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泵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泵。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输送泵,又称混凝土搅拌输送泵机,主要应用于房建、桥梁及
隧道施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混凝土搅拌输送泵的应用场合逐渐向偏远山区、农
村地区转移,这些地区用电很受限制,而现有的混凝土搅拌泵机都需要功率很
大的电机提供动力,因此需要额外给泵机配置一套100KW以上的大功率发电机
组,增加了设备的转运负担,而且发电机组和大功率动力电机的功率损耗较大,
增加了成本,此外由于设备需要使用强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者设备处
于高灰尘的露天环境和高使用频率,导致经常发生电器故障,需要专业人员看
守,也给售后服务带来困难。
现有的混凝土搅拌泵按照转场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依靠铲车拖拽的
搅拌拖泵,这种泵机由于体积较大,重心较高,不够灵活,不便于托运转场;
另一类是带汽车底盘的车载式搅拌泵,需要具备改装资质的汽车厂家对汽车底
盘进行改装,再将泵体与改装后的汽车底盘硬性连接才可以上牌上路,占用了
较多的汽车底盘资源,并且一般的泵机厂家并不具备生产改装车辆的资质,影
响了车载式搅拌泵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减少安全隐患、能够适用于农村、山区等无强电地区、转场方便、便于推广的
混凝土搅拌输送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搅拌输送泵,
包括行走系统、上料系统、搅拌系统、泵送系统、液压系统和油泵动力系统,
所述行走系统包括机架总成以及安装于机架总成上并呈矩形布置的四个行走
轮,所述行走系统采用行走马达通过链轮和链条驱动所述行走轮,由操作手柄
控制前进、后退,四个行走轮设为左右两组线性驱动并利用线速差控制转向,
所述上料系统、搅拌系统、泵送系统、液压系统和油泵动力系统装设于所述机
架总成上,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上料系统和搅拌系统连接,所述油泵动力系统
与所述泵送系统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上料系统包括上料斗、前动臂以及
前动臂举升油缸,所述前动臂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料斗、机架总成铰接,所述前
动臂举升油缸一端与所述机架总成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动臂中部铰接,所述
上料斗底部设有料门,上料斗上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料门翻转以实现开合的料
门翻转油缸,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前动臂举升油缸、料门翻转油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搅拌系统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
翻转油缸、后动臂以及后动臂举升油缸,所述后动臂两端分别与所述搅拌装置、
机架总成铰接,所述后动臂举升油缸一端与所述机架总成铰接,另一端与所述
后动臂中部铰接,所述搅拌装置翻转油缸一端与所述后动臂中部铰接,另一端
与所述搅拌装置下部铰接,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后动臂举升油缸、搅拌装置翻
转油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泵送系统包括泵送料斗,以及用于
衔接泵送料斗和所述搅拌装置的溜槽。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输送
泵具备独立行走能力,可以直接自行装卸车,非常灵活,便于转运,泵机生产
厂家不再受汽车底盘改装资质的限制,可以上牌上路,有利于推广;采用油泵
动力系统相比采用发电机组,能源消耗大大减少,消除了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
和设备故障,在偏远农村、山区等无强电区域也可适用,满足了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输送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输送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料时混凝土搅拌输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泵送时混凝土搅拌输送泵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行走系统,11机架总成,12行走轮,13链轮,14链条,2上料系
统,21上料斗,22前动臂,23前动臂举升油缸,24料门,25料门翻转油缸,3
搅拌系统,31搅拌装置,32搅拌装置翻转油缸,33后动臂,34后动臂举升油
缸,4泵送系统,41泵送料斗,42溜槽,5液压系统,6油泵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作进一步
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输送泵,包括行走系统1、上料
系统2、搅拌系统3、泵送系统4、液压系统5和油泵动力系统6,所述行走系1
统包括机架总成11以及安装于机架总成11上并呈矩形布置的四个行走轮12,
所述行走系统1采用行走马达(图中未示出)通过链轮13和链条14驱动所述
行走轮12,由操作手柄控制前进、后退,四个行走轮12设为左右两组线性驱动
并利用线速差控制转向,所述上料系统2、搅拌系统3、泵送系统4、液压系统
5和油泵动力系统6装设于所述机架总成11上,所述液压系统5与所述上料系
统2和搅拌系统3连接,所述油泵动力系统6与所述泵送系统4连接。其中油
泵动力系统6采用柴油机、24V直流电源。该混凝土搅拌输送泵具备独立行走
能力,可以直接自行装卸车,非常灵活,便于转运,泵机生产厂家不再受汽车
底盘改装资质的限制,可以上牌上路,有利于推广;采用油泵动力系统6相比
采用发电机组,能源消耗大大减少,消除了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和设备故障,
在偏远农村、山区等无强电区域也可适用,满足了市场需求。
其中,所述上料系统2包括上料斗21、前动臂22以及前动臂举升油缸23,
所述前动臂22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料斗21、机架总成11铰接,所述前动臂举升
油缸23一端与所述机架总成1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动臂22中部铰接,所述
上料斗21底部设有料门24,上料斗21上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料门24翻转以实
现开合的料门翻转油缸25,所述液压系统5与所述前动臂举升油缸23、料门翻
转油缸25连接,由液压系统5控制前动臂举升油缸23、料门翻转油缸25的伸
缩,实现上料斗21的举升及料门24的开闭,从而将生料运送至搅拌系统3中。
其中,所述搅拌系统3包括搅拌装置31、搅拌装置翻转油缸32、后动臂33
以及后动臂举升油缸34,所述后动臂33两端分别与所述搅拌装置31、机架总
成11铰接,所述后动臂举升油缸34一端与所述机架总成11铰接,另一端与所
述后动臂33中部铰接,所述搅拌装置翻转油缸32一端与所述后动臂33中部铰
接,另一端与所述搅拌装置31下部铰接,所述液压系统5与所述后动臂举升油
缸34、搅拌装置翻转油缸32连接,由液压系统5控制后动臂举升油缸34、搅
拌装置翻转油缸32的伸缩,从而实现搅拌装置31的举升、翻转,生料在搅拌
装置31中经一段时间搅拌后成为混凝土熟料,然后倒入泵送系统4中,最后经
混凝土输送管道输入浇筑区域。
其中,所述泵送系统4包括泵送料斗41,以及用于衔接泵送料斗41和所述
搅拌装置21的溜槽42,混凝土熟料自搅拌装置31倒出后经溜槽42进入泵送料
斗41,然后进行后续泵送。
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输送泵,采用PLC全自动控制系统,故障更少、效
率更高,不再需要人工逐步操作混凝土搅拌机上料、加水、搅拌、出料以及泵
送等一系过程,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减少了误操作的情况。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
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
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
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
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