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猫眼开启锁具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猫眼开启锁具。
背景技术
拉手,尤其是“7”字形拉手,是目前锁具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配置。常见的拉手的旋转柄能够旋转,且该拉手上固连有动力杆,该动力杆的横截面通常呈正方形,且该动力杆的另一端插在锁具的某个旋转件内,拉手带动该动力杆旋转后,该旋转件随之旋转,带动锁具内的滑板进行滑动,最终带动锁具的锁舌动作,实现开门或锁门。
然而,拉手在方便使用者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即,不法分子能够将铁丝通过门上的猫眼伸入门内,凭经验套住拉手,即可拉动拉手,实现开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猫眼开启锁具,它具有能够预防不法分子通过猫眼拉动把手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猫眼开启锁具,包括壳体,该壳体上枢接有一旋转柄,该旋转柄的后端伸出至该壳体的外部后固定有一手柄,且该旋转柄的前端部固定有一动力杆,该动力杆的延伸方向相同于该旋转柄的延伸方向,
所述动力杆上间隙配合的套设有一相对于该动力杆不可旋转的制动盘,该制动盘的后侧表面上设有挡块,且该制动盘配有使其具有向后移动趋势的 弹簧;
所述壳体内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块,该凸块和该挡块相配;
所述旋转柄内穿设有一按压杆,该按压杆的后端凸出至该旋转柄的后端部之外、该按压杆的前端抵接该制动盘的后侧面。
所述弹簧为后端顶在该制动盘的前侧面上的压簧。
所述动力杆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该制动盘上设有内腔横截面同样呈多边形的配合孔,前述二个多边形相似。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预防不法分子通过猫眼拉动把手。在原始状态下,弹簧使制动盘向后方移动,从而凸块挡在挡块的一侧,即便有不法分子通过从猫眼伸进的铁丝挂到手柄,亦无法使旋转柄旋转,极好的预防了非正常开门的情况;当使用者需要开门时,仅需按下按压杆的后端,即可向前顶动制动盘,使凸块无法再阻挡挡块,制动盘能够自由旋转,使用者轻轻旋转手柄,即可带动动力杆正常旋转,最终打开锁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猫眼开启锁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猫眼开启锁具的后视图(以下图3至图6相对于本图均进行了放大);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猫眼开启锁具在拉手不可旋转状态下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在拉手不可旋转状态下的图2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猫眼开启锁具在拉手能够旋转状态下的主视 剖视图;
图6是在拉手能够旋转状态下的图2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6所示:防猫眼开启锁具,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上枢接有一旋转柄20。该旋转柄20的后端伸出至该壳体10的外部后固定有一手柄21。该手柄21和该旋转柄20可以为一体结构,且二者可以呈“7”字形。该旋转柄20的前端部固定有一动力杆30,该动力杆30的延伸方向相同于该旋转柄20的延伸方向。该动力杆30的前端一般插在相应的锁具的某个旋转件内,该旋转件旋转后即可带动锁具内的滑板进行滑动,最终带动锁具的锁舌动作。
具体的讲:
该动力杆30上间隙配合的套设有一相对于该动力杆30不可旋转的制动盘40。即,该制动盘40能够前后滑动,但是相对于该动力杆30不可旋转。本实施例中,该动力杆30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该制动盘40上设有内腔横截面同样呈多边形的配合孔,前述二个多边形相似。比如,该动力杆30的横截面和该配合孔的内腔横截面均呈正方形,且该二个正方形的大小相差不大。同时,该制动盘40的后侧表面上设有向后凸出的挡块41,且该制动盘40配有使其具有向后移动趋势的弹簧42。
该壳体10内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块11,该凸块11和该挡块41相配。即,该凸块11能够挡在该挡块41的一侧,使该制动盘40无法旋转,最终该动力杆30不可旋转。
该旋转柄20内穿设有一按压杆50。该按压杆50的后端凸出至该旋转柄20的后端部之外、该按压杆50的前端抵接该制动盘40的后侧面。当然,该 按压杆50的后端最好设有一盖帽。
这样,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原始状态向,该弹簧42使该制动盘40向后方移动,该凸块11挡在该挡块41的一侧,即便有不法分子通过猫眼伸进铁丝挂到该手柄21,亦无法使该旋转柄20旋转;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开门时,仅需按下该按压杆50的后端,即可向外顶动该制动盘40,使该凸块11无法再阻挡该挡块41,该制动盘40能够自由旋转,使用者轻轻旋转该手柄21,即可带动该动力杆30正常旋转。
优化的:
该弹簧42为后端顶在该制动盘40的前侧面上的压簧。本实施例中,该弹簧42的后端直接固定在该制动盘40的前侧面上。显然,该弹簧42的另一端顶在该壳体10上或者顶在门板上。这样的方式较为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