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627136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38221.4

申请日:

2013.12.27

公开号:

CN104738220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31227|||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黄涛; 朱笔武; 何谦; 孙梅; 李志明; 杨荣

地址:

666200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茶厂路九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代理人:

鲁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包括将茶叶干料进行潮水、蒸气软化、压制和烘制过程,潮水过程由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将温度为60-80℃的热水呈雾状喷洒至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无需浸润过程,潮水后随即进行蒸气软化5-6秒或在蒸汽软化的同时进行喷雾受潮,压制后的烘制时间缩短为3小时。该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加工时间缩短50%-80%,且生产过程可控,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稳定性一致,产品安全卫生,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同时,产品还保持了普洱茶的品质。本发明生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加工工艺规范、操作简单,能广泛用于紧压型普洱熟茶的规模化及规范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包括将紧压型普洱熟茶原料即配制的茶叶干料进行潮水、蒸气软化、压制和烘制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水过程由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完成,将温度为60-80℃的热水呈雾状喷洒至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喷洒量为茶叶干料质量的1%-3%;无需潮水后的浸润过程,潮水过程后随即或潮水过程同时将蒸茶桶进行蒸气软化5-6秒,控制蒸气软化后茶叶的含水量不高于10wt%;压制后的烘制时间不超过5小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水通过喷嘴装置呈雾状喷洒的喷洒速度小于30Kg/h,较佳为8-12g水/5秒,喷洒时间不超过8s,雾粒直径大小为20-100μ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气软化是指蒸茶桶在110-116℃蒸茶台上被蒸气软化。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准备好制备紧压型普洱熟茶所需要的原料,即撒尖、芯茶或盖茶三种不同型号的茶叶干料;
2)拼配装桶:根据需要,将不同型号的茶叶干料按产品设计要求装入蒸茶桶中;
3)向蒸茶桶的茶叶干料上表面放置内飞;
4)喷雾潮水:将热水在8s内呈雾状喷洒到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
5)蒸茶:随即将步骤4)处理后的蒸茶桶放在蒸茶台上,在110-116℃下蒸制5-6秒,控制茶叶的含水量为7wt%;
6)装袋做型:将蒸茶筒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或模具内,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所需形状(如饼形、砖形、沱形等);
7)压制成型:将装有茶叶的布袋或模具放在压茶机上进行压制成型;
8)摊凉、解袋上烘:将压制成型后的压制茶在制冷风机或自然条件下摊凉约10-20分钟,再手工将袋子解除;
9)烘制:将压制茶在40-80℃的烘房内进行烘制,时间为3小时得到紧压型普洱熟茶。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准备好制备紧压型普洱熟茶所需要的原料,即撒尖、芯茶或盖茶三种 不同型号的茶叶干料;
2)拼配装桶:根据需要,将不同型号的茶叶干料按产品设计要求装入蒸茶桶中;
3)向蒸茶桶的茶叶干料上表面放置内飞;
4)-5)即潮即蒸:将蒸茶桶放在蒸茶台上,按量将热水在8s内呈雾状喷洒到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同时蒸茶桶在110-116℃下蒸制;
6)装袋做型:将蒸茶筒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内,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所需形状(如饼形、砖形、沱形等);
7)压制成型:将装有茶叶的布袋或模具放在压茶机上进行压制成型;
8)摊凉、解袋上烘:将压制成型后的压制茶在制冷风机或自然条件下摊凉约10-20分钟,再手工将袋子解除;
9)烘制:将压制茶在40-80℃的烘房内进行烘制,时间为3小时,得到紧压型普洱熟茶。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撒尖、芯茶、盖茶按质量以15:43:42的比例组配。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喷雾潮水工序由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完成,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包括恒温控水单元、压缩空气输送单元、喷嘴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恒温控水单元提供温度恒定在60℃-80℃范围内之一温度以及压力恒定在3bar的热水,压缩空气输送单元提供压力恒定位7bar的压缩空气,热水及压缩空气在喷嘴单元中混合,由中央控制单元控制混合水气喷出形成雾状水即所述潮水。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蒸茶工序采用已有的蒸茶设备完成,蒸汽管道加装蒸气电磁阀。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蒸茶工序采用已有的蒸茶设备完成,蒸汽管道加装蒸气电磁阀,该蒸气电磁阀与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中的中央控制单元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温控水单元包括水源、水箱、恒温装置、过滤器、加压装置和输水管道,水源经过过滤器后接到水箱,水箱在恒温装置的控制下保持水温在60℃-80℃,水箱出水在管路增压泵的作用下升压至恒定压力3bar,经过输水管道进入喷嘴单元;
所述压缩空气输送单元包括空气源、加压装置、气源处理二元件和输气管道,空气源由空压机提供,经过加压装置得到恒压7bar的压缩空气,再接气源处理二元件并经过输气管道连接到喷嘴单元;所述气源处理二元件由过滤器和减压阀组成;
所述喷嘴单元包括喷嘴、流量调节阀、压力表和输送管道,流量调节阀和压力表安装在输送管道上,输送管道终端接喷嘴;所述喷嘴单元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喷嘴电磁阀和气路电磁阀,分别安装在输水管道及输气管道上。

说明书

说明书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普洱紧压熟茶的成型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工艺,主要针对紧压型普洱熟茶制备过程中对潮水工序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普洱茶良好的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不断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普洱茶逐渐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生产量也得到了快速提高。2008年,普洱茶产量为5.28万吨,占云南省全年茶叶生产总量的31.1%。近几年来,云南普洱茶产区充分利用云南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普洱茶加工技术成熟等优势,开发出了一列普洱紧压茶产品,产品投放到国内外市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普洱紧压茶是将云南优质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渥堆发酵等加工流程,先产出符合品质要求的普洱散茶,再进行潮水、浸润及蒸气软化后,压制成不同形状的团块茶。普洱紧压茶由普洱散茶经高温蒸压塑形而成,外形端正,松紧适度,有呈碗臼形的沱茶、长方形的砖茶、正方形的方茶、圆饼形的饼茶、心脏形的紧茶和其它特异造形的普洱紧压茶。普洱紧压茶外形整齐,洒面均匀显毫,色泽油润,具有陈香浓郁持久、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的品质特征。在适宜的存储条件下,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普洱紧压茶形状虽已发展成多样化,但紧压茶在生产过程中一直沿用以下传统工艺流程,即:先潮水、浸润,再配比压制成型,最后烘制、包装(《云南农业科技》2011年第01期作者:顾红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
潮水又称洒水,目的是促使普洱熟茶压制紧结,增进汤色,使滋味回甜;潮水数量多少要因地制宜,视空气湿度大小而定,如勐海雨季一般加水4-8%,干天加水6-10%,洒水拌匀后堆积浸润4小时以上,即可付制。潮水后的原料不能有劣变,不能产生黑霉、酸馊味等;其次是增加匀堆原料含水量,使茶条软化,防止茶叶在压制时破碎,潮水时应根据茶叶老嫩酌量潮水,雨季酌减。潮水平均水分含量为13-17%左右为宜。采用这种潮水后不应立即蒸压,否则茶叶可能由于没有浸润时间,而造成各个部位的原料压制出的产品在含水率、净含量等方面造成较大差异。同时,没有浸润时间,其压制的产品在饼型、外观、松紧度等方面达不到特定要求。
潮水量过多的部位,压制后的熟饼烘制时间过长,茶叶黄熟,香气降低。潮水量 不均匀,容易造成烘制不均匀,从而引起部分产品霉变。潮水量太少,叶质不易变软,成型较为困难,容易产生缺边、表面部分位置疏松、脱落等现象。
熟茶潮水的主要目的,是为能在压制成型时促使茶叶条索之间有更好的凝聚力,保障茶叶成型后饼面的紧实度和饼面的美观性,便于后期的运输和储存,但以上传统工艺,具有生产耗时过长,以及诸多工艺参数不可控等因素,具体如下:
1.潮水工序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员工根据经验潮水存有个体差异,潮水量不可控,且潮水不均匀,堆子各区域水分含量偏差大;
2.洒水后浸润时间较长,约4小时以上的摆放浸润,严重拖延生产进度,延长了生产周期,且由于浸润过程水分自然挥发等因素,造成水分含量不可控;
3.熟茶潮水压制后,由于水分含量高,烘制时间长达13小时,烘制周期过长,占用烘房资源及能源消耗严重;
4.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工艺流程繁琐,不易实现在线生产等。
然而,以上加工工艺虽为目前普洱紧压茶的主流工艺,被众多生产厂家甚至整个普洱茶界所采纳、应用。但该工艺存在的诸多弊端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普洱茶产量的扩充:
1.劳动强度大:潮水工序需要人工一边洒水一边翻堆、混匀。
2.人为因素较大,潮水不均匀:潮水工序很难达到均匀潮水,其主要原因有:
(1)洒水时水量的控制上人为因素较大;
(2)翻堆、混匀时很难保证各个部位的茶叶均达到一致性;
(3)在浸润过程中,受环境风速、温度、湿度等的影响,造成了在浸润过程中各个部位茶叶水分的散失量不相同,以致在后续的称茶、烘制、净含量等方面造成差异,一些含水量较大的茶叶在做成产品投入市场后,极容易产生霉变。
3.食品卫生安全度不高:目前,普洱熟茶在压制成型以前,由于需要潮水、浸润,而这两道工序均很难实现机械化,故基本为人工操作完成,由此,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很难得到保障。
4.工序耗时较长:熟茶潮水后,均需要使其自然浸润4小时以上才能进行压制成型,不仅延长了紧压茶的加工周期,而且大量占用了生产厂房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
5.无法实现在线生产:随着普洱紧压茶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的良好发展,各生产厂家为了节约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效率,均在推行自己的工业化、机械化生产模式,但由于普洱熟茶在潮水后存在4小时以上的浸润时间,故无法实现在线生产,成为流水线作业的最大瓶颈。
6.熟茶潮水压制后,由于水分含量高,烘制时间长达13小时,烘制周期过长,占用烘房资源,且能源消耗严重。
可见现有的紧压型普洱熟茶在紧压成型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紧压型普洱熟茶在传统潮水工艺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耗时短、工艺参数可控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包括将紧压型普洱熟茶原料即配制的茶叶干料进行潮水、蒸气软化、压制和烘制过程,本发明中,所述潮水过程由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完成,将温度为60-80℃的热水呈雾状喷洒至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喷洒量为茶叶干料质量的1%-3%,无需潮水后的浸润过程,潮水过程后随即或潮水过程同时将蒸茶桶进行蒸气软化5-6秒,控制蒸气软化后茶叶的含水量不高于10wt%,压制后的烘制时间不超过5小时。。
所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中,热水通过喷嘴装置呈雾状喷洒的喷洒速度小于30Kg/h,较佳为8-12g水/5秒,喷洒时间不超过8s,雾粒直径大小为20-100μm。蒸气软化是指蒸茶桶在110-116℃蒸茶台上被蒸气软化。
具体的,所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准备好制备紧压型普洱熟茶所需要的原料,即撒尖、芯茶或盖茶三种不同型号的茶叶干料;
2)拼配装桶:根据需要,将不同型号的茶叶干料按产品设计要求装入蒸茶桶中;
3)向蒸茶桶的茶叶干料上表面放置内飞;
4)喷雾潮水:将热水在8s内呈雾状喷洒到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
5)蒸茶:随即将步骤4)处理后的蒸茶桶放在蒸茶台上,在110-116℃下蒸制5-6秒,控制茶叶含水量为7wt%;
6)装袋做型:将蒸茶筒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或模具内,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所需形状(如饼形、砖形、沱形等);
7)压制成型:将装有茶叶的布袋或模具放在压茶机上进行压制成型;
8)摊凉、解袋上烘:将压制成型后的压制茶在制冷风机或自然条件下摊凉约10-20分钟,再手工将袋子解除;
9)烘制:将压制茶在40-80℃的烘房内进行烘制,时间为3小时,得到紧压型普洱熟茶。
也可以将步骤4)和5)同时操作—即潮即蒸:将蒸茶桶放在蒸茶台上,按量将热水在8s内呈雾状喷洒到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同时蒸茶桶在110-116℃下蒸制。
以上所述方法中,步骤2)中撒尖、芯茶、盖茶可以按质量以15:43:42的比例组配。
步骤4)中的喷雾潮水工序由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完成,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包括恒温控水单元、压缩空气输送单元、喷嘴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恒温控水单元提供温度恒定在60℃-80℃范围内之一温度以及压力恒定在3bar的热水,压缩空气输送单元提供压力恒定位7bar的压缩空气,热水及压缩空气在喷嘴单元中混合,由中央控制单元控制混合水气喷出形成雾状水即所述潮水。
步骤5)蒸茶工序采用已有的蒸茶设备完成,蒸汽管道加装蒸气电磁阀。在即潮即蒸方式中,该蒸气电磁阀与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中的中央控制单元连接。
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中所用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中各部件为:
所述恒温控水单元包括水源、水箱、恒温装置、过滤器、加压装置和输水管道,水源经过过滤器后接到水箱,水箱在恒温装置的控制下保持水温在60℃-80℃,水箱出水在管路增压泵的作用下升压至恒定压力3bar,经过输水管道进入喷嘴单元;
所述压缩空气输送单元包括空气源、加压装置、气源处理二元件和输气管道,空气源由空压机提供,经过加压装置得到恒压7bar的压缩空气,再接气源处理二元件并经过输气管道连接到喷嘴单元;所述气源处理二元件由过滤器和减压阀组成;
所述喷嘴单元包括喷嘴、流量调节阀、压力表和输送管道,流量调节阀和压力表安装在输送管道上,输送管道终端接喷嘴;所述喷嘴单元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包括喷嘴电磁阀和气路电磁阀,分别安装在输水管道及输气管道上。
在上述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中,喷雾量根据不同茶品进行设定,并结合压茶设备线体,可一次性单喷头或多喷头集中喷水雾,达到茶叶水分含量要求,也可分解单喷头间断性多次喷水雾,与流水线体精密协调,不影响蒸制环节的正常操作,保证潮水、蒸茶步骤与生产线体同步,同时配合自动化压茶设备,实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流水线压制生产,且装置易组装、拆卸和移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耗时短、工艺参数可控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产品品质更稳定、加工时间缩短50%-80%、生产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加工工艺规范、操作简单的优点,能广泛用于紧 压型普洱熟茶的规模化及规范化生产。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减轻了劳动强度,取缔了传统加工工艺中一边洒水、一边翻堆混匀的工序;
2.消除了传统潮水造成的差异性,提高了潮水的均匀性,降低了潮水人工干预度,取缔了浸润时间,避免了浸润时因环境温度、湿度、风度等造成的水分散失不均匀的情况,提高了同一批次普洱紧压茶的含水率一致性。
3.提高了食品卫生安全:新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潮水的方式,完全避免了人工直接操作,从而使食品卫生安全更加有保障。
4.缩短、取缔了浸润时间,缩短了普洱紧压茶的加工周期,降低了厂房资源的占用率。
5.能将潮水蒸茶后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不超过10wt%),在不降低传统工艺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烘制时间缩短到3-5小时/批。
6.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的流水线作业模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生产效益,使普洱紧压茶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产品形态、产品质量达到了一致性及标准化。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普洱紧压茶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
图2为本发明普洱紧压茶的生产工艺流程
图3为本发明普洱紧压茶生产工艺中一种茶叶喷雾潮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紧压型普洱熟茶在传统潮水工艺中存在一些不足,为能解除或降低传统工艺中人工干预度,从而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操控,本发明的发明人对潮水工艺进行了突破常规的探索,通过设计和实施“温水潮水实验”、“密封蒸汽加湿实验”和“高温速湿软化实验”,在紧压型普洱熟茶的不同阶段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潮水工艺的深入研究,最终通过比较、分析和调整,确定了基于“高温速湿软化实验”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简化了紧压型普洱熟茶的潮水工艺,将紧压型普洱熟茶“即潮即压”成为现实,同时产品还能满足经典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风味和品质。
以下以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其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所用主要设备如蒸茶桶、蒸茶台、压茶机、干燥设备等,均可商购或按照常规的技术和方法制备。
设备中可能与茶叶接触的单元,需保证用材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
生产环境及操作过程按照食品卫生规定进行设置和操作。
实施例、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
参见图2示出的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即潮即压”)流程,包括了以下步骤(所列序号为方便区别步骤,不当然代表操作顺序):
1)备料:准备好制备紧压型普洱熟茶所需要的原料(或称茶叶,干茶,茶叶干料)。用于普洱熟茶的茶叶干料有三种不同型号,分为撒尖、芯茶和盖茶(盖茶分为梭边茶、面盖茶和撒底茶),茶叶干料可按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仅给出一种示例,本发明工艺不受茶叶干料变化的影响。
2)拼配装桶:根据需要(如熟茶成品所要求的口感、汤色、叶底等),将不同型号的干料撒尖、芯茶、盖茶从上至下按比例装入蒸茶桶中,比例可根据需要配比,本实施例中为15:43:42(质量比)。对于常规357g(茶叶干料与成品质量相同)的普洱熟饼茶,具体到每种不同干茶的配量分别为,撒尖茶53g、芯茶154g、撒底茶50g、梭边茶50g、面盖茶50g。
3)放置内飞:向蒸茶桶内茶叶干料上表面放置内飞。内飞是符合食品标准的带标识的纸质或其他质地的小片,在茶叶压制时一同压制在茶饼表面,作为此饼茶叶的身份标识,具有高度防伪作用。
4)喷雾潮水:将温度为60-80℃的10g热水(针对357g饼茶)喷洒到蒸茶桶内的普洱熟茶干料的上表面上,喷洒速度为8-12g水/5秒(适应蒸茶时间优选10g水/5-6秒),喷洒时间为2-8秒(适应蒸茶时间优选10g水/5-6秒)。该步骤热水的喷洒量一般占饼茶干料质量的1%—3%,该步骤可使上表面茶叶干料均匀、充分吸收水分,此外,茶叶干料上表面均匀润湿、受潮,蒸茶桶内壁会有少量凝结水,喷雾不能把茶叶干料、内飞吹动,影响成品饼茶外观品质;
5)蒸茶:将装有喷雾受潮后的茶叶的蒸茶桶放在蒸茶台上,在110-180℃下蒸制5-6秒,该步骤可使下表面茶叶软化;本例控制蒸茶后茶叶含水量在7wt%左右,以不超过10%为宜。
6)装袋做型:将蒸茶桶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内,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所需的形状(如饼形、砖形、沱形等);
7)压制成型:将做好形状的茶叶放在压茶机上进行压制,压茶过程中,装有茶叶的布袋应放在压茶机模具的正中间,保证压制出来的饼型整齐,外观漂亮;
8)摊凉、解袋上烘:将压制好的茶叶在制冷风机或自然条件下摊凉约10-20分钟,再手工将袋子解除用于烘制;
9)下烘:将压制茶搬运至40-80℃的烘房内进行烘制,本例烘制时间为3小时, 可视茶叶含水量和烘制温度调整烘制时间,通常不超过5小时,得到紧压型普洱熟茶。
在上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中,可以采取先潮水后蒸茶,或者即喷即蒸(潮水与蒸茶同时进行)的方式均可达到相同的受潮效果,使茶叶受潮均匀,迅速软化,达到压制环节的工艺要求。
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喷雾潮水工序可由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完成。例如,可使用如图3所示的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其由五个结构单元组成:恒温控水单元、压缩空气输送单元、喷嘴单元、中央(设备)控制单元和输送管道(线),每个结构单元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恒温控水单元:包括水源、水箱、恒温装置、过滤器、加压装置和输水管道,其中,水源经过过滤器后接到水箱,水箱在恒温装置的控制下保持水温在60℃-80℃,水箱(恒温水箱)出水在加压装置(管路增压泵)的作用下升压至恒定压力3bar,经过输水管道进入喷嘴单元,最终喷出形成雾状水。
压缩空气输送单元:包括空气源、加压装置、气源处理二元件和输气管道,其中,空气源由空压机提供,经过加压装置得到恒压7bar的压缩空气,再接气源处理二元件(气源处理二元件由过滤器和减压阀组成,过滤器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过滤,减压阀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减压),并经过输气管道连接到喷嘴单元。
喷嘴单元:包括喷嘴、流量调节阀、压力表和输送管道,其中,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和压力表(用于监测空气压力,压力应在5bar以上)串联安装在输送管道上,输送管道终端接喷嘴。喷嘴单元另设光眼(光感应装置)用于感应蒸茶桶的位置,将感应信号传输至中央(设备)控制单元。
喷嘴单元的数量根据蒸茶桶的直径和茶叶量进行设定,每个喷嘴单元分别和加压输水管道、压缩空气输气管道连通,单个喷嘴的加湿量小于30Kg/h,最佳为每5秒钟喷射8-12g(优选10g)水,雾粒直径大小为20-100μm,要求喷射效果好,喷射方式采用正压喷射,且喷嘴的喷射高度可以调节。
中央(设备)控制单元:包括水路电磁阀(喷嘴电磁阀)和气路电磁阀,分别安装在输水管道及输气管道上,形成并联关系,恒定压力3bar温度60℃-80℃的水和恒压7bar的压缩空气最终在喷嘴单元混合。水路电磁阀(喷嘴电磁阀)用于精确控制喷嘴的液体喷射量,并可保持恒定,而且可使出水温度控制为60-80℃,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以任意调节,精度+2℃,可显示温度读数;气路电磁阀用于精确控制喷嘴的喷气量,并可保持恒定。
该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工作过程:恒温控水单元将恒温的潮水用水在压力作用下输送到喷嘴单元,同时压缩空气输送单元将压缩空气在压力作用下也输送到喷嘴单元,加压水和加压空气在喷嘴处汇合,喷嘴喷出呈雾状的潮水用水,而且在中央(设 备)控制单元的调控下,喷嘴的液体喷射量和气体喷射量可调。
本发明中,步骤5)蒸茶工序可采用已有的蒸茶设备,但本发明对蒸汽采用蒸气电磁阀控制,即蒸即开,蒸后停止,达到每饼茶蒸汽量一致,实现含水量精细化控制。在“即喷即蒸”方式下,该蒸气电磁阀可与步骤4)所用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中的中央(设备)控制单元连接,与喷雾潮水流程同步实现自动化控制。
以上以具体实施例阐明,本发明提出的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取缔了传统工艺中不易掌控及耗时较长的单独潮水、浸润的工序,代之以可控的喷雾潮水和蒸茶工序,从而实现了熟茶的“即潮即压”,促进熟茶生产的流畅性,且提高了四倍多的烘制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本发明新工艺(图2)与传统工艺(图1)的区别如下:
1、匀堆后的茶叶干料直接配比装入蒸桶,通过喷雾潮水和蒸茶操作,省去了原有单独潮水、浸润的工序,节省了近4小时的潮水浸润时间,有力的提高了生产进度,促进产能的提升。
2、步骤4)的喷雾潮水和步骤5)的蒸茶(“热水喷雾受潮”)环节,是本发明工艺区别于传统工艺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品类茶叶的要求,可采取先潮水后蒸茶,或者即喷即蒸(潮水与蒸茶同时进行)的方式,使茶叶受潮均匀,迅速软化,达到压制环节的工艺要求,具体工艺特点如下:
2.1热水对蒸桶内茶叶上表面进行喷雾,水温60-80℃之间,利用水温加快茶叶吸湿软化,利用雾状保障茶叶受潮均匀;
2.2结合喷雾控制系统,达到恒温、定时、定量的喷雾自动化控制,使茶叶水分含量可控,保障茶叶加工水分含量的一致性;
2.3喷雾量根据不同茶品进行设定,并结合压茶设备线体,可一次性单喷头或多喷头(喷嘴)集中喷水雾,达到茶叶水分含量要求,也可分解单喷头间断性多次喷水雾,与流水线体精密协调,不影响蒸制环节的正常操作,保证潮水、蒸茶步骤与生产线体同步,同时配合自动化压茶设备,实现紧压型普洱熟茶的流水线压制生产,且装置易组装、拆卸和移动;
2.4上表面的定量喷雾受潮与下表面的定时蒸制软化相互配合,使茶叶的整体含水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各紧压茶个体间的水分偏差较小,便于烘制均匀,且水分含量主要附着于紧压茶表面,心茶(位于紧压茶内部的茶叶)部分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这也是新工艺生产的紧压茶烘制效率高的原因,这一特点,不仅便于后期储存,且减小紧压茶霉变的概率。
3、常规蒸制时间与传统工艺一致,但蒸制控制方式有所改变,传统工艺蒸制过程蒸汽处于常开状态,不利于节能环保,新工艺中蒸汽采用电磁阀控制,并与喷雾潮水流程同步自动化控制,即蒸即开,蒸后停止,达到每饼茶蒸汽量一致,促进含水量精细化控制。
4、装袋做型沿用传统工序,但根据生产工艺的改进,“喷雾受潮”和“蒸制”过程,可与一次成型模具配合,实现压制环节的自动化流水生产。
5、压制、摊凉和上烘,与传统工艺一致,同是采用液压设备压制成型。
6、新工艺的另一大特点体现在烘制环节的效率和节能方面,由于采用喷雾受潮,替代了原有的潮水工艺,大大减少了茶叶的水分含量,烘制前茶叶含水量由原来的21%左右下降到7%左右,使烘制环节由原来的13小时下烘变为3小时下烘,不仅烘制效率提高了四倍多,且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对用本发明新工艺(图2)和用传统工艺(图1)制备的紧压型普洱熟茶产品进行检测:
将产品按照GB/T2111-2008进行感官评价及测定茶多酚、粗纤维的含量;按照GB/T4789.3和GB/T4789.21对大肠菌群、致病菌进行检测;并进行茶多糖、茶褐素、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测定。
结果:感官评价:条索均匀,色泽红褐均匀,汤色红浓明亮,香味浓郁,滋味浓厚,叶底红褐;未检出大肠菌群和各种致病菌,茶多酚、粗纤维、茶多糖、茶褐素、茶黄素和茶红素检测均达标。
另外,对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成品的品质、稳定性与均一性均一致。可见本发明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完全可控,产品安全卫生,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从工艺上比较,本发明过程不仅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还由于弃除了人工操作的弊端(如个体差异带出的不稳定性、卫生状况等),极大地提高了茶品的稳定性、卫生性与安全性,具有传统紧压型普洱熟茶生产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包括将茶叶干料进行潮水、蒸气软化、压制和烘制过程,潮水过程由自动化喷雾潮水装置将温度为60-80的热水呈雾状喷洒至蒸茶桶内的茶叶干料上表面,无需浸润过程,潮水后随即进行蒸气软化5-6秒或在蒸汽软化的同时进行喷雾受潮,压制后的烘制时间缩短为3小时。该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加工时间缩短50-80,且生产过程可控,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稳定性一致,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