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负压供水系统.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61723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83324.2

申请日:

2016.04.29

公开号:

CN205712327U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B11/06; E03B7/07

主分类号:

E03B11/06

申请人:

湖南智康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智鑫; 邓巍巍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德思勤A7栋110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阿凡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6

代理人:

朱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负压供水系统。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罐体、进水口、出水口、真空抑制器、控制装置、高压气源、引流管和用于开闭所述通孔的隔离阀。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及所述真空抑制器分别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罐体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具有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设置有所述出水口。所述高压气源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引流管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高压气源及所述隔离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当供水管网压力降低时能延长供水时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罐体、进水口、出
水口、真空抑制器及控制装置,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及所述真空抑
制器分别与所述罐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具
有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设置
有所述出水口;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还包括高压气源、引流管和用于开
闭所述通孔的隔离阀,所述高压气源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引流管
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高
压气源及所述隔离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口端的位置低于所述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
体包括设于其顶部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
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
孔位于所述隔板沿所述罐体内液体高度方向的1/2高度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
离阀为电动闸板阀,所述电动闸板阀包括阀叶,所述隔板包括容纳腔,
所述阀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
流管呈倒U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压气源包括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气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连通管路及
设于所述连通管路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说明书

无负压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负压供水系
统。

背景技术

在城镇居民建筑中,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市政自来水管线的延
长,就需要以管网叠压的形式对自来水进行输送。然而,市政自来水
管网的水压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为解决高层供水稳定的问题,现有
技术中普遍采用无负压供水系统作为市政自来水管网二次加压供水
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各大楼盘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层建筑的供水
问题。

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主要采用真空抑制器控制其供水压力,当所
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水压稳定时,所述真空抑制器的排气口关闭,
使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与大气不相连通,保证其正常供水;当供水系
统压力减小时,所述真空抑制器控制系统内不形成负压,起到抑制真
空的作用,从而使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水作为补充水供使用。

相关技术中,当市政管网水压降低致使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
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只能通过停机保护的方式切断供水,对用户
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无负压供水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延长供水时
间的无负压供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罐体、进水口、出水口、
真空抑制器、控制装置、高压气源、引流管和用于开闭所述通孔的隔
离阀。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及所述真空抑制器分别与所述罐体连
接,所述罐体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具有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收
容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
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设置有所述出水口。所述高压气
源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引流管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
述第二腔室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高压气源及所述隔离阀分别与所
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口端的位置低于所述出口端。

优选的,所述罐体包括设于其顶部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
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隔板沿所述罐体内液体高度方向的
1/2高度以下。

优选的,所述隔离阀为电动闸板阀,所述电动闸板阀包括阀叶,
所述隔板包括容纳腔,所述阀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呈倒U形。

优选的,所述高压气源包括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气罐、连通所述
第一腔室的连通管路及设于所述连通管路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所
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控制装置、高压气源、设于所述
罐体内的隔板、引流管和隔离阀,所述隔板将所述罐体分隔成第一腔
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高压气源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引流管的两
端分别位于不同的腔室内,所述隔板包括通孔,所述隔离阀设于所述
通孔,且所述高压气源及所述隔离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当
市政供水管网供水正常时,所述隔离阀开启,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
二腔室连通,所述高压气源与所述第一腔室不相连通,所述无负压供
水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市政管网供水压力减小时,所述控制装
置控制所述隔离阀关闭,即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孔
关闭,此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高压气源向所述第一腔室内通入高压
气体,高压气体将液体从所述第一腔室压入所述第二腔室,使所述第
一腔室作为暂存空间,提高所述第二腔室的液位高度及水压,保证正
常供水,当市政管网水压降低时可延长供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负压供水系统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负压供水系统中隔离阀与隔板的装配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
无负压供水系统1包括罐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真空抑制器
15、高压气源16、引流管17及隔离阀18及控制装置(未图示)。

所述罐体11为具有收容空间111的壳体结构,且所述罐体包括
隔板112和压力检测装置113,所述隔板112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1
内,其形状与所述罐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所述隔板112将所述收容空间111分隔成第一腔室1111和第二
腔室1112,所述第一腔室1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112的体积相同,也
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所述第一腔室1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112的
体积比例。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无负压供水系统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隔板112包括一通孔1121和容纳腔1122,所述通孔1121位于所
述隔板112沿所述罐体11内液体高度方向的1/2高度以下,使所述
第一腔室1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112在正常供水条件下保持液位平
衡。所述通孔112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

所述容纳腔1122形成于所述隔板112内,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
通孔1121连通,即所述容纳腔1122的边缘与所述通孔的边缘部分重
合。对应的,所述通孔1121为圆形时,所述容纳腔1122的形状可以
为U形凹槽,U形凹槽的宽度与所述通孔1121的直径相匹配;所述
通孔1121为矩形时,所述容纳腔1122的形状对应为矩形。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113设于所述罐体11的顶部,用于检测所述
罐体11内的水压。具体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113与所述第一腔室
1111连通。所述压力检测装置113为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水口12设于所述罐体11的顶部,与市政用水管网连通。

所述出水口13设于所述罐体11的底部,与居民用水管网连接。
所述出水口1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1111与所述第二
腔室1112连通。

所述真空抑制器15与所述罐体11连通,设于所述罐体11的顶
部,用于调节所述罐体11内的气体压力,使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1
正常工作时所述罐体11内的压力的正压状态。

所述高压气源16包括气罐161、连通管路162及开关阀163,所
述气罐161通过所述连通管路162与所述第一腔室1111连通,且所
述开关阀163设于所述连通管路162。所述气罐161用于盛装压缩空
气,所述开关阀163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引流管17包括进口端171和出口端172,所述进口端171设于
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11,所述出口端172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112,
即所述出口端172贯穿所述隔板112。所述进口端171的位置低于所
述出口端172的位置。

请参阅图3,为图1所示无负压供水系统中隔离阀与隔板的装配
结构示意图。所述隔离阀18为电动闸板阀,所述隔离阀18与所述控
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隔离阀18包括阀叶181,所述阀叶181设于所
述容纳腔1122,其形状与所述容纳腔1122的形状匹配,所述阀叶181
沿所述容纳腔1122滑动,用于使所述通孔1121的封闭或开通。

当市政管网供水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隔离阀
18开启,所述第一腔室1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112通过所述通孔1121
连通,所述开关阀163关闭;

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113检测到市政管网供水压力降低时,所述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隔离阀18关闭,所述第一腔室1111和所述第二腔
室1112通过所述隔离阀18隔离,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开关阀163
开启,所述高压气源16向所述第一腔室1111内提供高压气体,使所
述第一腔室1111内的气压高于大气压,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通过
所述引流管17将所述第一腔室1111内的水压入所述第二腔室1112,
从而提高所述第二腔室1112内的液位高度。此时,所述第一腔室1111
连接的所述出水口13关于,仅由所述第二腔室1112内的水用居民使
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负压供水系统,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1包括控制装置、高压气源16、设
于所述罐体11内的隔板112、引流管17和隔离阀18,所述隔板112
将所述罐体11分隔成第一腔室1111和第二腔室1112,所述高压气
源16与所述第一腔室1111连通,所述引流管17的两端分别位于不
同的腔室内,所述隔板112包括通孔1121,所述隔离阀18设于所述
通孔1121,且所述高压气源16及所述隔离阀18分别与所述控制装
置电连接。当市政供水管网供水正常时,所述隔离阀18开启,所述
第一腔室1111与所述第二腔室1112连通,所述高压气源16与所述
第一腔室1111不相连通,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当市政管网供水压力减小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隔离阀18关闭,
即所述第一腔室1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112连通的通孔1121关闭,
此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高压气源16向所述第一腔室1111内通
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将液体从所述第一腔室1111压入所述第二腔
室1112,使所述第一腔室1111作为暂存空间,提高所述第二腔室1112
的液位高度及水压,保证正常供水,当市政管网水压降低时可延长供
水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
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
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无负压供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负压供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负压供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负压供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负压供水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负压供水系统。所述无负压供水系统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罐体、进水口、出水口、真空抑制器、控制装置、高压气源、引流管和用于开闭所述通孔的隔离阀。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及所述真空抑制器分别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罐体包括设于其内部的具有通孔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设置有所述出水口。所述高压气源与所述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