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605019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26610.8

申请日:

2016.03.23

公开号:

CN205474869U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D21/06

主分类号:

E01D21/06

申请人: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学成; 张磊; 师忠盼; 陈伟; 静国锋; 鲁伟; 闫永涛; 黄瑞忠; 孙晓义; 李飒轩; 吴洪波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景丽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包括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安装在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的主梁系统、对主梁系统纵桥向移动的纵移系统、将箱梁节段吊装至主梁系统上的悬臂吊、供吊装至主梁系统上的多个箱梁节段拼装的拼装架和对箱梁节段进行拼装的拼装车,主梁系统位于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方,拼装架安装于主梁系统上;主梁系统包括两个主梁,主梁上装有前导梁和后导梁;拼装车包括拼装位调整装置和纵移机构;纵移系统包括主梁吊装装置和推动主梁系统沿纵桥向水平移动的纵移推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整体安装高度较低且架设过程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过程,且拼装精度易于控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水平支撑
系统、安装在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的主梁系统、对所述主梁系统进行
纵桥向移动的纵移系统、将箱梁节段(1)吊装至所述主梁系统上的悬臂
吊(2)、供吊装至所述主梁系统上的多个所述箱梁节段(1)拼装的拼装
架(3)和对箱梁节段(1)进行拼装的拼装车(5),所述主梁系统位于
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方,所述拼装架(3)安装于所述主梁系统上,
所述悬臂吊(2)位于所述主梁系统的后侧上方;
所述主梁系统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且
均沿纵桥向布设的主梁(4-1)和多道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主梁(4-1)
之间的连接梁(4-2);两个所述主梁(4-1)的前侧均安装有一个前导梁
(4-3)且二者的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后导梁(4-4),每个所述主梁(4-1)
与位于其前后侧的前导梁(4-3)和后导梁(4-4)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拼装车(5)包括对箱梁节段(1)的拼装位置进行调整的拼装位
调整装置和带动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纵桥向移动的纵移机构;所述纵移机
构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主梁(4-1)上且能纵桥向移动的拼装小
车(5-1),两个所述拼装小车(5-1)呈对称布设;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
包括两个能分别支撑于箱梁节段(1)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的位置调整机
构,两个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对称布设在两个所述拼装小车(5-1)上;
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包括三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底部支撑
装置,三个所述底部支撑装置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
底部支撑装置包括能固定在桥墩(7)上的墩旁托架(6)和安装在墩旁托
架(6)上的水平支撑装置,所述水平支撑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
所述主梁(4-1)进行支撑的支撑台车(8),两个所述支撑台车(8)对
称安装于墩旁托架(6)的左右两侧上方,两个所述主梁(4-1)分别支撑
于两个所述支撑台车(8)上;
所述纵移系统包括对所述主梁系统进行吊装的主梁吊装装置和推动
所述主梁系统沿纵桥向水平移动的纵移推动装置;所述主梁吊装装置包括
能支撑于桥墩(7)上的前吊架(9)和位于前吊架(9)后侧的中吊架(10),
所述前吊架(9)和中吊架(10)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吊架(9)的左
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前导梁(4-3)上,所述中吊架(10)的左右
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主梁(4-1)或两个所述后导梁(4-4)上;所述
纵移推动装置包括三组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水平支撑装置上的纵移推动
机构(11),每组所述纵移推动机构(11)均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
述主梁(4-1)进行向前顶推的纵移推动机构(11),两个所述纵移推动
机构(11)对称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装置中的两个所述支撑台车(8)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吊架(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吊架(10)沿纵桥向
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所述前吊架(9)包括沿横桥向布设的第一吊装横梁(9-1)、多个由
左至右布设在第一吊装横梁(9-1)下方的第一竖向支撑件(9-2)和对两
个所述前导梁(4-3)分别进行吊装的第一吊装件(9-3),两个所述第一
吊装件(9-3)分别布设在第一吊装横梁(9-1)的左右两侧下方;
所述中吊架(10)包括沿横桥向布设的第二吊装横梁(10-1)、多个
由左至右布设在第二吊装横梁(10-1)下方的第二竖向支撑件(10-2)和
对两个所述主梁(4-1)或两个所述后导梁(4-4)分别进行吊装的第二吊
装件(10-3),两个所述第二吊装件(10-3)分别布设在第二吊装横梁(10-1)
的左右两侧下方。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纵移推动机构(11)包括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顶推油缸(11-1)
和能在主梁(4-1)底部前后滑移的纵向滑移座(11-2),所述主梁(4-1)
底部设置有一道供纵向滑移座(11-2)滑移的纵向移动轨道(4-13),所
述纵向移动轨道(4-13)沿主梁(4-1)的长度方向布设且其位于主梁(4-1)
的正下方;所述纵向顶推油缸(11-1)的后部以铰接方式安装在支撑台车
(8)上且其前端以铰接方式安装在纵向滑移座(11-2)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主梁(4-1)为由多个主梁节段拼接而成的钢梁,多个所述主梁
节段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主梁节段均为矩形梁;
所述连接梁(4-2)、前导梁(4-3)和后导梁(4-4)均为由多根杆
件拼接而成的桁架梁。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拼装架(3)包括多个分别对多个所述箱梁节段(1)进行水平支
撑的组合式拼装支架,多个所述组合式拼装支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纵桥
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个所述组合式拼装支架均包括两个对称支撑于箱
梁节段(1)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的梁侧支撑架(3-1),两个所述梁侧支
撑架(3-1)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主梁(4-1)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悬臂吊(2)包括位于所述主梁系统后侧上方的悬臂吊架(2-1)、
安装在悬臂吊架(2-1)上且能在悬臂吊架(2-1)上进行前后移动的起重
小车(2-2)和对箱梁节段(1)进行吊装并能对所吊装箱梁节段(1)进
行水平旋转的旋转吊具(2-3),所述悬臂吊架(2-1)沿纵桥向布设,所
述旋转吊具(2-3)吊装在起重小车(2-2)上;
所述墩旁托架(6)包括固定在桥墩(7)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
架包括上框架(6-1)和位于上框架(6-1)下方的下框架(6-2),所述
上框架(6-1)和下框架(6-2)均为矩形框架且二者均套装固定在桥墩(7)
上,所述上框架(6-1)和下框架(6-2)之间通过多道架体连接杆(6-3)
进行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左侧设置有左侧托架且其右侧设置有右侧托
架,所述左侧托架和所述右侧托架呈对称布设;所述左侧托架包括多个均
沿横桥向布设的左侧支撑架(6-4),所述右侧托架包括多个均沿横桥向
布设的右侧支撑架(6-5),多个所述左侧支撑架(6-4)沿纵桥向由前至
后布设,且多个所述右侧支撑架(6-5)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
于:两个所述主梁(4-1)上均安装有一个供拼装小车(5-1)前后移动的
纵移轨道(5-2),所述纵移轨道(5-2)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拼装小车(5-1)
安装于纵移轨道(5-2)上;
所述拼装小车(5-1)包括车架(5-11)、安装在车架(5-11)底部
且沿纵移轨道(5-2)前后移动的行走装置和对所述行走装置进行驱动的
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安装在车架(5-11)上,所述行走装置
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中的两个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分别位于拼装架(3)
的左右两侧;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车架(5-11)前后两侧上方的
竖向支撑架(5-12)、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5-12)上的
横向滑移轨道(5-13)、两个分别沿两个所述横向滑移轨道(5-13)进行
前后移动的竖向移动架(5-14)、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
(5-14)上的高程调整机构和两个分别带动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5-14)
进行横桥向移动的横向调整机构,两个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
所述竖向支撑架(5-12)外侧,且两个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
竖向移动架(5-14)连接;所述高程调整机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横向调
整机构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5-14)分别
安装在两个所述横向滑移轨道(5-13)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程调整机构和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均为液压顶升机构;
所述纵移轨道(5-2)包括左右两道呈平行布设的钢轨,两道所述钢
轨均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车架(5-11)左右两侧下方且能分
别在两道所述钢轨上前后移动的行走机构(5-17),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为
行走驱动电机(5-18),两个所述行走机构(5-17)均与行走驱动电机(5-18)
进行传动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撑台车(8)包括安装在墩旁托架(6)上的台车架(8-1)、
两个分别安装在台车架(8-1)前后两侧上方且由下至上对主梁(4-1)进
行支承的支承装置(8-2)和两个对主梁(4-1)进行限位的外侧限位装置
(8-3),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8-3)分别安装在台车架(8-1)的前
后两侧上方,两个所述支承装置(8-2)均均位于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
(8-3)之间;
两个所述支承装置(8-2)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承装置(8-2)包括沿
横桥向布设的安装轴(8-22)、两个对称支撑于主梁(4-1)左右两侧下
方的托轮(8-21)和两个对称安装在台车架(8-1)左右两侧上方的竖向
支撑座(8-23),两个所述托轮(8-21)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分别安装
在安装轴(8-22)左右两侧,所述安装轴(8-22)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
两个所述竖向支撑座(8-23)上;
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8-3)的结构相同;所述外侧限位装置(8-3)
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外侧限位机构(8-31);所述外侧限位机构(8-31)
包括安装在台车架(8-1)上的底部安装座(8-311)、位于底部安装座
(8-311)上方的中部安装架(8-312)和安装在中部安装架(8-312)上
且挂装在主梁(4-1)外侧的挂轮(8-313),所述挂轮(8-313)沿纵桥
向布设;所述主梁(4-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供挂轮(8-313)挂装
的挂装台(4-11),所述挂装台(4-11)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挂轮(8-313)
位于挂装台(4-11)上方且其能在挂装台(4-11)上前后移动;所述中部
安装架(8-312)与底部安装座(8-311)之间通过连接架(8-314)进行
连接,所述连接架(8-314)与中部安装架(8-312)和底部安装座(8-311)
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限位机构(8-31)中挂轮(8-3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挂
轮(8-313)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
两个所述支承装置(8-2)之间设置有对主梁(4-1)进行支撑的支撑
立柱(8-4),所述支撑立柱(8-4)的顶端高度低于支承装置(8-2)的
顶端高度。

说明书

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段拼装箱梁架设
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施工技术也在不但的革新,节段拼装箱梁施工
以其施工速度快、工厂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劳动效率及环境适
应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并且节段拼装箱梁的架设精度
要求也同样大大提高。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起自芜湖市无为县石涧,连接北沿江高速公路,经
仓头、陡沟,在矶头山跨越长江,止于繁昌峨山,接已建成的芜湖至铜陵
高速公路,全长约57公里。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无为堤北引桥杨家桥段全
长2490m,无为堤北引桥贵山段,全长1140m,上述两个桥段横向分左右
两幅,上部结构采用30m跨径的6车道节段拼装箱梁,双幅共242孔箱梁。
采用节段拼装箱梁施工方法对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进行施工时,工程量大且
施工工期短,施工难度较大。

架桥机是将预制好的梁片放置到预制好的桥墩上的设备,架桥机主要
包括上行式架桥机和下行式架桥机两种类型,其中上行式架桥机是指架桥
机主梁位于所施工箱梁上方,借助已施工成型箱梁和桥墩进行移动;下行
式架桥机是指架桥机主梁位于所施工箱梁下方,完全借助桥墩进行移动。
目前,节段拼装箱梁施工采用的架桥机大都为上行式架桥机。与下行式架
桥机相比,上行式架桥机具有无需铺设运行轨道、起升高度大、安装方便
等优点,但上行式架桥机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整体安装高度较高,稳定
性较低;第二、对桥梁下部结构要求较高,具体是对所施工桥梁的墩身结
构要求高,以满足稳固、卡靠支撑需求;第三、架设施工过程较为复杂,
需提前安装墩顶梁并进行吊具倒运,并且需考虑首尾跨拼装顺序;第四、
上行式架桥机梁段拼装过程的通视性较差,拼装精度不易控制且线形调整
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整体安
装高度较低且架设施工过程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节段拼
装箱梁架设施工过程,且拼装精度易于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段拼装箱
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安装在所述底部
水平支撑系统上的主梁系统、对所述主梁系统进行纵桥向移动的纵移系
统、将箱梁节段吊装至所述主梁系统上的悬臂吊、供吊装至所述主梁系统
上的多个所述箱梁节段拼装的拼装架和对箱梁节段进行拼装的拼装车,所
述主梁系统位于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方,所述拼装架安装于所述主梁
系统上,所述悬臂吊位于所述主梁系统的后侧上方;

所述主梁系统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且
均沿纵桥向布设的主梁和多道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主梁之间的连接
梁;两个所述主梁的前侧均安装有一个前导梁且二者的后侧均安装有一个
后导梁,每个所述主梁与位于其前后侧的前导梁和后导梁均布设在同一竖
直面上;

所述拼装车包括对箱梁节段的拼装位置进行调整的拼装位调整装置
和带动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纵桥向移动的纵移机构;所述纵移机构包括两
个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主梁上且能纵桥向移动的拼装小车,两个所述拼装
小车呈对称布设;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包括两个能分别支撑于箱梁节段的
顶板左右两侧下方的位置调整机构,两个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对称布设在两
个所述拼装小车上;

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包括三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底部支撑
装置,三个所述底部支撑装置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
底部支撑装置包括能固定在桥墩上的墩旁托架和安装在墩旁托架上的水
平支撑装置,所述水平支撑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主梁进行支
撑的支撑台车,两个所述支撑台车对称安装于墩旁托架的左右两侧上方,
两个所述主梁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支撑台车上;

所述纵移系统包括对所述主梁系统进行吊装的主梁吊装装置和推动
所述主梁系统沿纵桥向水平移动的纵移推动装置;所述主梁吊装装置包括
能支撑于桥墩上的前吊架和位于前吊架后侧的中吊架,所述前吊架和中吊
架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吊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前导梁
上,所述中吊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主梁或两个所述后导梁
上;所述纵移推动装置包括三组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水平支撑装置上的纵
移推动机构,每组所述纵移推动机构均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主梁
进行向前顶推的纵移推动机构,两个所述纵移推动机构对称安装在所述水
平支撑装置中的两个所述支撑台车上。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吊架的数量为一
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吊架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所述前吊架包括沿横桥向布设的第一吊装横梁、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在
第一吊装横梁下方的第一竖向支撑件和对两个所述前导梁分别进行吊装
的第一吊装件,两个所述第一吊装件分别布设在第一吊装横梁的左右两侧
下方;

所述中吊架包括沿横桥向布设的第二吊装横梁、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在
第二吊装横梁下方的第二竖向支撑件和对两个所述主梁或两个所述后导
梁分别进行吊装的第二吊装件,两个所述第二吊装件分别布设在第二吊装
横梁的左右两侧下方。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纵移推动机构包括
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顶推油缸和能在主梁底部前后滑移的纵向滑移座,所
述主梁底部设置有一道供纵向滑移座滑移的纵向移动轨道,所述纵向移动
轨道沿主梁的长度方向布设且其位于主梁的正下方;所述纵向顶推油缸的
后部以铰接方式安装在支撑台车上且其前端以铰接方式安装在纵向滑移
座上。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梁为由多个主梁
节段拼接而成的钢梁,多个所述主梁节段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
述主梁节段均为矩形梁;

所述连接梁、前导梁和后导梁均为由多根杆件拼接而成的桁架梁。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拼装架包括多个分
别对多个所述箱梁节段进行水平支撑的组合式拼装支架,多个所述组合式
拼装支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个所述组合式
拼装支架均包括两个对称支撑于箱梁节段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的梁侧支
撑架,两个所述梁侧支撑架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主梁
上。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悬臂吊包括位于所
述主梁系统后侧上方的悬臂吊架、安装在悬臂吊架上且能在悬臂吊架上进
行前后移动的起重小车和对箱梁节段进行吊装并能对所吊装箱梁节段进
行水平旋转的旋转吊具,所述悬臂吊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旋转吊具吊装
在起重小车上;

所述墩旁托架包括固定在桥墩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框
架和位于上框架下方的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均为矩形框架且二者
均套装固定在桥墩上,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通过多道架体连接杆进行
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左侧设置有左侧托架且其右侧设置有右侧托架,所
述左侧托架和所述右侧托架呈对称布设;所述左侧托架包括多个均沿横桥
向布设的左侧支撑架,所述右侧托架包括多个均沿横桥向布设的右侧支撑
架,多个所述左侧支撑架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且多个所述右侧支撑架
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主梁上均安装
有一个供拼装小车前后移动的纵移轨道,所述纵移轨道沿纵桥向布设,所
述拼装小车安装于纵移轨道上;

所述拼装小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底部且沿纵移轨道前后移动的行
走装置和对所述行走装置进行驱动的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安
装在车架上,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中的两个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分别位于拼装架的
左右两侧;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车架前后两侧上方的竖向支
撑架、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上的横向滑移轨道、两个分别
沿两个所述横向滑移轨道进行前后移动的竖向移动架、两个分别安装在两
个所述竖向移动架上的高程调整机构和两个分别带动两个所述竖向移动
架进行横桥向移动的横向调整机构,两个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分别安装在两
个所述竖向支撑架外侧,且两个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竖向移
动架连接;所述高程调整机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横向调整机构沿横桥向
布设且其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横向滑移
轨道上。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高程调整机构和所
述横向调整机构均为液压顶升机构;

所述纵移轨道包括左右两道呈平行布设的钢轨,两道所述钢轨均沿纵
桥向布设;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车架左右两侧下方且能分别在两
道所述钢轨上前后移动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为行走驱动电机,
两个所述行走机构均与行走驱动电机进行传动连接。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台车包括安装
在墩旁托架上的台车架、两个分别安装在台车架前后两侧上方且由下至上
对主梁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和两个对主梁进行限位的外侧限位装置,两个
所述外侧限位装置分别安装在台车架的前后两侧上方,两个所述支承装置
均位于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之间;

两个所述支承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承装置包括沿横桥向布设的安
装轴、两个对称支撑于主梁左右两侧下方的托轮和两个对称安装在台车架
左右两侧上方的竖向支撑座,两个所述托轮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分别安
装在安装轴左右两侧,所述安装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
撑座上;

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外侧限位装置包括左右两个
对称布设的外侧限位机构;所述外侧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台车架上的底部
安装座、位于底部安装座上方的中部安装架和安装在中部安装架上且挂装
在主梁外侧的挂轮,所述挂轮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主梁的底部左右两侧均
设置有供挂轮挂装的挂装台,所述挂装台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挂轮位于挂
装台上方且其能在挂装台上前后移动;所述中部安装架与底部安装座之间
通过连接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架与中部安装架和底部安装座之间均以铰
接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侧限位机构中挂
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挂轮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

两个所述支承装置之间设置有对主梁进行支撑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
立柱的顶端高度低于支承装置的顶端高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

2、整体安装高度较低,稳定性高。

3、结构简单且拆装简便,主要包括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安装在底部
水平支撑系统上的主梁系统、对主梁系统进行纵桥向移动的纵移系统、将
箱梁节段吊装至主梁系统上的悬臂吊、供吊装至主梁系统上的多个箱梁节
段拼装的拼装架和对箱梁节段进行拼装的拼装车,主梁系统位于底部水平
支撑系统上方,拼装架安装于主梁系统上,悬臂吊位于主梁系统的后侧上
方,实际安装简便且拆卸方便。

4、所采用的拼装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
较低,主要包括对待调整箱梁节段的拼装位置进行调整的拼装位调整装置
和带动拼装位调整装置纵桥向移动的纵移机构;纵移机构包括两个能纵桥
向移动的拼装小车。

5、所采用的拼装车使用操作简便且调整过程易于控制,对箱梁节段
的拼装位置进行调整时,采用拼装位调整装置中的两个高程调整机构分别
对箱梁节段的左右两侧高程进行调整,通过控制两个高程调整机构的顶升
高度能对箱梁节段的左右两侧高程进行简便、快速且准确调整;采用拼装
位调整装置中的两个横向调整机构沿横桥向对箱梁节段的位置进行左右
调整,通过控制两个横向调整机构的顶升高度能对箱梁节段的横桥向位置
进行简便、快速且准确调整;采用两个拼装小车沿纵桥向对箱梁节段的位
置进行前后调整,通过控制两个拼装小车的纵桥向位移能对箱梁节段的纵
桥向位置进行简便、快速且准确调整,仅需一人便能完成调整过程,省工
省时。并且,由于高程调整机构和横向调整机构均为液压顶升机构,因而
控制简便且控制精度高。对拼装小车的纵桥向位移进行控制时,仅需对行
走驱动电机进行控制即可,控制简便且控制精度高。因而,高程调整机构、
横向调整机构和拼装小车(具体是行走驱动电机)的控制过程均为自动控
制过程,控制简便且控制精度高。

6、所采用的拼装车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箱梁节段的三维
坐标调整过程,通过高程调整机构、横向调整机构和拼装小车实现箱梁节
段拼装位置的自动精调目的,从而实现箱梁节段的自动对位拼装,并能有
效解决现有人工控制精调小车进行箱梁节段三维坐标调整方法存在的所
需劳动力多且动作同步性要求高、精调时需两名测设人员和四名精调小车
操作手共同配合、采用人工手动调整方式、需反复多次进行调整、调整幅
度只能依靠精调小车操作手的操作经验进行控制、调整过程不易控制且调
整精度较低等问题。并且,拼装车能与拼装架进行相互配合,实现在主梁
系统上对箱梁节段进行自动对位拼装的目的,能有效保证拼装精度和拼装
后整孔梁的线形。因而,拼装车具有液压驱动进行精调的优点,采用四点
支撑、三点平衡原理,能对箱梁节段进行前后、左右和上下三维调整,避
免箱梁节段单点受力过大,同时能利用拼装车实现箱梁节段搬运,省工省
时省力。

7、所采用的拼装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简便、使用效果
好,包括多个分别对多个箱梁节段进行水平支撑的组合式拼装支架,每个
组合式拼装支架均包括两个对称支撑于箱梁节段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的
梁侧支撑架,为箱梁节段拼接过程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拼装平台。

8、所采用的纵移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
包括对主梁系统进行吊装的主梁吊装装置和推动主梁系统沿纵桥向水平
移动的纵移推动装置;其中,主梁吊装装置包括能支撑于桥墩上的前吊架
和位于前吊架后侧的中吊架,纵移推动装置包括三组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
水平支撑装置上的纵移推动机构,每组纵移推动机构均包括左右两个分别
对两个主梁进行向前顶推的纵移推动机构,两个纵移推动机构对称安装在
水平支撑装置中的两个支撑台车上。架桥机过孔作业时,采用纵移系统结
构实现自行式前移,不依靠起重设备,无需安装支撑部件,并且纵向前移
过程平稳且纵向前移过程易于控制。

9、所采用的底部水平支撑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拆装简便、使
用效果好,包括三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底部支撑装置,底部支撑装
置包括能固定在桥墩上的墩旁托架和安装在墩旁托架上的水平支撑装置,
水平支撑装置均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主梁进行支撑的支撑台车,
两个支撑台车对称安装于墩旁托架的左右两侧上方。实际使用时,该底部
水平支撑系统直接支撑在桥墩上,支撑稳固、可靠,并且对墩身结构要求
低。

10、所采用的支撑台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
果好,包括安装在墩旁托架上的台车架、两个分别安装在台车架前后两侧
上方且由下至上对主梁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和两个对主梁进行限位的外
侧限位装置,两个外侧限位装置分别安装在台车架的前后两侧上方,两个
支承装置均位于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之间,不仅能为主梁系统提供平
稳、可靠支撑,并且能确保主梁系统纵桥向前移过程平稳进行,同时能保
证主梁系统的纵桥向移动不偏离所施工箱梁的中心轴线。

11、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具有下行式主梁、悬臂吊喂梁、拼装
车精确调梁和纵移系统自动纵桥向前移动等多方面优点,整装高度低,稳
定性高,拼装车与拼装架相配合将整孔梁在主梁系统上进行定位拼装,无
需墩顶梁提前安装、吊具倒运,并且无需考虑首尾跨拼装顺序,操作简便;
同时,通视性好,拼装精度易于控制且线形调整简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整体安装高度较低
且架设施工过程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节段拼装箱梁架设
施工过程,且拼装精度易于控制。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梁与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梁、连接梁与外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梁、连接梁与外侧支架的横桥向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吊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拼装架与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拼装架和拼装车的横桥向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悬臂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墩旁托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台车的纵桥向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拼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拼装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纵移推动机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对箱梁进行架设时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梁节段; 2—悬臂吊; 2-1—悬臂吊架;

2-2—起重小车; 2-3—旋转吊具; 3—拼装架;

3-11—前侧支架; 3-12—后侧支架; 3-13—纵向连接架;

3-14—竖向支撑柱; 3-15—水平支撑垫板; 4-1—主梁;

4-11—挂装台; 4-12—外侧支架; 4-13—纵向移动轨道;

4-2—连接梁; 4-3—前导梁; 4-4—后导梁;

5—拼装车; 5-1—拼装小车; 5-11—车架;

5-12—竖向支撑架; 5-13—横向滑移轨道; 5-14—竖向移动架;

5-15—高程调整千斤顶; 5-16—横向调整油缸; 5-17—行走机构;

5-18—行走驱动电机; 5-19—制动电机; 5-2—纵移轨道;

6—墩旁托架; 6-1—上框架; 6-2—下框架;

6-3—架体连接杆; 6-4—左侧支撑架; 6-5—右侧支撑架;

7—桥墩; 8—支撑台车; 8-1—台车架;

8-2—支承装置; 8-21—托轮; 8-22—安装轴;

8-23—竖向支撑座; 8-3—外侧限位装置; 8-31—外侧限位机构;

8-311—底部安装座; 8-312—中部安装架; 8-313—挂轮;

8-314—连接架; 8-4—竖向支撑机构; 9—前吊架;

9-1—第一吊装横梁; 9-2—第一竖向支撑件;

9-3—第一吊装件; 10—中吊架; 10-1—第二吊装横梁;

10-2—第二竖向支撑件; 10-3—第二吊装件; 11—纵移推动机构;

11-1—纵向顶推油缸; 11-2—纵向滑移座; 11-3—滑轮;

11-4—油缸支撑架; 11-5—铰接座; 12—横向顶推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安装在所述底部水
平支撑系统上的主梁系统、对所述主梁系统进行纵桥向移动的纵移系统、
将箱梁节段1吊装至所述主梁系统上的悬臂吊2、供吊装至所述主梁系统
上的多个所述箱梁节段1拼装的拼装架3和对箱梁节段1进行拼装的拼装
车5,所述主梁系统位于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方,所述拼装架3安装
于所述主梁系统上,所述悬臂吊2位于所述主梁系统的后侧上方。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述主梁系统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
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且均沿纵桥向布设的主梁4-1和多道由前至后连接于
两个所述主梁4-1之间的连接梁4-2;两个所述主梁4-1的前侧均安装有
一个前导梁4-3且二者的后侧均安装有一个后导梁4-4,每个所述主梁4-1
与位于其前后侧的前导梁4-3和后导梁4-4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如图14、图15所示,所述拼装车5包括对箱梁节段1的拼装位置进
行调整的拼装位调整装置和带动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纵桥向移动的纵移
机构;所述纵移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主梁4-1上且能纵桥向
移动的拼装小车5-1,两个所述拼装小车5-1呈对称布设;所述拼装位调
整装置包括两个能分别支撑于箱梁节段1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的位置调整
机构,两个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对称布设在两个所述拼装小车5-1上;

结合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包括三个沿
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底部支撑装置,三个所述底部支撑装置的结构均相
同且其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底部支撑装置包括能固定在桥墩7上的墩
旁托架6和安装在墩旁托架6上的水平支撑装置,所述水平支撑装置包括
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主梁4-1进行支撑的支撑台车8,两个所述支撑
台车8对称安装于墩旁托架6的左右两侧上方,两个所述主梁4-1分别支
撑于两个所述支撑台车8上。

所述纵移系统包括对所述主梁系统进行吊装的主梁吊装装置和推动
所述主梁系统沿纵桥向水平移动的纵移推动装置。所述主梁吊装装置包括
能支撑于桥墩7上的前吊架9和位于前吊架9后侧的中吊架10,所述前吊
架9和中吊架10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吊架9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
两个所述前导梁4-3上,所述中吊架10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
主梁4-1或两个所述后导梁4-4上。如图17所示,所述纵移推动装置包
括三组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水平支撑装置上的纵移推动机构11,每组所述
纵移推动机构11均包括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主梁4-1进行向前顶推
的纵移推动机构11,两个所述纵移推动机构11对称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
装置中的两个所述支撑台车8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主梁4-1为由多个主梁节段拼接而成
的钢梁,多个所述主梁节段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主梁节段均
为矩形梁;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梁4-2、前导梁4-3和后导梁4-4
均为由多根杆件拼接而成的桁架梁。

实际使用时,所述中吊架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吊架
10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吊架10的数量为两个。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
据具体需要,对中吊架10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如图5所示,所述前吊架9包括沿横桥向布设的第一吊装横梁9-1、
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在第一吊装横梁9-1下方的第一竖向支撑件9-2和对两
个所述前导梁4-3分别进行吊装的第一吊装件9-3,两个所述第一吊装件
9-3分别布设在第一吊装横梁9-1的左右两侧下方。

如图6所示,所述中吊架10包括沿横桥向布设的第二吊装横梁10-1、
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在第二吊装横梁10-1下方的第二竖向支撑件10-2和对
两个所述主梁4-1或两个所述后导梁4-4分别进行吊装的第二吊装件
10-3,两个所述第二吊装件10-3分别布设在第二吊装横梁10-1的左右两
侧下方。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导梁4-3呈对称布设且二者组成前部导向机
构,所述前吊架9位于所述前侧导向机构的前侧上方;两个所述后导梁4-4
呈对称布设。

并且,所述前吊架9中第一竖向支撑件9-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
第一竖向支撑件9-2对称布设于第一吊装横梁9-1的左右两侧下方且二者
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吊装件9-3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吊架10中第二竖向支撑件10-2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二竖向支撑件10-2对称布设于第二吊装横梁10-1的左右两侧
下方且二者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吊装件10-3之间。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吊装件9-3连接于第一吊装横梁9-1与前导梁
4-3之间,所述第二吊装件10-3连接于第二吊装横梁10-1与主梁4-1之
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装件9-3和第二吊装件10-3的结构相同且
二者均包括多道呈竖直向布设的精轧螺纹钢。

如图16所示,所述纵移推动机构11包括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顶推油
缸11-1和能在主梁4-1底部前后滑移的纵向滑移座11-2,所述主梁4-1
底部设置有一道供纵向滑移座11-2滑移的纵向移动轨道4-13,所述纵向
移动轨道4-13沿主梁4-1的长度方向布设且其位于主梁4-1的正下方;
所述纵向顶推油缸11-1的后部以铰接方式安装在支撑台车8上且其前端
以铰接方式安装在纵向滑移座1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滑移座11-2包括座体和安装在所述座体上的
滑轮11-3,所述滑轮1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轮11-3分别安装在
所述座体的前后两侧上部。所述纵向移动轨道4-13的前端以铰接方式安
装在所述座体上。

如图7、图8所示,所述拼装架3包括多个分别对多个所述箱梁节段
1进行水平支撑的组合式拼装支架,多个所述组合式拼装支架的结构均相
同且其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个所述组合式拼装支架均包括两个
对称支撑于箱梁节段1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的梁侧支撑架3-1,两个所述
梁侧支撑架3-1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主梁4-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梁侧支撑架3-1包括前侧支架3-11、位于前侧支架
3-11后侧的后侧支架3-12和连接于前侧支架3-11与后侧支架3-12之间
的纵向连接架3-13,所述前侧支架3-11和后侧支架3-12均沿横桥向布设
且二者均为三角形支架,所述纵向连接架3-13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前侧
支架3-11和后侧支架3-12上均设置有对箱梁节段1的顶板进行支撑的竖
向支撑柱3-14;所述竖向支撑柱3-14顶端安装有水平支撑垫板3-15。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柱3-14为液压支撑柱。

实际使用时,所述竖向支撑柱3-14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高度可调
节支柱。

如图9所示,所述悬臂吊2包括位于所述主梁系统后侧上方的悬臂吊
架2-1、安装在悬臂吊架2-1上且能在悬臂吊架2-1上进行前后移动的起
重小车2-2和对箱梁节段1进行吊装并能对所吊装箱梁节段1进行水平旋
转的旋转吊具2-3,所述悬臂吊架2-1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旋转吊具2-3
吊装在起重小车2-2上。

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墩旁托架6包括固定在桥墩7上的固定支
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框架6-1和位于上框架6-1下方的下框架6-2,
所述上框架6-1和下框架6-2均为矩形框架且二者均套装固定在桥墩7上,
所述上框架6-1和下框架6-2之间通过多道架体连接杆6-3进行连接;所
述固定支架的左侧设置有左侧托架且其右侧设置有右侧托架,所述左侧托
架和所述右侧托架呈对称布设;所述左侧托架包括多个均沿横桥向布设的
左侧支撑架6-4,所述右侧托架包括多个均沿横桥向布设的右侧支撑架
6-5,多个所述左侧支撑架6-4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且多个所述右侧
支撑架6-5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左侧支撑架6-4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
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左侧支撑架6-4包括第一水平支撑杆和支撑于所
述第一水平支撑杆下方的第一斜向支撑杆,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的内端固
定在上框架6-1上,所述第一斜向支撑杆的上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
杆的外端且其下端固定在下框架6-2上;多个所述右侧支撑架6-5的结构
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右侧支撑架6-5包括第二
水平支撑杆和支撑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杆下方的第二斜向支撑杆,所述第
二水平支撑杆的内端固定在上框架6-1上,所述第二斜向支撑杆的上端支
撑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杆的外端且其下端固定在下框架6-2上。

并且,所述架体连接杆6-3的数量为四道,四道所述架体连接杆6-3
分别连接于上框架6-1的四个顶点和下框架6-2的四个顶点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墩旁托架6为型钢托架。

如图8、图14和图15所示,两个所述主梁4-1上均安装有一个供拼
装小车5-1前后移动的纵移轨道5-2,所述纵移轨道5-2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拼装小车5-1安装于纵移轨道5-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拼装小车5-1包括车架5-11、安装在车架5-11底
部且沿纵移轨道5-2前后移动的行走装置和对所述行走装置进行驱动的行
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安装在车架5-11上,所述行走装置与所
述行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中的两个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分别位于拼装架3的
左右两侧。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车架5-11前后两侧上方的竖
向支撑架5-12、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5-12上的横向滑移
轨道5-13、两个分别沿两个所述横向滑移轨道5-13进行前后移动的竖向
移动架5-14、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5-14上的高程调整机
构和两个分别带动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5-14进行横桥向移动的横向调整
机构,两个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架5-12外侧,
且两个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5-14连接;所述高
程调整机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横向调整机构沿横桥向布设且其呈水平布
设;两个所述竖向移动架5-14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横向滑移轨道5-13上。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拼装小车5-1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所拼
装箱梁节段1的左右两侧。

实际使用时,所述高程调整机构和所述横向调整机构均为液压顶升机
构。

并且,所述高程调整机构为高程调整千斤顶5-15或竖向顶升油缸,
所述横向调整机构为横向调整油缸5-16或横向调整千斤顶,所述高程调
整千斤顶5-15和所述横向调整千斤顶均为液压千斤顶。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程调整机构为高程调整千斤顶5-15,所述横向调
整机构为横向调整油缸5-16。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移轨道5-2包括左右两道呈平行布设的钢轨,两
道所述钢轨均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车架5-11左右两侧下方且能分别
在两道所述钢轨上前后移动的行走机构5-17,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为行走驱
动电机5-18,两个所述行走机构5-17均与行走驱动电机5-18进行传动连
接。

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主梁4-1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对纵移轨道
5-2进行支撑的外侧支架4-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支架4-12沿横桥向布设。

并且,所述主梁4-1左右两侧均由前至后设置有多个所述外侧支架
4-12。

对纵移轨道5-2进行安装时,所述纵移轨道5-2中位于内侧的钢轨安
装在主梁4-1上,所述纵移轨道5-2中位于外侧的钢轨安装在由多个所述
外侧支架4-12组成的支撑平台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中两个所述行走机构5-17的结构相同且
二者呈对称布设。

并且,所述行走机构5-17为轮式行走机构,所述轮式行走机构包括
安装在车架5-11上的轮架、安装在所述轮架前侧的前行走轮和安装在所
述轮架后侧的后行走轮,所述后行走轮为主动轮且其轮轴通过第一传动机
构与行走驱动电机5-18进行传动连接。

实际使用时,所述行走机构5-17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行走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式行走机构还包括制动电机5-19,所述前行走轮
的轮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制动电机5-19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制动电机
5-19安装在所述轮架上。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支撑台车8包括安装在墩旁托架6上的台
车架8-1、两个分别安装在台车架8-1前后两侧上方且由下至上对主梁4-1
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8-2和两个对主梁4-1进行限位的外侧限位装置8-3,
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8-3分别安装在台车架8-1的前后两侧上方,两个
所述支承装置8-2均位于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8-3之间。

两个所述支承装置8-2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承装置8-2包括沿横桥向
布设的安装轴8-22、两个对称支撑于主梁4-1左右两侧下方的托轮8-21
和两个对称安装在台车架8-1左右两侧上方的竖向支撑座8-23,两个所述
托轮8-21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分别安装在安装轴8-22左右两侧,所述
安装轴8-22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支撑座8-23上。

两个所述外侧限位装置8-3的结构相同;所述外侧限位装置8-3包括
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外侧限位机构8-31;所述外侧限位机构8-31包括安
装在台车架8-1上的底部安装座8-311、位于底部安装座8-311上方的中
部安装架8-312和安装在中部安装架8-312上且挂装在主梁4-1外侧的挂
轮8-313,所述挂轮8-313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主梁4-1的底部左右两侧
均设置有供挂轮8-313挂装的挂装台4-11,所述挂装台4-11沿纵桥向布
设,所述挂轮8-313位于挂装台4-11上方且其能在挂装台4-11上前后移
动;所述中部安装架8-312与底部安装座8-311之间通过连接架8-314进
行连接,所述连接架8-314与中部安装架8-312和底部安装座8-311之间
均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限位机构8-31中挂轮8-313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挂轮8-313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

同时,两个所述支承装置8-2之间设置有对主梁4-1进行支撑的竖向
支撑机构8-4,所述竖向支撑机构8-4的顶端高度低于支承装置8-2的顶
端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机构8-4为液压支撑油缸。

本实施例中,所述台车架8-1底部设置有沿横桥向对主梁4-1进行顶
推的横向顶推油缸12,所述横向顶推油缸12位于主梁4-1外侧且其前端
支顶在主梁4-1的外侧壁上,所述横向顶推油缸12后部以铰接方式安装
在台车架8-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台车架8-1中部设置有供纵向顶推油缸11-1后部
安装的油缸支撑架11-4,所述油缸支撑架11-4上装有铰接座11-5,所述
纵向顶推油缸11-1后部与铰接座11-5之间通过铰接轴进行连接。

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所施工箱梁进行架设施工时,所
施工箱梁为多孔梁,所述简支箱梁中的各孔梁均由多个箱梁节段1从后向
前拼装组成,且各孔梁均通过两个位于其前后两端底部的桥墩7进行支撑。

如图17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所施工箱梁进行架设施工时,沿纵
桥向由后向前对所施工箱梁中的各孔梁分别进行架设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第一孔梁架设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架桥机主体结构安装:将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安装于对
第一孔梁进行支撑的两个所述桥墩7上,再对所述下行式架桥机的所述主
梁系统、所述纵移系统、拼装架3和拼装车5分别进行安装;

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所述主梁系统、所述纵移系统、拼装架3和
拼装车5组成所述下行式架桥机的架桥机主体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孔梁中所施工箱梁中位于最后侧的一孔梁;

步骤102、箱梁节段吊装:采用吊装设备将拼装组成所述第一孔梁的
多个所述箱梁节段1分别吊装至步骤101中所述拼装架3上;

步骤103、箱梁节段拼装:先采用拼装车5由后向前对步骤102中多
个所述箱梁节段1的拼装位置分别进行调整,再对调整就位后的多个所述
箱梁节段1进行拼装施工,完成所述第一孔梁的架设施工过程;

步骤二、下一孔梁架设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架桥机主体结构前移跨孔:利用所述纵移系统将步骤101
中所述架桥机主体结构整体向前移动至下一孔梁的施工位置处,并使所述
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安装于对所述下一孔梁进行支撑的两个所述桥墩7上;

步骤202、悬臂吊前移:将所述下行式架桥机的悬臂吊2在已施工完
成的上一孔梁上向前移动,并使悬臂吊2移动至于步骤201中所述架桥机
主体结构中所述主梁系统的后侧上方;

所述上一孔梁与所述下一孔梁相邻且其位于所述下一孔梁后侧;

步骤203、箱梁节段吊装:采用悬臂吊2将拼装组成所述下一孔梁的
多个所述箱梁节段1分别吊装至步骤201中所述架桥机主体结构中的拼装
架3上;

步骤204、箱梁节段拼装:按照步骤103中所述的方法,对步骤203
中多个所述箱梁节段1进行拼装施工,完成所述下一孔梁的架设施工过程;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直至完成所施工箱梁的架设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中的三个所述底部支撑装置沿纵
桥向由前至后分别为前侧支撑装置、中部支撑装置和后侧支撑装置;

步骤101中对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进行安装时,将所述前侧支撑装
置的墩旁托架6固定在对所述第一孔梁前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上,并将所
述中部支撑装置的墩旁托架6固定在对所述第一孔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墩
7上;

步骤101中对所述主梁系统进行安装时,使所述主梁系统中各主梁
4-1的前后两侧分别支撑于所述前侧支撑装置和所述中部支撑装置上;

步骤201中进行架桥机主体结构前移跨孔之前,所述前侧支撑装置的
墩旁托架6固定在对步骤202中所述上一孔梁前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上,
所述中部支撑装置的墩旁托架6固定在对所述上一孔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
墩7上,所述主梁系统中各主梁4-1的前后两侧分别支撑于所述前侧支撑
装置和所述中部支撑装置上;对所述上一孔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为对
所述下一孔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中吊架10分别为前侧中吊架和位于所述前侧
中吊架后侧的后侧中吊架;

步骤201中进行架桥机主体结构前移跨孔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1、初步前移:采用所述纵移推动装置推动所述主梁系统沿纵
桥向向前水平移动,直至前吊架9移动至对所述下一孔梁前端进行支撑的
桥墩7上方;

所述主梁系统沿纵桥向向前水平移动过程中,所述拼装架3和拼装车
5随所述主梁系统同步向前移动;

步骤2012、主梁系统吊装:将前吊架9支撑于对所述下一孔梁前端进
行支撑的桥墩7上,并对所述前侧中吊架和所述后侧中吊架的安装位置分
别进行调整,使所述前侧中吊架位于对所述上一孔梁前端进行支撑的桥墩
7上方并将所述前侧中吊架支撑于所述上一孔梁上,同时使所述后侧中吊
架位于对所述上一孔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上方并将所述后侧中吊架支
撑于所述上一孔梁上,此时所述主梁系统通过所述主梁吊装装置进行吊
装;

步骤2013、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前移:将所述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中的所
述前侧支撑装置三个所述底部支撑装置分别向前移动,使所述前侧支撑装
置的墩旁托架6固定在对所述下一孔梁前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上,并使所
述中部支撑装置的墩旁托架6固定在对所述下一孔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墩
7上,同时使所述后侧支撑装置的墩旁托架6固定在对所述上一孔梁后端
进行支撑的桥墩7上;

所述底部支撑装置向前移动过程中,布设在所述底部支撑装置中所述
水平支撑装置上的纵移推动机构11同步向前移动;

步骤2014、后续前移:采用所述纵移推动装置推动所述主梁系统沿纵
桥向继续向前水平移动,直至所述主梁系统中各主梁4-1的前后两侧分别
支撑于步骤2013中向移到位后的所述前侧支撑装置和所述中部支撑装置
上,完成架桥机主体结构前移跨孔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吊装装置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后侧中吊架后侧
的后吊架;所述后吊架的结构与中吊架10的结构相同,所述后吊架的左
右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后导梁4-4上;

步骤2014中进行后续前移过程中,当后吊架12移动至对所述上一孔
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上方时,所述纵移推动装置停止推动所述主梁系
统向前水平移动,将后吊架12支撑于对所述上一孔梁后端进行支撑的桥
墩7上,再将所述后侧支撑装置向前移动使其靠近所述中部支撑装置;待
所述后侧支撑装置向前移动到位后,采用所述纵移推动装置推动所述主梁
系统沿纵桥向继续向前水平移动,直至完成架桥机主体结构前移跨孔过
程。

本实施例中,步骤2012中将前吊架9支撑于对所述下一孔梁前端进
行支撑的桥墩7上时,将第一吊装横梁9-1水平支撑于对所述下一孔梁前
端进行支撑的桥墩7上;将所述前侧中吊架支撑于所述上一孔梁上时,将
所述前侧中吊架的第二吊装横梁10-1水平支撑于所述上一孔梁上;将将
所述后侧中吊架支撑于所述上一孔梁上时,将所述后侧中吊架的第二吊装
横梁10-1水平支撑于所述上一孔梁上。

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采用拼装车5对箱梁节段1的拼装位置进行
调整时,采用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中的两个所述高程调整机构分别对箱梁
节段1的左右两侧高程进行调整,采用所述拼装位调整装置中的两个所述
横向调整机构沿横桥向对箱梁节段1的位置进行左右调整,且采用两个所
述拼装小车5-1沿纵桥向对箱梁节段1的位置进行前后调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
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
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段拼装箱梁架设施工装置,包括底部水平支撑系统、安装在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的主梁系统、对主梁系统纵桥向移动的纵移系统、将箱梁节段吊装至主梁系统上的悬臂吊、供吊装至主梁系统上的多个箱梁节段拼装的拼装架和对箱梁节段进行拼装的拼装车,主梁系统位于底部水平支撑系统上方,拼装架安装于主梁系统上;主梁系统包括两个主梁,主梁上装有前导梁和后导梁;拼装车包括拼装位调整装置和纵移机构;纵移系统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