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面板的隔垫.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6307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801268.8

申请日:

1999.06.03

公开号:

CN1274339A

公开日:

2000.11.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C03C27/06; E06B3/66

主分类号:

C03C27/06; E06B3/66

申请人: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堀口直人; 浅野修; 冈岛经一郎; 三浦知谦

地址: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优先权:

1998.06.08 JP 158858/1998; 1998.08.05 JP 221346/1998; 1998.08.05 JP 221347/199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天安;温大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P)中,加装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对向面(2A、2B)保持在规定间隔,其结构为由二个以上的曲面(6)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对向面(2A、2B)维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 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 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 璃面板(P)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 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由二个以上的曲面(6)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 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维持 在上述规定间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由二个凸曲面(6a) 形成,并制成较其一方的凸曲面(6a)的曲率半径的二倍薄。
3: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 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 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 玻璃面板(P)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 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其表面的一部分由平面部(10)和在上述平面部(10)的外周部 连续的凸曲面(6a)部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持在 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上述平面部(10)与上述对向面(2A、 2B)中的一方相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将上述平面部(10) 和上述凸曲面(6a)部中相对于上述平面部(10)的顶点之间的高度 制成小于上述平面部(10)宽度。
5: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 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 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 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 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上述隔垫制成正多面体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将上述正多面体的 形状制成正四面体状。
7: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形成空 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 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中,加 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在上述对 向面(2A、2B)之间保持间隔, 设置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一对接触部(5), 在上述两接触部(5)之间设置弹性部(7),将上述弹性部(7)制 成在上述两接触部(5)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压缩变形自如的形式。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将由弹性材料构成 的平板部件(12)折曲而制成上述弹性部(7)。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将由弹性材料构成 的平板部件(12)弯曲而制成上述弹性部(7)。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弹性部(7) 是将环状部件(13)制成在其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形式而 制成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相对于由弹性材 料构成的环状平板的外周缘部(14),使其内周缘部(15)向上述中 心轴线方向位移,从而构成上述环状部件(13)。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弹性部(7) 是通过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23)弯曲成螺旋状而制成的。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使由弹性材料构 成的线状部件(20)弯曲成涡旋状盘绕,同时制成沿上述盘绕中心轴 向一方向上盘绕半径逐渐缩小的形状。
14: 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 接触部(5)是由具有与一方的上述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玻 璃板接触面(11)的接触板部件(17)构成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 接触部(5)是由在全周上与一方的上述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 的环状接触部件(16)构成的。
16: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 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 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 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 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具有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二个凸曲面(6a) 部,通过在上述两凸曲面(6a)部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 接触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 (2A、2B)维持在上述规定间隔并可以摆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作为上述凸曲面 (6a)部,在上下分别具有形成同一球面的一部分的凸曲面(6a), 在与通过其上下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相交叉的方向上设置突出形 成的突出部(25),以使上述中心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上述球面的直 径。
18: 根据权利要求1 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突出部(25) 是由在绕上述中心轴的全周上与上述两凸曲面(6a)一体连接的倾斜 部(25A)形成的。
19: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 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 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 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 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上述隔垫制成旋转椭圆体状。
20: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 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 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 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 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设置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接触部(5),在 其两接触部(5)之间设置有变形容许体,该变形容许体可容许上述 两对向面(2A、2B)之间沿其面的方向相对移动。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变形容许体 是由横向弹性体制成的。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作为上述变形容 许体,将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平板材料(27)相对移动自如地重叠在上 述两接触部(5)之间。

说明书


玻璃面板的隔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一对玻璃板之间隔开一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同时在两块玻璃板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将上述空隙部密封在减压状态的玻璃面板中存在于上述两块玻璃板的对向面之间、将上述对向面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的玻璃面板的隔垫。

    背景技术

    在作为玻璃面板一种的现有的多层玻璃中多采用例如球状体的隔垫。这是利用了不论球状隔垫处于何种姿势其高度都为一定、可将两块玻璃板的间隔设定成一定的特性。

    可是,虽然上述现有的隔垫易于将高度保持为一定,但却极易翻倒而缺乏稳定性。因此,即使要在玻璃板对向面的规定位置上配置这种隔垫,也会因该板的微小倾斜而转动,在将该多层玻璃用于橱窗或窗玻璃等的情况下,会发生破坏多层玻璃的美观性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组装现有的多层玻璃时,另外需要使隔垫稳定地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装置。

    而且,如果为了减小空隙部的规定间隔而减小隔垫的直径,则与两块玻璃板接触部分的曲率变小,隔垫以其尖端与两块玻璃板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力施加在多层玻璃上、接触压力增大的话,则玻璃板地局部变形增大,存在易发生龟裂的问题。

    另外,在球状隔垫的尺寸精度不十分精确的情况下,形成小直径的隔垫不能与两块玻璃板的对向面同时接触,而在两块玻璃板的对向面的平面度不高的情况下,即使隔垫的尺寸精度很高也会产生不能同时与两块玻璃板的对向面相接触的隔垫。

    其结果,在形成了多层玻璃后,上述隔隔垫有可能发生移动,破坏多层玻璃的美观性,有时两块玻璃板的特定位置因与隔垫相接触而承受过度的应力集中而受损。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两块玻璃板的对向面不完全是平面的情况下或玻璃面板因外力而变形的情况下,配置在两块玻璃板的对向面上规定位置的隔垫也不易移动,而且可避免隔垫以尖端与玻璃板相接触,预防玻璃板的损伤。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的特征结构如下。

    权利要求1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由二个曲面6形成的隔垫S静置于稳定姿势、并夹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对向面2A、2B维持在规定间隔,

    另外,该隔垫S为存在稳定姿势的形状,上述稳定姿势的定义为:在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无论从这种姿势向任何方向摆动,从该水平面到隔垫S重心的高度均具有较高的位移。

    例如,在上述曲面6为凸曲面6a的情况下,从其重心到曲面6的距离小于垂直线上其曲面6的曲率半径时可采用上述稳定姿势。即使在凸曲面6a为非球面的情况下,由于其曲面6的微小部分近似于球面,所以将其近似球面的曲率半径定义为该部分的曲面的曲率半径。

    在上述曲面6为凹曲面的情况下,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周缘部,以外的部分不会与上述水平面相切,所以取其周缘部9与上述水平面相切的状态为上述稳定姿势。

    若是本结构,则可抑制隔垫S翻倒,将配置的位置维持稳定,同时可将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保持在规定间隔。即,若以图3所示的例子加以说明的话,则是使由平面切断隔垫S的形状、成为切断面为相同直径的圆的一对部分球体在其切断面上接合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隔垫S几乎不是由周缘部9所支承,而是由凸曲面6a支承在玻璃板1的对向面2A上。这样,通常以凸曲面6a的中心和隔垫S的重心位于垂直线上的状态为稳定姿势。此时,上述周缘部9位于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大致中央的位置上。

    相对于上述切断面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隔垫S的最小高度,若将这种隔垫S制成相同尺寸的话,由于稳定姿势中的高度为一定,所以在该隔垫S夹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时,可始终将其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维持一定。

    权利要求2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3所示,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的特征结构的隔垫S由二个凸曲面6a形成,并制成较其一方的凸曲面6a的曲率半径的二倍薄。

    若是本结构,则除了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的隔垫S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可防止隔垫S翻倒,将配置的位置维持稳定,同时可将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保持在规定间隔。

    即,图示的隔垫S的形状为由平面切断的切断面成为相同直径的圆的一对部分球体在其切断面上接合成一体,并使上述切断面位于球中心靠外侧的位置上。因此,相对于上述切断面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圆形的周缘部9的直径,如上所述,以隔垫S的重心和凸曲面6a的中心位于垂直线上的状态为稳定姿势。

    权利要求3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6和图7所示,其特征在于,其表面的一部分由平面部10和在上述平面部10的外周部连续的凸曲面6a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上述平面部10与上述对向面2A、2B中的一方相接触。另外,若由部分球体制成这种隔垫S的话,上述凸曲面6a为凸球面。

    根据本结构,在将隔垫S夹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时,平面部10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中任一方相接触,成为稳定姿势。因此,可始终以一定的姿势将隔垫S夹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隔垫S的凸球面是由一方的玻璃板1A支承的情况下,成为隔垫S的重心和凸球面的中心处于与垂直方向一致的状态的稳定姿势。因此,在之后载放了另一方的玻璃板1B的情况下,隔垫S的上述平面部10与另一方的对向面2A、2B可靠接触。

    若是本结构,则通过事先高精度地制成隔垫S的高度尺寸,可将两对向面2A、2B维持在规定间隔。

    另外,在从初始开始隔垫S的平面部10就支承在一方的对向面2A上的情况下,上述凸球面与另一方的对向面2A、2B相接触,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可将两对向面2A、2B维持在规定间隔。

    权利要求4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6和图7所示,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3的特征结构中平面部10和上述凸曲面6a的顶点之间的高度H制成小于上述平面部10的宽度W的二分之一。例如,在隔垫S是由部分球体形成的情况下,使上述高度H小于上述球体半径R。

    根据本结构,若将凸曲面6a的顶点和平面部10之间的高度H设定成小于上述平面部10的宽度W的二分之一的话,则隔垫S的重心和上述顶点之间的距离较上述平面部10的宽度W的二分之一还要小。

    当假定将隔垫S配置成上述凸曲面6a与一方的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状态时,在对该隔垫S施加外力、使该隔垫S摇摆的情况下,凸曲面6a相对于上述一方的对向面2A的接触位置移动,此时,该接触位置与上述重心之间的距离急剧增大,在隔垫S上作用有很强的恢复力。

    因此,在本结构的情况下,隔垫S的姿势更稳定,隔垫S可靠地由两块玻璃板1A、1B支承,将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的间隔设定成上述高度H。

    权利要求5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制成图8所示的正多面体状。

    在此,正多面体状当然是指正多面体,但也包括其各边或其一部分进行了平面倒角的形状。例如,将各边、即棱线切成平面的平面倒角、或将其棱线或棱线的一部分制成曲面、即圆弧倒角的形状。而且,还定义为包括将各侧面20或其一部分制成凸面形状或制成稍稍突出的多面形状,以及将各侧面20或其一部分制成凹面形成或制成凹入的多面形状等。例如,图8中表示的各棱线进行了圆弧倒角的正六面体状的隔垫S。

    根据本结构,除了可将隔垫S配置在稳定姿势之外,还可在任意的配置姿势下将两对向面2A、2B维持在规定间隔。

    即,支承在水平面上的正多面体是任一侧面与支承面、即水平面相接触状态为稳定姿势,此时,距水平面的高度为一定。而且,由于该正多面体为曲面结构的立体而不易翻倒,所以可防止配置了隔垫S后位置偏离。

    图8所示的隔垫S为各边进行了圆弧倒角,但不会以其圆弧倒角的面22为稳定姿势,其玻璃板1的对向面2A上的高度始终相当于规定间隔的距离。而且,由于分别以平面部10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所以即使在两块玻璃板1A、1B上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因这些隔垫S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上产生应力集中。

    权利要求6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制成图9所示的正四面体状。该正四面体为正多面体中侧面数最少、最不易翻倒的形状。

    若是本结构,则即使载放隔垫S的一方的玻璃板1A的姿势稍稍倾斜,也能以稳定姿势载放隔垫S。另外,由于以稳定姿势载放的各个隔垫S的高度始终一定,所以易于将两对向面2A、2B保持在规定间隔。

    另外,在图9所示的隔垫S中,具有对各边进行平面倒角使其不易出缺口、而且对各顶点进行平面倒角使其不易在两块玻璃板1A、1B上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构。

    权利要求7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15所示,其特征在于,设置分别与两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一对接触部5,在上述两接触部5之间设置弹性部7,将上述弹性部7制成在上述两接触部5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压缩变形自如的形式。

    例如,由分别与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接触的接触板部件17构成两接触部5。在该接触板部件17上设置玻璃板接触面11,同时在两块接触板部件17之间加装螺旋弹簧7A而制成弹性部7。

    根据本结构,由于在两接触部上设置沿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压缩变形自如的弹性部,所以即使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的平面度不足,也可通过其弹性部的弹性力使各自的接触部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

    而且,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作用有外力,两对向面之间产生了相对位移,也可通过上述弹性部的压缩反作用力使上述两接触部与之相适应。

    因此,若是本结构,则在两接触面之间的间隔不均匀或两块玻璃板之间在沿上述接触面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也可防止隔垫S的移动,并防止因此导致的两对向面2A、2B上过剩的抵抗力。

    而且,即使上述螺旋弹簧7A处于最压缩的状态下,隔垫S也可发挥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作用。

    权利要求8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16~图19所示,其特征在于,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折曲而制成上述弹性部。

    作为该弹性部7,可采用例如将平板部件12折曲成V字形(参照图16)、折曲成N字形(参照图17)、折曲成Z字形(参照图18)、折曲成W字形(参照图19)等的部件。

    若是本结构,则与上述权利要求7的情况同样,即使在两接触面之间的间隔不均匀或两块玻璃板之间1A、1B之间产生沿上述接触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的情况下,也可防止隔垫S的移动,并防止因此在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产生过剩的抵抗力。

    例如,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无论何种形状,由于折曲部12b的弯折角度弹性变化,并且平板部12a弹性弯曲,所以若在两对向面2A、2B接近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地加装隔垫的话,则即使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稍有不同,接触部5也可通过其压缩变形的反作用力而朝向上述两对向面2A、2B按压、接触。因此,即使在这种状态下玻璃面板P上施加有外力,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变化,也可与其相适应。

    而且,由于若上述平板部件12为大致平板化的状态、或大致折叠的状态则不会继续变形,所以隔垫S可发挥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作用。

    权利要求9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20和图21所示,其特征在于,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弯曲而制成上述弹性部。

    例如,通过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12弯曲制成设置在两接触部5之间的弹性部7而构成隔垫S。作为该隔垫S,可采用例如U字形(参照图20)或S字形(参照图21)等的部件。

    在本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上述隔垫S发挥弹簧的作用,所以即使两接触面之间的间隔不均匀、或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产生沿上述接触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双方的接触部5也能可靠性按压、接触在上述两对向面2A、2B上。因此,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施加外力,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变化,也可防止隔垫S的移动,并可防止因此在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产生过剩的抵抗力。

    而且,由于上述弯曲部12c的压缩变形不会超过一定的范围,所以隔垫S可发挥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作用。

    权利要求10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22和图23所示,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7的特征结构中的弹性部是将环状部件制成在其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形式而制成的。

    在本结构中,例如,将环状部件13制成在圆周方向的二处可向其中心轴线C的方向弹性变形,以制成纵向弯曲部13a,从而在两接触部5之间形成由上述纵向弯曲部13a构成的弹性部7。

    若是本结构,则即使在两接触面之间的间隔不均匀,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产生沿上述接触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由于上述环状部件13通过其弹性力而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并且与两对向面2A、2B相适应,所以可防止隔垫S的移动,并可防止因此在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产生过剩的抵抗力。

    而且,由于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至少不会接近到上述环状部件13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厚度以下,所以隔垫S可发挥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作用。

    权利要求11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26~图28所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平板的外周缘部14,使其内周缘部15向中心轴线C方向位移,从而构成环状部件13。

    本结构的隔垫S可制成盘簧状,例如,可制成图26所示的上述内周缘部15形成顶面的外周圆、上述外周缘部14制成形成底面外周圆的圆锥台的周面。而且,也可如图27和图28所示,通过使上述平板在纵向剖视的方向上弯曲而制成。

    根据本结构,即使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不均匀、或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产生沿两对向面2A、2B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隔垫S也可发挥盘簧的作用。因此,即使两对向面2A、2B的平面度不足,也可通过其弹性力使内周缘部15和外周缘部14构成的接触部5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其结果,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作用有外力,两对向面2A、2B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也可通过上述弹性部的压缩反作用力使上述两接触部与其相适应。

    如上所述,若为本结构的隔垫S的话,则可防止隔垫S的移动,并可防止因此而导致在两决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上产生过剩的抵抗力。而且,即使在上述两接触部5之间的间隔缩小的情况下,由于该间隔至少为上述平板的厚度以上,所以隔垫S可发挥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作用。

    权利要求12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29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7是通过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23弯曲成螺旋状而制成的。例如,可将该隔垫S制成圆筒状的发条弹簧。此时,隔垫S的接触部5可由图15所示的接触板部件17所制成。

    若是本结构,则即使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不均匀、或玻璃板之间产生沿上述两对向面2A、2B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弯曲成螺旋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也可发挥在其螺旋轴方向上具有弹性的弹簧的作用。因此,即使两对向面2A、2B的平面度不足,也可通过其弹性部7的弹性力使各自的接触部5与两对向面2A、2B弹性接触,而且,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作用有外力,两对向面2A、2B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也可通过上述弹性部的压缩反作用力使上述两接触部与其相适应,因此,可防止隔垫S的移动,并可防止因此导致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上产生过剩的抵抗力。

    即使在本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该隔垫S的缩小变形不会超过一定的高度,所以隔垫S可发挥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作用。

    权利要求13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30所示,其特征在于,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20弯曲成涡旋状盘绕,同时制成沿上述盘绕中心轴P向一方向上盘绕半径逐渐缩小的形状。

    例如,本结构的隔垫S可由锥形的螺旋弹簧构成。特别是只要当向中心轴P方向压缩了上述隔垫S时使盘绕半径在圆周方向上变化,以便盘绕一周后的线状部件20之间不相互干涉即可。

    若是本结构,则可将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维持在狭窄状态。即,由于弯曲成螺旋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发挥在其螺旋轴方向上具有弹性的弹簧的作用,所以即使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的平面度不足,也可通过其弹性部的弹性力使各自的接触部与两对向面2A、2B弹性接触。

    而且,即使玻璃面板P上作用有外力,在两对向面2A、2B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也可通过上述弹性部的压缩反作用力使上述两接触部与其相适应。而且,由于将其线状部件弯曲成螺旋状盘绕,并制成沿其盘绕中心轴P向一方向上盘绕半径逐渐缩小的形状,所以若使一周后的盘绕半径成为先前盘绕弯曲的线状材料的内侧,则压缩状态的厚度为上述线状部件的盘绕轴方向的厚度,可使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狭窄,同时无论怎样配置在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均成为其接触部与上述接触面相接触的姿势。

    而且,由于上述两接触部5之间的间隔不会在沿上述中心轴P方向的上述线状部件20的厚度以下,所以隔垫S可发挥保持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作用。

    权利要求14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15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7~13的特征结构中的接触部5是由具有与一方的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玻璃板接触面11的接触板部件17构成的。

    例如,在弹性部7的端部上设置接触板部件17以形成接触部5,以此作为本结构的隔垫S。这样,在上述接触板部件17上预先设置可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玻璃板接触面11。在本结构的情况下,无论弹性部7的形状如何,接触部5均可与两对向面2A、2B面接触。

    若是本结构,则由于接触部5是由接触板部件17制成的,所以可使隔垫S和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减轻两块玻璃板1A、1B上的应力集中,防止两块玻璃板1A、1B上产生龟裂等破损。

    权利要求15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31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7~13的特征结构中的接触部是由在全周上与一方的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环状接触部件16构成的。

    本结构的隔垫S可以是例如通过由在全周上与一方的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环状接触部件16构成一方的接触部5、由从上述环状接触部件16向内方延伸并弯曲成在上述环状接触部件16的中心轴P方向上位移的线状部件23构成另一方的接触部5。另外,该线状部件23形成弹性部7,其长度最好具有收纳在上述环状接触部件16的内径内的结构。

    由于本结构的隔垫S的接触部是由使该接触部的全周与上述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环状接触部件16构成的,所以可减轻玻璃板上的应力集中,防止玻璃板的破损。

    权利要求16的玻璃面板的隔垫S如图36所示,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二个凸曲面6a,通过在上述两凸曲面6a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状态下夹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维持在上述规定间隔并可以摆动。

    在本结构的隔垫S中,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沿对向面2A、2B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接触板部件17的上述两凸曲面6a和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接触位置变化(参照图37),所以在隔垫S和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不产生相对滑动。

    根据本结构,可不随着两对向面2A、2B和接触部之间的相对滑动而容许沿两对向面2A、2B的相对位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隔垫S上不产生剪切应变,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不作用有沿该对向面2A、2B的外力,所以可抑制在玻璃板内部产生过度的应变。

    其结果,可防止玻璃板和隔垫S自身的损伤,同时易于将隔垫S配置在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而且,由于是具有两个凸曲面6a部的形状,所以抑制了隔垫S的自由滚动,易于配置在对向面2A、2B上,并可抑制之后隔垫S的位置偏离。

    权利要求17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39所示,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分别具有形成同一球面的一部分的凸曲面6a,在与通过其上下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C相交叉的方向上设置突出形成的突出部25,以使上述中心轴方向的厚度小于上述球面的直径。其中,上述突出部25的突出方向也可不与上述中心轴C正交。

    如本结构所示,若为由同一球面的一部分形成的两凸曲面6a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话,则即使隔垫S摆动也可将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距离维持一定。而且,可通过上述突出部限制隔垫S的翻倒,并易于将隔垫S配置在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

    权利要求18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42所示,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7的特征结构中的突出部25是由在绕上述中心轴C的全周上与两凸曲面6a一体连接的倾斜部25A形成的。

    如本结构所示,由于在绕上述中心轴C的全周上形成突出部而作为倾斜部25A,所以可通过该倾斜部25A限制隔垫S的翻倒。而且,由于作为突出部25的倾斜部25A在两凸曲面6a的全周上一体连接,所以其强度高、不易损伤突出部25,因此可使隔垫S的处理非常容易。

    权利要求19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43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隔垫制成旋转椭圆体状。

    该旋转椭圆体为可摆动的形状,通隔垫S的摆动,容许沿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且,由于该隔垫S比球体难以翻倒,所以易于将隔垫S配置在玻璃板的对向面2A、2B上。

    这样,本结构的隔垫S可防止两块玻璃板1A、1B和隔垫S自身受损,并易于配置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上。

    权利要求20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44和图45所示,其特征在于,设置分别与两块玻璃板1A、1B的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接触板部件17,在其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设置有变形容许体26,该变形容许体26可容许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沿其自身的面的方向相对移动。该变形容许体26的结构为例如可随着分别设置在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上的接触板部件17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剪切变形。

    如本结构所示,若两接触部之间事先设置变形容许体的话,则在两块玻璃板1A、1B沿对向面2A、2B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该变形容许体产生剪切应变而容许两块玻璃板1A、1B的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容许两块玻璃板1A、1B沿上述对向面2A、2B方向的相对移动,而两接触部之间的间隔几乎不变,并在两块玻璃板1A、1B上不会产生剪切应变,可保护隔垫S和两块玻璃板1A、1B免受损伤。

    权利要求21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44和图45所示,其特征在于,上述权利要求20的特征结构中的变形容许体是由横向弹性体制成的。例如,本结构的隔垫S是在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设置由横向弹性体构成的变形容许体26而构成的。

    若是本结构,则如果事先将变形容许体26的横向弹性系数设定得较小,则可减小相对于两块玻璃板1A、1B的相对移动的剪切阻力。

    而且,由于这种横向弹性体的剪切变形,上述两接触部之间的间隔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沿对向面2A、2B的方向相对移动时也可防止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上产生剪切应变。

    另外,由于该横向弹性体具有弹性复元特性,所以即使在两对向面2A、2B之间配置隔垫S的情况下,也容易在将隔垫S维持在中立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配置。

    权利要求22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如图46和图47所示,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权利要求20的特征结构中的变形容许体26,将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平板材料27相对移动自如地重叠在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

    如本结构所示,如果将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平板材料27滑动自如地重叠在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以形成变形容许体,则可使其平板材料27之间沿对向面2A、2B相对移动。由于可将这种移动时的反作用力设定得较小,上述移动时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的间隔不变化,所以不会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内部带来剪切应变,可保护两块玻璃板1A、1B和隔垫S免受损伤。

    另外,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最好是在其间重叠了上述平板材料27的状态下相互连结。例如,通过在上述平板材料27上分别开孔,在该孔中设置连结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的连结部件,能更可靠地发挥上述隔垫S的作用。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玻璃面板一例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玻璃面板的侧面纵向剖视图。

    图3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隔垫一例的立体图。

    图4及图5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说明图。

    图6及图7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说明图。

    图8~图12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其它隔垫实例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玻璃面板一例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图14为图13所示玻璃面板中局部省略的纵向剖视图。

    图15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隔垫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6~图21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立体图。

    图22及图23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图24及图25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图26~图28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9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侧视图。

    图30~图33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立体图。

    图34为表示第3实施例的玻璃面板一例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图35为图34所示玻璃面板中局部省略的纵向剖视图。

    图36为表示第3实施例的隔垫一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37为说明图36所示隔垫作用的纵向剖视图。

    图38为图36所示隔垫的俯视图。

    图39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40为说明图39所示隔垫作用的纵向剖视图。

    图41为图39所示隔垫的俯视图。

    图42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侧视图。

    图43为表示其它隔垫实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44~图47为说明其它隔垫实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玻璃面板的隔垫S加以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及图2所示的玻璃面板P的结构为:在一方的玻璃板1A(1)和另一方的玻璃板1B(1)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在一方的玻璃板1A的对向面2A(2)和另一方的玻璃板1B的对向面2B(2)之间加装本发明的隔垫S,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上述隔垫S如图3所示,由两个曲面6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维持在上述规定间隔。即,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隔垫S由两个凸曲面6a形成,隔垫S的厚度较一方的凸曲面6a的曲率半径的两倍薄。

    上述两个凸曲面6a均是由凸球面形成的,将两个部分球制成其圆形的截面半径相同,并将上述截面相互合在一起,则形成两个部分球为一体化的圆盘状的形状。上述圆盘状的隔垫S的厚度小于两部分球的直径。

    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厚度小于两个部分球的任一半径。若为这种形状,则在支承于水平面上时,支承在重心和两凸球面的中心同时位于铅直线的状态时最为稳定。因此,在隔垫S支承于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上的状态下,如果隔垫S是均质的,则其周缘部9,即形成上述截面的圆的部分始终保持水平。

    这与隔垫S的厚度小于任一个凸球面的半径的两倍的情况相同。即,在观察从隔垫S的重心到两球面的距离时,两球面的中心上该距离最小的缘故。

    由于隔垫S是按以上形成的,所以在玻璃板1B的另一方的对向面2A、2BB上配置了上述隔垫S后形成难以翻倒的形状,因此除了可抑制横向滑动之外,还可抑制上述隔垫S在上述对向面2A、2B上移动。在将另一方的玻璃板1A覆盖在该隔垫S上形成玻璃面板P时,上述玻璃板1A的另一方对向面2A、2BA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另一方的对向面2A、2BB的规定位置上。而且,由于上述隔垫S以一定的姿势保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所以可将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维持在规定间隔。

    <第1实施例的其它实施形式>

    (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在隔垫S上形成数个曲面6,是以在两侧上突出的球面形成凸曲面6a的例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如图4和图5所示,一方的曲面6是由凹曲面8形成的。即,由于凸曲面6a一侧与玻璃板1的对向面2A相接触,或凹曲面8只是由其周缘部9与上述对向面2A、2B相接触,所以只要上述凹曲面8不从上述周缘部9向上述对向面2A、2B一侧突出,则可为任意形状。

    如果是通过这样形成、并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维持在规定间隔的结构的话,则这样的姿势不易翻倒,使上述凹曲面8一侧伏在玻璃板1的对向面2A上的姿势是最稳定的姿势。

    另一方面,若由凸曲面6a一侧支承的话,由于上述周缘部9成为大致成水平姿势的稳定的姿势,所以可始终以一定的间隔维持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

    (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在隔垫S上形成数个曲面6,是以在两侧上突出的凸球面形成凸曲面6a的例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如图6和图7所示,隔垫S表面的一部分是由平面部10和在上述平面部10的外周部连续的凸曲面6a形成的。这样,只要其结构是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将隔垫S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使上述平面部10与上述对向面2A、2B的一方相接触即可。

    要形成这样的形状,上述凸曲面6a相对于平面部10的顶点的高度H只要小于上述平面部10的宽度W即可。即,如果形成在凸曲面6a上连续的平面部10,则由于通过将上述平面部10在接触的状态下静置在平置的玻璃板1B的另一方的对向面2A、2B上,隔垫S的重心很容易位于其接触的平面部10上,所以上述隔垫S容易成为稳定姿势。

    特别是,如图所示,如果上述隔垫S制成圆盘状的话,则上述平面部10朝下的姿势为最稳定的姿势,在由凸曲面6a支承的姿势中,由于上述平面部10稳定在与上述另一方的对向面2A、2B大致平行的姿势,所以若从其上覆盖另一方的玻璃板1A的话,其对向面2A、2B和上述平面部10可简单地接触。

    这样,若使上述凸曲面6a的顶点相对于上述平面部10的高度H小于上述外周部的短径,即圆盘的宽度W,则由上述外周部支承在上述对向面2A、2B上的状态极不稳定,上述隔垫S更不易翻倒。

    (3)在上述(2)中,如图12所示,凸曲面6a的形状也可以是将使椭圆绕短轴旋转形成的旋转图形在与其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上切断的形状。

    而且,也可将位于平面部10的外周部附近的曲面的曲率半径制得较小。

    另外,还可是将使椭圆绕长轴旋转形成的旋转椭圆体在与长轴平行的面上切断形成的形状,这些均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特征。

    (4)作为本实施例的隔垫S,如图10所示,如果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柱状体或管状体的话,同样地可抑制其转动,使一定高度的姿势稳定。这些是柱状或管状的侧面构成凸曲面6a,两端面构成平面部10。

    而且,即使是以包含其母线的平面切取筒状体或柱状体(参照图11),在可控制其旋转的同时,可使一定高度的姿势保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筒状体或柱状体的侧部曲面构成凸曲面6a,上述切取的切断面构成平面部10。

    (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在隔垫S上形成数个曲面6,是以在两侧上突出的凸球面形成凸曲面6a的例子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上述隔垫S制成图8所示的正多面体状,另外,还可制成图9所示的正四面体状。

    除此之外,也可制成正八面体状、正十二面体状和正二十面体状中任一种。由于这些形状均具有平行的侧面,其间隔完全相等,所以在稳定的姿势下高度均相等。因此,通过在静置于任意的设定位置的状态下夹持在对向面2A、2B之间,可容易地将对向面2A、2B维持在设定间隔。但是,由于侧面数越少越不易翻倒,所以为了隔垫S的位置稳定,侧面数越少越好。

    (6)在上述(3)中,也可对各边(棱)进行平面倒角或圆弧倒角,图8表示各边进行了圆弧倒角的实例,图9表示各棱进行了平面倒角的实例。

    另外,即使不进行这种平面倒角也是可以的。还可在各侧面上设置凹凸,在各侧面上设置凸部的情况下,只要设定间隔不会因此而不同即可。即使将各侧面制成凹面,上述设定间隔也不会不同。

    (7)上述隔垫S可以是例如将上下面制成平面状,由数个曲面6形成侧面。在这种形状的情况下,若侧面形成向侧方鼓出的形状的话,则因侧面的支承更加不稳定而更好。这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发明中,这些也表示出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特性。

    <第2实施例>

    因此,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玻璃面板P的隔垫S的第2实施例加以说明。

    第2实施例的玻璃面板P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将本发明的隔垫S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用于保持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

    加装在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上述隔垫S如图15所示,设置有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一对接触部5,在这两个接触部5之间设置弹性部7,该弹性部7是通过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23弯曲成螺旋状,形成发条弹簧的螺旋弹簧7A而制成的。上述两接触部5是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压缩变形自如地制成的。

    这种螺旋弹簧7A由具备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玻璃板接触面11的接触板部件17构成上述两接触部5。

    若表示上述结构的具体一例,上述螺旋弹簧7A和上述接触板部件17均由不锈钢(例如SUS304)的细线及薄板制成。采用例如线径为5μm的不锈钢细线卷绕5圈、成旋转直径为150μm的部件作为上述螺旋弹簧7A,采用将上述不锈钢薄板压成5μm,制成200μm的圆盘的部件作为上述接触板部件17,并将其熔融、一体化而制成上述隔垫S。

    由于具有这种结构,使制成弹性部7的螺旋弹簧7A的两端未形成面的位置以接触板部件17的的玻璃板接触面11与玻璃板1的对向面2A面接触,上述两接触部5是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压缩变形自如地制成的,所以即使因上述玻璃板1的对向面2A的平面度不充分而间隔稍有不同,由于上述螺旋弹簧7A的压缩反作用力,两块玻璃板接触面11可按压接触在上述两对向面2A、2B上,其位置稳定,并且容许因向玻璃面板P的外力而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互接近、离开的相对位移。

    而且,由于在上述螺旋弹簧7A的螺旋间隔为零的状态下不会有更大的变形,所以在上述隔垫S为最被压缩的状态下,螺旋轴向的厚度和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的厚度之和为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最小间隔(上例中为35μm),可将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限制在规定间隔(例如35μm以上)。这样,由于以上述玻璃板接触面11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所以可避免由尖端与玻璃面相接触,可预防两块玻璃板的损伤。

    <第2实施例的其它实施形式>

    (1)第2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如图29所示,不设置上述接触板部件17,而只由上述筒状的螺旋弹簧7A构成隔垫S。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螺旋弹簧7A的两端部成为上述接触部5。因此,虽然上述隔垫S中上述接触部5形成环状,但由于分别以两端部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所以可防止玻璃板的损伤。

    (2)第2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如图30所示,将截面为圆形的上述线状部件23盘绕成螺旋状地弯曲,同时通过在沿上述盘绕的中心轴P向一方向上盘绕半径逐渐减小地构成隔垫S。如图所示,若直径逐渐减小的螺旋状线状部件23是可收纳在大直径一侧的盘绕直径内地形成的话,则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的间隔为最小的状态下,上述线状部件23在全长上与两对向面2A、2B同时接触,可由上述线状部件23的线径限制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最小间隔。

    而且,在外力最大的状态下,由于上述线状部件23在全长上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所以可避免玻璃板1上的应力集中。

    (3)第2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如图16~图19所示,通过将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12弯曲而制成上述弹性部7,从而构成隔垫S。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平板部件12的两端部上具有与一方的玻璃板1A的对向面2A接触自如的玻璃板接触面11。这种玻璃板接触面11是作为由平板部12a构成的一方的接触部5A而制成的。隔垫S是在其间三处折曲制成截面为倒V字形的上述弹性部7。其上下相反也可以。将其折曲成上述V字形的折曲部12b作为与另一方的玻璃板1B的对向面2B接触自如的另一方的接触部5B。

    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将上述平板部件12的两端部制成由具有分别与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玻璃板接触面11的平板部12a构成的接触部5,其间四处折曲制成截面为N字形的上述弹性部7。而且,其两处的折曲部12b也分别成为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接触部5。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将上述平板部件12的两端部制成由具有分别与两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玻璃板接触面11的平板部12a构成的接触部,其间两处折曲制成截面为Z字形的上述弹性部7。

    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将上述平板部件12的两端部制成由具有与一方的玻璃板1A的对向面2A接触自如的玻璃板接触面11的平板部12a构成的接触部5A,其间五处折曲制成截面为W字形(或M字形)的上述弹性部7,将折曲成上述W字形的两处折曲部12b作为另一方的接触部5B。而且,其它一处折曲部12b也成为另一方的接触部5A。

    在任一形状中,各折曲部12b的折曲角度弹性地变化,并且上述折曲部12b之间的平板弹性弯曲。因此,如果在沿两对向面2A、2B的接近方向压缩变形地加装的话,即使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稍有变化,由于其压缩变形的弹性反作用力而将接触部5向上述两对向面2A、2B按压。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施加外力,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也可与之相适应。

    另外,在图16、图17和图19所示的例子中,上述平板部件12在大致平板化的状态下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在图18的例子中,上述平板部件12在大致折叠重合的状态下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因此,在外力最大的状态下,由于上述平板部件12在大致全长上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所以可防止玻璃板1上的应力集中。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均具有由长方形的平板部件12折曲制成的折曲部12的隔垫S,但也可将平板部12a制成圆、椭圆、长圆和多边形等不同的平面形状。

    而且,平板部件12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和长圆形等与图示不同的形状。

    (4)第2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如图20所示,上述弹性部7可以是由将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12弯曲而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将上述平板部件12的两端部制成接触部5。该接触部5分别与各自的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接触部5由例如具有玻璃板接触面11的平板部12a构成。其间由弯曲的弯曲部12c连接。该弯曲部12c具有弹性部7的功能。

    而且,图21所示的例子为在双方的接触部5之间两处上形成了上述弯曲部12c。即使在本结构中,由于上述弯曲部12c是减小曲率地弹性变形,所以上述接触部5之间可弹性接近地变形。

    这种结构并不仅限于图中所示,也可增加上述弯曲部12c的数目。而且,还可将图16等所示的例子的折曲部12b置换成弯曲部12c。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上述弯曲部12c是增大曲率地弹性变形,所以上述接触部5可相互弹性接近地变形。

    另外,图示的例子表示了均为将长方形的平板部件12弯曲而形成了弯曲部12c的隔垫S,但也可将平板部12a制成圆、椭圆、长圆和多边形等不同的平面形状。

    而且,平板部件12也可以是与图示不同的圆形、椭圆形和长圆形等形状。如果是本结构,则即使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稍有不同,也可由于其隔垫S压缩变形的弹性反作用力将接触部5向上述两对向面2A、2B按压。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施加外力,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也可与该变化相适应。而且,由于至少上述弯曲部12c的变形不超过容许范围,隔垫S具有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的功能。

    (5)第2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如图22和图23所示,上述弹性部通过将制成圆环状的环状部件13在形成其环状部件13的面上弯曲,在沿其中心轴线C的纵长方向的二处可弹性变形地弯曲而制成的。如图23所示,环状部件13向中心轴线C的方向突出弯曲。

    另外,还可如图24和图25所示,使上述环状部件13在上述中心轴线C的方向上三处弯曲突出。即,可以任意位置数弯曲突出。根据这种结构,在上述弯曲突出的顶点形成与一方的玻璃板1A的对向面2A接触自如的接触部5,通过上述中心轴线C方向的弯曲,可赋予上述中心轴线C方向的弹性,因而向上述中心轴线C方向的弯曲突出部具有弹性部7的功能。

    因此,即使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稍有移动,由于其隔垫S的压缩变形的弹性反作用力,接触部5向上述两对向面2A、2B按压、与之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施加外力,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也可与之相适应。

    而且,上述弯曲突出部被按压、上述环状部件13为环状的状态是压缩最大的状态,由上述环状部件13的上述中心轴线C方向上的厚度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

    另外,虽然两图所示的例子均是将环状部件13制成俯视为圆形的形状,但也可将其俯视的形状制成长圆形和椭圆形等,而且,还可将其制成上述弹性部7俯视为直线,在任一种情况下,上述环状部件13中除了上述弹性部7的部位的弯曲中心轴方向称为中心轴线C的方向。

    (6)第2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如图26和图28所示,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平板的内周缘部15沿上述中心轴线C方向从外周缘部位移,从而构成上述环状部件13。

    图26中表示了将隔垫S制成形成圆锥面的盘簧状的例子,图27中表示了将隔垫S制成形成了使向外方鼓出的曲线旋转的旋转面的盘簧状的例子,图28中表示了将隔垫S制成具有使向内方凹入的曲线旋转而形成的旋转面的盘簧状的例子,在任一例中,由内周缘部15和外周缘部14构成分别与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接触部5,其整体构成在中心轴线C的方向上弹性变形自如的弹性部7。

    因此,由于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上分别产生沿垂直方向的中心轴线C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所以即使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稍有不同,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在玻璃面板P上施加外力,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也可与之相适应。而且,由于上述两接触部5之间至少是上述平板的厚度以上,所以可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

    (7)第2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如图31所示,由以全周与一方的上述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环状接触部件16构成上述接触部5。

    即,图中所示,弹性部7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23从上述环状接触部件16向中心轴P方向偏离地延长而制成的。如图所示,将上述线状部件23制成环状接触部件16的厚度以下,若将其制成当压缩在两对向面2A、2B之间时收纳在上述环状接触部件16中,则上述两对向面2A、2B最接近的状态为上述两对向面2A、2B与上述环状接触部件16的两面相接触的状态,可通过上述环状部件16的中心轴P方向的厚度,限制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

    另外,也可采用板材代替上述线状部件23。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可收纳在上述环状接触部件16的内径中地构成。

    (8)除此之外,如图32和图33所示,也可采用将具有与一方的玻璃板1A的对向面2A接触自如的一方的玻璃板接触面11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12的一部分切开、从上述一方的玻璃板接触面11突起而形成弹性部7的隔垫S。

    根据这种结构,在上述弹性部7上形成有与另一方的玻璃板1B的对向面2B接触自如的另一方的玻璃板接触面11。即使是这种结构,若施加使上述平板部件12构成的隔垫S平板化的方向上的压缩变形,使其夹持在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则在分别与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弹性反作用力。因此,即使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稍有不同,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在玻璃面板P上施加外力,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也可与之相适应。而且,上述玻璃板接触面11之间至少不小于上述平板部件12的厚度,所以可限制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

    (9)上述隔垫S的材料并不仅限于先前的实施例所说明的由不锈钢制成的,其它的不锈钢也可,而且,还可是例如含有铬镍铁合金718等镍基超合金的镍合金或除此之外的其它金属、石英和陶瓷等,即只要是可将间隔限制在受到外力时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不会接触,并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即可。即使是陶瓷,只要制成极薄或极细也可变形。

    <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的玻璃面板P如图34所示,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并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

    要形成上述空隙部3,则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加装隔垫S,将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熔融低熔点玻璃,形成上述外周密封部4。

    要使上述空隙部3为减压状态,则形成上述外周密封部4,将外周部密封后,从抽吸口18抽吸排气,上述抽吸口18上也同样熔融低熔点玻璃以进行密封(参照图35)。

    上述隔垫S如图36~图38所示,具有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两个凸曲面6a。该凸曲面6a为形成一个球面的假想球体19的一部分。上述两凸曲面6a在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接触的状态下被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这样,将上述对向面2A、2B维持在上述规定间隔。上述隔垫S为可摆动,由于不会因上述凸曲面6a接触位置的变化而产生隔垫S和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的相对滑动,所以可容许上述两对向面2A、2B的相对位移。

    这样,在与通过其上下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C相交叉的方向上设置突出制成的突出部25,该突出部25为上述中心轴C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上述球面的直径、即上述假想球体19的直径。

    上述突出部25形成绕上述中心轴C、在全周上与上述两凸曲面6a一体连接的倾斜部25A,使其隔垫S形成圆盘状。上述倾斜部25A如图36所示的纵向截面,上下面均有较大的圆锥角,由与上述假想球体19外切的圆锥面形成,整体的外表面形成连续面。

    由于制成上述的隔垫S,所以若以凸曲面6a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话,则即使两块玻璃板1A、1B相对移动,也可将上述两对向面2A、2B的间隔维持为一定。

    而且,由于上述倾斜部25A的上下面是由与上述假想球体19外切的相互反向的圆锥面形成的,所以如图37所示,上述隔垫S可倾动至上述倾斜部25A与上述对向面2A、2B相接触,在上述隔垫S为最倾动时,与上述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是上述圆锥面的母线。因此,可通过由上述假想球体19的一部分形成的凸曲面6a防止隔垫S的转动。

    <第3实施例的其它实施形式>

    第3实施例的隔垫S如图39和图41所示,在一个假想球体19的上下形成凸曲面6a,在与通过其上下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C相交叉的方向上设置突出制成的突出部25,该突出部25为上述中心轴C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上述假想球体19的直径。在与通过该上下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C相交叉的三个方向上设置三个突出部25,其外周面与上述假想球体19外切,并且呈上述中心轴C方向上的厚度、即小直径一侧的直径小于上述球面直径的圆锥面。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上述上下两凸曲面6a分别由同一假想球体19的一部分所形成,所以若由上述两凸曲面6a与两块玻璃板1A、1B相接触的话,可将上述两对向面2A、2B的间隔维持在上述假想球体19的直径。

    而且,由于在与通过上述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上设置有突出部25,所以在该隔垫S倾动时,以上述倾斜部2A与上述对向面2A、2B相接触(参照图40)。因此,可防止上述隔垫S的转动。

    另外,由于上述突出部25上下方向的厚度小于上述假想球体19的直径,所以在容许上述的隔垫S摆动的同时,可限制其摆动角度。而且,由于在上述假想球体19的圆周方向中等间隔的三个方向上形成上述突出部25,所以还可限制向任一方向的转动。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虽然上述突出部25是在与上述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形成的,但也可倾斜地突出。而且上述突出部25的数量不仅限于三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另外,还可是上述圆锥面中大直径一侧的直径小于上述外切圆锥面中大直径一侧的直径。

    (2)作为第3实施例的隔垫S,也可是由在绕上述中心轴C全周与上述两凸曲面6a一体连接的倾斜部25A形成。

    例如,如图42所示,在上下分别形成凸曲面6a,绕通过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C在上述假想球体19的全周上形成圆盘状的突出部25。而且,在该突出部25的外周部上形成倾斜部25A。该倾斜部25A可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并可限制上述隔垫S的倾动。

    而且,由于上述倾斜部25A是与两凸曲面6a一体连接的,所以可维持其高强度,防止其突出部25的折损等损伤。

    (3)作为第3实施例的隔垫S,例如可如图43所示,可由旋转椭圆体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上述上下的凸曲面6a。

    在此,使半椭圆绕其短轴旋转的旋转椭圆形状为隔垫S。

    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出将隔垫S制成使以短轴J切开的半椭圆绕上述短轴J旋转的旋转椭圆体形状的例子,是制成圆盘状的。若是这种形状,则由于在水平面上除了上述短轴J沿垂直方向的姿势之外为不稳定状态,所以上述隔垫S采取上述短轴J大致垂直的姿势。而且,由于上述隔垫S不会翻倒,所以易于将隔垫S配置在玻璃板1的对向面1A上。

    由于上下的凸曲面6a与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所以在上述玻璃板1沿上述对向面2A、2B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上述凸曲面6a和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不会滑动,而是上述隔垫S倾动。

    (4)作为第3实施例的隔垫S,例如可如图44和图45所示,可在隔垫S上设置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接触板部件17,还可在其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设置容许上述两对向面2A、2B向沿其面的方向相对移动的变形容许体26。根据这种结构,两接触板部件17可以和各自的对向面2A、2B一起移动,因此,虽然该隔垫S不倾动,但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可相对移动,而在上述接触板部件17和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会产生滑动(参照图45)。

    此时,由于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内部不产生剪切变形,所以可防止玻璃板1的损伤,同时因上述变形容许体26是其自身剪切变形自如地形成的,所以还可防止隔垫S自身的损伤。

    (5)在上述(4)中,可由横向弹性体制成变形容许体26。例如,如图46和图47所示,可由横向弹性体制成设置在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的变形容许体26,从而构成隔垫S。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沿上述对向面2A、2B相对移动时,上述变形容许体26弹性地剪切变形,所以上述接触板部件17之间可相对移动,而不会使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的间隔变化。

    而且,由于上述变形容许体26具有弹性恢复力,所以在将隔垫S配置在上述玻璃板1的对向面2A上时,可配置在上述变形容许体26的中立位置、即任一方向上的剪切变形均相同的状态。

    (6)上述(4)中的变形容许体26可以是积层由滑动摩擦阻力小的材料构成的膜材而制成的。这种结构也可获得与上述(4)同样的效果。

    (7)在上述(4)中,变形容许体26可以是将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平板材料27相对移动自如地重叠在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之间地构成的。例如,如图46和图47所示,将作为变形容许体26的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平板材料27滑动自如地重叠在一对接触板部件17之间,从而构成隔垫S。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沿两对向面2A、2B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也可以和两块玻璃板1A、1B一起无阻力地相对移动(参照图47)。

    而且,由于上述平板材料27是由硬质材料构成的,所以可维持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的间隔不变化。

    另外,若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事先在其间重叠了上述平板材料27的状态下相互连接的话,则在将该隔垫S配置在上述玻璃板1的对向面2A上时,由于将其作为一体而容易处理。例如,通过在上述平板材料27上分别开孔,在该孔中设置连接上述两接触板部件17的连接部件而使其成为可能。

    (8)上述(6)中的平板材料27的数量为任意,可在上述接触板部件17之间加装一片可在其间滑动自如的平板材料27。

    <在第1~第3实施例中共通的其它实施形式>

    作为适用于上述第1~第3实施例中的隔垫S的玻璃面板,可以是采用以下所述的玻璃板。

    (1)上述玻璃板在先前的实施例中未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材质和尺寸可为任意,何种玻璃板均可。而且,玻璃板的种类可任意选择,例如平板玻璃、磨砂玻璃(通过表面处理具有使光扩散的功能的玻璃)、嵌网玻璃、强化玻璃或具有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反射红外线和反射紫外线等功能的玻璃或其组合。

    (2)而且,关于玻璃的组成,可以是硅酸钠玻璃(碱石灰硅石玻璃)、硅酸硼玻璃、硅酸铝玻璃、各种结晶化玻璃等。

    (3)上述玻璃板并不限定一方的玻璃板1A和另一方的玻璃板1B使用长或宽的尺寸不同的玻璃,使用成形为相同尺寸的玻璃也可。而且,两块玻璃板1A、1B的重叠方法只要是使端缘部之间重合在相互对齐的状态即可。并且也可是将厚度尺寸不同的一方的玻璃板和另一方的玻璃板组合而构成玻璃面板P。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可用于多种用途。例如,采用本发明的隔垫S制成的玻璃面板P可用于多种用途,例如建筑物、乘用工具(汽车的窗玻璃、铁路车辆的窗玻璃、船舶的窗玻璃)、设备要素(等离子显示屏的表面玻璃、冰箱的门和壁部、保温装置的门和壁部)等中使用。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P)中,加装在上述两决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由二个以上的曲面(6)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维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由二个凸曲面(6a)形成,并制成较其一方的凸曲面(6a)的曲率半径的二倍薄。

    3.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P)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其表面的一部分由平面部(10)和在上述平面部(10)的外周部连续的凸曲面(6a)部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上述平面部(10)与上述对向面(2A、2B)中的一方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将上述平面部(10)和上述凸曲面(6a)部中相对于上述平面部(10)的顶点之间的高度制成小于上述平面部(10)宽度。

    5.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上述隔垫制成正多面体状,并且其数条边中至少一条边或其数个顶点中至少一个顶点进行了平面倒角。

    6.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上述隔垫制成正多面体状,并且将上述正多面体的形状制成正四面体状。

    7.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在上述对向面(2A、2B)之间保持间隔,

    设置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一对接触部(5),在上述两接触部(5)之间设置弹性部(7),将上述弹性部(7)制成在上述两接触部(5)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压缩变形自如的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12)折曲而制成上述弹性部(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平板部件(12)弯曲而制成上述弹性部(7)。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弹性部(7)是将环状部件(13)制成在其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形式而制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相对于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平板的外周缘部(14),使其内周缘部(15)向上述中心轴线方向位移,从而构成上述环状部件(13)。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弹性部(7)是通过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23)弯曲成螺旋状而制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线状部件(20)弯曲成涡旋状盘绕,同时制成沿上述盘绕中心轴向一方向上盘绕半径逐渐缩小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接触部(5)是由具有与一方的上述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玻璃板接触面(11)的接触板部件(17)构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接触部(5)是由在全周上与一方的上述对向面(2A、2B)接触自如的环状接触部件(16)构成的。

    16.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具有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二个凸曲面(6a)部,通过在上述两凸曲面(6a)部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状态下夹持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维持在上述规定间隔并可以摆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作为上述凸曲面(6a)部,在上下分别具有形成同一球面的一部分的凸曲面(6a),在与通过其上下两凸曲面(6a)的中心轴相交叉的方向上设置突出形成的突出部(25),以使上述中心轴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上述球面的直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突出部(25)是由在绕上述中心轴的全周上与上述两凸曲面(6a)一体连接的倾斜部(25A)形成的。

    19.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上述隔垫制成旋转椭圆体状。

    20.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上述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中,加装在上述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上述对向面(2A、2B)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

    设置分别与上述两对向面(2A、2B)相接触的接触部(5),在其两接触部(5)之间设置有变形容许体,该变形容许体可容许上述两对向面(2A、2B)之间沿其面的方向相对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上述变形容许体是由横向弹性体制成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玻璃面板的隔垫,作为上述变形容许体,将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平板材料(27)相对移动自如地重叠在上述两接触部(5)之间。

玻璃面板的隔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玻璃面板的隔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玻璃面板的隔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玻璃面板的隔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面板的隔垫.pdf(5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玻璃面板的隔垫,在一对玻璃板(1A、1B)之间隔开规定间隔以形成空隙部(3)、同时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整个外缘上设置外周密封部(4)、将空隙部(3)密封在减压状态下的玻璃面板(P)中,加装在两块玻璃板(1A、1B)的对向面(2A、2B)之间、将对向面(2A、2B)保持在规定间隔,其结构为由二个以上的曲面(6)形成,通过在静置于稳定姿势的状态下夹持在两块玻璃板(1A、1B)之间,将对向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玻璃;矿棉或渣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