水管等器物逃离高楼住宅火灾现场的技能来说本发明在突发灾祸中以通顶柱式避险生存,保全贵重财产方法其效果简单实用可靠,另外,本发明以功能性组成部分永远加入现有住宅之中,无须加大现有住宅成本,居民即可在住宅内实现时时刻刻的自我保护,所以,本发明有加快居民住宅建设,尽快实现我国城乡居民居者有其房,而且是居者具有功能齐全的现代住房之目的。
尽管每个家庭要为其一次性有所投入,还有定期维护和更换备品之累,但是比较本发明可保家庭一代甚至几代生命财产平安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尤其是可以解脱或大部份解脱党和政府在突发灾祸之时对居民住宅灾情的担忧和可以减轻政府在救灾上人力、物力的投入其得失之比不言自明。
本发明以通顶柱式的形状,以内园外方双层空腹金属结构式的仿生构造和以本发明群体之间采取扁钢牵拉互助方式实现家庭和社会局部突发天灾人祸之时不死人、少死人、不伤人、少伤人;保全贵重财产的方法本人称之为突发灾祸居民住宅通顶柱式避险生存方法。
尽管本发明将结束地震中95%的伤亡来自住宅的说法,尽管其避险生存方法简单实用可靠,但是本人不情愿看到本发明上述避险生存实施例出现,平安才是福。本发明长久陪伴和给予平静幸福生活着的居民们一个值得信赖的安全保障才是本发明人的初衷。本人愿天下人永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