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中将近有60%是丘陵和山地,即很多土地都是斜坡,在斜坡上填筑土石方,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十分普遍的工程问题之一。斜坡软弱地基是一种特殊的斜坡地基,其特征是地基表层相对软弱,而且地基表面或软弱层底部具有一定横向坡度,在填方荷载作用下,软弱土层在产生压缩变形的同时产生指向下方一侧的横向变形,与水平软弱地基软弱土层变形集中地基中部不同,斜坡软弱地基软弱土层变形集中在下方一侧坡脚附近,下方一侧坡脚地基的剪应变会更大,更容易引起地基失稳。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是指地基系软弱岩土,承载力相对较低,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地基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在对斜坡软弱地基进行加固时主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填方边坡稳定性外,主要是填方连同地基的水平变形及下滑失稳。
在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中常采用的方案,如碎石桩加固构造、复合地基构造等,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斜坡软弱地基填方的稳定性,但仍然无法确保地基不发生失稳病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斜坡地基填方边坡容易失稳,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地基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的弊端,提供了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设置的混凝土桩A和混凝土桩B给整个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提供了牢固的支撑力,定压板压紧软弱土层,再通过加固锚加固,从而使得整个斜坡软弱地基软弱土层变形分散,减小地基形变,提高稳定性;级配碎石层的设置使得斜坡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由软弱土层和硬基础层构成的软弱斜坡地基上的一列混凝土桩A和一列混凝土桩B,混凝土桩A和混凝土桩B贯穿软弱土层插入硬基础层,所述的混凝土桩A设置在斜坡底部,混凝土桩B设置在斜坡上部,整列混凝土桩A与整列混凝土桩B互相平行,混凝土桩A顶端和混凝土桩B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混凝土桩B的长度大于混凝土桩A长度的一半;混凝土桩A和混凝土桩B之间的斜坡上设有定压板,定压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定压孔,定压孔内设有加固锚,加固锚贯穿软弱土层插入硬基础层,加固锚顶端设有倒刺,倒刺的设置使加固锚插入硬基础层后不容易脱落,使结构更为稳固,所述加固锚为钢质材料制作;所述的各个混凝土桩A之间设有限位墙,限位墙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结构的限位墙的直角腰朝向混凝土桩B设置且直角梯形结构的限位墙的直角腰与混凝土桩B互相平行,限位墙上表面与混凝土桩A顶端齐平,限位墙下端设置在硬基础层内;所述的混凝土桩A、混凝土桩B和限位墙上方设有填压层,填压层与定压板之间设有填充层。限位墙的设置,能将级配碎石层牢牢限制在斜坡地基内,避免级配碎石层错位,将限位墙设置成直角梯形结构,能使结构更为稳定。
所述的填充层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钢丝网,钢丝网之间铺设有级配碎石层,相邻的两层所述钢丝网的四周通过竖直的钢丝连接。
钢丝网的孔径小于级配碎石的粒径。防止级配碎石从钢丝网的孔内穿过,从而避免钢丝网达不到应有的限制级配碎石的效果。
所述的钢丝网至少为两层。
所述的定压孔的截面为倒“凸”字形结构,所述的加固锚尾端设有压紧板。加固锚插入定压板上的定压孔内时,加固锚尾端的压紧板压入倒“凸”字形结构的定压孔上半部分,将定压板紧紧固定在斜坡的软弱土层上,加固锚插入斜坡地基的硬基础层对定压板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从而使斜坡地基整体的稳定性提高。加固锚尾端的压紧板与定压孔上边缘齐平,减小加固锚尾端的压紧板受到级配碎石层的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混凝土桩A和混凝土桩B给整个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提供了牢固的支撑力,定压板压紧软弱土层,再通过加固锚加固,从而使得整个斜坡软弱地基软弱土层变形分散,减小剪应变,从而减小地基形变,提高稳定性;级配碎石层的设置使得斜坡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增加;直角梯形结构的限位墙的设置也增加了级配碎石层的稳定性,而级配碎石层采用钢丝网包围的设置,再次增加了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使斜坡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增加,减小斜坡软弱地基形变,极大的增加了斜坡软弱地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放大图;
图3为加固锚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记:1、软弱土层,2、硬基础层,3、混凝土桩A,4、混凝土桩B,5、定压板,6、定压孔,7、加固锚,8、倒刺,9、限位墙,10、填压层,11、填充层,12、钢丝网,13、级配碎石层,14、钢丝,15、压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斜坡软弱地基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由软弱土层1和硬基础层2构成的软弱斜坡地基上的一列混凝土桩A3和一列混凝土桩B4,混凝土桩A3和混凝土桩B4贯穿软弱土层1插入硬基础层2,所述的混凝土桩A3设置在斜坡底部,混凝土桩B4设置在斜坡上部,整列混凝土桩A3与整列混凝土桩B4互相平行,混凝土桩A3顶端和混凝土桩B4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混凝土桩B4的长度为混凝土桩A3长度的三分之二;混凝土桩A3和混凝土桩B4之间的斜坡上设有定压板5,定压板5上均匀分布有定压孔6,所述的定压孔6的截面为倒“凸”字形结构,定压孔6内设有加固锚7,加固锚7顶端设有倒刺8,加固锚7尾端设有压紧板15,所述加固锚7为钢质材料制作;所述的各个混凝土桩A3之间设有限位墙9,限位墙9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结构的限位墙9的直角腰朝向混凝土桩B4设置且直角梯形结构的限位墙9的直角腰与混凝土桩B4互相平行,限位墙9上表面与混凝土桩A3顶端齐平,限位墙9下端设置在硬基础层2内;所述的混凝土桩A3、混凝土桩B4和限位墙9上方设有填压层10,填压层10与定压板5之间设有填充层11。所述的填充层11包括三层互相平行的钢丝网12,钢丝网12之间铺设有级配碎石层13,钢丝网12的孔径小于级配碎石的粒径。相邻的两层所述钢丝网12的四周通过竖直的钢丝14连接。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