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可用钥匙操纵的同时用作 操纵锁闭件的按压手柄的锁柱的闭锁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类型地闭锁装置。这种锁柱是按键的组成部分,该按键包括其它的零件。类似于锁柱,锁柱导向件可以划分为锁柱心件,这种划分可以延续到按键中,因此,总体而言可以分成按键的径向内心件和径向外套。
在这类已知的闭锁装置(DE 44 08 910 A1)中,在按键的内端旋转安装一压脚,该压脚在按压时被轴向带动。锁闭件的操纵是通过设置在压脚上的压臂实现的,该压臂在按键轴向压入运动时碰到第一锁闭件并使其移动。按键的心件与压脚传扭相连并由钥匙可在两个旋转位置之间调整。这在已知的装置中在压臂的两个相应作用不同的角度位置之间作用,一个是与第一锁闭件对准的、因而在按压时有效的位置,另一个是与第一锁闭件不对准的、在按压时无效的位置。当这种装置与下面称为“ZV装置”的中央闭锁装置一起使用的,这一装置虽已经受到考验,但还有问题。
当本闭锁装置与其它的闭锁装置一起控制时,ZV装置是所希望的。当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的装置设置在汽车的后盖而其它的闭锁装置设置在汽车的门上时就有上述要求。车门具有自己的锁。然后使用ZV传动机构,这一传动机构作用在各个闭锁装置的ZV杆上,并使该杆在两个转动位置之间转换,即一个是保险位置,在这一位置,由于ZV装置不能通过各自的手柄操纵各闭锁装置的锁,而另一为打开保险的位置,在这一位置可以通过手柄操纵那个锁。
当这个ZV杆与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的闭锁装置结合时,则采用属于ZV杆的杆脚,该杆脚旋转支承在前述压脚旁的按键的内端上。在与上述闭锁装置这种结合时,ZV杆和压臂始终同步运动,这导致在心件的下述旋转位置的操作故障,在这一旋转位置压臂处于无效位置,因而ZV杆处于其保险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中,为了避免操纵,要锁住压脚。现在,当ZV装置转换时,则已知闭锁装置的零件的内部咬死。这种咬死会导致钥匙不能插入锁柱中,由此出现明显的操作故障。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进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类型的可靠的闭锁装置,在这种装置中不再出现上述的操作故障。按照本发明这是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措施实现的,这些措施具有下述特点。
压脚具有操纵锁闭件的压臂,该压臂经连接机构与ZV杆的杆脚相连,上述ZV杆由ZV传动机构控制。这一连接机构现在由压臂的心件而置于有效或无效。在上述的安全位置,连接机构处于脱开连接的位置;在安全位置压臂在其无效位置。然后,ZV杆自由,可由ZV传动机构而在保险和打开保险的位置之间转换,而不会对改变压臂的位置起作用;ZV杆在“空程”。由此不再出现本发明装置的零件中的咬死。
当心件由钥匙带入其被称为“正常位置”的另一旋转位置时,则情况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压脚和杆脚之间的连接机构为有效,从而产生ZV杆和压臂之间要求的传扭连接。
由其它的权利要求、以下的说明和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其它的优点。在附图中用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2和3是图1中所示的装置沿着II和III所示的观察方向的前视图和背视图;
图4是图1装置的轴剖图;
图5是图4装置沿剖面线V-V的横剖面,其中去除了中央部件,
图6是图4装置沿剖面线V1-V1在去除几个部件后的横剖面;
图7a和7b是沿图4中的剖面线VII-VII通过装置的又一横剖面,其中零件在两个不同的工作位置示出,这时装置的心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即已述的安全位置,
图8a和8b是在零件的另外两个工作位置的相应横剖面,这时心件处于第二个旋转位置,即“正常位置”,和
图9是相应于图8a的视图,零件处于第五工作位置,心件在第三旋转位置,即“特别位置”。
该装置包括一可用钥匙14操纵的锁柱20,该锁柱与按键10合成一体,如图1所示,并用于操纵锁闭件15的按压式手柄。锁柱20具有一般的结构,它首先包括一个带有图4中用虚线表示的制动栓25的锁柱心件21。上述制动栓25由插入的钥匙14控制。此外,属于锁柱20的有一用于锁柱心件21旋转定位的锁柱导向件22,此导向件具有制动柱25用的锁闭槽26。锁柱20的两个零件都具有轴向延长段23、24,它们同样是按键10的组成部分。属于该按键的还有在连接状态经轴向联动器27与锁柱心件21传扭相连的螺栓23和延长导向件22的螺栓导向件24。螺栓导向件24由弹簧29的轴向弹簧力压向导向件22的端部,其中在相互压紧的端面之间是一轴向的拉出型材28。在用破坏式工具强制转动锁柱10时,拉出型材28使轴向联动器27断开。这一点详细描述在DE 44 08 910 A1中。
因此,一方面按键10被分为径向内心件11,它们通常可由钥匙14转动,并属于锁柱心件21以及螺栓23。心件11还包括在前端部的锁柱头部32,该头部限定了钥匙槽的开孔34并用作护板。该心件11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两个钥匙位置40,例如90°和40′,例如60°,而在三个旋转位置41,42,43之间转换,这在图2中借助于钥匙槽孔34的三个旋转位置表示。
此外,按键10可以分成径向外套12,用于安装前述的心件11。属于该外套的首先是所述的锁柱导向件22和螺栓导向件24。还有套筒13,它在锁柱导向件22和螺栓导向件24上轴向延伸,在其端部设有法兰17。上述弹簧29支撑在法兰17和螺栓导向件24的内轴环之间。套筒13在观察者一侧设有孔板35,并可在外壳18中轴向移动但不能转动地安装着。外壳18在使用橡胶密封件的情况下装入图4中用点划线所示的门板19中。
在外套12的内端上是压脚30,该压脚30设有压臂31。为了支承压脚30,这里使用了属于心件11的螺栓23的螺栓端33。如图3所示,通过旋转心件11允许在两个角度位置36、37之间调节压臂31。在图3实线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36,压臂31轴向与上述锁闭件15的图1所示的操纵臂16对齐,该锁闭件15在本例中是一换向杆。如图4和5所示,按键10由两个压簧38一般被保持在图1和4的实线所示的顶出位置,上述压簧支撑在孔板35和外壳18的端面上。通过套筒13和外壳18之间的内部止挡39确定了上述顶出位置。
在用手指沿着箭头80的方向轴向操纵按键10时,如图1所示,螺栓端部33到达点划线所示的推入位置33′。同时带动压脚30,由此压臂31到达图1中同样用点划线所示的推入位置31′。在上述图3中的角度位置36中,压臂31′碰到换向杆15的工作臂16,并将该臂带入图1和4中用点划线所示的工作位置16′,因此,换向杆转入其点划线所示的工作位置15’并且例如通过图1所示的杆44对未详细图示的本装置的锁闭件施加一由操纵箭头45所示的运动。压臂31的角度位置即为压脚30的“有效位置”。
但是,当压脚31处于图3中点划线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37时,点划线所示的压臂31不碰到换向杆15的工作臂16,因此不操纵锁闭件。由此证明角度位置37为压臂31的“无效位置”。
从图1、3和4可见,换向杆15旋转支承在外壳48的伸出部分47上。复位弹簧46使到达工作位置15′的换向杆又回到其图1或4中的初始位置15。此外,在按键的内螺栓端33还旋转支承一带杆脚50的杆51。 该杆51经铰接式卡爪53与一个与本装置共同作用的中央闭锁装置的已在前文提到的ZV传动机构54的移位元件52相连,因此杆51下面被称为“ZV杆”。ZV杆51本身可以在图3中用56、57标记的两个转动位置56、57之间转动。这两个位置56、57之间的转角55与压臂31的前述的两个角度位置36、37之间的转角相同。这一点将借助于图8a和8b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在杆脚50和压脚30之间设置有特殊的连接机构60,该连接机构通过用钥匙操纵按键10的心件11被控制在图8a和8b的连接有效的位置和图7a和7b的连接无效的位置。连接机构60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如图7a所表示的特殊的结构。
在图7a中,心件11处于旋转位置14,该旋转位置由钥匙孔34的竖直位置确定。这里指的是已提及的“安全位置”。首先这一位置的特征是,压臂31处于前述的无效位置37。这一角度位置37通过锁定压脚30而被固定。为此,图7b所示的具有两个侧面61、62的凸轮63起作用。凸轮63径向伸出设在螺栓23上的圆周面64。其一个侧面61构成一径向凸肩61。该凸肩61在安全位置41紧靠在可从图7a看到的压脚30的对应凸肩58上。对应凸肩58上设置在压脚30中的环形槽69的端部。该环形槽设在其在螺栓33上的支承位置的范围。因此阻止了用破坏性工具将压臂31从无效位置37调整到例如图8b所示的有效位置36。此外,在图7a、7b的安全位置,通过ZV杆51对压臂31的这种调节由于连接机构已经提及的无效位置也是不可能的。
如借助于图7a所说明的,连接机构包括一在压脚30中的用于连接元件70的导向件71,该连接元件70在本例中具有圆形剖面并由辊组成。辊70的直径大于导向件71的径向尺寸。圆周面64在两个确定位置通过各自的槽65或66加深。在安全位置41,第一槽65与压脚30中的辊70径向对准,并通过图7b中所示的对应控制面73压入槽65中固定住。这一对应控制面73属于杆脚50上的弓形段72,该弓形段伸入压脚30中的环形槽67中。虽然,ZV杆51可以由图3中的ZV传动机构54在两个图7a和7b中所示的转动位置56、57之间转动,但是,由于辊70的径向下降位置,这两个位置56、57之间的调整运动68和68′不传递给压臂31。压臂31始终停留在图7a和7b所示的无效位置37中。
这一无效的角度位置37可以由图7a所示的止动元件74、75定位。上述止动元件这里由一压脚30上的弹性止动齿和一外套上的互补的止动槽75组成。图4所示的螺栓导向件24的轴向延长件77被用作带槽的外套12,该延长件与压脚30的凹口78接合。
按照图6,类似的止动元件74′-76′作用在杆脚50上。杆脚50也具有用于按键10的外套12的轴向延长件77的凹口78′。杆脚50具有一弹性的止动齿74′,当杆51由ZV传动机构54在其两个在图7a和7b中所示的转动位置57、56之间沿运动箭头68,68′调整时,上述止动齿有选择地与外套延伸件77的两个止动槽75′,76′接合。转动位置56,57可以由杆脚50和压脚30之间的旋转止挡确定。为此,位于杆脚50上的轴向延长件81起作用,该延长件例如在ZV杆51的转动位置56与压脚30上的第一端面49共同作用。
如果心件11由钥匙转入其被称为“正常位置”的第二旋转位置42,则如上所述,连接机构60位于其有效的连接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这是通过辊70的另一径向位置实现的。上述径向位置是通过螺栓端部33上的控制面64、65、66的已述的径向台阶起作用。
如图8a所示,在正常位置42,处于图7b的安全位置的槽65转开。在转动图2中的角度40时,槽65边界上的斜面起作用,从而使辊70在其径向导向件71中径向抬起。该辊在图8a中已经位于螺栓端部33的圆周面64上,并伸入径向槽79中。如图8b所示,径向槽79嵌入弓形段72的径向向内的面73中,从而形成压脚30和杆脚50之间的传扭连接。
在螺栓端部33的正常位置42,如果图3中的ZV传动机构54的ZV杆51沿着图8a和8b中所示的运动箭头68,68′在其两个位置56,57之间调整,则带动压臂31并作由箭头83、83′所示的模拟运动。即使在ZV杆51转入图8b所示的转动位置56时,辊70通过其控制圆周面64与凹口79保持啮合。然后,连接机构60也保持在有效位置,压臂31也处于其有效的角度位置36。因此,ZV杆51的相应的转动位置56表明为“打开保险的位置”,因为如上结合图1和3所述,沿箭头80方向操纵按键10导致对锁闭件15的操纵45。相反,在螺栓端部33的正常位置42,如果ZV杆51处于另一个转动位置57,则与其传扭相连的压臂31就处于上述的无效位置37。因此,转动位置57证明为ZV杆51的“保险的位置”。
如已借助于图2所述,锁柱20通过钥匙也转入第三个旋转位置43中,通过这一旋转位置,螺栓端部33进入图9所示的旋转位置43。这一旋转位置下面被称为“特殊位置”。当汽车通过其各种闭锁位置上的、还有汽车后备箱上的本发明装置上的ZV装置转换到“保险位置”时,则这一特殊位置43是有利的。汽车停车。然后,如上所述,ZV杆51处于图9所示的保险位置57。于是出现图7a的安全位置,在这一位置,压臂31处于无效位置。然后,车主可以打开汽车的行李箱,例如从车中取出东西。为此,将汽车后盖上的锁栓通过钥匙转换入特殊位置43,就足以打开汽车的行李箱盖。如图9所示,汽车其它锁中的处于保险位置的锁栓保持在它们的保险位置,不发生ZV装置的转换。在锁栓处于图9的特殊位置时,ZV杆51也处于其保险的位置57。
在图9中旋转操纵82螺栓端部33时,凸轮63的另一侧面62碰到压脚30的径向接合面59。该接合面59位于环形槽69的另一端。因此,在旋转82时,压脚30也随凸轮63旋转,直至压臂31进入图9所示的有效的角度位置36。然后,再次沿着图1中的箭头80的方向有效操纵80按键10,从而操纵45锁闭件15。在旋转82时,压脚30和杆脚50之间再次自动脱开连接,这可借助于图9所示的连接机构60的位置获知。
在旋转82时,螺栓端部33的圆周面64转开,直至螺栓端部33的已提及的第二槽66与辊70径向对准。同时,径向槽79从辊70转开,直至弓形段72的径向向内指的相应控制面73将辊70压入槽66为止。因此出现如在图7a、7b中的安全位置41中连接机构60的类似的脱开连接的位置,但是其不同点是,现在第二槽66代替那儿的第一槽65来接纳辊70。
杆脚50上的上述伸出部分81在图9中与压脚30的第二端面48一起作用,从而限制了ZV杆51的转动位置。上述止动元件也固定压臂31或ZV杆51的各自位置36、57。参见图9,压脚30的弹性止动齿74与轴向外套延长件77的第二止动槽76接合。
在安全位置41和正常位置42确定按键10的心件11的初始位置期间,钥匙14可以插入栓心21或拨出,则心件不在图9的特殊位置43中。在反向旋转约30°的角度时,辊70首先与杆脚50的槽79对准。通过辊70使压脚30与螺栓端部33一起旋转。然后到达图8a所示的压臂31的前述的无效位置37。在图9的继续向后转动82′时,辊70经过第二槽66的斜面而被从该槽66压出,并通过有效控制的圆周面64压入已对准的槽79中。然后再次出现压臂31和ZV杆51之间的连接。连接机构60再次位于图8a所示的有效位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