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6084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100100.8

申请日:

2004.11.29

公开号:

CN1622177A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9G3/30; H05B33/08

主分类号:

G09G3/30; H05B33/08

申请人:

东北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安达忍

地址:

日本山形县

优先权:

2003.11.28 JP 399126/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凯;叶恺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不增大电路规模而能实现伴随γ补偿的电流驱动型灰度控制。例如将1扫描期间中发光元件的可发光期间时间分割成前半期和后半期的两个期间进行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动作。例如,在前半期利用从γ补偿数据表(12)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生成由电流镜电路(16)供给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另外,在后半期利用从显示用数据表(11)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生成同样从电流镜电路(16)供给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取得所述可发光期间中的发光元件的亮度的平均值,就能够实现伴随γ补偿的灰度显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该装置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这样构成:
通过将1扫描期间时间分割成多个期间,并控制按所述多个期间供给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来执行按所述各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控制,并根据所述1扫描期间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平均值进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1扫描期间时间分割成两个期间,在所述两个期间的一个期间执行线性灰度的发光控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期间设定成相同的期间。

4.
  一种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该装置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这样构成:
通过按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控制供给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执行按该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控制,并根据所述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平均值进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1帧期间分割成两个子帧期间,在所述两个子帧期间的一个期间,执行线性灰度的发光控制。

6.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确定为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光驱动而向所述数据线供给电流值的DAC,用以基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向所述DAC供给亮度变换数据的至少两个数据表,以及将取自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表的亮度变换数据择一地供给所述DAC的开关部件;
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表中,对应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分别存放了彼此不同的亮度变换数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数据表中的一个数据表中,存放了可执行线性灰度的发光控制的亮度变换数据。

8.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发光显示屏的发光元件是将有机材料用于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发光显示屏的发光元件是将有机材料用于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发光显示屏的发光元件是将有机材料用于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

11.
  一种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该方法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1扫描期间时间分割成多个期间,在各期间取得来自对应于该期间设定的数据表的亮度变换数据,并依次执行将基于取得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发光驱动电流加到所述发光元件上的工序,从而
用所述1扫描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平均值执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表中这样存放亮度变换数据,使时间分割的1扫描期间的后期加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的值大于前期加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的值。

13.
  一种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该方法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取得来自对应于该期间设定的数据表的亮度变换数据,并依次执行将基于取得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发光驱动电流加到所述发光元件上的工序,从而
用所述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平均值执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说明书

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无源矩阵型显示屏为对象的驱动装置,具体涉及实现包含γ(视见度)补偿的电流驱动型灰度控制而不增大电路规模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正在广泛地进行矩阵状排列发光元件而构成的显示屏的开发,作为用于这样的显示屏上的发光元件,最受瞩目的有将有机材料用于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其背景是:通过在元件的发光层上使用了可期待良好发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在适应实用条件的高效化与长寿化方面取得了进展。
上述有机EL元件可置换成由电气上具有二极管特性的发光元件和与该二极管元件并联连接的寄生电容成分构成的结构,可认为有机EL元件是电容性的发光元件。在施加了发光驱动电压时该有机EL元件首先相当于该元件的电容量的电荷作为位移电流流入电极并加以蓄积。接着,在超过该元件固有的一定电压(发光阈值电压=Vth)时,电流从一个电极(二极管成分的阳极侧)开始流入构成发光层的有机层,以比例于该电流的强度发光。
另一方面,上述有机EL元件的电流/亮度特性对温度变化稳定,而电压/亮度特性对温度变化不稳定,且有机EL元件受到过电流时恶化严重、缩短发光寿命等,基于这样的理由,一般进行恒流驱动。作为采用这种有机EL元件的无源驱动型显示屏已部分实用化。
作为上述无源驱动型显示屏的灰度控制方法提出了通过控制各扫描期间的发光时间获得预定的灰度的时间灰度方式和通过控制在各扫描期间供给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获得预定的灰度的电流灰度方式。上述任意灰度控制方式中,虽然各自具有其优点与缺点,但特别是与采用时间灰度方式的情况相比,采用后者的电流灰度方式一般能够延长EL元件的寿命。其理由在于:采用时间灰度方式的场合,EL元件发光时控制成流过大致最大驱动电流,而在电流灰度方式中,几乎不发生使最大驱动电流流过的情况。
这里,采用后者的电流灰度方式时,较容易按照灰度线性控制供给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值。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将具有同一电阻值的多个电阻串联连接构成所谓的梯形电阻,并分别抽出该各连接处的电位,并将基于该电位生成的驱动电流提供给所述发光元件。
但是,按照上述结构要实现包含γ补偿的电流灰度时,用上述的比较单纯的结构就不能应对,且基于以下的理由会发生该电路规模极大的问题。
该理由就是,图1表示一例在用这种EL元件时适当采用的γ补偿曲线,横轴表示灰度、纵轴表示发光亮度。而且,相对于采用EL元件时的理想的灰度的亮度特性,基于γ=1.8~2.0左右的补偿曲线。
从该图1所例示的y补偿曲线可理解,在低灰度侧每级灰度需要的发光亮度差非常小,而在高灰度侧每级灰度的亮度差增大。因此,特别是在低灰度侧需要细微控制按每级灰度发光的亮度差,因此,要用上述的梯形电阻的结构实现这种功能时,采用电阻值稍微不同的多个电阻,还需要将这些电阻例如串并联组合。另外,还需要切换控制该串并联连接关系的开关晶体管等时,电路结构就会变得复杂而规模大。另外,在用户要求变更γ补偿特性时,必须具有可改变所述各电阻的结构。
另一方面,为回避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γ补偿特性的装置,其中的梯形电阻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并用DAC(Digital to AnalogConverter),从梯形电阻抽出电压输出。但是,在采用这种装置时,会存在不得不增大DAC的控制比特数的问题。
于是,为避免组合上述的梯形电阻或者DAC附带γ补偿部件,在专利文献特开2003-288051号公报中公开使基于DAC的输出生成提供给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值的电流镜(current mirror)电路具有上述γ补偿特性的功能的方案。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特开2003-288051号公报中公开的γ补偿电路中,通过使电流镜电路地负载电阻可变,控制提供给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从而具有γ特性。但是,参照专利文献特开2003-288051号公报中公开的具体的γ补偿部件时,为了使电流镜电路的负载电阻可变,将多个电阻(梯形电阻)和以数比特控制的DAC加以并用,其基本结构实质上与上述梯形电阻和DAC的组合并无区别。
于是,在用户要求变更γ补偿特性时,在专利文献特开2003-288051号公报中公开的结构上也必须使用其它可变电阻等,存在与上述的传统例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技术问题构思而成,旨在提供这样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即采用通过控制各扫描期间供给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值得到预定灰度的电流灰度方式,在不增大电路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实用中的高精度的γ补偿。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构思的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该装置这样构成:通过将1扫描期间时间分割成多个期间,并控制按所述多个期间供给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来执行按所述各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控制,并根据所述1扫描期间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平均值进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该装置这样构成:通过按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控制供给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执行按该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控制,并根据所述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平均值进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构思的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将1扫描期间时间分割成多个期间,在各期间取得来自对应于该期间设定的数据表的亮度变换数据,并依次执行将基于取得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发光驱动电流加到所述发光元件上的工序,从而用所述1扫描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平均值执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还有,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是由彼此交叉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以及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的交叉位置上分别在所述各数据线和各扫描线之间连接的发光元件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屏的驱动方法,按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取得来自对应于该期间设定的数据表的亮度变换数据,并依次执行将基于取得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发光驱动电流加到所述发光元件上的工序,从而用所述多个帧期间或多个子帧期间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平均值执行包含γ补偿的灰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例使用有机EL元件时适合采用的γ补偿曲线的特性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适用的无源驱动型显示屏及其驱动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接线图。
图3是表示实现电流驱动方式的灰度控制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4是说明图3所示结构的动作的定时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结构中利用的显示用DAC的一优选例的接线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结构中利用的电流镜电路的一优选例的接线图。
图7是表示一例用以实现伴随γ补偿的灰度控制的存放数据的表格结构图。
图8同样表示另一例存放数据的表格结构图。
图9是表示实现电流驱动方式的灰度控制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10是说明图9所示结构的动作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图2表示本发明所适用的无源驱动型显示屏及其驱动装置的基本结构。该无源矩阵驱动方式中的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包括阴极线扫描/阳极线驱动以及阳极线扫描/阴极线驱动这两个方法,图1所示的结构表示前者的阴极线扫描/阳极线驱动的方式。
具体而言就是,n条数据线即阳极线A1~An纵向排列,m条扫描线即阴极线K1~Km横向排列,在各个交叉部分(共计n×m处)配置以二极管的标记表示的有机EL元件E11~Enm,从而构成显示屏1。
而且,构成像素的各EL元件E11~Enm对应于沿纵向的阳极线A1~An和沿横向的阴极线K1~Km的各交点位置,其一端(EL元件的等价二极管中的阳极端子)连接到阳极线,另一端(EL元件的等价二极管中的阴极端子)连接到阴极线。另外,各阳极线A1~An与作为数据驱动器的阳极线驱动电路2相连,各阴极线K1~Km与作为扫描驱动器的阴极线扫描电路3相连,从而被分别驱动。
所述阳极线驱动电路2中设有利用驱动电压VH工作的恒流源I1~In以及驱动开关Sa1~San,驱动开关Sa1~San有这样的作用,通过将开关连接到所述恒流源I1~In侧,使来自恒流源I1~In的电流作为驱动电流供给对应于阴极线配置的各个EL元件E11~Enm。另外,所述驱动开关Sa1~Sam这样构成,在来自恒流源I1~In的电流不供给各个EL元件的场合,可将开关连接到以该阳极线为基准电位点的地侧。
另一方面,所述阴极线扫描电路3中对应于各阴极线K1~Km设有扫描开关Sk1~Skm,其作用是:主要将用于防止串扰发光的一定的直流电压构成的逆偏压Vk或作为基准电位点的地电位连接到对应的阴极线。从而,将各阴极线以预定的周期依次设定为基准电位点(地电位),同时使所要的阳极线A1~An连接到恒流源I1~In,能够有选择地使所述名EL元件发光。
还有,上述阳极线驱动电路2以及阴极线扫描电路3上,连接来自包含CPU的控制器IC4的总线,基于要显示的图像信号,进行所述扫描开关Sk1~Skm和驱动开关Sa1~San的切换操作。从而,基于图像信号,如上述那样一边将阴极扫描线以预定的周期设定为地电位一边使所要的阳极线连接到恒流源I1~In,使所述各发光元件有选择地发光,从而在显示屏1上显示基于所述图像信号的图像。
还有,图2所示的状态中,第一阴极线K1设定为地电位而成为扫描状态,这时,非扫描状态的各阴极线K2~Km上被施加上述逆偏压Vk。因此,具有防止被驱动的阳极线和未进行扫描选择的阴极线的交点上连接的各EL元件串扰发光的作用。
图3表示通过控制提供给显示屏1排列的所述EL元件的驱动电流,实现灰度控制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还有,图3中符号4表示的控制器IC与图2所示的相同,图3中符号2表示的由点划线包围的数据驱动器(阳极线驱动电路)也与图2所示的相同。
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阳极线驱动电路2内配有以符号11表示的显示用数据表(表1)和以符号12表示的γ补偿数据表(表2)。还有,从控制器IC4向各数据表11、12供给与为发光控制的灰度对应的指令信号,从而,从各数据表11、12读出亮度变换数据。以下就所述各数据表11、12中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具体例,基于图7与图8进行说明。
从所述显示用数据表11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经由构成开关部件的第一开关13供给显示用DAC15,从γ补偿数据表12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经由构成开关部件的第二开关14供给显示用DAC15。于是,显示用DAC15具有这样的作用:接受经由所述开关部件供给的亮度变换数据,生成控制电压Vcon。
基于由上述显示用DAC15生成的控制电压Vcon,控制电流镜电路16中的吸入电流a,从而电流镜电路16向图1所示的作为数据线的阳极线A1~An将EL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a输出到Aout。就是说,所述电流镜电路16发挥上述阳极线驱动电路2中的各恒流源I1~In的功能。
图5表示图3所示的显示用DAC15的具体例。作为该显示用DAC15的一例表示电流相加型的DA转换器。即,同一值的8个电阻R串联连接并排列在电源VDD和地之间,各连接点的分压电位经由同一值的电阻2R提供给选择开关SW1~SW6。所述选择开关SW1~SW6将各自的分压电位提供给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缓冲器15a或连接到地。
所述选择开关SW1~SW6根据控制信号(数字量)设定为导通/断开状态,从缓冲器15a输出模拟量(控制电压Vcon)。还有,图5所示的DAC的输出特性为线性,控制选择开关SW1~SW6的导通/断开的所述控制信号,利用从图3所示的第一或第二数据表11、12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
图6例示了基于由上述显示用DAC15生成的控制电压Vcon,控制输出电流的电流镜电路16。该电流镜电路16中,经由连接于驱动电压源VH的电阻R1、R2与PNP型晶体管Q1、Q2的各发射极连接,各晶体管Q1、Q2的基极相连接。而且,构成电流控制侧的晶体管Q1的基极/集电极之间直接连接。
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NPN型晶体管Q3的集电极相连,其发射极经由电阻R3连接到地。并且,晶体管Q3的基极上被供给由上述显示用DAC15生成的控制电压Vcon。因此,晶体管Q3构成在DAC15生成的控制电压Vcon下动作的电流吸入电路,与由该电流吸入电路吸入的电流值对应的电流从晶体管Q2的集电极作为Aout加以输出。
构成所述电流镜电路16的晶体管Q2和负载电阻R2的组合,相当于图2所示的阳极线驱动电路2中的例如恒流源I1,其它恒流源I2~In,同样可以由基极相连接的晶体管和负载电阻的组合来实现。
图4说明由图3、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实现的伴随y补偿的电流灰度控制的动作。图4(a)表示扫描同步信号,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所述扫描同步信号同步的图4(b)所示的期间,执行复位动作。该复位动作是将在显示屏上排列的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中蓄积电荷释放的动作。
该复位动作中,图2所示的阴极线扫描电路3中的扫描开关Sk1~Skm全部切换到地侧,同时阳极线驱动电路2中的驱动开关Sa1~San也全部切换到地侧。从而,各EL元件的两端电位同为地电位,蓄积于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中的电荷被释放。
接着,在图4(c)所示的预充电期间,向发光控制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供给充电(charge)电流以使其尽快达到发光阈值电压Vth。在该预充电期间,只有就扫描选择的阴极线经由与之对应的扫描开关切换到地侧,与该阴极线对应的EL元件中,与成为发光驱动的对象连接的EL元件的阳极线对应的驱动开关被切换到恒流源侧。
从而,从恒流源I1~In向下一成为发光驱动对象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供给充电电流,在图4(c)所示的预充电期间的结束时,EL元件的端子电压大致成为发光阈值电压Vth。
接着,转移到图4(d)所示的恒流供给期间。该恒流供给期间如图4所示,被分为γ补偿控制的期间和显示数据控制的期间这两个期间。还有,本实施方式中,被两分的期间设定为大致相同,但该期间也可以不相同。这里,在前半个γ补偿控制的期间,根据从控制器IC4输出的图4(e)所示的选择信号,第二开关14导通(ON)且第一开关13断开(OFF)。还有,由图4(e)所示的选择信号确定的第一和第二开关13、14的导通/断开的动作状态,如图4(f)与(g)所示。
如图4(f)和(g)所示,在上述恒流期间的前半期,从γ补偿数据表(表2)12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经由第二开关14提供给显示用DAC15。另外,在接着的上述恒流期间的后半期,从显示用数据表(表1)11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经由第一开关13提供给显示用DAC15。
这时,如上所述的显示用数据表11和γ补偿数据表12上,由控制器IC4供给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对应的指令信号,随之从两数据表11、12分别读出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对应的亮度变换数据。
在恒流期间的前半期,从γ补偿数据表(表2)12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提供给显示用DAC15,所述电流镜电路将基于来自显示用DAC15的控制输出Vcon的驱动电流,提供给被发光控制的EL元件。另外,在后续的恒流期间的后半期,从显示用数据表(表1)11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提供给显示用DAC15,所述电流镜电路将基于来自显示用DAC15的控制输出Vcon的驱动电流,提供给被发光控制的EL元件。
因此,被发光控制的EL元件在恒流期间的前半期,受到基于来自γ补偿数据表(表2)12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发光控制,在恒流期间的后半期,受到基于来自显示用数据表(表1)11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发光控制。这里,人们视觉所感受的灰度是恒流期间的EL元件的瞬间发光亮度的积分量。因此,若将来自显示用数据表(表1)11的亮度变换数据设成t1、并将来自γ补偿数据表12的亮度变换数据设成t2,则可以说这时的灰度依赖于t1和t2的平均值[=(t1+t2)/2]。
图7表示上述数据表的第一具体例。该图7所示的最左列表示要发光控制的灰度,这里为“灰度0”~“灰度63”的64级。相邻的右列表示上述显示用数据表(表1)中存放的亮度变换数据,在该图7所示的例中,对应于左列表示的灰度,数据以按照直线(线性)灰度的发光控制的方式排列。相邻的再右列表示在上述γ补偿数据表(表2)中存放的亮度变换数据。
相邻的第三右列表示由表1和表2获得的亮度变换数据的平均值。第四右列表示理想的γ补偿值,即对应于灰度的亮度值。然后最右侧的列表示所述γ补偿值对所述平均值的“差值”。因此,可以说所述“差值”的绝对值越接近“0”,就表示越接近理想的γ补偿值。
图7的表1和表2所示的亮度变换数据为了便于说明,用数字表示模拟量,但这些全部以简单的二位数以内的整数的数据构成。因此,不会增大由已说明的数字数据驱动的显示用DAC15的电路规模,能够简化其控制动作。并且,其结果如上述平均值所示,能够获得理想的γ补偿值。
图8表示上述数据表的第二具体例。图8所示的排列关系与图7所示的相同。依据图8中的表1所示的亮度变换数据,在低灰度区域中并不是执行直线(线性)灰度的发光控制,但可知通过与表2中存放的亮度变换数据的组合,其平均值接近理想的γ补偿值。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各扫描的恒流期间,先基于表2中的亮度变换数据对EL元件进行发光控制,然后基于表1中的亮度变换数据对EL元件进行发光控制。这可通过参照由图7和图8中各自表示的第一和第二表中存放的亮度变换数据理解,在恒流期间的前半期使元件以低亮度发光驱动,并在接着的后半期使元件以高亮度发光驱动地动作。从而,能够提高对应于灰度的发光亮度的精度。
其理由在于:若以与上述相反的顺序执行发光控制,则由于先以高的亮度将元件发光驱动而使EL元件的寄生电容蓄积较大电荷,即使在后半期以低的亮度发光驱动发光元件也不能追随响应,从而存在与灰度对应的发光亮度的精度降低的问题。因此,最好这样设定存放于所述数据表的亮度变换数据,使恒流期间的后半期加到EL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的值大于前半期加到EL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的值。
图9表示通过控制供给作为发光元件的EL元件的驱动电流,实现灰度控制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9所示的结构基本上与已说明的图3所示的结构相近似,其相当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表示,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图9所示的结构中的显示用DAC15和电流镜电路16,也照样采用已说明的图5和图6所示的电路结构。
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将1帧期间分为两个子帧来发光驱动EL元件。即,第一子帧中,利用已说明的显示用数据表(表1)11中的亮度变换数据来执行EL元件的发光驱动,在第二子帧中,利用γ补偿数据表(表2)12中的亮度变换数据来执行EL元件的发光驱动。这时,显示用数据表(表1)11和γ补偿数据表(表2)12,由控制器IC4供给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对应的指令信号,随之从两数据表11、12分别读出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对应的亮度变换数据。
还有,图9中的符号18表示构成开关部件的选择器,图10中的(h)表示帧同步信号,而(i)表示扫描同步信号。所述选择器18在这样动作:在图10所示的第一子帧的期间,将从显示用数据表(表1)11读出的、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对应的亮度变换数据供给到显示用DAC15,在第二子帧的期间,将从γ补偿数据表(表2)12读出的与要发光控制的灰度对应的亮度变换数据供给到显示用DAC15。
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分别利用存放于图7或图8所示的第一表和第二表的亮度变换数据。因此,按照该实施方式,在1帧的期间,能够得到从所述表1和表2读出的基于亮度变换数据的平均值的灰度,其结果与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实现伴随γ补偿的灰度控制。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均采用有机EL元件,但也可以采用其发光亮度依赖驱动电流的其它发光元件。另外,图3和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利用表1和表2所示的两个表,但可以利用三个以上的表。这种情况下,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按照表的个数将图4所示的恒流期间等分,利用在各自期间从各表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来执行发光控制。
另外,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三个以上的表时,将图10所示的1帧期间按所述表的个数在时间上分割成子帧,并利用按每个子帧从各表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执行发光控制。这时,将多个帧作为单位帧处理,并将该多个帧期间时间分割成各子帧,同样能够执行灰度控制。

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显示屏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不增大电路规模而能实现伴随补偿的电流驱动型灰度控制。例如将1扫描期间中发光元件的可发光期间时间分割成前半期和后半期的两个期间进行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动作。例如,在前半期利用从补偿数据表(12)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生成由电流镜电路(16)供给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另外,在后半期利用从显示用数据表(11)读出的亮度变换数据,生成同样从电流镜电路(16)供给发光元件的发光驱动电流。取得所述可发光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