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紧把手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迫紧把手。
背景技术
迫紧把手,大多为利用斜楔面的迫紧原理,使门体于锁扣合后得生成迫紧效果,以
使门体在密封后而达到防漏效果,尤其是用于防止箱体内的热气或冷气外漏。但现有的迫
紧锁,迫紧操作时通常需要很大的力,操作相当费劲,且稳定性不足,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迫紧锁之结构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
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操作更轻便、迫紧稳定的迫紧把
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更轻便、省
力的迫紧把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迫紧把手,该迫紧把手具有:
一枢转座;
一把手,该把手一端枢设于上述枢转座上并具旋转作用,把手的另一端外伸形成
操作端;
一锁舌,该锁舌一端枢设于上述枢转座上并具旋转作用,锁舌另一端外伸形成舌
头,舌头外伸方向与把手的操作端外伸方向相反;
一连接块,该连接块两端分别枢设于上述把手和锁舌上并具旋转作用,达成把手
和锁舌联动。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枢转座上设有沟槽,把手、锁舌及连接块收容在沟槽中,
锁舌的舌头朝前凸伸;所述锁舌与连接块的枢接点位于锁舌与枢转座枢接点的下方;而连
接块与把手的枢接点位于把手与枢转座枢接点的前下方。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把手的枢接端上设有下凸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定位于枢
转座的沟槽一端。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连接块中段与沟槽内底之间还设有弹簧支顶。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把手的枢接端上与锁舌对接部位设有定位凹槽,而锁舌
对应设有定位凸块,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匹配契合。
本实用新型利用把手、锁舌及连接块构成的连杆机构,实现操作把手驱动锁舌扣
接工作,既可轻松使门体于锁扣合后得生成迫紧效果,以使门体在密封后而达到防漏效果
工作,扣接稳定,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操作安全、省力、轻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扣接工作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解扣工作示意图;
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
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迫紧把手,该迫紧把手具有一枢转座
1、一把手2、一锁舌3及一连接块4。枢转座1卧式设计,在枢转座1上设有开口朝上的沟槽11
及位于沟槽11左右外侧的安装凸耳12,通过安装凸耳12可固定在相应物件上,沟槽11的左
右侧壁上设有枢接孔。把手2一端枢设于上述枢转座1上并具旋转作用,把手2的另一端外伸
形成操作端21;锁舌3一端也枢设于上述枢转座1上并具旋转作用,锁舌3另一端外伸形成舌
头31,舌头31外伸方向与把手2的操作端21外伸方向相反;连接块4两端分别枢设于上述把
手2和锁舌3上并具旋转作用,达成把手2和锁舌3联动。图中所示,把手2、锁舌3及连接块4收
容在沟槽11中,锁舌3的舌头31朝前凸伸;所述锁舌3与连接块4的枢接点位于锁舌3与枢转
座1枢接点的下方;而连接块4与把手2的枢接点位于把手2与枢转座1枢接点的前下方。利用
把手2、锁舌3及连接块4构成的连杆机构,实现操作把手2驱动锁舌3扣接工作,连接块4跟随
运动,并利用转动死点关系,可实现稳定迫紧,既可轻松使门体于锁扣合后得生成迫紧效
果,以使门体在密封后而达到防漏效果工作。
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的把手2的枢接端上设有下凸的定位部22,该定位部
22定位于枢转座1的沟槽11一端,给予迫紧极限定位,防止过度操作,也保护产品使用性能。
在连接块4中段与沟槽11内底之间设有弹簧5支顶,给予调节连接块4,确保工作稳定、顺畅。
把手2的枢接端上与锁舌3对接部位设有定位凹槽23,而锁舌3对应设有定位凸块32,定位凸
块32与定位凹槽23匹配契合,增加位置性,使扣接工作稳定、准确。
图3、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把手2的操作端21上可连接手把杆6,实
现两个或多个把手2同步工作,扳动手把杆6,实现不同的把手2同步工作,然后利用把手2、
锁舌3及连接块4构成的连杆机构,实现操作把手2驱动锁舌3扣接工作,连接块4跟随运动,
并利用转动死点关系,可实现稳定迫紧,既可轻松使门体于锁扣合后得生成迫紧效果,以使
门体在密封后而达到防漏效果工作。要解扣时,反向扳动手把杆6,即可轻松解扣。
当然,以上附图仅是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
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