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用可集雨式喷洒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用可集雨式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
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
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
典园林建筑。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
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园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
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人民发展方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园林植物需要经常进行浇水,放置园林植物缺水枯死,目前的浇水喷洒装
置不具备集雨功能,存在功能单一、不够环保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结构
简单、操作方便、具有集雨功能的园林用可集雨式喷洒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目前的浇水喷洒装置不具备集雨功能,存在功能单一、
不够环保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具有集雨功能的园林用可集雨式喷洒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园林用可集雨式喷洒
装置,底板、支撑架、下轴承座、上轴承座、伺服电机、丝杆、螺母、固定板
Ⅰ、支杆、固定套、电动推杆、顶板、电动绕线轮、弹簧、集水板、直管、水
箱、挡板、转轴、网板Ⅰ、活性炭、网板Ⅱ、水泵、水管、喷头、固定板Ⅱ和
拉线,底板顶部右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伺服电机、上
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之间安装有丝杆,丝杆顶端与伺服电
机连接,丝杆上设有螺母,螺母与丝杆配合,螺母右侧设有固定板Ⅰ,固定板
Ⅰ顶部铰接连接有支杆和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在支杆右侧,电动推杆另一端与
支杆铰接连接,支杆顶端设有固定套,支撑架左侧设有顶板和固定板Ⅱ,固定
板Ⅱ在顶板下方,固定板Ⅱ上设有水箱,水箱内底部右侧设有水泵,水泵上设
有水管,水管穿过水箱固定在固定套上,水箱内设有网板Ⅰ和网板Ⅱ,网板Ⅰ
和网板Ⅱ之间设有夹层,夹层内放置有活性炭,水箱左壁顶部设有挡板,挡板
通过转轴与水箱左壁连接,顶板顶部中间对称铰接连接有集水板,集水板底部
设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顶板连接,顶板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电动绕线轮,
电动绕线轮上缠绕有拉线,拉线另一端与集水板底部连接,顶板上设有直管,
直管在两集水板中间,直管穿过顶板和水箱顶部。
优选地,还包括有旋转电机,转轴前侧面连接有旋转电机。
优选地,还包括有行程开关,支撑架右侧上下对称设有行程开关,行程开
关在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之间。
优选地,集水板材料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下雨天可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园林植物浇水,控制左侧电动绕线轮
逆时针旋转,拉线被收缩,进而带动左侧集水板逆时针转动,左侧弹簧被压缩,
控制右侧电动绕线轮顺时针旋转,拉线被收缩,进而带动右侧集水板顺时针旋
转,当左右两侧集水板成120°夹角后,控制电动绕线轮停止旋转,雨水落在集
水板内,通过直管流入水箱内,雨水中带有的垃圾被网板Ⅰ挡住,雨水再经过
活性炭消除异味,雨水变成清水储存在水箱中。不再下雨或水箱盛满时,控制
左侧电动绕线轮顺时针旋转,拉线被松开,在左侧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左侧集水
板顺时针转动,控制右侧电动绕线轮逆时针旋转,拉线被松开,在右侧弹簧弹
力作用下右侧集水板逆时针转动,当左右两侧集水板接触后,控制电动绕线轮
停止旋转。当网板Ⅰ上垃圾过多时,手动将挡板逆时针旋转180°,方便清理网
板Ⅰ上的垃圾,当垃圾清理完毕后,将挡板顺时针旋转180°。当园林植物需要
补充水分时,控制水泵打开,清水通过水管从喷头喷出,同时控制伺服电机顺
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螺母及其上装置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喷头上下运动,
达到上下均匀喷水的效果,控制电动推杆伸长或收缩,带动支杆左右摆动,进
而带动喷头左右摆动,使浇水范围更大,达到均匀浇水的效果。当园林植物所
需水分补充足够后,控制水泵关闭,同时控制伺服电机停止旋转,并控制电动
推杆停止伸长与收缩。
因为还包括有旋转电机,转轴前侧面连接有旋转电机,控制旋转电机逆时
针旋转180°,带动转轴逆时针旋转180°,进而带动挡板逆时针旋转180°,
使装置操作更方便。
因为还包括有行程开关,支撑架右侧上下对称设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在
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之间,当螺母碰触到行程开关时,自动控制伺服电机反转,
使装置操作更智能化。
因为集水板材料为不锈钢,有效延长集水板使用寿命。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集雨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支撑架,3-下轴承座,4-上轴承座,5-伺服
电机,6-丝杆,7-螺母,8-固定板Ⅰ,9-支杆,10-固定套,11-电动推杆,12-
顶板,13-电动绕线轮,14-弹簧,15-集水板,16-直管,17-水箱,18-挡板,
19-转轴,20-网板Ⅰ,21-活性炭,22-网板Ⅱ,23-水泵,24-水管,25-喷头,
26-固定板Ⅱ,27-拉线,28-旋转电机,29-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园林用可集雨式喷洒装置,如图1-3所示,底板1、支撑架2、下轴承
座3、上轴承座4、伺服电机5、丝杆6、螺母7、固定板Ⅰ8、支杆9、固定套
10、电动推杆11、顶板12、电动绕线轮13、弹簧14、集水板15、直管16、水
箱17、挡板18、转轴19、网板Ⅰ20、活性炭21、网板Ⅱ22、水泵23、水管24、
喷头25、固定板Ⅱ26和拉线27,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右侧
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伺服电机5、上轴承座4和下轴承座3,上轴承座4和下轴承
座3之间安装有丝杆6,丝杆6顶端与伺服电机5连接,丝杆6上设有螺母7,
螺母7与丝杆6配合,螺母7右侧设有固定板Ⅰ8,固定板Ⅰ8顶部铰接连接有
支杆9和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在支杆9右侧,电动推杆11另一端与支杆
9铰接连接,支杆9顶端设有固定套10,支撑架2左侧设有顶板12和固定板Ⅱ
26,固定板Ⅱ26在顶板12下方,固定板Ⅱ26上设有水箱17,水箱17内底部右
侧设有水泵23,水泵23上设有水管24,水管24穿过水箱17固定在固定套10
上,水箱17内设有网板Ⅰ20和网板Ⅱ22,网板Ⅰ20和网板Ⅱ22之间设有夹层,
夹层内放置有活性炭21,水箱17左壁顶部设有挡板18,挡板18通过转轴19
与水箱17左壁连接,顶板12顶部中间对称铰接连接有集水板15,集水板15底
部设有弹簧14,弹簧14另一端与顶板12连接,顶板12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
电动绕线轮13,电动绕线轮13上缠绕有拉线27,拉线27另一端与集水板15
底部连接,顶板12上设有直管16,直管16在两集水板15中间,直管16穿过
顶板12和水箱17顶部。
还包括有旋转电机28,转轴19前侧面连接有旋转电机28。
还包括有行程开关29,支撑架2右侧上下对称设有行程开关29,行程开关
29在上轴承座4和下轴承座3之间。
集水板15材料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下雨天可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园林植物浇水,控制左侧电动绕线轮
13逆时针旋转,拉线27被收缩,进而带动左侧集水板15逆时针转动,左侧弹
簧14被压缩,控制右侧电动绕线轮13顺时针旋转,拉线27被收缩,进而带动
右侧集水板15顺时针旋转,当左右两侧集水板15成120°夹角后,控制电动绕
线轮13停止旋转,雨水落在集水板15内,通过直管16流入水箱17内,雨水
中带有的垃圾被网板Ⅰ20挡住,雨水再经过活性炭21消除异味,雨水变成清水
储存在水箱17中。不再下雨或水箱17盛满时,控制左侧电动绕线轮13顺时针
旋转,拉线27被松开,在左侧弹簧14弹力的作用下左侧集水板15顺时针转动,
控制右侧电动绕线轮13逆时针旋转,拉线27被松开,在右侧弹簧14弹力作用
下右侧集水板15逆时针转动,当左右两侧集水板15接触后,控制电动绕线轮
13停止旋转。当网板Ⅰ20上垃圾过多时,手动将挡板18逆时针旋转180°,方
便清理网板Ⅰ20上的垃圾,当垃圾清理完毕后,将挡板18顺时针旋转180°。
当园林植物需要补充水分时,控制水泵23打开,清水通过水管24从喷头25喷
出,同时控制伺服电机5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带动螺母7及其上装置上下运
动,进而带动喷头25上下运动,达到上下均匀喷水的效果,控制电动推杆11
伸长或收缩,带动支杆9左右摆动,进而带动喷头25左右摆动,使浇水范围更
大,达到均匀浇水的效果。当园林植物所需水分补充足够后,控制水泵23关闭,
同时控制伺服电机5停止旋转,并控制电动推杆11停止伸长与收缩。
因为还包括有旋转电机28,转轴19前侧面连接有旋转电机28,控制旋转
电机28逆时针旋转180°,带动转轴19逆时针旋转180°,进而带动挡板18
逆时针旋转180°,使装置操作更方便。
因为还包括有行程开关29,支撑架2右侧上下对称设有行程开关29,行程
开关29在上轴承座4和下轴承座3之间,当螺母7碰触到行程开关29时,自
动控制伺服电机5反转,使装置操作更智能化。
因为集水板15材料为不锈钢,有效延长集水板15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
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
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
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