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角支撑点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装饰造型安装领域,对大面积异形墙面造型的干挂安装基层龙骨构件主要以型钢焊接为主,对于平面起伏、双曲面流线型的大型造型,因干挂角码长度限制,且传统的钢架焊接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钢架型材,干挂点位的空间坐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无法精确控制,同时焊接工作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焊接时容易引发火灾,并且焊接工作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使得安装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免去焊接工作且可以实现精确控制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其包括:
安装基板,其安装于墙面上;
第一调节杆,其垂直于安装基板布置,该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基板、相对的另一端连接连接件,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与连接件通过开设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
第二调节杆,其与第一调节杆在长度方向上沿一直线排列,该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连接件通过开设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
第三调节杆,其垂直于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布置,该第三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进行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调节杆 通过开设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
第四调节杆,其斜向布置于安装基板与连接件之间,该第四调节杆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基板、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调节杆的一端,该第四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五调节杆的一端通过开设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该第五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件,连接点与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两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点位;
外部机构连接件,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三调节杆上。
本实用新型首先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连接件、第三调节杆、第四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拼接形成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然后还分别将第一调节杆、连接件和第三调节杆通过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将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通过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将第四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通过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本点挂装置可以沿着水平、垂直和倾斜方向进行调节,实现对点挂装置的精确控制,同时通过螺栓连接替代了原先的焊接方式。
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取消掉现有的焊接方式,节省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对点挂装置的多个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点挂装置立体空间内的可调,从而可以实现对其安装位置的精确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安装基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腰型孔,该安装基板的中间部分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腰型孔,其布置方向垂直于第一腰型孔,该安装基板通过在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内穿入螺栓的方式连接墙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安装基板的位置可调,同时相垂直的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还可以在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形成对安装基板的限位作用并对安装基板的固定进行加固,保证其安装的牢固程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外部机构连接件与第三调节杆通过开设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外部机构连接件在第三调节杆上的位置可调。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外部机构连接件通过其上延伸出的U形连接部连接第三调节杆。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保证外部机构连接件与第三调节杆连接牢固程度的同时也可以便于外部机构连接件沿着第三调节杆滑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外部机构连接件为角码。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够使得本装置实现角码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安装基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板以及设置两第一侧板底部的底板,第一调节杆连接于两第一侧板之间且底部由底板支撑。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安装基板与第一调节杆的稳固连接,并且底板支撑还可以形成对第一调节杆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一调节杆调节过程中所产生的宽度位置所出现的误差现象,进而保证整个第一调节杆、连接件和第二调节杆一线在宽度方向上的精准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安装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板,第四调节杆连接于两第二侧板之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实现安装基板与第一调节杆的稳固连接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第四调节杆的倾斜角度的调整。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连接件呈T字形,其顶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连接件的底部呈倒置的梯形,其峰顶连接第五调节杆。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三点连接,且其底部还可以保证倾斜设置的第五调节杆的连接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端部穿设于连接件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实现稳固连接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对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保护作用。
作为可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端部套设于连接件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另一种的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结构拆分图。
其中,1.安装基板 11.第一腰型孔 12.第二腰型孔 13.螺栓 14.第一连接部 141.侧板 142.底板 15.第二连接部 151.侧板 2.第一调节杆 21.腰孔 22.螺栓 3.连接件 31.腰孔 32.腰孔 33.端部 34.端部 35.底部 4.第二调节杆 41.腰孔 42.螺栓 43.U形连接部 5.第三调节杆 51.腰孔 52.螺栓 53.腰孔 54.螺栓 6.第四调节杆 61.腰孔 62.螺栓 7.第五调节杆 8.外部机构连接件 81.U形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包括:安装基板1,其安装于墙面(未示出)上;第一调节杆2,其垂直于安装基板1布置,该第一调节杆2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基板1、相对的另一端连接连接件3,该第一调节杆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通过开设腰孔21、31并在腰孔21、31内穿入螺栓22的形式进行连接;第二调节杆4,其与第一调节杆2在长度方向上沿一直线排列,该第二调节杆4的一端与连接件3通过开设腰孔41、32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42的形式进行连接;第三调节杆5,其垂直于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4布置,该第三调节杆5与第二调节杆4的另一端进行连接,第二调节杆4的另一端与第三调节杆5通过开设腰孔51并在腰孔51内穿入螺栓52的形式进行连接;第四 调节杆6,其斜向布置于安装基板1与连接件3之间,该第四调节杆6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基板1、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调节杆7的一端,该第四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第五调节杆7的一端通过开设腰孔61并在腰孔61内穿入螺栓62的形式进行连接,该第五调节杆7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件3,连接点与连接件3分别与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3的两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点位;外部机构连接件8,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三调节杆5上。
其中,上述的外部机构连接件8具体可以为角码,能够使得本装置实现角码的作用;而第二调节杆4还可以设置U形连接部43来连接第三调节杆5,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本装置首先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连接件、第三调节杆、第四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拼接形成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然后还分别将第一调节杆、连接件和第三调节杆通过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将第三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通过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将第四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通过腰孔并在腰孔内穿入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本点挂装置可以沿着水平、垂直和倾斜方向进行调节,实现对点挂装置的精确控制,同时通过螺栓连接替代了原先的焊接方式。因此,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取消掉现有的焊接方式,节省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对点挂装置的多个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点挂装置立体空间内的可调,从而可以实现对其安装位置的精确控制。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安装基板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排第一腰型孔11,该安装基板1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一排第二腰型孔12(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其布置方向垂直于第一腰型孔11,该安装基板1通过在第一腰型孔11和第二腰型孔12内穿入螺栓13的方式连接墙面。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安装基板的位置可调,同时相垂直的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还可以在相垂直的两 个方向上形成对安装基板的限位作用并对安装基板的固定进行加固,保证其安装的牢固程度。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外部机构连接件8与第三调节杆5通过开设腰孔53并在腰孔53内穿入螺栓54的形式进行连接。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外部机构连接件在第三调节杆上的位置可调。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外部机构连接件8通过其上延伸出的U形连接部81连接第三调节杆5。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在保证外部机构连接件与第三调节杆连接牢固程度的同时也可以便于外部机构连接件沿着第三调节杆滑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安装基板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4,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板141以及设置两第一侧板141底部的底板142,第一调节杆2连接于两第一侧板141之间且底部由底板142支撑。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安装基板与第一调节杆的稳固连接,并且底板支撑还可以形成对第一调节杆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一调节杆调节过程中所产生的宽度位置所出现的误差现象,进而保证整个第一调节杆、连接件和第二调节杆一线在宽度方向上的精准度。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安装基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5,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板151,第四调节杆6连接于两第二侧板151之间。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在实现安装基板与第一调节杆的稳固连接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第四调节杆的倾斜角度的调整。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 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连接件3呈T字形,其顶部的两端部33、34分别连接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4,连接件3的底部35呈倒置的梯形,其峰顶连接第五调节杆7。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三点连接,且其底部还可以保证倾斜设置的第五调节杆的连接的稳固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墙面造型可调节三角支撑点挂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4和第五调节杆7的端部穿设于连接件3内。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在实现稳固连接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对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五调节杆的保护作用。或者,上述的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4和第五调节杆7的端部套设于连接件3上。
下面介绍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加工及施工方法:
1)根据设计图纸,测量放线,根据面层单元板块的分割确定安装基板的初步位置;
2)将安装基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原始墙面;
3)将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与连接件组装成一体,膨胀螺栓不紧固;
4)将构件其余部件组装连接成一体,并根据面层造型单元板块的干挂点位调节水平及竖向干挂码片的位置;
5)调节完成后将各部件连接部位紧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