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机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
机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时需要考虑节点域的强度和刚度,通常提倡节点域与钢梁共同屈服。
常用的节点域补强方式包括:柱腹板加焊补强板、设置水平加劲肋、设置斜向加劲肋等。但
是这些补强方式存在焊接应力和应变较大、应力集中等不利影响,而且不利于竖向管道的通
过。常用的节点域补强方式主要还有:设置槽钢加劲肋、设置双角钢代替槽钢加劲肋、设置
套管等,前两者适于H型钢柱,后者适于方钢管柱。前两种补强方式中,钢梁的内力传递有
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螺栓传到槽钢或角钢,另一条路径是通过螺栓传到柱翼缘后再至柱腹
板,节点域柱腹板仍然承担较大的部分内力。对于构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梁柱节点,可
不必因节点域强度和刚度要求加大柱腹板厚度,但采用上述槽钢加劲肋或角钢加劲肋时,节
点域柱腹板仍可能出现较早屈服问题,柱腹板的厚度因此需要相应加强,节点域结构还有待
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
点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机构,包括H型钢柱,所述H型钢柱包
括腹板和翼板,所述腹板两侧都安装有加劲肋,所述的加劲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槽钢。
所述槽钢内侧的侧板都与腹板相连,所述槽钢的背板都与对应的翼板相连。
所述H型钢柱的前后左右都连接有钢梁,所述钢梁端部都设置有端板,所述钢梁包括强
轴钢梁和弱轴钢梁。
位于左右两侧的强轴钢梁都通过端板与对应翼板相连,位于前后两侧的弱轴钢梁都通过
端板与对应槽钢外侧的侧板相连。
优选的是,位于腹板同一侧的两个槽钢都与对应弱轴钢梁的端板通过弱轴螺栓相连;所
述槽钢的背板都通过同一个强轴螺栓依次连接对应的翼板和强轴钢梁的端板。
优选的是,位于腹板同一侧的两个槽钢之间设有间隔。
优选的是,所述槽钢内侧侧板的顶部和底部都与腹板焊接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槽钢内侧侧板与背板之间的弯折处设置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槽钢的长度大于等于端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通过安装的槽钢进行加强,
易于安装,能够更好的与钢柱腹板协同受力,提高节点域的强度和刚度,在钢柱构件承载力
满足的情况下可减小钢柱腹板的厚度,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中间留有空间,利于竖向
管道的安装。
弱轴钢梁的端板连接两个槽钢,该槽钢同时还分别与对应翼板和腹板连接,能够协同承
担强轴方向的受力,传力路径明确。通过一个强轴螺栓将槽钢、翼板和强轴钢梁的端板连接
起来,体现出装配式节点结构装备的高度整体性。槽钢之间的间隔便于施工时放置螺栓、布
设管道,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槽钢仅顶部和底部焊接,焊接热影响小,焊接操作于工厂完
成,现场采用完全装配式施工,加快了装配速度。
槽钢内侧通过热弯加工设置凹槽,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既可用于焊接组合H型钢
柱,也可用于热轧H型钢柱,让槽钢避开H型钢柱翼板与腹板的焊缝凸起或热轧圆弧,使槽
钢侧板和背板容易贴到H型钢柱上,保证槽钢能够装配到位。槽钢长度大于等于端板,使槽
钢能够全面传递梁端内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2为本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
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2所示,该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的梁柱节点机构包括H型钢柱1,H型钢柱1
包括腹板11和翼板12。腹板11两侧都安装有加劲肋,加劲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槽钢2。
槽钢2内侧的侧板21都与腹板11相连,槽钢2的背板22都与对应的翼板12相连,
H型钢柱1的前后左右都连接有钢梁,钢梁端部都设置有端板4,钢梁包括强轴钢梁31
和弱轴钢梁32。
位于左右两侧的强轴钢梁31都通过端板4与对应翼板12相连,位于前后两侧的弱轴钢
梁32都通过端板4与对应槽钢2外侧的侧板21相连。
强轴钢梁31的内力一部分依次通过其端板4、强轴螺栓52、对应翼板12传递到H型钢
柱1的腹板11上,槽钢2内侧的侧板21与腹板11相连,使内侧侧板21与腹板11协同传力,
实现了补强,也使腹板11不需要增加厚度,降低成本。
强轴钢梁31的内力另一部分依次通过其端板4、对应翼板12、槽钢2外侧侧板21传递
到弱轴钢梁32的端板4上,使弱轴钢梁32的端板4也协同承担内力,提高了受力性能。
弱轴钢梁32的内力依次通过其端板4、槽钢2传递到腹板11上,相连的槽钢2背板22
和翼板12共同受力,相连的槽钢2内侧侧板21和腹板11也共同受力,补强效果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位于腹板11同一侧的两个槽钢2都与对应弱轴钢梁32的端板4通过弱轴螺栓51相连;
槽钢2的背板22都通过强轴螺栓52依次连接对应的翼板12和强轴钢梁31的端板4。
弱轴钢梁32的端板4将两个槽钢2的侧板21连接起来,与两个槽钢一起传递梁端内力,
提高了补强性能。强轴螺栓52将槽钢2、翼板12和强轴钢梁31的端板4连接起来,提高了
结构装配的整体性,。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位于腹板11同一侧的两个槽钢2之间设有间隔。通过间隔,操作人员可以进行强轴螺栓
52和弱轴螺栓51的安装,操作方便,也使在H型钢柱1内安装管路更加方便。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槽钢2内侧侧板21的顶部和底部都与腹板11施加角焊缝连接。每一个槽钢仅上下两处
焊接点,焊接热影响较小,因槽钢2的其它两面均有螺栓连接,无须将其内侧侧板21全部焊
接到腹板11上,焊接工作在工厂完成,加快了现场装配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槽钢2内侧侧板21与背板22之间的弯折处设置凹槽23。由于H型钢柱生产时,热轧H
型钢柱翼缘与腹板相交处会有圆弧,焊接H型钢柱翼缘和腹板相交处又会有焊缝,凹槽23
使槽钢2避开了圆弧或者焊缝,使槽钢2便于装配到H型钢柱上并能够装配到位。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槽钢2的长度大于等于端板4的长度。槽钢2的侧板21和背板22能够完全覆盖强轴钢
梁31的端板4和弱轴钢梁32的端板4,保证梁端内力都能够传递到槽钢2上,使槽钢2能
够协同受力,保证补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