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桥梁施工检测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桥检车。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检修、维护、养护、加固、美化等带有负荷的桥下作业均是由桥检车来完成。
如申请号201420519776.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桁架驱动吊篮升降和横移的桥检车,桁架包括横联梁、导梁、转动平台、吊篮、主架内架、主架外架、固定桁架结构、电动推杆、定长支腿、可伸缩腿、滑块、限位装置、钢梯及防护栏、横联梁升降架、转动平台升降架,主架外架等,桁架结构庞大,且桥面自锁钩掌、防碰滚轮、三角支腿分别与桥梁连接,可伸缩的横联梁在桥梁下方横穿且可以支撑在固定桁架结构之间,与固定桁架结构连接的导梁平行于桥梁纵向,在过桥墩时桥梁下方的横联梁或转动平台至少有两组保持连接,转动平台下方的吊篮可使人从地面上升至转动平台上,转动平台上和主架外架外侧安装有钢梯及防护栏。吊篮控制机构较多,行走复杂,并且吊篮内的空间只能容纳1-2人。
又如申请号为201410272060.9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布了一种多工况桥梁检测车,包括底盘、翻转机构、升降油缸、垂直臂、第二回转支承、第二回转机构和伸缩臂;所述底盘上安装有副车架,所述垂直臂安装在翻转机构内,所述升降油缸位于垂直臂外侧,升降油缸下端安装在垂直臂底部,上端与翻转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回转机构上端通过第二回转支承与垂直臂连接,下端与伸缩臂连接,该专利同样以桁架作为吊篮载体,通过桁架实现吊篮的升降、移动。
以上述两篇专利为代表的桥检车,均存在桁架结构庞大、车体移动不灵活、吊篮空间小的问题,导致在桥下大范围作业时,需要不停移动桥检车及吊篮,从安全、效率、定位等方面均带有先天劣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桥梁施工检测车,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简化伸缩机构、增大检修时的操作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桥梁施工检测车,包括车体、位于车体上的伸缩机构和由伸缩机构驱动升降的检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位于车体上的底座、位于底座上的多级摆臂和驱动各级摆臂的多级摆动升降油缸,各级摆臂依次首尾铰接且反向延伸,首级摆臂的首端铰接在底座上,各级摆动升降油缸依次安装在底座和除末级摆臂外的其他摆臂上以驱动各级摆臂上下摆动,所述检修台连接在末级摆臂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设有驱动底座绕竖向轴线转动的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使伸缩机构整体转动一定角度后,首级摆动升降油缸驱动所有摆臂整体向下翻转并使除与首级摆臂外的其他摆臂均处于车体外,末级摆臂上安装有驱动检修台在竖向平面内翻转180°的第二液压马达。
进一步地,末级摆臂上还安装驱动检修台及第二液压马达整体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三液压马达。
进一步地,所述检修台包括地板和地板上的栏杆,所述地板包括主地板和位于其纵向两侧的并与其铰接的侧地板,所述侧地板由摆动收折油缸驱动从主地板外侧水平状态摆动并收折至主地板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地板还包括分别与主地板和侧地板横向滑动配合的第一扩展地板和第二扩展地板,所述主地板上设有将第一扩展地板从其外侧横移至与其上下重合的第一横移油缸,所述侧地板上设有将第二扩展地板从侧地板的横向外侧横移至与其上下重合的第二横移油缸,所述栏杆包括地板外侧的外栏杆和主地板纵向两侧的内栏杆。
进一步地,所述栏杆与相应的地板铰接,所述地板上还设有将与其相应的栏杆由竖向向其内部摆动至水平状态的电力推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多级臂来驱动检修台,该多级摆臂可伸缩、收叠,相比现有桥检车上的桁架,本结构简单、小巧灵活,占用车体空间小,可以使检修台具有较大的检修空间。
2、由液压马达和油缸可以控制检修台的万向关节三向活动,使检修台不仅可从车体上向上提升,还可以车体上向下下探至桥下,即具有向上和向下对桥梁进行检修两种工作方式。
3、检修台的地板可折叠、伸缩,从而达到扩大平台面积的目的,相比现有桥检车上的吊篮,本平台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面积,无需频繁移动车体;同时栏杆也可以折叠至相应的地板上,使检修台整体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桥梁施工检测车的等轴侧俯视图,图中伸缩机构处于向上打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桥梁施工检测车的等轴侧俯视图,图中伸缩机构处于向下打开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桥梁施工检测车的等轴侧俯视图,图中伸缩机构处于完全收缩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检修台的等轴侧俯视图,图中桥检平台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检修台的等轴侧仰视图,图中桥检平台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检修台的等轴侧俯视图,图中桥检平台处于收折状态中;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检修台的等轴侧俯视图,图中桥检平台处于完全收折状态。
图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桥梁施工检测车,如图1所示,车体1为行走机构,伸缩机构2和检修台3位于车体1上由车体1载至检修位置所在的水平坐标所在区域。检修台3承载检修人员和检修器械,伸缩机构2驱动检修台3升降达到桥梁所对应的检修位置,检修人员在检修台3上对桥梁进行检修维护。
如图1所示,伸缩机构2包括位于车体上的底座200、位于底座上的五级摆臂211、212、213、214、215和驱动各级摆臂的五级摆动升降油缸221、222、223、224、225,各级摆臂距离底座由近至远依次是第一级摆臂即首级摆臂211、第二级摆臂212、第三级摆臂213、第四级摆臂214和第五级摆臂即末级摆臂215,各级摆臂的首尾依次铰接连接,且反向延伸,首级摆臂211的首端即靠近底座的一端铰接在底座200上。五级摆动升降油缸距离底座由近至远依次是第一级即首级摆动升降油缸221、第二级摆动升降油缸222、第三级摆动升降油缸223、第四级摆动升降油缸224和第五级即末级摆动升降油缸225,各级摆动升降油缸221、222、223、224、225则依次安装在底座200和首级摆臂211、第二级摆臂212、第三级摆臂213和第四级摆臂214上,以驱动各级摆臂上下摆动。首级摆动升降油缸221驱动首级摆臂211及其他摆臂绕首级摆臂与底座的铰接处上下摆动,第二级摆动升降油缸222则驱动第二、三、四和末级摆臂同时绕第二级摆臂与第一级摆臂之间的铰接处上下摆动,依次类推,末级摆动升降油缸225驱动末级摆臂215绕其与第四级摆臂214的铰接处上下摆动,而检修台3则连接在末级摆臂215的末端。这样由各摆动升降油缸逐级驱动各摆臂及检修台3上下移动,从而使检修台3向上提升至桥梁的检修位置。当然,摆臂以及相应的摆动升降油缸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五个。
车体1上设有驱动底座200绕竖向轴线转动的第一液压马达101,第一液压马达101驱动底座200以使伸缩机构2整体转动一定角度后,首级摆动升降油缸211驱动所有摆臂211、212、213、214整体向下翻转,摆动后的位置可以满足除与第一级摆臂211外的其他摆臂212、213、214均处于车体1外,这样摆动升降油缸222、223、224、225就可以驱动检修台3向车体下方下探,如图2所示,可以满足车体在上检修位置在下的工作方式。末级摆臂215上安装有驱动检修台3在竖向平面内翻转180°的第二液压马达231,对于只有一个支撑面的检修台3,必须要上下翻转180°才能保证下探后的检修台3的支撑面依然朝上。
末级摆臂215上还安装驱动检修台3及第二液压马达231整体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第三液压马达232,第三液压马达232可以使检修台3在水平面内转动以满足同一水平面内不同位置的检修工作。
如图4-7所示,检修台3包括地板300和地板上的栏杆310,地板300包括主地板301和位于其纵向两侧的并与其铰接的侧地板302,侧地板302由摆动收折油缸321驱动从主地板301外侧水平状态摆动并收折至主地板的正下方。可以根据待检修空间的大小,将侧地板302从主地板301下侧向上打开,以增大检修台纵向。
地板还包括分别与主地板301和侧地板302横向滑动配合的第一扩展地板303和第二扩展地板304,主地板301上设有将第一扩展地板303从其外侧横移至与其上下重合的第一横移油缸322,侧地板302上设有将第二扩展地板304从侧地板的横向外侧横移至与其上下重合的第二横移油缸323,栏杆310包括地板外侧的外栏杆311和主地板纵向两侧的内栏杆312。同样,将第一扩展地板303和第二扩展地板304以滑动的方式分别从主地板301和侧地板302上向外横向伸展出去,可以增大检修台的横向空间。为了避免第一扩展地板303和第二扩展地板304上的栏杆横向移动时与主地板301和侧地板302上的栏杆干涉,第一扩展地板303和第二扩展地板304上的栏杆分别与主地板301和侧地板302上的栏杆纵向错开。
栏杆310与相应的地板铰接,地板上还设有将与其相应的栏杆由竖向向其内部摆动至水平状态的电力推杆324。在非检修时,栏杆收折到地板上后,检修台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