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承重机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停车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驻车承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的使用量大增,在汽车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停车位的不足则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目前的立体式停车位大都采用链条升降,并当车辆停留在高位的情况下,则是利用链条锁定,将其悬置在高位。由于车辆的自身重量较重,这种方式悬置在空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其稳定性差,会发生相对细微的晃动,安全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支撑能力强的驻车承重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驻车承重机构,它包括主支撑板、副支撑板和承重板,主支撑板和副支撑板均竖直设置,主支撑板的高度高于副支撑板的高度,在副支撑板的上端与承重板的一端连接,承重板的另一端与主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承重板为水平设置;所述的主支撑板和副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大于被停放汽车的宽度,且副支撑板的高度大于被停放汽车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支撑板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升降机构,将车辆提升一定高度后并搁置在承重板上,利用承重板的支撑及升降机构的配合实现了车辆稳定的停留在空中。通过平台的支撑使得车辆停留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发生任何的晃动,安全系数高,且其支撑能力强,能确保不同车辆的支撑和停放。由于在主支撑板和副支撑板之间需要停一辆汽车,所以对主支撑板、副支撑板之间的高度、宽度作出限定,以方便车辆的停放。
作为优化,所述的主支撑板与承重板连接处的内部直角区域设置有角支撑件;所述的副支撑板与承重板连接处的内部直角区域设置有角支撑件。该结构的设计,能有效的提高主支撑板、副支撑板与承重板之间的连接牢度,使其整体性更强,能有效的避免因长时间使用造成三者连接处的角度发生细微变化,最终造成其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倾斜、损坏甚至安全事故等情况,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所述的主支撑板、副支撑板和承重板均为钢材焊接的几何形状的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内设置有交错连接的加强杆。在几何形状的内部夹角区域设置有角支撑件。该结构的设计,能减少主支撑板、副支撑板、承重板的整体重量,在其移动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其支撑能力也能得到保证,而且加工成本低。
在主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向前端凸出于主支撑板侧壁的横臂,所述的横臂用于安装立柱。该结构便于立柱的安装,使得后续安装过程方便,立柱的牢固性好。
所述的副支撑板的上端宽度大于其下端的宽度,且副支撑板后方的上下两端齐平。该结构能增加承重板对车辆的支撑位置更大,使得其承重性能更加,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驻车承重机构,通过其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整体的承重能力,同时其整体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驻车承重机构,它包括主支撑板1、副支撑板2和承重板3,主支撑板1和副支撑板2均竖直设置,主支撑板1的高度高于副支撑板2的高度,在副支撑板2的上端与承重板3的一端连接,承重板3的另一端与主支撑板1固定连接,且承重板3为水平设置;所述的主支撑板1和副支撑板2之间的间距大于被停放汽车的宽度,且副支撑板2的高度大于被停放汽车的高度。所述的主支撑板1与承重板3连接处的内部直角区域设置有角支撑件4;所述的副支撑板2与承重板3连接处的内部直角区域设置有角支撑件4。所述的主支撑板1、副支撑板2和承重板3均为钢材焊接的几何形状的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内设置有交错连接的加强杆5。在几何形状的内部夹角区域设置有角支撑件4。
在主支撑板1的顶端设置有向前端凸出于主支撑板1侧壁的横臂6,所述的横臂6用于安装立柱。所述的副支撑板2的上端宽度大于其下端的宽度,且副支撑板2后方的上下两端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