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台阶式窄基塔基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台阶式窄基塔基础。
背景技术:
配电网架空线路中窄基塔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现场浇铸的方式,这种方式施工工序
复杂、交叉作业困难,且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生产效率低、质量控制困难;长期以往,这
种粗放型作业方式造成了土建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参差不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台阶式窄基塔基础,该窄基塔基础可预先定
制,并在施工现场快速拼接,减少窄基塔基础的养护时间,缩短施工工期。
本实用新型预制台阶式窄基塔基础,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底部设有预制模块本体,
所述预制模块本体包括两个对称放置并固定连接的第一预制模块,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外
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预制模块。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预制模块下端带有凸台,所述凸台伸出有第一钢管,所述第一
预制模块上表面设有地脚螺栓,所述第一预制模块两侧面分布有连接螺栓。
进一步的,上述相邻第一预制模块的连接螺栓之间用槽钢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第二预制模块靠近第一预制模块端伸出有第二钢管。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用法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预制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填充有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进一步的,上述地脚螺栓与窄基塔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各
模块预先定制,即减少每个部分的基础尺寸及重量,解决运输及基础就位装配的问题,又忽
略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保证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
1-第一预制模块;101-凸台;2-第二预制模块;3-法兰;4-第一钢管;5-第二钢管;
6-地脚螺栓;7-槽钢;8-连接螺栓;9-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预制台阶式窄基塔基础,包括基坑9,所述基坑9底部设有预制模块本
体,所述预制模块本体包括两个对称放置并固定连接的第一预制模块1,所述第一预制模块
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预制模块2,即加大了窄基塔基础的长度,提高稳定性和强度。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第一预制模块1下端带有凸台101,所述凸台101伸
出有第一钢管4,所述第一预制模块1上表面设有地脚螺栓6,所述第一预制模块1两侧面分
布有连接螺栓8,即第一预制模块1为L型,其下端的凸台101有利于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相邻第一预制模块1的连接螺栓8之间用槽钢7连
接,即用螺母将连接螺栓8与槽钢7锁紧。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第二预制模块2靠近第一预制模块1端伸出有第二
钢管5。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第一钢管4与第二钢管5用法兰3固定连接,即法兰3
保证第一钢管4和第二钢管5同轴,并分别与其焊接,第一钢管4和第二钢管5均分为上下两
层,每层均有4根,便于提高窄基塔基础工作时的强度。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第一预制模块2与第二预制模块1之间填充有微膨
胀细石混凝土,提高连接处的强度并防止断裂。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地脚螺栓6与窄基塔固定连接。
为了设计合理,第一预制模块1和第二预制模块2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第一钢
管4、第二钢管5、地脚螺栓6和连接螺栓8均同混凝土共同浇铸。
为了设计合理,左侧第一预制模块1上的第一钢管4与右侧第一预制模块1上的第
一钢管4位置相互错开10-20毫米。
具体实施过程:基坑9开挖后,将基坑9底部整平夯实,用吊机将2个第一预制模块1
和2个第二预制模块2并排放置在基坑9底部,调整水平度,用法兰3将第一钢管4和第二钢管
5进行连接,用螺母将2个第一预制模块1的连接螺栓8用槽钢7连接,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将
第一预制模块2与第二预制模块1之间进行灌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