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式鱼道.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6252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18690.5

申请日:

2015.03.18

公开号:

CN104762935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8/08申请日:20150318|||公开

IPC分类号:

E02B8/08

主分类号:

E02B8/08

申请人:

杭州金培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琳

地址:

310018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号大街2号A2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井式鱼道。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的竖井式鱼道,以降低鱼类洄游难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该鱼道包括矩形竖井,矩形竖井内设有若干中转池,所述中转池布置于矩形竖井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端的中转池竖直向上间隔布置,矩形竖井长度方向两端相邻的两个中转池通过U型渠相连,U型渠进水口连通一端中转池的上部,出水口位于另一端中转池的中上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该鱼道包括矩形竖井(1),矩形竖井(1)内设有若干中转池(2),所述中转池(2)布置于矩形竖井(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端的中转池(2)竖直向上间隔布置,矩形竖井(1)长度方向两端相邻的两个中转池(2)通过U型渠(3)相连,U型渠(3)进水口连通一端中转池(3)的上部,出水口位于另一端中转池(3)的中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池(2)上部、对应其上U型渠(3)出水口位置设有隔水墙(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渠(3)底部设有若干垂直渠内水流方向的缓流枕(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枕(5)为半圆形水泥条。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竖井(1)井壁上开有若干通气口。

说明书

竖井式鱼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井式鱼道。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水电水利工程能够提供较为清洁的能源,然而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当地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大坝的建成提高了水位,阻断了河流,使得鱼类难以洄游,特别是对于需洄游产卵的鱼类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在水电水利工程中修建鱼道,从而使得鱼类能够顺利洄游。鱼道作为减缓鱼类受水电水利工程阻隔影响的生态修复措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然而现有的鱼道占地面积大、投入成本高,增大了工程负担。
专利号为20131037694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旋上升水池式鱼道,在大坝下游侧筑有竖直向上的环柱式结构,该环柱式结构高程与坝顶高程相当,沿环柱式结构外壁或内壁四周按计算坡度螺旋布置水池式鱼道,该鱼道由下游水位逐级上升至上游水位处。该专利为竖直向上的环柱式结构占地面积小,然而该专利中鱼道采用环绕式向上的布置方式,增长了鱼道长度,提高了鱼类洄游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的竖井式鱼道,以降低鱼类洄游难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该鱼道包括矩形竖井,矩形竖井内设有若干中转池,所述中转池布置于矩形竖井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端的中转池竖直向上间隔布置,矩形竖井长度方向两端相邻的两个中转池通过U型渠相连,U型渠进水口连通一端中转池的上部,出水口位于另一端中转池的中上方。
所述中转池上部、对应其上U型渠出水口位置设有隔水墙。
所述U型渠底部设有若干垂直渠内水流方向的缓流枕。
所述缓流枕为半圆形水泥条。
所述矩形竖井井壁上开有若干通气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鱼道呈折线布置,相对螺旋上升式鱼道大大缩短了鱼道长度。本发明中在U型渠底部设置缓流枕,用于减缓水流流速,降低鱼类向上洄游难度。本发明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工程投入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U型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有矩形竖井1(矩形竖井1井壁上开有若干通气口),在矩形竖井1内部竖直向上、沿折线形布置若干条U型渠3(见图3,U型渠截面为U型,可将水流集中),且在折线的转折点布置中转池3。本例中中转池2布置于矩形竖井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端的中转池2竖直向上间隔布置。U型渠3进水口连通一端的中转池3上部,出水口位于另一端中转池3(略低于进水口处的中转池)的中部上方且出水口位于该中转池水位以下。
本实施例中在中转池2上部、对应其上U型渠3出水口位置设有隔水墙4,隔水墙4将中转池2上部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连通U型渠3进水口,另一部分连通其上方U型渠的出水口),中转池下部连通。
为减缓水流,便于鱼类洄游,本例中在U型渠3底部设有若干垂直渠内水流方向的缓流枕5(如半圆形水泥条)。
本实施例中鱼类沿U型渠3向上游,进入中转池2后从隔水墙4底部游至隔水墙4另一侧,并从位于该侧的U型渠3进水口进入该中转池上方的U型渠3。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竖井式鱼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竖井式鱼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竖井式鱼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竖井式鱼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竖井式鱼道.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井式鱼道。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的竖井式鱼道,以降低鱼类洄游难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式鱼道,其特征在于:该鱼道包括矩形竖井,矩形竖井内设有若干中转池,所述中转池布置于矩形竖井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端的中转池竖直向上间隔布置,矩形竖井长度方向两端相邻的两个中转池通过U型渠相连,U型渠进水口连通一端中转池的上部,出水口位于另一端中转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