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6276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01990.0

申请日:

1998.05.26

公开号:

CN1236853A

公开日:

1999.12.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9.4|||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4H6/08; E01C1/04

主分类号:

E04H6/08; E01C1/04

申请人:

仲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柯锡佳

地址:

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彰顶路22巷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文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是在适当宽度的马路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或立交桥上建筑适当楼层的停车塔,该停车塔一楼距快车道的外侧道分别连接一缓坡道,在缓坡道与停车塔一楼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进出管制站,另在停车塔各楼的楼面都设置若干停车位,在停车塔各楼的楼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各楼的楼面四对角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可往下到达路口慢车道的斑马线边,在停车塔一楼外侧壁下缘对应来车道路分别设置一红绿灯兼作路标指示牌,其二楼或以上楼面周缘可作多用途区域,二楼或以上的外侧壁可设置招牌广告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其特征在于:在适当宽度的马路交叉路 口的道路上或立交桥上,以行人等候过路的伫足处为地基,而依地基及建设面 积的大小建筑适当楼层的停车塔,且与毗邻建筑物隔有一适当距离保有原生活 空间,并在道路的快车道外侧道距离停车塔前一适当距离分别设有一缓坡道, 由缓坡高架沿慢车道上方渐升至停车塔的一楼,以及在上述各缓坡道与停车塔 一楼连接处的左侧或右侧分别设置一进出管制站,另在停车塔一楼的楼面设置 若干停车位,而停车塔一楼的楼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停车塔一楼 的楼面四对角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可往下到达于路面的慢车道的斑马线 边,又在停车塔一楼外侧壁下缘对应来车道路分别设置一红绿灯配合原道路红 绿灯的显示,兼设路标指示牌,而停车塔二楼或以上的楼面上也设置若干停车 位,另外停车塔二楼或以上的楼面中间部位也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且与一楼 楼面的若干车辆升降梯连通,停车塔二楼或以上楼面四对角也分别设置人或物 的一电梯,且与一楼楼面四对角的人或物的电梯连通,又停车塔二楼或以上的 楼面周缘设置成可供管理、广告业、通信业、连络点……的多用途区域,停车 塔二楼或以上的外侧壁则可设置招牌广告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马路 交叉路口可为十字型、三叉型或环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停车 塔也可设计运用于单向道路的路边空地及沟渠桥梁边,实现车辆或人或物的进 出、停车、升降、多用途及招牌广告面。

说明书


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马路交叉路口上方建筑多用途停车塔的设计方法。

    目前一般的停车场不论是立体、平面或地下均不明显且不易寻找,而挖设地下停车场恐有地层不稳定的状况,另与一般建筑毗邻而立的停车塔不但影响附近居民的进出,且不明显。此外,除上述先天缺点外,也只有停车的单一用途,无法发挥一建筑物的多用途利用,且原有的停车场所也难于配合开车者欲前往的地点,而造成交通违规停车;也有使地小人稠的地区,更显局促拥挤,造成百姓生活居住质量的日趋低落。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其可在适当宽度的马路交叉口的路面上或立交桥上建筑停车塔,以解决停车位不足及停车场土地不易取得的问题,且目标明显容易寻得及给予开车者欲前往地点的就近停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其公共用地容易取得且不需挖设地层而不会有地基不稳定的状况,又其与四周的建筑物皆离开有适当距离,而不致有影响附近居民进出及生活空间的情况。

    本发明地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其除基本的停车用途外,还可扩大为其他多用途使用,以得到较佳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适当宽度的马路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或立交桥上,以行人等候过路的伫足处为地基,而依地基及建设面积的大小建筑适当楼层的停车塔,且与毗邻建筑物隔有一适当距离保有原生活空间,并在道路的快车道外侧道距离停车塔前一适当距离分别设有一缓坡道,由缓坡高架沿慢车道上方渐升至停车塔的一楼,以及在上述各缓坡道与停车塔一楼连接处的左侧或右侧分别设置一进出管制站,另在停车塔一楼的楼面设置若干停车位,而停车塔一楼的楼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停车塔一楼的楼面四对角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可往下到达于路面的慢车道的斑马线边,又在停车塔一楼外侧壁下缘对应来车道路分别设置一红绿灯配合原道路红绿灯的显示,兼设路标指示牌,而停车塔二楼或以上的楼面上也设置若干停车位,另外停车塔二楼或以上的楼面中间部位也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且与一楼楼面的若干车辆升降梯连通,停车塔二楼或以上楼面四对角也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且与一楼楼面四对角的人或物的电梯连通,又停车塔二楼或以上的楼面周缘设置成可供管理、广告业、通信业、连络点……的多用途区域,停车塔二楼或以上的外侧壁则可设置招牌广告面。

    其中马路交叉路口可为十字型、三叉型或环型。

    其中停车塔也可设计运用于单向道路的路边空地及沟渠桥梁边,实现车辆或人或物的进出、停车、升降、多用途及招牌广告面。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目前车辆日益增多与土地取得不易,所造成的停车位一位难求的情况,而在适当宽度的马路交叉路口的路面上或立交桥上建筑多用途停车塔,以解决停车泊位不足问题,并使停车塔明显容易寻找及不影响附近居民进出。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楼及道路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楼或以上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楼及道路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二楼或以上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一楼及道路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二楼或以上平面示意图。

    参见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楼及道路平面示意图,在适当宽度的马路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或立交桥上,以行人等候过路的伫足处为地基,而依地基及建设面积的大小建筑适当楼层的停车塔20,且离原有十字型周边建筑物隔有一适当距离保有原生活空间,并在道路的快车道1的外侧道距离停车塔20前一适当距离分别设有一缓坡道10,由缓坡高架沿慢车道上方渐升至停车塔20的一楼21(不影响原慢车道原有行驶功能),以及在上述各缓坡道10与停车塔20一楼21连接处的左侧或右侧分别设置一进出管制站211(以发行全国通用的停车卡便于在此停车),另在停车塔20一楼21的楼面设置若干停车位212,而停车塔20一楼21的楼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213,停车塔20一楼21的楼面四角落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214,可往下到达于路面的慢车道的斑马线边(即行人过斑马线伫足处,不因交通而影响人或物的下达),又在停车塔20一楼21外侧壁下缘对应四个来车道路分别设置一红绿灯配合原道路红绿灯的显示,兼设路标指示牌215。

    参见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楼或以上平面示意图。停车塔20二楼或以上22的楼面上也设置若干停车位221,另外停车塔20二楼或以上22的楼面中间部位也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222,且与一楼21楼面的若干车辆升降梯213连通,停车塔20二楼或以上22楼面四角落也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223,且与一楼21楼面四角落的人或物的电梯214连通,又停车塔20二楼或以上22的楼面周缘设置成可供管理、广告业、通信业、连络点……等等的多用途区域224,停车塔20二楼或以上22的四周外侧壁则可设置招牌广告面225。

    参见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楼及道路平面示意图。在适当宽度的三叉型马路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或立交桥上,以行人等候过马路的伫足处为地基,而依其地基及建设面积的大小建筑适当楼层的停车塔30,且离原三叉边的建筑物也隔有一适当距离,以保持原生活空间,并在道路的快车道1的外侧道距停车塔30前一适当距离分别设置一缓坡道10,由缓坡高架沿慢车道上方渐升至停车塔30的一楼31(不影响原有慢车道行驶功能),及在上述各缓坡道10与停车塔30一楼31连接处的左侧或右侧分别设置一进出管制站311(也以发行全国通用的停车卡,便于在此停车),另在停车塔30一楼31的楼面上设置若干停车位312,而停车塔30一楼31的楼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313,停车塔30一楼31的楼面四角落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314,可往下到达路面慢车道的斑马线边(即行人过斑马线伫足处,不因交通而影响人或物的下达),又在停车塔30一楼31外侧壁下缘对应三来车道路分别设置一红绿灯配合原道路红绿灯的加强显示,兼设路标指示牌315。

    参见图4所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二楼及以上平面示意图,停车塔30二楼或以上32的楼面也设置若干停车位321,另外停车塔30二楼或以上32的楼面中间部位也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322,且与一楼31楼面的若干车辆升降梯313连通;一停车塔30二楼或以上32的楼面四角落也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323且与一楼31楼面四角落的人或物的电梯314连通,又停车塔30二楼或以上32的楼面周缘设置成可供管理、广告业、通信业、连络点等等的多用途区域324,停车塔30二楼或以上32的四周外侧壁则可设置招牌广告面325。

    参见图5所示的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二楼及道路平面示意图。在适当宽度的环型马路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或立交桥上,以行人等候过马路的伫足处为地基,而依其地基及建设面积的大小建筑适当楼层的停车塔40,且离原环型的建筑物也隔有一适当距离,以保持原生活空间,并在道路的快车道1的外侧道距停车塔40前一适当距离分别设置一缓坡道10,由缓坡高架沿慢车道上方渐升至停车塔40的一楼41(也不影响原有慢车道行驶功能),及在上述各缓坡道10与停车塔40一楼41连接处的左侧或右侧分别设置一进出管制站411(也以发行全国通用的停车卡,便于在此停车),另在停车塔40一楼41的楼面上设置若干停车位412,而停车塔40一楼41的楼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413,停车塔40一楼41的楼面四对角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414,可往下到达路面慢车道的斑马线边(即行人过斑马线伫足处,不因交通而影响人或物的下达),又在停车塔40一楼41外侧壁下缘对应来车道路分别设置一红绿灯配合原道路红绿灯的加强显示,兼设路标指示牌415。

    参见图6所示的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二楼或以上平面示意图。停车塔40二楼或以上42的楼面也设置若干停车位421,另外停车塔40二楼或以上42的楼面中间部位也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422,且与一楼41楼面的若干车辆升降梯413连通;一停车塔40二楼或以上42的楼面四对角也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423且与一楼41楼面四角落的人或物电梯414连通,又停车塔40二楼或以上42的楼面周缘设置成可供管理、广告业、通信业、连络点……等等的多用途区域424,停车塔40二楼或以上42的四周外侧壁则可设置招牌广告面425。

    本发明的设计法同时可运用于单向道路的路边空地及沟渠桥梁边的设计,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进出、停车、升降、多用途及招牌广告面。

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马路口建筑停车塔设计法,是在适当宽度的马路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或立交桥上建筑适当楼层的停车塔,该停车塔一楼距快车道的外侧道分别连接一缓坡道,在缓坡道与停车塔一楼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进出管制站,另在停车塔各楼的楼面都设置若干停车位,在停车塔各楼的楼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车辆升降梯,各楼的楼面四对角分别设置人或物的一电梯,可往下到达路口慢车道的斑马线边,在停车塔一楼外侧壁下缘对应来车道路分别设置一红绿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