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化学清防蜡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627477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164586.X

申请日:

2009.10.29

公开号:

CN201535152U

公开日:

2010.07.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21B 37/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新疆贝肯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新疆新易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8340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门户路93号变更后权利人: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油建北路8号瑞银大厦439号登记生效日:20130609|||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21B 37/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新疆新易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新疆贝肯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城西新村78栋18号变更后权利人:8340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门户路93号登记生效日:20121018|||授权

IPC分类号:

E21B37/06

主分类号:

E21B37/06

申请人:

新疆新易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石磊; 韩力; 王中武; 李海涛; 徐博; 石勇; 董志勇

地址: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城西新村78栋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代理人:

汤建武;周星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中油气井的清防蜡装置,是一种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包括油管短节,上转换接头、下转换接头、渗油管、上堵头、下堵头、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油管短节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与上转换接头的下部和下转换接头的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渗油管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上堵头和下堵头,渗油管通过上堵头和下堵头固定安装在油管短节内;在渗油管上分布有渗透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其可以下入井筒结蜡点以下的任何位置,且能有效的控制清防蜡块的溶解速度,保证了低油温条件下油流与清防蜡块的有效接触空间,因此有效地延长了油井的清防蜡周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短节,上转换接头、下转换接头、渗油管、上堵头、下堵头、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油管短节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与上转换接头的下部和下转换接头的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渗油管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上堵头和下堵头,渗油管通过上堵头和下堵头固定安装在油管短节内;在渗油管上分布有渗透孔,在渗油管、上堵头、下堵头和油管短节之间形成安装腔,在安装腔内安装有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在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之间有渗蜡缝并与渗透孔相通;在左清防蜡块、上堵头和下堵头上分别有自上而下并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左进油孔,在右清防蜡块、上堵头和下堵头上分别有自上而下并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右进油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左清防蜡块为至少两个,右清防蜡块为至少两个,在左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和左清防蜡块上下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均安装有垫块,在右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和右清防蜡块上下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均安装有垫块,在垫块内侧的左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和垫块内侧的左清防蜡块上下之间形成分别与渗蜡缝、渗透孔及左进油孔相通的左导流槽,在垫块内侧的右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和右清防蜡块上下之间形成分别与渗蜡缝、渗透孔及右进油孔相通的右导流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垫块均匀分布在油管短节内或垫块采用垫环。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渗油管上方的上转换接头内有上凸台,渗油管下方的下转换接头内有下凸台,上凸台与渗油管之间有进油口,下凸台与渗油管之间有出油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油管短节的上端外侧与上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油管短节的下端外侧与下转换接头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油管短节的上端外侧与上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油管短节的下端外侧与下转换接头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垫块与左清防蜡块或/和右清防蜡块为一体。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垫块与左清防蜡块或/和右清防蜡块为一体。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上堵头与油管短节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下堵头与油管短节的下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上堵头与渗油管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下堵头与渗油管的下端外侧固定在一起。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其特征在于上堵头与油管短节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下堵头与油管短节的下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上堵头与渗油管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下堵头与渗油管的下端外侧固定在一起。

说明书

说明书管式化学清防蜡器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中油气井的清防蜡装置,是一种管式化学清防蜡器。
二、背景技术
传统的固体清防蜡技术一般使用在油温在55℃以上的油井,对油温较低的油井,传统的防蜡剂溶解速度过慢,从而达不到长期清防蜡的目的,甚至会造成泵堵、泵卡的事故。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低温油井结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包括油管短节,上转换接头、下转换接头、渗油管、上堵头、下堵头、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油管短节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与上转换接头的下部和下转换接头的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渗油管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上堵头和下堵头,渗油管通过上堵头和下堵头固定安装在油管短节内;在渗油管上分布有渗透孔,在渗油管、上堵头、下堵头和油管短节之间形成安装腔,在安装腔内安装有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在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之间有渗蜡缝并与渗透孔相通;在左清防蜡块、上堵头和下堵头上分别有自上而下并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左进油孔,在右清防蜡块、上堵头和下堵头上分别有自上而下并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右进油孔。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左清防蜡块可为至少两个,右清防蜡块为至少两个,在左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和左清防蜡块上下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均安装有垫块,在右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和右清防蜡块上下之间的油管短节内均安装有垫块,在垫块内侧的左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和垫块内侧的左清防蜡块上下之间形成分别与渗蜡缝、渗透孔及左进油孔相通的左导流槽,在垫块内侧的右清防蜡块与下堵头之间和右清防蜡块上下之间形成分别与渗蜡缝、渗透孔及右进油孔相通的右导流槽。
上述垫块可均匀分布在油管短节内或垫块采用垫环。
上述渗油管上方的上转换接头内可有上凸台,渗油管下方的下转换接头内有下凸台,上凸台与渗油管之间有进油口,下凸台与渗油管之间有出油口。
上述油管短节的上端外侧与上转换接头的下端内侧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油管短节的下端外侧与下转换接头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垫块与左清防蜡块或/和右清防蜡块可为一体。
上述上堵头与油管短节的上端内侧可固定在一起,下堵头与油管短节的下端内侧可固定在一起;上堵头与渗油管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下堵头与渗油管的下端外侧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其可以下入井筒结蜡点以下的任何位置,且能有效的控制清防蜡块的溶解速度,保证了低油温条件下油流与清防蜡块的有效接触空间,因此有效地延长了油井的清防蜡周期。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1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油管短节,2为上转换接头,3为下转换接头,4为渗油管,5为上堵头,6为下堵头,7为左清防蜡块,8为右清防蜡块,9为渗透孔,10为渗蜡缝,11为左进油孔,12为右进油孔,13为垫块,14为左导流槽,15为右导流槽,16为上凸台,17为下凸台,18为进油口,19为出油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包括油管短节1,上转换接头2、下转换接头3、渗油管4、上堵头5、下堵头6、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油管短节1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与上转换接头2的下部和下转换接头3的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渗油管4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上堵头5和下堵头6,渗油管4通过上堵头5和下堵头6固定安装在油管短节1内;在渗油管6上分布有渗透孔9,在渗油管4、上堵头5、下堵头6和油管短节1之间形成安装腔,在安装腔内安装有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在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之间有渗蜡缝10并与渗透孔9相通;在左清防蜡块7、上堵头5和下堵头6上分别有自上而下并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左进油孔11,在右清防蜡块8、上堵头5和下堵头6上分别有自上而下并相互对应的至少一个的右进油孔12,这样,油管内的油液通过渗蜡缝10、左进油孔11和右进油孔12使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缓慢融化,被融化的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可从渗油管4的渗透孔9渗出并吸附在油管内壁上从而起到清防蜡的作用,被融化的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也可从下堵头的左进油孔11和右进油孔12渗出并吸附在油管内壁上从而起到清防蜡的作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管式化学清防蜡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至4所示,左清防蜡块7为至少两个,右清防蜡块8为至少两个,在左清防蜡块7与下堵头6之间的油管短节1内和左清防蜡块7上下之间的油管短节1内均安装有垫块13,在右清防蜡块8与下堵头6之间的油管短节1内和右清防蜡块8上下之间的油管短节1内均安装有垫块13,在垫块13内侧的左清防蜡块7与下堵头6之间和垫块内侧的左清防蜡块7上下之间形成分别与渗蜡缝10、渗透孔9及左进油孔11相通的左导流槽14,在垫块13内侧的右清防蜡块8与下堵头6之间和右清防蜡块8上下之间形成分别与渗蜡缝10、渗透孔9及右进油孔12相通的右导流槽15,这样,由于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均为不少于两块,而且形成的左导流槽14和右导流槽15使油液能充分均匀的进入到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内,从而使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能更好、更均匀的融化。
如附图1、4所示,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垫块13均匀分布在油管短节1内或垫块13采用垫环,垫块13可与左清防蜡块7或/和右清防蜡块8为一体。
如附图1所示,渗油管4上方的上转换接头2内有上凸台16,渗油管4下方的下转换接头3内有下凸台17,上凸台16与渗油管4之间有进油口18,下凸台17与渗油管4之间有出油口19,这样,由于有上凸台16的遮挡,油液能比较缓慢的从进油口18进入到安装腔内,而从安装腔出来的被融化的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被下凸台17的缓冲能比较均匀的下落。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油管短节1的上端外侧与上转换接头2的下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油管短节1的下端外侧与下转换接头3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上堵头5与油管短节1的上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下堵头6与油管短节1的下端内侧固定在一起;上堵头5与渗油管4的上端外侧固定在一起,下堵头5与渗油管4的下端外侧固定在一起。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安装和使用过程:在安装时,首先将渗油管4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与上堵头5和下堵头6连接在一起,再将下堵头6的外侧与油管短节1的下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将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一块块装入安装腔内,在上下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之间放置有垫块13,安装时,将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之间的渗蜡缝10与渗油管4的渗透孔9相对应,将左导流槽14和右导流槽15与渗油管4的渗透孔9相对应;然后将上堵头5的外侧与油管短节1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最后将油管短节1的上端外侧与上转换接头2的下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将油管短节1的下端外侧与下转换接头3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组装好后,根据油井产量、结蜡、温度等情况来确定本实用新型下入井筒的位置,然后将本实用新型串接在油管上并随油管下入上述所确定的位置,这样,左清防蜡块7和右清防蜡块8通过渗油管4上的渗透孔9和左进油孔11以及右进油孔12渗入油管内而起到清防蜡的作用;其不受油井温度、深度条件的限制。

管式化学清防蜡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式化学清防蜡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式化学清防蜡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式化学清防蜡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式化学清防蜡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中油气井的清防蜡装置,是一种管式化学清防蜡器,包括油管短节,上转换接头、下转换接头、渗油管、上堵头、下堵头、左清防蜡块和右清防蜡块;油管短节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与上转换接头的下部和下转换接头的上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渗油管的上端外侧和下端外侧分别固定有上堵头和下堵头,渗油管通过上堵头和下堵头固定安装在油管短节内;在渗油管上分布有渗透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且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