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器及具有该下水器的面盆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器及面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下水器及具有该下
水器的面盆。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下水器是必不可少的卫浴器具之一,其可以安装在水槽、面盆、拖布
池等下水系统中。现有下水器分有普通下水器和台控下水器,普通下水器有弹跳式、按压式
等,具有下水器的面盆在排水时直接对下水器进行操作,手必须伸入脏水中操作,存在使用
不便,特别是冬天的时候特别伤手。而且,现有弹跳台控下水器的部件比较多,组装复杂,拆
装更换比较麻烦。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下水器和面盆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
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器及具有该下水器的面盆,该下水器的结构
简单且方便组装、拆卸;具有该下水器的面盆使用更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下水器,其包括有调节杆、支撑盖和下水器主体;所述调节杆的底端设置有与
支撑盖活动枢接的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具有上板体、下板体及连接上板体和下板体的连接
板,所述下板体设置有贯穿孔,且所述贯穿孔一侧设置有一虎口;所述支撑盖由上至下设置
有卡置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的凸台、卡入虎口且卡置于贯穿孔的缩颈部及密封盖,所述
密封盖的底面成型有一组装孔;所述下水器主体具有一可与密封盖密封结合的下水孔及弹
跳器,所述弹跳器具有位于下水孔中的弹跳座和由弹跳座向上延伸且凸出于下水孔的弹跳
机芯,所述弹跳机芯组装固定于所述密封盖的组装孔。
所述虎口和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下板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上板体、下板体为圆形板,所述连接板为由上板体的外周缘延伸至下板体的
外周缘的弧形板。
所述弹跳机芯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组装孔设置有与外螺纹螺纹组装的内螺
纹。
所述支撑盖的外周壁形成一缩颈凹环,所述缩颈凹环上套设有一密封圈。
所述调节杆的顶端螺纹锁设一按钮帽。
所述下水器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下水孔的侧壁孔。
一种具有上述下水器的面盆包括有洗涤槽,所述洗涤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
下水器组设于排水口。
所述洗涤槽设置有一位于洗涤槽侧边的排水控制区,所述排水控制区具有与洗涤
槽连通的连通腔室,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连通腔室的底部。
所述连通腔室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洗涤槽顶部和底部齐平,所述连通腔室的底
部和所述洗涤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腔室的顶端具有与下水器的按钮帽配
合的上开口,所述按钮帽低于或齐平于上开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下水器的调节杆在枢接部设置贯穿孔和虎口,该支
撑盖设置卡入虎口卡置于贯穿孔的缩颈部和卡置于贯穿孔上方的凸台,使得调节杆和支撑
盖之间的组装关系简单、快速,而支撑盖的缩颈部除了虎口方向可脱出,其他方向都已限
位,所述调节杆和支撑盖可相对地轴向转动;该支撑盖的密封盖的底面成型有一组装孔,所
述下水器主体的弹跳机芯的顶端固定组装于组装孔上,方便组装支撑盖和下水器主体;因
此,本实用新型下水器各部件的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拆卸;在使用时,向下按压调节杆,该
调节杆带动支撑盖向下运动,且支撑盖带动下水器主体的弹跳机芯向下运动,直到无法继
续下压时,随即放开手,弹跳机芯反弹带动支撑盖的密封盖启闭下水孔,实现下水器的下水
或堵水的功能;具有该下水器的面盆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水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盆和下水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盆的下水器开启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盆的下水器关闭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下水器3 调节杆31
支撑盖32 下水器主体33
枢接部311 上板体312
下板体313 连接板314
贯穿孔315 虎口316
凸台321 缩颈部322
密封盖323 组装孔324
下水孔331 弹跳机芯332
缩颈凹环325 密封圈34
按钮帽35 侧壁孔333
洗涤槽1 排水口11
排水控制区2 连通腔室21
连通孔22 上开口23
防溢流腔室4 溢流孔41
通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下水器3,其包括有调节杆31、支撑盖32
和下水器主体33;所述调节杆31的底端设置有与支撑盖32活动枢接的枢接部311,所述枢接
部311具有上板体312、下板体313及连接上板体312和下板体313的连接板314,所述下板体
313设置有贯穿孔315,且所述贯穿孔315一侧设置有一虎口316;所述支撑盖32由上至下设
置有卡置于上板体312和下板体313之间的凸台321、卡入虎口316且卡置于贯穿孔315的缩
颈部322及密封盖323,所述密封盖323的底面成型有一组装孔324;所述下水器主体33具有
一可与密封盖323密封结合的下水孔331及弹跳器,所述弹跳器具有位于下水孔331中的弹
跳座和由弹跳座向上延伸且凸出于下水孔331的弹跳机芯332,所述弹跳机芯332组装固定
于所述密封盖323的组装孔324。
本实用新型下水器的调节杆31在枢接部311设置贯穿孔315和虎口316,该支撑盖
32设置卡入虎口316卡置于贯穿孔315的缩颈部322和卡置于贯穿孔315上方的凸台321,使
得调节杆31和支撑盖32之间的组装关系简单、快速,而支撑盖32的缩颈部322除了虎口316
方向可脱出,其他方向都已限位,所述调节杆31和支撑盖32可相对地轴向转动;该支撑盖32
的密封盖323的底面成型有一组装孔324,所述下水器主体33的弹跳机芯332的顶端固定组
装于组装孔324上,方便组装支撑盖32和下水器主体33;因此,本实用新型下水器3各部件的
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拆卸;在使用时,向下按压调节杆31,该调节杆31带动支撑盖32向下
运动,且支撑盖32带动下水器主体33的弹跳机芯332向下运动,直到无法继续下压时,随即
放开手,弹跳机芯332反弹带动支撑盖32的密封盖323启闭下水孔331,实现下水器的下水或
堵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虎口316和所述连接板314分别位于下板体313的相对两侧;当
支撑盖32的凸台321和缩颈部322卡入枢接部311时,所述连接板314与虎口316相对设置,不
会阻碍凸台321、缩颈部322和枢接部311的组装,使得组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板体312、下板体313为圆形板,所述连接板314为由上板体
312的外周缘延伸至下板体313的外周缘的弧形板;所述连接板314和上板体312、下板体313
之间形成供凸台321卡置的空间,且为弧形板的连接板314更加符合凸台321的外周缘,组装
关系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弹跳机芯332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组装孔324设置有与外
螺纹螺纹组装的内螺纹;可使弹跳机芯332和密封盖323之间的组装关系简单且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撑盖32的外周壁形成一圈缩颈凹环325,所述缩颈凹环325上
套设有一密封圈34;加强下水孔331和密封盖323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调节杆31的顶端螺纹锁设一按钮帽35,通过按压按钮帽35即可
控制下水器3启闭状态,更方便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水器主体3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下水孔331的侧壁孔333。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具有上述下水器的面盆,所述面盆包
括有洗涤槽1,所述洗涤槽1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1,所述下水器3组设于排水口11;本实用新
型面盆组装了结构简单的下水器3,使用方便,而且方便组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面盆的所述洗涤槽1设置有一位于洗涤槽1侧边的排水控制区2,所述
排水控制区2具有与洗涤槽1连通的连通腔室21,所述排水口11设置于所述连通腔室21的底
部;且所述连通腔室21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洗涤槽1顶部和底部齐平,所述连通腔室21的
底部和所述洗涤槽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孔22,所述连通腔室21的顶端具有与下水器3的
按钮帽35配合的上开口23,所述按钮帽23低于或齐平于上开口23。
本实用新型面盆由洗涤槽1和排水控制区2组成,下水器3安装在排水控制区2中,
洗涤槽1与排水控制区2通过连通孔22相连通,当按钮帽35上表面与面盆台面平齐时,此时
下水器3的下水孔331开启,洗涤槽1里的水通过连通孔22流入排水控制区2的连通腔室21,
再从下水器3的下水孔331排出;当垂直向下按压按钮帽35,直到无法继续下压时,随即放开
手,按钮帽35会回弹一段距离后,在低于面盆台面一定高度处静止,此时,下水器3的下水孔
331处于关闭状态,洗涤槽1里的水就无法排出;本实用新型面盆的排水孔11设计在排水控
制区2中具有以下优点:一、在排水过程中,使用者不需要手穿过面盆的水去按压下水器3,
直接按压裸露在排水控制区2上的按钮帽35来控制下水,可保护使用者双手,在排水时可达
到不湿手、不脏手、保护肌肤的目的;二、排水孔11不直接设置在洗涤槽1内,在排水过程中
可降低排水噪音,使用性更好;三、洗涤槽1和排水控制区2分开设置,使得面盆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面盆在排水控制区2内设置有一环绕连通腔室21的防溢流腔室4,所述
防溢流腔室4设置有连通洗涤槽1的上端的溢流孔41,且所述防溢流腔室4底部开设有连通
所述连通腔室21底部的排水孔11的通孔42,且所述通孔42连通下水器3的侧壁孔333,当洗
涤槽1内的水过载时,高于溢流孔41的水通过溢流孔41进入防溢流腔室4内,并向下流至通
孔42处,即可通过组装于排水孔11上的下水器3的侧壁孔333直接流向下水管路,避免洗涤
槽1内的水过载时而水流四溢;而且这种防溢流设计使面盆使用更方便且更加美观。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