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60956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7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53636.0

申请日:

2016.06.27

公开号:

CN205712410U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F1/00; C02F3/32

主分类号:

E03F1/00

申请人:

南京园林建设总公司

发明人:

金海

地址:

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营苑南路1号雯锦雅苑07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属于一种人工湿地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具有使人工湿地净化的水及时排出以提高净化能力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湿地池的池底的若干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设置在湿地池的池底周边且相互连通,第一排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孔,相对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相对所述第三排水管之间架设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水孔,第二排水管与第三排水管连通,第二排水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延伸至湿地池外的第四排水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湿地池(1)的池底的若干第一排水管(11),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1)设置在湿地池(1)的池底周边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
(11)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孔(111),相对所述第一排水管(11)的管壁上设有向上
延伸的第三排水管(12),所述第三排水管(12)与第一排水管(11)连通,相对所述第三排水
管(12)之间架设有第二排水管(13),所述第二排水管(13)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水孔
(131),所述第二排水管(13)与第三排水管(12)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13)一端封闭,另一
端设有延伸至湿地池(1)外的第四排水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排水
管(11)之间设有蓄水筒(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1)
上设有延伸至湿地池(1)外的第五排水管(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水孔
(111)和第二通水孔(131)上设有过滤网(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排水管(14)
的管径从与第二排水管(13)连接的位置向远离第二排水管(13)的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13)
与湿地池(1)的池底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杆(13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池(1)的
池壁上分别设有与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配合的抗压板(13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
(11)、第二排水管(13)、第三排水管(12)、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外壁均涂覆有
防腐层(13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
(11)、第二排水管(13)、第三排水管(12)、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内壁均涂覆有
环氧粉末涂层(1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排水管
(14)和第五排水管(16)的出水口均连接有抽水泵(136)。

说明书

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
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
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
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
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
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
效益。

公开号为CN2040580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包括分布
在四周的外墙体和由外墙体包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大砾
石层,所述大砾石层底部铺设有一层LDPE衬层;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还包括多根通
水管,所述通水管横穿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所述大砾石层设有一排水
管,所述多根通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均
按照1%的坡度设置;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的厚度满足1:3:2:3。该实
用新型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既保证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又确保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
畅循环。在污水从湿地的上层流到下层时,需要经过排水管排出,但是该实用新型的排水管
设置在湿地的一侧且临近排水管进口处设有大石块,因此经过净化的水由于排水管的出水
口少且受到大石块的阻挡不能及时的排出,影响湿地整体的净化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具有使人工湿地净化的水及
时排出以提高净化能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工湿地的排
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湿地池的池底的若干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在湿地池的池
底周边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孔,相对所述第一排水
管的管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三排水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相对所述第
三排水管之间架设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水孔,所述
第二排水管与第三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延伸至湿地池外的
第四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从人工湿地池的上层流到下层的过程中被逐渐的
净化,在人工湿地底层的水净化后需要排出池底,由于第二排水管通过第三排水管架设在
第一排水管上,因此水首先通过第二排水管上的第二通水孔进入第二排水管内,然后流到
湿地池底部的水通过第一通水孔进入第一排水管内,第三排水管的一端与第一排水管连通
另一端与第二排水管连通,因此进入第一排水管内的水通过第三排水管进入第二排水管,
在第二排水管的一端设有延伸至湿地池外的第四排水管,另一端封闭,便于第二排水管内
水的排出,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设置增大了净化后的水的排出效率,便于湿地池上
层水的继续流下,多个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的设置增大了净化水的流入第一排水管和
第二排水管的速度,提高了湿地池的净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所述第一排水管之间设有蓄水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筒的设置便于在湿地池的水过多的情况下,将净化
后的水通过第一排水管进入蓄水筒内蓄积,既保证了第四排水管的正常排水也保证了湿地
池内的净化水的排出,保证湿地池后续水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延伸至湿地池外的第五排水
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排水管的设置增大了湿地池内净化水的排出效率,
进一步增大了湿地池内水的流动速度,保证后续污水的继续进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上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湿地池底部的水中含有杂质,在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
水孔上设有过滤网,过滤网避免水中的杂质将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堵塞,保证湿地池
内水的流出同时减小了水中的杂质,起到进一步过滤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排水管的管径从与第二排水管连接的位置向
远离第二排水管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排水管的管径从与第二排水管连接的位置向远离第
二排水管的方向逐渐增大,进而增大了第四排水管的出水量,加快了湿地池的池底水的排
出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湿地池的池底之间设有若干支撑
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设置在第二排水管与湿地池的池底之间,起到支
撑第二排水管的作用,避免第二排水管因受到管内水的重力而变形,保证第二排水管的正
常输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湿地池的池壁上分别设有与第四排水管和第五排
水管配合的抗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用于将湿地池池底的水排出,
在湿地池的池壁上分别设有与第四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配合的抗压板,抗压板对第四排水
管和第五排水管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四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在输水过程中受到管内水的
重力而逐渐嵌入湿地池的池壁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
管和第五排水管外壁均涂覆有防腐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管和
第五排水管外壁均涂覆有防腐层,保护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管
和第五排水管不受水的侵蚀,进而增大了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
管和第五排水管的使用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水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
管和第五排水管内壁均涂覆有环氧粉末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排水管和
第五排水管内壁均涂覆有环氧粉末涂层,减小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四
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内被污水中的甲贝、菌类等微生物蛀附,提高使寿命,同时减小水在管
道内的阻力,利于水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的出水口均连接有抽水
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的使用加快了第四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内水的流
动,使得湿地池内的水快速流出湿地池的池底,同时避免湿地池的池底水较少时不易从第
四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内排出的缺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设置增加
了湿地池内水的输送速度,第三排水管使得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处于湿地池的不同高
度位置,进而将使得湿地池内水尽快排出,第四排水管和第五排水管增加了湿地池内水的
排出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一排水管上第一通水孔内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二排水管上防腐层和环氧粉末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湿地池;11、第一排水管;111、第一通水孔;112、过滤网;12、第三排水管;
13、第二排水管;131、第二通水孔;132、支撑杆;133、抗压板;134、防腐层;135、环氧粉末涂
层;136、抽水泵;14、第四排水管;15、蓄水筒;16、第五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
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
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
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参照图1,首先在湿地池1的池底周边铺设相
互连通的第一排水管11,第一排水管11与湿地池1的池底接触,并在第一排水管11的管壁上
开设若干第一通水孔111,第一通水孔111沿第一排水管11的轴向设置,在第一通水孔111上
设有过滤网112(如图2所示),避免水中的杂质将第一通水孔111堵塞,在相对的第一排水管
11的管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排水管12,相对的第三排水管12上架设有第二排水管13,
在第二排水管13的管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水孔131,跟第一通水孔111一样在第二
通水孔131上设有相同的过滤网112,第三排水管12的一端与第一排水管11连通,另一端与
第二排水管13连通,将第二排水管1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延伸至湿地池1外的第四排水
管14,第四排水管14的管径从与第二排水管13连接的位置向远离第二排水管13的方向逐渐
增大,进而增大了第四排水管14的出水量,加快了湿地池1的池底水的排出速度,在第一排
水管11上设有延伸至湿地池1外的第五排水管16,增大了湿地池1内净化水的排出效率,进
一步增大了湿地池1内水的流动速度。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3、第三排水管12、第四排水管14
和第五排水管16外壁均涂覆有防腐层134,保证管道的不受水的侵蚀,延长使用寿命,在第
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3、第三排水管12、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内壁均涂覆有环
氧粉末涂层135,减小第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3、第三排水管12、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
水管16内被污水中的甲贝、菌类等微生物蛀附,提高使寿命,同时减小水在管道内的阻力,
利于水的输送。

具体操作过程:将污水通入湿地池1净化后流到湿地池1的池底,随着湿地池1的池
底的水逐渐进入,淋到第二排水管13上的水首先通过第二排水管13上的第二通水孔131进
入第二排水管13内部,当水通过第二通水孔131上的过滤网112时,杂质被阻挡在过滤网112
上,进一步净化了湿地池1内的水,当湿地池1的池底的水逐渐蓄积时,水通过第一通水孔
111进入第一排水管11内部,直至池底的水将第一排水管11和第二排水管13完全淹没时,水
通过第一排水管11和第二排水管13同时排水,增大了排水的效率,进入第一排水管11和第
二排水管13内的水随着第一排水管11和第二排水管13流动,直至通过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
排水管16流到湿地池1外。

实施例2: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4,在第二
排水管13与湿地池1的池底之间均匀间隔的设有若干支撑杆132,对第二排水管13起到支撑
作用,避免第二排水管13因受到管内水的重力而变形,保证第二排水管13的正常输水,在湿
地池1的池壁上分别设有与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配合的抗压板133,对第四排水管
14和第五排水管16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在输水过程中受到管
内水的重力而逐渐嵌入湿地池1的池壁内,进而影响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的排水,
为了加快了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内水的流动,使得湿地池1内的水快速流出湿地
池1的池底,在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的出水口均连接有抽水泵136,抽水泵136同时
避免湿地池1的池底水较少时不易从第四排水管14和第五排水管16内排出的缺点。

实施例3: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5,在第一
排水管11之间设有蓄水筒15,便于在湿地池1的水过多的情况下,将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一排
水管11进入蓄水筒15内蓄积,既保证了第四排水管14的正常排水也保证了湿地池1内的净
化水的排出,保证湿地池1后续水的进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属于一种人工湿地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具有使人工湿地净化的水及时排出以提高净化能力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一种人工湿地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湿地池的池底的若干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设置在湿地池的池底周边且相互连通,第一排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孔,相对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相对所述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