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00104567.9
2000.03.23
CN1264717A
2000.08.30
终止
无权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1.14|||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3.23
C08L23/12; C08L95/00
吉林大学;
高歌; 王静媛; 杨松茹; 马荣堂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卫路10号
吉林大学专利事务所
刘喜生
本发明是利用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用作为路面材料的制备技术。本发明是采用化学改性的技术,改善了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性。所得改性聚丙烯可直接与沥青在加热下混合,不仅简化了混合工艺,而且使改性沥青的性能符合国家重交通道路所用沥青的标准,达到了实用水平。
1、一种小本体聚丙烯化学改性沥青用作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小本体聚丙烯、引发剂和丙烯酸系列化合物质量比按100∶0.5~1.5∶2.5~7.5混 合均匀后,加入到已升温200~23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物料在挤出机中的停 留时间可以为30~50分钟,在进行可控降解的同时接枝有反应性的基团,挤出 造粒后得到熔融流动速率为18~25g/10min的改性聚丙烯;改性聚丙烯与140#沥青按质量比为100∶1~5,加热温度为140~160℃混合40~120分钟就得到了 改性沥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小本体聚丙烯的 数均分子量为10~15万,熔融流动速率为5~15,物料形状可为颗粒或粉状,引 发剂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偶氮化合物如偶氮二异丁 腈,丙烯酸系列化合物为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取 代丙烯酸酯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140#沥青为石油沥青或 焦油沥青。
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用作路面材料本发明属于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用作路面材料的制备技术。 利用高聚物对沥青进行改性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有多项专 利及工业化报道,其应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在美国,道路改性沥青的应用量 从五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10%(我国仍不足1%),日本早在1993年使用 的改性沥青以达21.2万吨,占全年度各类沥青使用量的3.5%,在澳大利亚及西 欧各国,改性沥青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国外的改性技术往往使修路成本增加 很多,而且必须使用专用调配,搅拌设备,因此很难推广使用。国内对沥青改性 的研究也有十几年的历史,所用高分子材料一般为橡胶和塑料两大类。利用橡胶 类如SBS等虽可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和韧性,但必须增加与沥青的调配和混合 装置。利用塑料类对沥青进行改性,从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来看,一般只能做到 提高沥青的部分性能如软化点等,但随之而来的是延度的下降及针入度的降低, 如何在保持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提高沥青的耐高温性 能及低温韧性,这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 本发明是采用小本体聚丙烯、引发剂、丙烯酸酯系列化合物按质量比100∶ 0.5~1.5∶2.5~7.5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已升温200~23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物 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可以为30~50分钟,在进行可控降解的同时接枝有反 应性的基团,挤出造粒得到熔融流动速率为18~25g/10min的改性聚丙烯。本 发明中所用小本体聚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10~15万,熔融流动速率为5~15,物 料形状可为颗粒或粉状,最好为粉状。所用引发剂为一般常见的自由基聚合引 发剂,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偶氮化合物如偶氮二异丁 腈等。所用接枝剂为丙烯酸系列化合物包括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如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取代丙烯酸酯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所用沥 青可为石油沥青、焦油沥青。 改性聚丙烯与140#沥青(石油沥青、焦油沥青)按质量比100∶1~5,加热 温度为140~160℃,混合时间为40~120分钟就得到了改性沥青。所得改性沥青 的性能达到国家重交通道路所用沥青的指标,达到了实用水平。 本发明的特点是: 1.首先对小本体聚丙烯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可控降解的同时接枝有反应性的 基团,改善了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性,有效地起到改性作用。 2.所改性的聚丙烯可直接与沥青进行混合,简化了工艺,无需使用专用的混 合设备。 3.聚丙烯改性的沥青在保持延度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沥青的耐高温 及耐低温性能,使所铺路面在在冬季裂纹明显减少,而在夏季未出现流淌现象。 实施例1 将小本体聚丙烯、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丙烯酸按100∶1∶2.5的比例 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已升温到22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物料在挤出机中的 停留时间为30分钟,挤出造粒得到改性聚丙烯。粘均分子量1.11×105,结晶度 24.6%,熔融温度159.8℃。 实施例2 方法同实施例1,物料停留时间为40分钟。所得改性聚丙烯的性能为,粘 均分子量1.11×105,结晶度8.5%,熔融温度158.5℃。 实施例3 方法同实施例1,小本体聚丙烯、DCP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0∶2∶2.5, 所得改性聚丙烯的性能的熔融温度为143.8℃。 实施例4 方法同实施例1,小本体聚丙烯、DCP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0∶1∶5.0, 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为158.5℃。 实施例5 方法同实施例1,丙烯酸改变为丙烯酸甲酯,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为 157.1℃。 实施例6 方法同实施例1,丙烯酸改变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 度为156.3℃。 实施例7 方法同实施例1,DCP改变为过氧化苯甲酰,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 为155.6℃。 实施例8 方法同实施例1,DCP改变为偶氮二异丁睛,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 为154.5℃。 实施例9 实施例1所得改性聚丙烯3份,140#沥青100份放在烧杯内加热混合,混合 时间为60分钟。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为,延度(25℃,cm)>100,针入度(25℃) 64,软化点(℃)47.5。 实施例10 方法同实施例9,改性聚丙烯为4份,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为,延度(25℃, cm)56,针入度(25℃)65,软化点(℃)51.5。 实施例11 实施例4所得改性聚丙烯3份,140#沥青100份放在烧杯内加热混合,混合 时间为60分钟。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为,延度(25℃,cm)82,针入度(25℃)84, 软化点(℃)46。 上述结果表明,采取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后,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达到国 家重交通道路所用沥青的指标,从而使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达到实用水平。
本发明属于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用作路面材料的制备技术。
利用高聚物对沥青进行改性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有多项专 利及工业化报道,其应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在美国,道路改性沥青的应用量 从五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10%(我国仍不足1%),日本早在1993年使用 的改性沥青以达21.2万吨,占全年度各类沥青使用量的3.5%,在澳大利亚及西 欧各国,改性沥青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国外的改性技术往往使修路成本增加 很多,而且必须使用专用调配,搅拌设备,因此很难推广使用。国内对沥青改性 的研究也有十几年的历史,所用高分子材料一般为橡胶和塑料两大类。利用橡胶 类如SBS等虽可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和韧性,但必须增加与沥青的调配和混合 装置。利用塑料类对沥青进行改性,从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来看,一般只能做到 提高沥青的部分性能如软化点等,但随之而来的是延度的下降及针入度的降低, 如何在保持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提高沥青的耐高温性 能及低温韧性,这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
本发明是采用小本体聚丙烯、引发剂、丙烯酸酯系列化合物按质量比100∶ 0.5~1.5∶2.5~7.5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已升温200~23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物 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可以为30~50分钟,在进行可控降解的同时接枝有反 应性的基团,挤出造粒得到熔融流动速率为18~25g/10min的改性聚丙烯。本 发明中所用小本体聚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10~15万,熔融流动速率为5~15,物 料形状可为颗粒或粉状,最好为粉状。所用引发剂为一般常见的自由基聚合引 发剂,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偶氮化合物如偶氮二异丁 腈等。所用接枝剂为丙烯酸系列化合物包括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如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取代丙烯酸酯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所用沥 青可为石油沥青、焦油沥青。
改性聚丙烯与140#沥青(石油沥青、焦油沥青)按质量比100∶1~5,加热 温度为140~160℃,混合时间为40~120分钟就得到了改性沥青。所得改性沥青 的性能达到国家重交通道路所用沥青的指标,达到了实用水平。 本发明的特点是:
1.首先对小本体聚丙烯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可控降解的同时接枝有反应性的 基团,改善了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性,有效地起到改性作用。
2.所改性的聚丙烯可直接与沥青进行混合,简化了工艺,无需使用专用的混 合设备。
3.聚丙烯改性的沥青在保持延度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沥青的耐高温 及耐低温性能,使所铺路面在在冬季裂纹明显减少,而在夏季未出现流淌现象。
实施例1
将小本体聚丙烯、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丙烯酸按100∶1∶2.5的比例 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已升温到22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物料在挤出机中的 停留时间为30分钟,挤出造粒得到改性聚丙烯。粘均分子量1.11×105,结晶度 24.6%,熔融温度159.8℃。
实施例2
方法同实施例1,物料停留时间为40分钟。所得改性聚丙烯的性能为,粘 均分子量1.11×105,结晶度8.5%,熔融温度158.5℃。
实施例3
方法同实施例1,小本体聚丙烯、DCP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0∶2∶2.5, 所得改性聚丙烯的性能的熔融温度为143.8℃。
实施例4
方法同实施例1,小本体聚丙烯、DCP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00∶1∶5.0, 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为158.5℃。
实施例5
方法同实施例1,丙烯酸改变为丙烯酸甲酯,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为 157.1℃。
实施例6
方法同实施例1,丙烯酸改变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 度为156.3℃。
实施例7
方法同实施例1,DCP改变为过氧化苯甲酰,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 为155.6℃。
实施例8
方法同实施例1,DCP改变为偶氮二异丁睛,所得改性聚丙烯的熔融温度 为154.5℃。
实施例9
实施例1所得改性聚丙烯3份,140#沥青100份放在烧杯内加热混合,混合 时间为60分钟。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为,延度(25℃,cm)>100,针入度(25℃) 64,软化点(℃)47.5。
实施例10
方法同实施例9,改性聚丙烯为4份,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为,延度(25℃, cm)56,针入度(25℃)65,软化点(℃)51.5。
实施例11
实施例4所得改性聚丙烯3份,140#沥青100份放在烧杯内加热混合,混合 时间为60分钟。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为,延度(25℃,cm)82,针入度(25℃)84, 软化点(℃)46。
上述结果表明,采取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后,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达到国 家重交通道路所用沥青的指标,从而使所得改性沥青的性能达到实用水平。
《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用作路面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用作路面材料.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利用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沥青用作为路面材料的制备技术。本发明是采用化学改性的技术,改善了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性。所得改性聚丙烯可直接与沥青在加热下混合,不仅简化了混合工艺,而且使改性沥青的性能符合国家重交通道路所用沥青的标准,达到了实用水平。。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