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墙板连接支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墙板连接支架。
背景技术
给自家毛坯房装修,成为每个家庭在入住前的必要工作,一些家庭喜欢在墙壁上
铺设护墙板,一方面,可以提高房间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可防潮防臭等。现有的护墙板铺
设,首先将墙面刮平,这个过程对施工员技术要求较高,同时,现在的人工费较贵,对业主的
经济负担较大;接着,在刮平的墙面贴上基板,最后,通过胶水或气钉枪将护墙板粘贴或钉
在基板上。上述护墙板的铺设过程,其所花成本较高,另外,墙面刮平的工艺较复杂,达到的
精度效果差强人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墙板连接支架,它使得护墙板的安
装变得简单,成本降低,同时,每块护墙板均呈同一平面,并保证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墙板连接支架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护墙板连接支架,包括支撑螺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
支撑螺栓的一端,所述支撑螺栓另一端螺接有定位块,定位块可在支撑螺栓上前后移动;所
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护墙板,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匹配并实现可拆卸卡接。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直板段,设于直板段上端的并与直板段具有夹角α的上斜段,夹
角α为钝角;直板段固定在支撑螺栓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护墙板连接固定的连板、与连
板一体成型并与连板具有夹角β的卡板,所述连板与卡板之间的夹角β等于上斜段与直板段
之间的夹角α;所述护墙板与卡板之间形成夹角γ,夹角β与夹角γ为互补角关系;所述第二
支架通过卡板卡接在上斜段,从而使护墙板悬挂在第一支架上。
所述直板段的下端设有下斜段,所述下斜段与直板段之间呈一夹角。
所述支撑螺栓包括主体段、设于主体段底部的螺纹段以及设于主体段顶部的安装
段,所述安装段与主体段之间设有支撑座;第一支架上设有安装孔,安装段插入安装孔并螺
接螺母,从而实现第一支架与支撑螺栓的固定。
所述支撑座为螺母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护墙板连接支架,在支撑螺栓上设置可沿支撑螺
栓轴线移动的定位块,从而调整支撑螺栓的螺纹段在墙体内的深入长度,继而达到每个安
装在墙体上的连接支架的水平度,达到每块护墙板都能够安装匹配到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护墙板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护墙板连接支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护墙板连接支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墙板连接支架,包括支撑螺栓1、第一支
架2与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固定在支撑螺栓1的一端,所述支撑螺栓1另一端螺接有定
位块4,定位块4可在支撑螺栓1上前后移动;所述第二支架3上设有护墙板5,所述第二支架3
与第一支架2匹配并实现可拆卸卡接。
所述第一支架2包括直板段6,设于直板段6上端的并与直板段6具有夹角α的上斜
段7,夹角α为钝角;直板段6固定在支撑螺栓1上;所述第二支架3包括与护墙板5连接固定的
连板8、与连板8一体成型并与连板8具有夹角β的卡板9,所述连板8与卡板9之间的夹角β等
于上斜段7与直板段6之间的夹角α;所述护墙板5与卡板9之间形成夹角γ,夹角β与夹角γ
为互补角关系;所述第二支架3通过卡板9卡接在上斜段7,从而使护墙板5悬挂在第一支架2
上。
所述直板段6的下端设有下斜段10,所述下斜段10与直板段6之间呈一夹角。优选
地,下斜段10与上斜段7为对称结构。
所述支撑螺栓1包括主体段11、设于主体段11底部的螺纹段12以及设于主体段11
顶部的安装段13,所述安装段13与主体段11之间设有支撑座14;第一支架2上设有安装孔
15,安装段13插入安装孔15并螺接螺母16,从而实现第一支架2与支撑螺栓1的固定。
所述支撑座14为螺母结构。
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支架2与支撑螺栓1实现连接固定,并在支撑螺栓1的螺纹段12
螺接上定位块4,接着在需要安装的墙面上,根据护墙板5的宽度、长度打阵列孔,然后将多
个组装好的支撑螺栓1的螺纹段12插入阵列孔的每个单孔内,旋转定位块4,可调整支撑螺
栓1在墙面孔内的进深,从而达到多个第一支架2实现共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上的目的,具体
的,这个水平平面平行于墙面,通过红外线水平仪实现构造;待每个支撑螺栓1上的第一支
架2都调整到位后,通过专用胶水将支撑螺栓1与墙面的孔固定;接着,将多个第二支架2通
过螺丝17固定在护墙板5背面,其横向与纵向间距均与阵列孔的间距参数一致,最后,将护
墙板5背面的第二支架3与第一支架2实现挂靠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的护墙板连接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
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
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
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