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607751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6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45120.2

申请日:

2016.03.28

公开号:

CN205712044U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C1/00

主分类号:

E02C1/00

申请人: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邢述炳; 王仙美; 陆飞; 黄珑; 戴振华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刘艳艳;董建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包括门体结构、门楣与埋件系统、止水系统、支承与限位系统和轨道系统;门楣与埋件系统包括通气装置、顶止水预埋件、侧止水预埋件和底止水预埋件,通气装置布置于门后的顶止水下方,与门体背板形成缝隙,实现自然通气;顶止水设置于顶主梁的后翼缘上,侧止水设置于内边梁的后翼缘上,底止水沿面板布置在底梁下方;主滚轮装置设置于主梁间双边梁内,侧向限位装置设置于主梁端的外边梁腹板上,反向限位装置设置于主梁端的边梁间面板上。适用于中高水头船闸,可抑制门楣及底缘的气蚀空化,减小阀门启闭力,节省能耗,延长船闸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结构、门楣与埋件系统、止水系统、支承与限位系统和轨道系统,所述的门体结构包括面板、主梁、内边梁、外边梁、横隔板、背板、起吊座和锁定座,所述的门楣与埋件系统包括通气装置、顶止水预埋件、侧止水预埋件和底止水预埋件,所述的支承与限位系统包括主滚轮装置、侧向限位装置和反向限位装置,所述的止水系统包括顶止水、侧止水和底止水,所述的轨道系统包括主轨、侧轨及反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结构,横向等间距布置主梁,竖向中部采用与主梁等高的横隔板,竖向两端采用内外双边梁,主梁迎水侧焊接面板,背水侧焊接背板,顶主梁上部中间设置起吊座,边梁顶部设置锁定座,顶主梁以外的主梁腹板开设泄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上开设透水孔、安装孔及塞焊缝,透水孔在水平向及竖直向均错位布置,便于传力;所述的安装孔位于背板两侧边缘位置,便于安装侧止水;所述的塞焊缝位于门体主梁及横隔板的后翼缘处,便于背板与门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装置包括气嘴、通气管和引气管;所述的气嘴与门体背板之间保留一定距离,保证顶部射流,气嘴中部钻一排通气孔;所述的通气管将一排通气孔保护起来,通气管两端接侧止水预埋件气室;所述的引气管下部与通气管相接,上部与闸首外大气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止水布置在顶主梁后翼缘上,关门时与顶止水预埋件接触;所述的侧止水布置在内边梁的后翼缘上,关门时与侧止水预埋件接触;所述的底止水沿面板走线布置在阀门底部,关门时与底止水预埋件接触;所述的顶止水、侧止水与底止水交圈闭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轨设置在门槽迎水侧,所述的反轨设置在背水侧,所述的侧轨设置在门槽中间,主轨侧连接侧止水预埋件,门楣两端支承在侧止水预埋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轨为可拆卸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滚轮装置设置在主梁间的内边梁和外边梁中,通过主轨支承;所述的侧向限位装置设置在主梁端的外边梁腹板上,通过侧轨限位;所述的反向限位装置设置在内外边梁间的面板上,通过反轨限位。

说明书

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闸平面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属于水运闸口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运行业日益繁荣,船闸越来越多,平板阀门因结构简单、制造和检修方便等被普遍采用,而传统的平板阀门在中高水头输水时,门楣及底缘存在气蚀空化现象,门楣空化与底缘空化产生的压力脉冲互相回授,使某些开度时的声振现象十分明显,影响船闸的安全运行。此外,中高水头平板阀门启闭杆通常较长,闭门时常遇压杆稳定问题,若门体设置配重,则大大增加阀门启闭力。

实用新型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通过门楣自然通气以抑制门楣及底缘的空化,通过止水及梁系的调整以减小阀门的启闭力。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结构、门楣与埋件系统、止水系统、支承与限位系统和轨道系统,所述的门体结构包括面板、主梁、内边梁、外边梁、横隔板、背板、起吊座和锁定座,所述的门楣与埋件系统包括通气装置、顶止水预埋件、侧止水预埋件和底止水预埋件,所述的支承与限位系统包括主滚轮装置、侧向限位装置和反向限位装置,所述的止水系统包括顶止水、侧止水和底止水,所述的轨道系统包括主轨、侧轨及反轨。

进一步,所述门体结构,横向等间距布置主梁,竖向中部采用与主梁等高的横隔板,竖向两端采用内外双边梁,主梁迎水侧焊接面板,背水侧焊接背板,顶主梁上部中间设置起吊座,边梁顶部设置锁定座,顶主梁以外的主梁腹板开设泄水孔。

所述的背板上开设透水孔、安装孔及塞焊缝,作为优选方案,透水孔在水平向及竖直向均错位布置,便于传力;所述的安装孔位于背板两侧边缘位置,便于安装侧止水;所述的塞焊缝位于门体主梁及横隔板的后翼缘处,便于背板与门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通气装置包括气嘴、通气管和引气管;所述的气嘴与门体背板之间保留一定距离,保证顶部射流,气嘴中部钻一排通气孔;所述的通气管将一排通气孔保护起来,通气管两端接侧止水预埋件气室;所述的引气管下部与通气管相接,上部与闸首外大气相通。

进一步,所述的顶止水布置在顶主梁后翼缘上,关门时与顶止水预埋件接触;所述的侧止水布置在内边梁的后翼缘上,关门时与侧止水预埋件接触;所述的底止水沿面板走线布置在阀门底部,关门时与底止水预埋件接触;所述的顶止水、侧止水与底止水交圈闭合。

进一步,所述的主轨设置在门槽迎水侧,所述的反轨设置在背水侧,所述的侧轨设置在门槽中间,主轨侧连接侧止水预埋件,门楣两端支承在侧止水预埋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轨为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主滚轮装置设置在主梁间的内边梁和外边梁中,通过主轨支承;所述的侧向限位装置设置在主梁端的外边梁腹板上,通过侧轨限位;所述的反向限位装置设置在内外边梁间的面板上,通过反轨限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背板与通气装置的配合可保证门楣自然通气,抑制了门楣及底缘的空化;背板错位开孔避免了形成浮箱并提高了门体刚度;此外,门体主梁腹板开孔减小了门内水柱重量,底止水沿面板设置在上游侧减小了作用在底梁上的上托力,减小了阀门启闭力,节省了能耗,提高了阀门的工作效率,延长了船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阀门竖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阀门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阀门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体活动构件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槽及门楣非活动件布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体与通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面板 1、 主梁2、 横隔板3、 内边梁4、 外边梁5、 背板6、透水孔61、安装孔62、塞焊缝63、起吊座7、 锁定座8、 气嘴9、 通气管10、 引气管11、 顶止水预埋件12、侧止水预埋件13、底止水预埋件14、主滚轮装置15、 侧向限位装置 16、反向限位装置17、 顶止水18、侧止水19、底止水20、 主轨21、侧轨22、反轨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阀门竖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阀门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阀门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体与通气装置大样图。

如图1 -图3所示: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包括门体结构、门楣与埋件系统、止水系统、支承与限位系统和轨道系统,所述的门体结构包括面板1、主梁2、横隔板3、内边梁4、外边梁5、背板6、起吊座7和锁定座8,所述的门楣与埋件系统包括气嘴9、通气管10和引气管11组成的通气装置、顶止水预埋件12、侧止水预埋件13和底止水预埋件14,所述的支承与限位系统包括主滚轮装置15、侧向限位装置16和反向限位装置17,所述的止水系统包括顶止水18、侧止水19和底止水20,此外,所述的轨道系统包括主轨21、侧轨22及反轨23。

此外,所述的门体结构,横向等间距布置主梁2,竖向中部采用与主梁等高的横隔板3,竖向两端采用双边梁(内边梁4、外边梁5),主梁3迎水侧焊接面板1,背水侧焊接背板6,顶主梁上部中间设置起吊座7,边梁顶部设置锁定座8,顶主梁以外的主梁2腹板开设泄水孔。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背板大样图。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背板6开设透水孔61、安装孔62及塞焊缝63,所述的透水孔61在水平向及竖直向均错位布置,便于传力;所述的安装孔62位于背板两侧边缘位置,便于安装侧止水;所述的塞焊缝63位于门体主梁2及横隔板3的后翼缘处,便于背板6与门体连接。

而为了实现门楣自然通气及减小启闭力,所述的通气装置包括气嘴9、通气管10和引气管11;所述的气嘴9与门体背板6之间相距一定尺寸,保证顶部射流,气嘴9中部钻一排通气孔;所述的通气管10将一排通气孔保护起来,通气管两端接侧止水预埋件13气室;所述的引气管11下部与通气管10相接,上部与闸首外大气相通。

此外,所述的顶止水18布置在顶主梁2后翼缘上,关门时与顶止水预埋件12接触;所述的侧止水19布置在内边梁4的后翼缘上,关门时与侧止水预埋件13接触;所述的底止水20贴面板1走线布置在阀门底部,关门时与底止水预埋件14接触;所述的顶止水18、侧止水19与底止水20交圈闭合。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体活动构件装配图。

如图4所示:所述的主滚轮装置15设置在主梁3之间的内边梁4与外边梁5以内,通过主轨21支承;所述的侧向限位装置16设置在主梁2端的外边梁5腹板上,通过侧轨22限位;所述的反向限位装置17设置在内边梁4与外边梁5之间的面板1上,通过反轨23限位。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槽及门楣非活动件布置图。

所述的主轨21设置在门槽迎水侧,所述的反轨23设置在背水侧,所述的侧轨22设置在门槽中间,所述的主轨21为可拆卸结构,主轨21侧连接侧止水预埋件13,门楣两端支承在侧止水预埋件13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中高水头船闸而言,在阀门运行时,所述的阀门组合结构可使门楣自然通气,抑制门楣及底缘的气蚀空化,减小阀门启闭力,节省能耗,延长船闸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使门楣自然通气并能减小启闭力的平面阀门,包括门体结构、门楣与埋件系统、止水系统、支承与限位系统和轨道系统;门楣与埋件系统包括通气装置、顶止水预埋件、侧止水预埋件和底止水预埋件,通气装置布置于门后的顶止水下方,与门体背板形成缝隙,实现自然通气;顶止水设置于顶主梁的后翼缘上,侧止水设置于内边梁的后翼缘上,底止水沿面板布置在底梁下方;主滚轮装置设置于主梁间双边梁内,侧向限位装置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