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底部缓冲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底部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建筑垃圾的运输及处理难题应运而
生。建筑垃圾运输经常所采用的方式包括塔吊吊运、电梯运输及垃圾管道运
输等,其中,垃圾管道的运输适用性最强。
但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垃圾管道的设计亦很复杂。尤其是管道中对建
筑垃圾其重力势能的减缓问题,即使设计缓冲弯等装置,仍旧对管道底部的
冲击力非常大,并造成巨大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底部缓
冲结构,以解决如何有效减缓建筑垃圾从超高层管道下落后所产生的重力势
能,进而减小建筑垃圾对管道底部的冲击力,避免造成巨大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底部缓冲结构,垃圾
管道延伸至高层建筑的底部楼板处,缓冲结构包括:
缓冲墩,固设于底部楼板上,缓冲墩包括一弧形缓冲面,弧形缓冲面对
应承接于垃圾管道的底部出口以供缓冲引导建筑垃圾。
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底部缓冲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垃圾管道下设置缓冲墩并以该缓冲墩的弧形缓冲面作为缓冲媒
介,从而使得从垃圾管道底部下落的建筑垃圾由此弧形缓冲面得到缓冲引
导,防止建筑垃圾下落直接撞击垃圾管道的底部,避免造成巨大噪声。
优选地,底部楼板上固设有抵靠墩,缓冲墩抵靠于抵靠墩的侧面。
优选地,底部楼板上间隔凸设有多根预埋钢筋,缓冲墩的底面以及抵
靠墩的底面分别设有多个孔洞,预埋钢筋对应插设于孔洞内进而缓冲墩以及
抵靠墩固定于底部楼板上。
优选地,缓冲墩包括相互垂直的底面和侧面,弧形缓冲面起始于侧面的
顶端并斜向延伸至底面,侧面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每个连接孔内穿设一凸出
于侧面的固定拉钩,缓冲墩通过固定拉钩与抵靠墩的侧面拉结连接,抵靠墩
的顶面与弧形缓冲面的顶端相互平齐。
优选地,固定拉钩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呈T形
状,第一连接端穿设拉结于抵靠墩内,第二连接端穿设拉结于缓冲墩的侧面。
优选地,缓冲墩为橡胶墩,抵靠墩为方形混凝土墩。
优选地,垃圾管道的底部出口设有一防溅挡板,防溅挡板间隔遮挡于弧
形缓冲面之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底部缓冲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结构的第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结构的第二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结构的第三实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
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
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
各种修饰或改变。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底部缓冲结
构,垃圾管道1延伸至高层建筑的底部楼板2处,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墩3,
固设于底部楼板2上,缓冲墩3包括一弧形缓冲面30,弧形缓冲面30承托
垃圾管道1的底部出口以供缓冲引导建筑垃圾。在底部楼板2上固设有抵靠
墩4,缓冲墩3抵靠于抵靠墩4的侧面。较为优选地,缓冲墩3为橡胶墩,
抵靠墩4为方形混凝土墩。垃圾管道1的底部出口还设有一防溅挡板5,该
防溅挡板5间隔遮挡于弧形缓冲面30之上,防止建筑垃圾过多而溅出。
具体地,底部楼板2上间隔凸设有多根预埋钢筋6,缓冲墩3的底面以
及抵靠墩4的底面分别设有多个孔洞,预埋钢筋6对应插设于孔洞内进而缓
冲墩3以及抵靠墩4固定于底部楼板2上。
缓冲墩3包括相互垂直的底面和侧面,弧形缓冲面30起始于侧面的顶
端并斜向延伸至底面,侧面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每个连接孔内穿设一凸出于
侧面的固定拉钩7,缓冲墩3通过固定拉钩7与抵靠墩4的侧面拉结连接,
抵靠墩4的顶面与弧形缓冲面30的顶端相互平齐。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固定拉钩7包括第一连接端70以及第
二连接端72,第二连接端72为呈T形状的钩头,第一连接端70穿设拉结
于抵靠墩4内,第二连接端72穿设拉结于缓冲墩3侧面的连接孔内。
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按以下过
程实施:
a.如图3所示,在底部楼板2上间隔设置多根预埋钢筋6,每根预埋钢
筋6显露出底部楼板2的高度为300mm,相邻两根预埋钢筋6之间的间距为
300mm;
b.结合图2和图4所示,预制一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缓冲墩3,优选橡
胶材质。先在缓冲墩3的底面留设多个孔洞,将缓冲墩3底面的孔洞与底部
楼板2上一部分的预埋钢筋6对应插设,以此,缓冲墩3固定于底部楼板2
上。再于缓冲墩3的侧面开设多个连接孔,将固定拉钩7的T形端水平插设
于连接孔内,以此形成缓冲墩3的安装区域;
c.如图5所示,在缓冲墩3侧旁的区域,浇筑形成上述的抵靠墩4。具
体地,在缓冲墩3的左侧,利用左侧多出的预埋钢筋6以及缓冲墩3左侧面
上的固定拉钩7浇筑形成一个方形的混凝土墩,进而,抵靠墩4与缓冲墩3
牢固拉结抵靠在一起,浇筑后的混凝土墩的顶面需与缓冲墩3的弧形缓冲面
30的顶端平齐;
d.回顾图1,在垃圾管道1的底部出口安装防溅挡板5,该防溅挡板5
间隔遮挡于弧形缓冲面30之上。
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以下特点:
本申请的底部缓冲墩结构简单,便于现场施工。并且,缓冲墩固定牢靠
耐用,缓冲效果十分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
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
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
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
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
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
“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
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
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
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
范围作为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