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设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照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
构、构件按照规定的位置及形状成型,并承受建筑模板的自重及其作用
在其上的负荷。采用多层木质结构的建筑模板存在使用寿命的限制,正
逐渐被金属的建筑模板所取代。金属的建筑模板通过螺栓实现组装,从
而拼接出各种型腔,并在型腔中预埋的钢筋及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框架架
构房屋的承重柱、楼板等构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板在拼接时
存在连接强度较低的问题,当混凝土在浇筑到型腔时,混凝土会对两块
建筑模板的接缝处产生冲击力,从而导致相邻的两块建筑模板发生位移,
从而导致最终成型的建筑构件的几何尺寸发生偏差。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板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
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建筑模板,用以提高多块建筑模板
的拼接强度及紧密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包括面板及四个
边框,至少在一个边框上开设与面板所在平面平行设置的定位部件,并在设
置有定位部件的边框形成至少一个向内凹陷的收紧部,收紧部开设有至少一
个第一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紧部纵向贯穿面板,且收紧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
面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紧部横向设置于边框的侧部,并至少与面板所在
平面呈平行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包括相互收容的定位凹槽及定位凸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凹槽或者定位凸肋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矩形、三
角形、半圆形或者圆弧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边框上开设有定位凹槽,另两个相邻的
边框上开设有定位凸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通孔在面板上呈矩形阵列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的总面积为面板的总面积的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紧部的壁厚小于边框的壁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
在边框上开设定位部件,实现了对两块建筑模板的有效拼接,提高了拼接后
的建筑模板之间的紧密型,并能够实现自动找平,有利于建筑模板的快速拼
装;同时,通过在边框上设置向内凹陷的收紧部及第一通孔,可通过两个对
接设置的收紧部通过螺栓实现有效锁紧,提高了建筑模板的拼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两块建筑模板拼接前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出的两块建筑模板拼接后两个收紧部对向配置时
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定位部件未贴合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位部件的第一种变形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部件的第二种变形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位部件的第三种变形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
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
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6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模板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建筑模板,包括面板10及四个边框(即边框20、
边框21、边框22与边框23)。同时,在边框20上开设与面板10所在平面
平行设置的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包括相互收容的定位凹槽301及定位凸肋
302。其中,定位凹槽301设置于一块建筑模板1的边框20上,定位凸肋302
设置于另一块建筑模板2的边框20a上。当建筑模板1与建筑模板2拼接时,
边框20与边框20a紧密贴合,此时,边框20a的定位凸肋302延伸入边框
20的定位凹槽301内,并保证该定位凸肋302与定位凹槽301紧密贴合设置。
同时定位凹槽301在任意一块建筑模板的边框上的高度与该定位凸肋32在
任意一块建筑模板的边框上的高度,从而使得当两块建筑模板实现拼接后能
够保证所有建筑模板的面板10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可有效的实现对两
块建筑模板的有效拼接,提高了拼接后的两块建筑模板之间的紧密型,并能
够实现自动找平,有利于建筑模板的快速拼装。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
该建筑模板可采用型号为Q235的钢板冲压冷轧形成。
为了简化说明,在图1中,建筑模板1与建筑模板2仅在对接的一边示
出了该定位凹槽301及定位凸肋302。当然,可在相邻的两个边框(即边框
20与边框21)开设有定位凹槽301,另两个相邻的边框上(即边框22与边
框23)开设有定位凸肋302。这样可使得多个建筑模板可进行任意方向的拼
接,以形成一个较大的浇筑面。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定位凹槽
301或者定位凸肋302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同时,参图4至图6所示,
该定位凹槽301或者定位凸肋302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为矩形或者半圆形或者
圆弧形,最优选为包括并更优选为半圆形。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建筑模板还包括至少一个收紧部30,其形成
并设置于设有定位部件的边框20上并向内凹陷。该收紧部30开设有至少一
个第一通孔301。收紧部30纵向贯穿面板10,收紧部30a纵向贯穿面板10a。
当建筑模板1与建筑模板2通过定位部件实现预定位后,建筑模板1的收紧
部30与建筑模板2的收紧部30a对向配置。然后,使用螺栓40依次穿过收
紧部30的第一通孔301与收紧部30a的第一通孔301a,并使用螺母41实现
锁紧,从而将收紧部30与收紧部30a实现可靠连接。由于收紧部30与收紧
部30a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螺栓40与螺母41的限制下防止两块拼接固
定的建筑模板发生松动,提高了两快建筑模板拼接固定后的拼接强度。优选
的,收紧部30的壁厚小于边框20的壁厚,收紧部30a的壁厚小于边框20a
的壁厚。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收紧部3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面板10。
同理所述,该边框20还可形成多个向内凹陷的收紧部30。当然,也可在边
框20或者边框21或者边框22或者边框2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边框上分别设
置一个或者多个与面板10所在平面呈平行布置并向内凹陷的收紧部(未示
出),并在该或者该等收紧部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
为了防止混凝土构件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夹杂气体而在由多块建筑模板
通过拼接所形成的型腔(未示出)中,而导致混凝土构件的强度降低。在本
实施方式中,可在面板1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01。具体的,该多个第二
通孔101在面板上呈矩形阵列布置,且第二通孔101的总面积为面板10的
总面积的5%。当混凝土浇筑到型腔中时,被混凝土夹带的空气可通过上述
多个第二通孔101排出到型腔的外部,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强度。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
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
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
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
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