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防盗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605175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6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779927.4

申请日:

2016.07.22

公开号:

CN205894938U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5B73/00; E05B45/06; G07C9/00

主分类号:

E05B73/00

申请人:

何政

发明人:

何政

地址: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凤凰南路豆芽湾巷21号附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毕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防盗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机构和锁闭机构;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上方,第二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粘附手机的吸附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用于容纳被附着物;连接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闭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分离或者合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手机通过吸附层连接于第二壳体的侧面,打开锁闭机构,并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开口朝向被附着物并插入被附着物,闭合锁闭机构,即可实现该手机防盗装置与被附着物的牢固连接。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防盗装置设计简单,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连接机构(3)和
锁闭机构(4);
所述第一壳体(1)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2)的背面设置有用
于粘附手机的吸附层,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用于容纳被附着物;
所述连接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
(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
所述锁闭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另一端,所述锁闭机
构(4)用于分离或者合拢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
述第一壳体(1)上的锁针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上的锁扣,所述锁针穿过被附着物后与
所述锁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
述第一壳体(1)上的母磁扣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上的子磁扣,所述母磁扣和所述子磁
扣相对设置且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
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两侧的两个挡板(31),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
体(2)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套装有弹性复位件(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32)设置为扭
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设置为胶体层或者吸
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盗控制器,所述防盗
控制器包括有报警模块、控制模块、触发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通,用于发送指令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触发模块用于采集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动作;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触发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和所述锁闭机构(4)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开关模块发送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提取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
至所述锁闭机构(4),
或,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触发模块的触发信号,并判定所述触发信号的正误,在判定触
发信号正确时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锁闭机构(4),以使锁闭机构(4)动作,在判定触发信号
错误时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报警模块,以使所述报警模块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模块设置为指纹识别装
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有警示灯和警
示扬声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机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设置为LED灯。

说明书

一种手机防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手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尤其是时下流行的智能手
机,已经成为人们获知外界讯息、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手机偷盗问题以及手机丢失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给手机使用者带来了严重的困扰,特
别是价格昂贵的手机,一旦被盗或丢失则会给手机使用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针对
上述问题的手机防盗装置、设备和方法应运而生。

例如:

一种可调节户外手机防盗锁,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扣件组成,两个扣件中部通过铆
钉锁定,扣件两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卡装手机,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机,扣
件长度可调节,在扣件远离手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锁固的连接部。这种可调节户外手机防
盗锁虽然解决了可以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手机的问题,但是设计较为复杂。

还例如:

一种手机防盗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接收防盗锁的信息,并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控制
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报警或者锁定手机。这种手机防盗系统需要植入手机内,且控制过程较
为复杂,使用不便。

因而,现有技术中的手机防盗装置较为复杂,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防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机防盗装
置较为复杂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防盗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机构和锁
闭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粘附
手机的吸附层,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用于容纳被附着物;

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
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锁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所述锁闭机构用于
分离或者合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闭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锁针和设置于所述第二
壳体上的锁扣,所述锁针穿过被附着物后与所述锁扣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闭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母磁扣和设置于所述第
二壳体上的子磁扣,所述母磁扣和所述子磁扣相对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两个
挡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上套装有弹性复位
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扭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设置为胶体层或者吸盘。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防盗控制器,所述防盗控制器包括有报警模块、控制模块、
触发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通,用于发送指令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触发模块用于采集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并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动作;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触发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和所述锁闭机构连接,所述控制模
块用于接收所述开关模块发送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提取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控制信
号至锁闭机构,

或,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触发模块的触发信号,并判定所述触发信号的正误,在判
定触发信号正确时发送控制信号至锁闭机构,以使锁闭机构动作,在判定触发信号错误时
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报警模块,以使报警模块动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模块设置为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
第一壳体的上端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有警示灯和警示扬声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警示灯设置为LED灯。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防盗装置设置有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连接结构和锁闭机构。其中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上方,第二壳体的背面设
置有用于粘附手机的吸附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用于容纳被附着物;连接机构设置
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闭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
和第二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分离或者合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手机通过吸附层连接于
第二壳体的侧面,打开锁闭机构,并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开口朝向被附着物并插
入被附着物,以使被附着物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闭合锁闭机构,即可实现该手机
防盗装置与被附着物的牢固连接。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防盗装置设计简单,使用方
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手机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手机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4中的防盗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壳体; 2-第二壳体; 3-连接机构;

4-锁闭机构; 31-挡板; 32-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以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防盗装置,手机通过这种手机防盗装置可牢固
连接于被附着物(包、口袋等)上,有效避免手机丢失以及被盗的事件发生。

具体而言,

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连接机构3和锁闭机构4。第一壳体1位于第二壳体2的
上方,第二壳体2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粘附手机的吸附层,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用于容
纳被附着物,连接机构3设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
壳体2,锁闭机构4设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另一端,用于分离或者合拢第一壳体1和
第二壳体2。

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1,锁闭机构4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上的锁针和
设置于第二壳体2上的锁扣,其中,锁针穿过被附着物后与锁扣连接。更为具体的,锁针与第
一壳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较为稳定。为了方便锁针穿过被附着物,锁针的
端部尖锐,为了更进一步方便锁针穿过被附着物后与锁扣配合连接,锁针端部设置有一定
弧度。为了与锁针配合使用,锁扣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并固定锁针的固定部。该可选方案中的
手机防盗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手机通过设置于第二壳体2背面的吸附层附着于第二壳
体2上,分离锁针和锁扣,并将手机防盗装置的开口朝向被附着物并插入被附着物,将锁针
穿过被附着物与锁扣连接,此时,被附着物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需要说明的
是:被附着物例如可以是:包包夹层、口袋外层等。

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连接机构3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两侧的两
个挡板31,两个挡板31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上套装有弹性复位件32。挡板31上设置有用
于穿过弹性复位件32的通孔,弹性复位件32的两端穿过两侧挡板31上的通孔并与挡板31连
接。其中,挡板31用于支撑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机构3的作用在于:在锁闭机构4处
于打开状态时,保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处于分离状态,保证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始
终保持一定张角,方便操作者将该手机防盗装置插入被附着物上。

上述可选方案中,弹性复位件32例如可以是,但不限定为扭簧。扭簧的其中一个支
脚与第一壳体1的下表面相抵,扭簧的另一个支脚与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相抵。扭簧可以保
证在锁闭机构4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始终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壳
体1和第二壳体2保持一定的张角。

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吸附层优选设置为吸盘,吸盘通过真空吸力,有效吸附住
手机。吸盘可以设置多个,吸盘的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定,吸盘的形状可以设置为
圆形或者方形等。

作为上述可选方案的替代方案,吸附层优选设置为胶体层,胶体层在较小的厚度
情况下即可实现牢固的吸附力。操作者只需将手机背面贴附于胶体层即可实现与手机防盗
装置的紧密连接。为了方便操作者多次重复使用,胶体层设置为可重复利用的胶体层,即操
作者经过多次分离和贴合操作均不会导致胶体层失效。更进一步地,在不使用该手机防盗
装置时,可在胶体层外贴附离型纸,离型纸用于防护和隔离,避免胶体层在未使用状态下发
生刮擦等损伤。

实施例2

该实施例是与实施例1相并列的另一优选方案,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1所
公开的技术方案属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范围,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1所公开的技
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锁闭机构4的结构不同,具
体而言,

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连接机构3和锁闭机构4。第一壳体1位于第二壳体2的
上方,第二壳体2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粘附手机的吸附层,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用于容
纳被附着物,连接机构3设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
壳体2,锁闭机构4设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另一端,用于分离或者合拢第一壳体1和
第二壳体2。

请参见图2,锁闭机构4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上的母磁扣和设置于第二壳体2上的
子磁扣。其中,母磁扣设置于第一壳体1靠近第二壳体2的侧面上,优选地,母磁扣居中设置。
子磁扣设置于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的侧面上,优选地,子磁扣居中设置。母磁扣和子磁
扣相对设置。母磁扣和子磁扣具有吸附状态和分离状态。当母磁扣和子磁扣为分离状态时,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张开,当母磁扣和子磁扣为吸附状态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合
拢。该可选方案中的手机防盗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手机通过设置于第二壳体2背面的吸
附层附着于第二壳体2上,分离母磁扣和子磁扣,并将手机防盗装置的开口朝向被附着物并
插入被附着物,调整母磁扣和子磁扣的位置使得第一次磁体和子磁扣相互吸引,此时,被附
着物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以及母磁扣和子磁扣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被附着物
例如可以是:包包夹层、口袋外层等。

实施例3

该实施例是与实施例2相并列的另一优选方案,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2所
公开的技术方案属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范围,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2所公开的技
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本实施例未设置有第一壳
体1,仅保留有第二壳体2,具体而言,

包括第二壳体2、连接机构3和锁闭机构4。第二壳体2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粘附手机
的吸附层,还设置有锁闭机构4,该锁闭机构4用于将手机防盗装置固定于被吸附物上。

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锁闭机构4包括母磁扣和子磁扣,子磁扣设置于第二壳体
2的远离吸附层的一侧,母磁扣可分离地设置于第二壳体2外侧。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手机
通过吸附层贴附于第二壳体2背面,然后将第二壳体2远离手机的侧面贴附于被附着物上,
(被附着物例如可以是:包的夹层或者口袋的外侧等),最后将子磁扣贴附于被附着物的另
一侧,调整子磁扣的位置,使子磁扣与母磁扣紧固,此时,被附着物位于母磁扣和子磁扣之
间。

作为上述可选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壳体2和母磁扣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件,母磁
扣与第二壳体2通过该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不限定为绳索、弹簧等。设置连接件的有益效果
在于:可以有效防止母磁扣的丢失。

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吸附层优选设置为吸盘,吸盘通过真空吸力,可以有效吸
附住手机。吸盘可以设置多个,吸盘的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定,吸盘的形状可以设
置为圆形或者方形等。

作为上述可选方案的替代方案,吸附层优选设置为胶体层,胶体层在较小的厚度
情况下即可实现牢固的吸附力。操作者只需将手机背面贴附于胶体层即可实现与手机防盗
装置的紧密连接。为了方便操作者多次重复使用,胶体层设置为可重复利用胶体层,即操作
者经过多次分离和贴合操作均不会导致胶体层失效。更为具体的,在不使用该手机防盗装
置时,可在胶体层外贴附离型纸,离型纸用于防护和隔离,避免胶体层在未使用状态下发生
刮擦等损伤。

实施例4

该实施例是与实施例3相并列的另一优选方案,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3所
公开的技术方案属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范围,在区别技术特征之外的实施例3所公开的技
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本实施例还设置有防盗控
制器,具体而言,

请参见图3,防盗控制器包括有报警模块、控制模块、触发模块以及开关模块。

开关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通,用于发送指令给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与触发模块、报警模块和锁闭机构4连接,用于发送控制命令至触发模
块、报警模块和锁闭机构4。

触发模块用于采集触发信号,并将触发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

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并根据控制命令产生相应的动作。

关于控制模块的控制过程,具体说明如下:

开关模块发送指令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指令提取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
控制信号至锁闭机构4,

或,

触发模块发送触发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触发信号判断触发信号的正
误,在判定触发信号正确时发送控制信号至锁闭机构4,以使锁闭机构4动作,在判定触发信
号错误时发送控制信号至报警模块,以使报警模块动作;

更为具体地,

当使用该手机防盗装置时,将贴附有手机的手机防盗装置放置于被附着物内,开
启开关模块,开关模块发送开启指令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开启指令后启动防盗控制
器。触发模块发送触发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触发信号判断触发信号的正误,在判
定触发信号正确时发送控制信号至锁闭机构4,在判定触发信号错误时发送控制信号至报
警模块。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内预设有标准信号,控制模块接收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
号与标准信号相对比,在触发信号与标准信号匹配时,判定触发信号正确,控制模块发送控
制信号至锁闭机构4,锁闭机构4根据该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锁闭机构4,此时可以分离或合
拢该手机防盗装置和被附着物,即首次触发,锁闭机构4的打开,再次触发后,锁闭机构4关
闭。在触发信号与标准信号不相等时,控制模块判定触发信号错误,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
至报警模块,该报警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后产生相应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锁闭机构优选设
置为磁扣,磁扣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上的母磁扣和设置于第二壳体2上的子磁扣,防盗控
制器与锁闭机构电连接,磁扣在通电的状态下连接,磁扣在断电的状态下断开。

当不需要使用该手机防盗装置时,关闭开关模块,开关模块发送关闭指令至控制
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关闭指令后提取相应的控制命令,锁闭机构4接收该控制命令,并在该
控制命令的作用下打开,此时可以分离该手机防盗装置和被附着物。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触发模块后,当使用者本人触发该触发模块,触发模块传递触
发信号至控制模块后,控制模块判定触发信号正确,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至锁闭机构4,
以使锁闭机构4打开或关闭,完成开启或者关闭动作;当并非使用者本人触发该触发模块,
例如偷窃者触发该触发模块,控制模块判定触发信号错误,并发送控制信号至报警模块,报
警模块提取报警信号,以使报警模块产生相应的动作。

该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触发模块设置为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设置于第
一壳体1的上端面。当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防盗装置时,手指触摸指纹识别装置,指纹
识别装置读取指纹信号,并将该指纹信号转化为触发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判定
该触发信号的正误,并相应地根据该判定结果发送控制信号至锁闭机构4或报警模块。

上述可选方案中,报警模块包括有警示灯和警示扬声器。报警模块接收控制模块
发送的控制信号后,提取报警信号,警示灯和警示扬声器根据该警示信号产生灯光信号和
声音信号,具体为警示灯闪和警示扬声器响。

上述可选方案中,警示灯设置为LED灯,LED灯优选设置为红色LED灯。

上述可选方案中,警示灯设置有闪频模式,在警示灯接收到警示信号后,警示灯以
间断的形式亮灯。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机防盗装置设置有防盗控制器,在该防盗控制器的控制作
用下,可以实现下述功能:

首先,操作者触发防盗控制器的触发模块,可以打开或关闭锁闭机构4,当首次触
发该触发模块,锁闭机构4在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下打开,以使手机防盗装置和被附着物分
离,当再次触发该触发模块,锁闭机构4在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下闭合,以使机防护装置和
被附着物打开。

其次,非操作者本人(例如是偷窃者)触发防盗控制器的触发模块,报警模块在控
制模块的控制命令下动作。

再次,操作者本人触发防盗控制器的开关模块,可以实现防盗控制器的启闭,当通
过开关模块发送开启指令时,锁闭机构4在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下闭合,以使手机防盗装置
和被附着物连接,当通过开关模块发送闭合指令时,闭合机构载控制模块的控制命令下打
开,以使手机防盗装置和被附着物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一种手机防盗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手机防盗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手机防盗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手机防盗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机防盗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防盗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机构和锁闭机构;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上方,第二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粘附手机的吸附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用于容纳被附着物;连接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闭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另一端,用于分离或者合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手机通过吸附层连接于第二壳体的侧面,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