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挂式防护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60882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6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586047.5

申请日:

2016.06.15

公开号:

CN205713189U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4G 21/32登记生效日:201612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中民筑友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港路30号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综合楼3005室变更后权利人:21116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滨江经济开发区景明大街168号|||授权

IPC分类号:

E04G21/32

主分类号:

E04G21/32

申请人: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发明人:

毛快

地址: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港路30号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综合楼30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林青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及设置于防护主体底部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一支撑端,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端及与第二连接端相对的第二支撑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端与第二支撑端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点为轴可展开或可折叠地设置于防护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中设置于防护主体上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展开,且在使用完毕或存储运输过程中可以折叠,从而有利于转运和存储,节省了安装和存放空间;同时因支撑架折叠与拆卸后与防护主体呈一体化,不容易丢失零部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体(10)及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10)
底部的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包括第一支撑杆(31)及第二支撑杆(33),所述第一支
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3)可相互展开地支撑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且还可折
叠地收拢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连
接端(310)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0)相对的第一支撑端(312),所述第二支撑杆(33)包括
第二连接端(330)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相对的第二支撑端(332);所述第一支撑端
(312)与所述第二支撑端(33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10)上,第一连接端(310)与
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相互可拆卸地连接,并分别以所述第一支撑端(312)与所述防护主体
(10)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支撑端(332)与所述防护主体(10)的连接处为支点相对所述防护
主体(10)展开或折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连
接端(310)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0)相对的第一支撑端(312),所述第二支撑杆(33)包括
第二连接端(330)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相对的第二支撑端(332);所述第一连接端
(3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端(31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
防护主体(10)上,所述第二支撑端(33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10)上,并以所述第
一连接端(31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的连接点为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31)展开或折
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包括固定杆
(35),所述固定杆(35)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10)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33)可拆卸地设
置于所述固定杆(35)上并以所述第一连接端(31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330)的连接点为轴
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31)展开或折叠,所述第一支撑杆(31)以其与所述固定杆(35)的连接
处为轴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杆(33)相对所述固定杆(35)展开或折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面向所述第
二支撑杆(33)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第一容置槽(314),所述固定
杆(35)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第二容置
槽(35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包括卡固件
(37),所述卡固件(37)设置于所述固定杆(35)的一端且其背向所述固定杆(35)的表面形成
有卡固面(370),所述卡固面(370)上沿纵向开设有卡设孔(370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包括支撑件
(39),所述第一连接端(3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30)铰接于所述支撑件(39)上,所述支撑
件(39)的一端形成支撑面(390),所述支撑面(390)在所述支撑架(30)展开时与所述卡固面
(370)位于同一平面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9)相对所述支撑面
(390)的一端形成安放面(392),所述安放面(392)在所述支撑架(30)折叠时与所述固定杆
(35)设置有第二容置槽(350)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所述第二
支撑杆(33)以及所述固定杆(35)上均设置有固定孔(352),所述固定孔(352)在所述第一支
撑杆(31)、所述第二支撑杆(33)以及所述固定杆(35)折叠时相互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主体(10)包括防护平
台(11)以及护栏(13),所述防护平台(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吊耳(112),所述护栏(13)可转
动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平台(11)上。

说明书

外挂式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通常由于不允许在预制外墙上重新开洞,因此采用传统的
现场搭设脚手架作为外防护的方法不可行。为防止工人在无外防护的情况下工作,一般采
用工具式的外防护挂架作为防护安全措施。现常见的工具式的外防护挂架一般可分为以下
两种:

1.整体式,该形式的外防护挂架安装拆卸较方便,但往往结构尺寸大,存储和转运
效率低下;

2.组装式,该形式的外防护挂架可以分成若干部件存储和转运,但由于部件多,且
需在工地现场组装,占用施工场地,存储和转运容易发生缺失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拆卸简便且便于转运和存储的外挂式防护装置。

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及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
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相互展开地支撑
于所述防护主体的底部,且还可折叠地收拢于所述防护主体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
的第一支撑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第二支撑端;
所述第一支撑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上,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
二连接端相互可拆卸地连接,并分别以所述第一支撑端与所述防护主体的连接处及所述第
二支撑端与所述防护主体的连接处为支点相对所述防护主体展开或折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
的第一支撑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端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第二支撑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
护主体上,所述第二支撑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护主体上,并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
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点为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开或折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防护主体
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并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
接端的连接点为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展开或折叠,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其与所述固定杆的
连接处为轴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所述固定杆展开或折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面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
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容置槽,所述固定杆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容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卡固件,所述卡固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
一端且其背向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形成有卡固面,所述卡固面上沿纵向开设有卡设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
端铰接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在所述支撑架展开时
与所述卡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支撑面的一端形成安放面,所述安放
面在所述支撑架折叠时与所述固定杆设置有第二容置槽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以及所述固定杆上均设
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以及所述固定杆折叠时相互
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主体包括防护平台以及护栏,所述防护平台相对
的两侧设置有吊耳所述护栏可转动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护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中设置于防护主体上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展开,
且在使用完毕或存储运输过程中可以折叠,从而有利于转运和存储,节省了安装和存放空
间;同时因支撑架折叠与拆卸后与防护主体呈一体化,不容易丢失零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与预制构件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防护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防护主体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支撑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支撑架折叠状态时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中支撑架折叠状态时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待与预埋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外挂式防护装置与预埋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外挂式防护装置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
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100安装于预制构件200上,其包
括防护主体10及支撑架30。支撑架30可折叠地设置于防护主体10的底部,用以在使用时展
开以支撑防护主体10,并在使用完毕时折叠于防护主体10上,便于整个外挂式防护装置100
的转运和存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预制构件200为建筑外墙,其内预埋有用于固定支撑架
30的预埋件201(请参看图8)。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预制构件200亦可为其它
需要搭设支撑架30的建筑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请参看图2与图3,防护主体10包括防护平台11及设置于防护平台11上的
护栏13。其中,防护平台11大体呈长方形板状,其通过支撑架30垂直搭设于预制构件200上,
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平台。护栏13设置于防护平台11延长方向的一侧,起临边防护。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防护平台11由型钢焊接而成,且表面还焊接有花纹钢板,作为
人行通道。同时,防护平台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吊耳112,便于整个外挂式防护装置100的吊
运。防护平台11与护栏1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护栏13的安装座110,护栏13由若干立
杆130焊接而成,且每根立杆130通过固定螺栓132可折叠地连接于安装座110上。其中,为了
加强护栏13与安装座110之间的连接,每根立杆130均采用上下两组固定螺栓132固定于安
装座110上。

请参看图4,支撑架30包括第一支撑杆31及第二支撑杆33。其中,第一支撑杆31包
括第一连接端310及与第一连接端310相对的第一支撑端312。第二支撑杆33包括第二连接
端330及与第二连接端330相对的第二支撑端332。其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310
与第二连接端33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端312可转动地连接于防护主体10上,第二支撑
端332可拆卸地连接于防护主体10,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30
的连接点为轴相对第一支撑杆31展开或折叠。

当支撑架30相对防护主体10展开时,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30相互连接,
第一支撑端312与第二支撑端332相对展开,使整个支撑架30大体呈V字型地支撑于防护主
体10的下方;当支撑架30相对防护主体10折叠时,第二支撑端332由防护主体10上拆卸,并
以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30的连接点为轴相对第一支撑杆31折叠后,第一支撑杆31
以其与防护主体10的连接处为支点相对防护主体10折叠,使整个支撑架30大体呈一字型地
收容于防护主体10的底部,从而便于整个外挂式防护装置100的存储与转运。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0的折叠方式亦可为其它可折叠方式,
例如,第一支撑端312与第二支撑端332可转动地连接于防护主体10上,第一连接端310与第
二连接端330相互可拆卸地连接,并分别以第一支撑端312与防护主体10的连接处及第二支
撑端332与防护主体10的连接处为支点相对防护主体10展开或折叠亦可,只需要实现支撑
架30整体可折叠或可展开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支撑架30还包括固定杆35。固定杆35安装于防护主体10的底部,第二支
撑杆33以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30的连接点为轴相对第一支撑杆31展开或折叠,第
一支撑杆31以其与固定杆35的连接处为轴带动第二支撑杆33一同相对固定杆35展开或折
叠。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端312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杆35的一端,第二支撑端
332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杆35相对第一支撑端312的另一端。如此,第二支撑杆33可相对第
一支撑杆31折叠后,两者可共同相对固定杆35折叠于防护主体10上。

其中,为了更好的收纳折叠后的第二支撑杆33与第一支撑杆31,第一支撑杆31面
向第二支撑杆33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第二支撑杆33的第一容置槽314。固定杆35面向第
一支撑杆3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收容第一支撑杆31的第二容置槽350。

请参看图5及图6,支撑架30还包括卡固件37以及支撑件39。卡固件37设置于固定
杆35的一端,且其背向固定杆35的表面形成卡固面370。卡固面370上沿纵向开设有与预埋
件201配合的卡设孔370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卡设孔3701与卡固面370的底边连通呈敞开
状,以在安装时从上往下将整个外挂式防护装置100挂设于预埋件201上,安装及拆卸更加
方便快捷。

支撑件39大体呈长条状,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30铰接于支撑件39上。支
撑件39延长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支撑面390及安放面392。其中,支撑面390在支撑架30展开
时与卡固面370位于同一平面内,用于抵顶于预制构件200的表面,以与卡固面370配合共同
撑起整个外挂式防护装置100。安放面392在支撑架30折叠时与固定杆35设置有第二容置槽
350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用于在折叠后将支撑架30平稳放置。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卡设孔3701与第二容置槽350连通,从而使设置有支撑件39的
第一支撑杆31在折叠时可通过卡设孔3701伸出固定杆35外,避免因设置支撑件39而影响第
一支撑杆31的容纳。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3以及固定杆35上均设置有固定孔352。固
定孔352在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3以及固定杆35折叠时相互连通,此时可通过固定件
354穿过相互对准的固定孔352将三者共同固定于防护主体11上与防护主体11形成一个整
体,从而便于存储与转运,防止零件丢失。

下面以外挂式防护装置100安装于预制外墙上,且支撑架30为设置于防护平台11
底部的两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100安装及折叠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
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0的数量有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外挂式防护装置100的安
装位置及安装环境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看图7,在安装时,将第一支撑杆31绕与固定杆35的连接处为轴由第二容置槽
350内转出后,将第二支撑杆33绕其与第一支撑杆31的连接处为轴由第一容置槽314内转
出,并将第二支撑端332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杆35相对第一支撑端312的另一端。此时,支撑
架30展开呈直角三角架,作为防护主体10的支撑件。

拆除安装座110上靠上方的固定螺栓132,将护栏13绕靠下方的固定螺栓132旋转
至与防护平台11呈90°,作为防护平台11的临边防护,再安装上拆除的上方固定螺栓132,使
护栏13稳定的固定于防护平台11上。

请参看图8与图9,首先工厂制造预制外墙时设置预埋件201,两个预埋件201之间
的间距应等于支撑架30之间的间距。待本层的预制外墙和上层的叠合板或空心板安装完毕
后,使用塔吊等起重设备通过吊耳112吊起防护主体10,使卡固件37恰好位于预埋件201的
上方,缓慢的落下至预埋件201卡入卡固件37的卡设孔3701内,支撑件39的支撑面390抵顶
于预制外墙的墙面上,再松开塔吊等起重设备的吊钩。此时外挂式防护平台100在预制外墙
外侧形成了上挂下顶的情况,即可投入使用,起到了防护作用。

请参看图10,在使用完毕后需要存储和运输时,拆除安装座110上靠上方的固定螺
栓132,将护栏13绕靠下方的固定螺栓132放置防护平台11上,再安装上拆除的上方固定螺
栓132,使护栏13与防护平台11在被折叠后仍与防护平台11固定为一体。

拆卸第二支撑杆33中第二支撑端332与固定杆35之间的螺栓,使第二支撑杆33绕
其与第一支撑杆31的连接处旋转至与第一支撑杆31平行且收容于第一容置槽314内;相对
固定杆35旋转第一支撑杆31,使收容有第二支撑杆33的第一支撑杆31折叠并收容于第二容
置槽350内;此时固定件354依次通过固定杆35、第一支撑杆31以及第二支撑杆33上的固定
孔352将三者相互固定,从而使整个折叠后的支架30被固定于防护主体11底部与防护主体
11形成一个整体。

至此,本实用新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100中防护主体10与支撑架30均被折叠形成
一个整体,因此在存储转运过程中,若干件该平台可被重叠打包存储,大大节省了占地空
间,提高了存储效率。此外,由于外挂式防护装置100中所有部件均被折叠固定为一个整体,
因此存储和转运时不必考虑是否少发错发,可以一次性转运多件平台,提高了物流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外挂式防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外挂式防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外挂式防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挂式防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挂式防护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外挂式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主体及设置于防护主体底部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一支撑端,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连接端及与第二连接端相对的第二支撑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端与第二支撑端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点为轴可展开或可折叠地设置于防护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中外挂式防护装置中设置于防护主体上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