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隧道门式封闭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隧道,特别涉及一种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隧道门式封闭结
构。
背景技术
我国正开展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由于高速铁路所要求的线路曲线半径大,铁
路隧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浅埋下穿河谷现象,特别是在山高谷深的西南地区,这种情况尤
为突出。隧道浅埋下穿河谷大体分为明挖和暗挖两种设计和施工方法,不论是明挖还是暗
挖,设计和施工都较一般地区隧道复杂,且工程难度和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大。
目前国内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的隧道,主要以明挖为主,但因季节性河谷河水内,
因气候原因河谷内水位不可预见的突然性上涨可能性非常大,故明挖法河谷内河水倒灌隧
道的风险极高;采用一般隧道结构和施工方法暗挖方式施工时,由于河谷水位的不确定性
和地层的透水性,以及过河处隧道埋深极浅等原因,暗挖施工时拱顶地层坍塌冒顶、河水倒
灌、衬砌上浮的风险极高,故现有采用暗挖工程实例和研究均较少。
因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上马的项目越来越多,浅埋下穿季
节性河谷隧道的开挖防护结构形式以及浅埋段的施工工艺等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隧道门式封闭
结构,以大幅降低设计及施工中浅埋暗挖下穿季节性河谷的风险,大幅降低设计及施工中
浅埋暗挖下穿季节性河谷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隧道门式封闭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左侧咬
合桩、右侧咬合桩,在隧道开挖线横向两侧外沿线路延伸方向连续设置;注浆管,在隧道开
挖线拱部以上的岩体内横向、纵向间隔布设;注浆加固岩体,由注浆管向岩体压力注入水泥
砂浆料形成于隧道开挖线拱部以上部位;混凝土结构体,沿线路延伸方向设置,其横向两端
分别与左侧咬合桩、右侧咬合桩的顶部固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大幅降低设计及施工中浅埋暗挖下穿季节性河谷的
风险,避免施工中出现地表水大量涌入隧道的突水突泥风险、暗挖隧道的坍方风险和隧道
衬砌结构上浮风险;该封闭结构施工风险小,结构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保证隧道的施工及
运营安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隧道门式封闭结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隧道门式封闭结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左侧咬合桩11a、右侧咬合桩11b、注浆管12、注浆加
固岩体13、混凝土结构体14、抗浮压顶板14a、抗浮压顶梁14b、隧道开挖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浅埋下穿季节性河谷隧道门式封闭结构包括:左侧咬合桩11a、右
侧咬合桩11b,在隧道开挖线15横向两侧外沿线路延伸方向连续设置;注浆管12,在隧道开
挖线15拱部以上的岩体内横向、纵向间隔布设;注浆加固岩体13,由注浆管12向岩体压力注
入水泥砂浆料形成于隧道开挖线15拱部以上部位;混凝土结构体14,沿线路延伸方向设置,
其横向两端分别与左侧咬合桩11a、右侧咬合桩11b的顶部固结。
左侧咬合桩11a、右侧咬合桩11b可有效隔绝地下水,加强衬砌侧面岩体强度,防止
隧道侧向围岩坍塌。由注浆管12向岩体压力注入水泥砂浆料,在隧道开挖线15拱部以上部
位形成注浆加固岩体13,可有效加固拱顶围岩,防止塌方冒顶。混凝土结构体14位于注浆加
固岩体13之上,且与左侧咬合桩11a、右侧咬合桩11b桩顶固结为一体,可有效隔绝地表水并
防止隧道衬砌上浮。
参照图2,所述混凝土结构体14包括抗浮压顶板14a、抗浮压顶梁14b,抗浮压顶梁
14b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抗浮压顶板14a浇筑于注浆加固体岩体13之上与各抗浮压顶
梁14b连接。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
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
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