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下渗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下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面雨水下渗装置主要为透水铺砖,其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透水砖
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及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
装等。透水铺砖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
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铺装虽然具有一定的雨水峰值流量削减和下渗作
用,但是由于其材质及雨水水质等问题容易造成如下问题:1、现有透水铺砖的雨水下渗、净
化量少,不具有储水能力,对地下水补充不足;2、透水铺装面层易被杂质堵塞,堵塞后下渗
效果不佳且不易清理,清理维护往往需要用到高压水柱及负压抽吸等手段,耗能废水;3、透
水铺装不适用于现有路面下渗改造,因为使用透水铺装改造现有路面会对其路基造成一定
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下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下渗装置,包括
排水沟、下渗扩散器、雨水截污装置,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槽,排水沟槽上盖设有排水盖板,排
水沟槽底部设置有与下渗扩散器相连的孔洞,雨水截污装置设置在排水沟槽底部,下渗扩
散器包括渗透管,渗透管周侧设置有渗透孔,渗透管内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滤网
盖板、柱形网框,滤网盖板盖设于渗透管管口,柱形网框设置在渗透管内,柱形网框内设置
有过滤介质,雨水截污装置包括无盖柱形截污滤网、沉槽、排放管,沉槽与排水沟槽相连通,
无盖柱形截污滤网设置在沉槽内,排放管设置在沉槽下部。
进一步的,排水盖板上设置有开孔或细缝。
进一步的,滤网盖板与排水沟槽底部可拆式搭接,滤网盖板与渗透管可拆式搭接。
进一步的,渗透管沿排水沟槽长度方向按一定距离R布置,R取值为10~15m。
进一步的,雨水截污装置沿排水沟槽长度方向均布,每隔50 m设置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无盖柱形截污滤网与沉槽可拆卸式锁扣互锁连接。
进一步的,沉槽底部比排水沟槽底部低300 mm~500mm,沉槽为方形或圆柱形。
进一步的,排放管中心距沉槽底部大于等于20 mm且与市政雨水管线相连,无盖柱
形截污滤网的孔隙从顶部至底部分布密度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大量下渗、净化、储存雨水,
补充地下水、缓解雨水径流,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适合于人行道、广场、绿化带边缘等新建
硬化路面及现有硬化路面改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渗扩散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中:1-排水盖板;2-钻机工作轨迹线;3-排水沟槽;4-柱形网框;5-渗透管;6-滤
网盖板;7-过滤介质;8-无盖柱形截污滤网;9-沉槽;10-排放管;R-距离;h-排水沟槽高度;
h1-钻机正常工作预留高度;θ-钻机工作轨迹线与排水沟槽底部所在平面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种雨水下渗装置,包括排水沟、下渗扩散器、雨水截污装置,排水沟
包括排水沟槽3,排水沟槽3上盖设有排水盖板1,排水沟槽3底部设置有与下渗扩散器相连
的孔洞,雨水截污装置设置在排水沟槽3底部,下渗扩散器包括渗透管5,渗透管5周侧设置
有渗透孔,渗透管5可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渗透管2内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
包括滤网盖板6、柱形网框4,滤网盖板6盖设于渗透管5管口,柱形网框4设置在渗透管5内,
柱形网框4内设置有过滤介质7,雨水截污装置包括无盖柱形截污滤网8、沉槽9、排放管10,
沉槽9与排水沟槽3相连通,无盖柱形截污滤网8设置在沉槽9内,排放管10设置在沉槽9下
部,安装时排水沟槽3外部设有基础混凝土增强整体受力性能,渗透管5穿过基础混凝土时
设置套管对渗透管5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盖板1上设置有开孔或细缝。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盖板6与排水沟槽3底部可拆式搭接,滤网盖板6与渗透管5可
拆式搭接,便于拆卸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钻机正常工作的需要,所述排水沟槽高度h满足如下关系
式,,其中h1为钻机正常工作预留高度,取值为50mm~100mm;θ为钻机工作轨
迹线与排水沟槽底部所在平面的夹角,取值为30°~45°,为保证安装操作方便,排水沟槽两
侧的孔洞平面需与钻机工作轨迹线尽可能保持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渗透管5沿排水沟槽3长度方向按一定距离R布置,为保证渗透管5
的渗透效果互不影响且排水沟槽3整体结构性能稳定, R取值为10~15m。
在本实施例中,雨水截污装置沿排水沟槽3长度方向均布,每隔50 m设置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盖柱形截污滤网8与沉槽9可拆卸式锁扣互锁连接,便于后
期清理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沉槽9的底部比排水沟槽3的底部低300 mm~500mm,沉槽9为方形
或圆柱形。
在本实施例中,排放管10中心距沉槽9的底部大于等于20 mm且与市政雨水管线相
连,无盖柱形截污滤网8的孔隙从顶部至底部分布密度增加。
降雨时,硬质路面的雨水径流通过排水盖板1汇集至排水沟槽3内,其中一部分雨
水流经过下渗扩散器时,雨水中的杂质被过滤装置截留,而洁净的雨水通过渗透管5渗透到
土壤中补充了地下水;另外一部分雨水在排水沟槽3中汇集至雨水截污装置,其中雨水中的
杂质被无盖柱形截污滤网8所截留,而洁净雨水则流入沉槽9中,并通过设置于排放管10将
部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中,部分雨水也可储存至沉槽9中,干旱少雨时,储存在渗透管5内部
及沉槽9的雨水可以被排水沟槽3两侧的植被使用。
上列为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
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