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辐射隔墙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辐射隔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行医院类的专业科室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涉及到的放射类科室的防辐射程
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外针对放射类科室的防辐射方法一般采用轻质隔墙作为分隔
墙,在隔墙上安装高强度防辐射材料(如:铅水晶),有时甚至采用药剂、电磁等防辐射。虽能
有效的隔离辐射射线,但毕竟造价昂贵且产权保护严密。国内、外对于放射科室的室内墙面
面层在进行装饰时,通常按照传统施工方式,按平整度、垂直度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平面
铅板或电镀铅板等材料间的连接缝,一般只起到焊接密闭作用,未考虑到焊接点、缝部位根
本无法抵御辐射线的穿透。加之铅板刚度差,垂直固定受重力影响,对高度越高的固定点,
所造的垂直压力越大,造成在接缝处的拉力加大,极易造成接缝处的铅板开裂,一定程度上
造成辐射泄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避免焊接点部位造成的辐射
泄露,能够有效隔离辐射的防辐射隔墙系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辐射隔墙系统,包括铅板卡槽,铅板,电镀铅板外框,弹
性移位组件,限位挡板,电镀铅密封板,所述铅板卡槽设置在电镀铅板外框上,铅板两侧卡
设在铅板卡槽中,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电镀铅板外框上,限位挡板之间设有弹性移位组件,
电镀铅密封板与弹性移位组件连接。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位移组件包括移位装置,移位装置卡槽和弹簧板,移位装
置设置在移位装置卡槽中,移位装置与弹簧板连接,电镀铅密封板与移位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镀铅板外框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连接板,连接板分别
连接第一、第二横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连接板由电镀铅板外框折弯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铅板卡槽和限位挡板设置在连接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 所述弹性移动组件有两组,两组弹性移动组件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横板和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位装置与弹簧板的连接方式为粘结,所述铅板卡槽、限位挡
板与电镀铅板外框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辐射隔墙系统具有多重防护,最大限度
的防止因焊接缝及面层变形导致接缝开裂而造成的辐射泄漏情况,减少对人员的伤害;此
外,能够避免铅板变形,防止接缝处的铅板开裂,防止辐射泄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辐射隔墙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移位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铅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
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辐射隔墙系统包括铅板卡槽1,铅板2,电镀铅板外
框3,弹性移位组件4,限位挡板5,电镀铅密封板6,所述铅板卡槽1设置在电镀铅板外框3上,
铅板2两侧卡设在铅板卡槽1中。所述限位挡板5设置在电镀铅板外框3上,限位挡板5之间设
有弹性移位组件4,电镀铅密封板6与弹性移位组件4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使隔墙具有三道辐
射防护,电镀铅板外框采用整体电镀铅板,外框不存在焊接与拼凑现象,形成第一层外部防
护;铅板卡槽1固定于电镀铅板外框上,将铅板手工插入铅板卡槽,与铅板卡槽上、下口平
齐,形成第二道内部防护;弹性移位组件与电镀铅密封板连接,与面层接触后与面层贴合,
形成第三道内部及沿边防护。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位移组件4包括移位装置41,移位装置卡槽
42和弹簧板43,移位装置41设置在移位装置卡槽42中。移位装置41与弹簧板43连接,电镀铅
密封板6与移位装置41连接。所述电镀铅板外框3包括第一横板31、第二横板32和连接板33,
连接板33分别连接第一、第二横板31、32。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31、32和连接板33由电镀
铅板外框3折弯形成。所述铅板卡槽1和限位挡板5设置在连接板33上。所述弹性移动组件4
有两组,两组弹性移动组件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板31和铅板2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移位
装置41与弹簧板43的连接方式为粘结,所述铅板卡槽1、限位挡板5与电镀铅板外框3通过焊
接连接。电镀铅密封板6受弹性势能的作用力,可与面层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的防辐射隔墙系统具有多重防护,最大限度的防止因焊接缝及面层变形
导致接缝开裂而造成的辐射泄漏情况,减少对人员的伤害;此外,能够避免铅板变形,防止
接缝处的铅板开裂,防止辐射泄漏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
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