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公路、市政桥梁箱梁结构采用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自重大、材料强度低,制约了其向大跨度整孔运架方向的发展。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将其应用于箱梁结构,可解决普通混凝土材料自重大、材料强度低的问题,但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工作性差,需要高温蒸养,对施工工艺要求高,整孔现浇或预制施工对蒸养房屋及设备条件要求高,难以达到湿度和温度要求,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拼装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结构尺寸小,自重轻,跨越能力强;采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可降低施工难度,易于保证质量,可用于大规模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实现拼装后整孔运架,节约投资,环保性更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装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将单个构件预制后再行拼装,解决了将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应用于箱梁结构中存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拼装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其特征在于:
纵向由多节预制节段拼接组成;
预制节段包括顶部的π形顶板、底部的π形底板以及二者之间两侧的两块腹板,均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
π形底板与腹板的相接处为底板与腹板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π形顶板与腹板的相接处为顶板与腹板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π形顶板、底部的π形底板以及二者之间两侧的两块腹板通过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拼接成封闭结构。
预制节段纵向两侧的拼接面呈锯齿状,通过环氧树脂胶与相邻预制节段拼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一个整孔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进行拆分,纵向分为多个节段,每个纵向节段又分为π形顶板、腹板和π形底板,每个板件进行预制,然后现浇连接成为单个节段,每个节段通过节段拼装方式形成整孔箱梁,通过预制顶板、底板,将顶板与腹板连接节点、底板与腹板连接节点设置在受力较小的腹板上下部,既降低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施工难度,也保证了箱梁的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施工方法与整孔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相比,预制构件模板简单,施工振捣方便,不需要大面积的蒸养房和大功率蒸养设备,易于质量控制,投资省,效率高,环保性好。可用于大范围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适用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的整孔预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箱梁断面及预制板构造图。
图2为整孔箱梁构造及钢束布置图。
图3节段接缝大样图。
图中,1-π形顶板,2-腹板,3-π形底板,4-顶板与腹板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5-底板与腹板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6-预制节段,7-环氧树脂胶,8-临时及永久纵向预应力钢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拼装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纵向由多节预制节段6拼接组成。预制节段6包括顶部的π形顶板1、底部的π形底板3以及二者之间两侧的两块腹板2,均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
π形底板3与腹板2的相接处为底板与腹板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5,左右两侧对称设置;π形顶板1与腹板2的相接处为顶板与腹板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4,左右两侧对称设置;π形顶板1、底部的π形底板3以及二者之间两侧的两块腹板2通过现浇活性粉末混凝土节点拼接成封闭结构。
预制节段6纵向两侧的拼接面呈锯齿状,通过环氧树脂胶7与相邻预制节段6拼接固定。
上述拼装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制π形顶板1、腹板2和π形底板3:
预制构件组模、钢筋放置并预留钢筋接头;活性粉末混凝土浇筑并高温蒸养;
步骤二,单个预制节段组拼:
在组拼台位按设计图要求组拼,连接节点预留钢筋;现浇腹板上下部4个连接节点活性粉末混凝土并高温蒸养;形成1个箱梁预制节段;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直至1孔梁全部节段预制完毕;
步骤四:各预制节段纵向拼装:
相邻节段端面涂环氧树脂胶;张拉临时预应力钢束;
步骤五:张拉箱梁永久纵向预应力钢束。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