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5976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9097.1

申请日:

2004.06.15

公开号:

CN1599534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5B37/02; H05B39/04; H05B41/36

主分类号:

H05B37/02; H05B39/04; H05B41/36

申请人:

松下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向井达哉; 福岛政治; 北村常弘; 村田之广; 冈田健治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3.06.25 JP 181191/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宗明;杨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光装置,可在抑制高频噪声干扰信号的发生下调整高容量的照明负载的光输出,而且可提高散热性及小型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包括:电源组件(5),该电源组件具有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连接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主端子间的一对IGBT的串联电路,在铝基板51上分别裸晶片地安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IGBT;及控制电路,在按照与用可变电阻(VR)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变成导通之前控制一对IGBT中之一的阻抗,使得作用于照明负载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使电源组件(5)经由散热板(6)和在施工面所设置的安装构件的安装板(4)热结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双向三端子闸流管,该闸流管插入交流电源和照明负载之间;
一对晶体管的串联电路,这对晶体管串联电路连接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主端子间;
一对二极管,这对二极管和各晶体管反向并联;
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以设定照明负载的调光电平;及
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在按照与用操作部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变成导通之前,控制一对晶体管中之一的阻抗,使得作用于照明负载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
借此构成电源组件,该电源组件是在一片散热板上隔着绝缘层分别裸晶片地安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使电源组件和在施工面所设置的安装构件热结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以将该电源组件和该安装构件热结合的由铜板构成的热结合构件,该安装构件由金属板构成,在该电源组件中,在铝板上堆叠绝缘层而成的铝基板中的铝板构成该散热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该电源组件和该安装构件热结合的热结合构件,该安装构件和热结合构件是用金属模铸方式一体成形而成。

4.
  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该操作部配置于该安装构件的一端侧,将该电源组件配置于该安装构件的另一端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安装构件的比该电源组件远离该操作部的部位配置有金属制的散热块。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安装构件上形成使该操作部露出的开口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设于该安装构件的前面侧的外盖,在外盖上贯通设置散热用缝隙。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盖在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贯通设置散热用缝隙。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外盖的该上端部所形成的该散热用缝隙向斜前方上升倾斜,在该外盖部的该下端部所形成的散热用缝隙向斜前方下降倾斜。

10.
  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外盖和该安装构件的彼此的相向面之间形成间隙。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收藏形成有该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的容器,该电源组件向后方突出设置穿过在容器的前壁所贯通设置的多个端子插穿孔后和电路板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容器的前面突出设置间隙形成用肋,用以在其与该安装构件之间形成间隙。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容器内设置分隔壁,用以隔开收藏该电源组件的该连接端子的空间和收藏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空间。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形成有插入该分隔壁的一部分的缺口部。

说明书

调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控制交流电源的相位对照明负载调光的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议一种调光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将组装了在如商用电源的交流电源和如白热灯的照明负载之间插入的双向三端子闸流管(Triac)、可变电阻等的印刷电路板收藏于容器内,通过控制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相位,控制对照明负载的供给电力,使得可调整照明负载的光输出。这种调光装置在容器的前面设置通过调整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设定照明负载的调光电平的操作部。此外,在使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调光装置上,也提议设置了用以使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片。
在上述的专利文件1等所公开的调光装置例如具有图12所示的电路构造,在交流电源Vs和照明负载La之间插入的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的主端子(T1端子和T2端子)间连接由电阻R1、可变电阻VR以及电容器C1的串联电路构成的时间常数电路201,在可变电阻VR和电容器C1的串联电路的连接点与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的闸极之间连接作为触发元件的双向二极管Q1。此外,在可变电阻VR和电容器C1的串联电路连接定电压电路202。在此,定电压电路202在构造上自输入交流电压开始将一对齐纳二极管ZD1、ZD2反向串联的连接。
在这种调光装置中,使电源开关SW′变成导通而送上电源后,经由电阻R1和可变电阻VR将电容器C1充电,当电容器C1的端子电压达到双向二极管Q1的导通(Breaker Over)电压时,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将电容器C1的电荷放电,此时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然后,接近交流电源Vs的电压波形的零交越点时,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无法保持导通状态,变成不导通。因此,图12所示的电路构造的调光装置每隔交流电源Vs的电压波形的半周期重复上述的动作。因利用可变电阻VR可调整电容器C1的端子电压达到双向二极管Q1的转折电压的时序(即相位角),若调整可变电阻VR,调整作用于照明负载La的电压的有效值,可调整照明负载La的光输出(即,调光电平)。此外,在上述的触发元件上也已知使用SBS的电路替代双向二极管Q1。
然而,在上述的图12所示的电路构造的调光装置中,因按照利用可变电阻VR所设定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使照明负载La的负载电流流向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在交流电源Vs的相位角为90度附近,负载电流显示很陡峭的上升(即,变成导通时的di/dt大),产生高频干扰信号(例如150KHz~30KHz的干扰信号),受到陡峭的负载电流的影响,作为照明负载La的白热灯的灯丝振动,可能产生音响干扰信号。
因此,在上述的图12所示的电路构造的调光装置,在照明负载La和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之间插入构成干扰信号滤波器的抗流线圈L,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和抗流线圈L的串联电路并联和抗流线圈L一起构成干扰信号滤波器的电容器CO。
可是,为了使干扰信号的电平降至满足IEC基准等规格值的电平,需要将扼流线圈L大型化,调光装置整体就大型化。
因此,本发明者们提议一种具有图13所示的电路构造地调光装置,作为不设置干扰信号滤波器就使得可降低干扰信号的调光装置例。
图13所示的电路构造的调光装置,具有插入在如商用电源的交流电源Vs和如白热灯的照明负载La之间的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的主端子间连接将一对IGBT61、62反向串联的串联电路,在各IGBT61、62分别反向并联二极管D1、D2。此外,2个IGBT61、62的源极彼此共同连接后接地。又,反向并联是指IGBT61、62变成导通时以使反向的电流流动的极性连接,二极管D1、D2各自的阳极和IGBT61、62的源极连接,各自的阴极和IGBT61、62的漏极连接。也可使用MOSFET替代IGBT61、62,在此情况下,因MOSFET有寄生电容,不需要二极管D1、D2。
又,图13所示的电路构造的调光装置,具有操作部80,由用以开关照明负载La的电源开关、用以设定照明负载La的调光电平的可变电阻等构成;及控制装置70,依照来自操作部80的输入信号控制IGBT61、62及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
在此,控制装置70具有电源电路71,该电源电路71具有将交流电源Vs的交流电压变换为既定的直流电压后输出而且监测交流电压的零交越点;及控制电路72,该控制电路72从电源电路71接受电源供给,而且收到零交越监测信号zs后控制IGBT61、62及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使得得到用操作部80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又,在控制装置70具有D/A转换电路73,该D/A转换电路73将自控制电路72所输入的用以控制IGBT61、62的阻抗的控制信号变换成适合IGBT61、62的控制的电压信号后输出;及驱动电路74,该驱动电路74按照自控制电路72所输入的驱动信号供给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的闸极单发的触发信号。在此,IGBT61、62的闸极共同的连接,在闸极之间的连接点和驱动电路74之间连接电阻R3。此外,图13中的C3表示IGBT61、62的闸极电容。
在此,控制电路72具有运算部,利用CPU等构成,求和按照操作部80的可变电阻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依据在运算部所求得的相位角开始控制IGBT61、62的一方,在使作用于照明负载La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后,使停止控制IGBT61、62的动作,每隔交流电源Vs的电压波形的半周期重复上述的动作。又,控制电路72具有:A/D转换部,该驱动电路74对来自操作部80的输入进行A/D转换;第一控制部,该驱动电路74经由D/A转换电路73控制IGBT61、62;以及第二控制部,该第二控制部经由驱动电路74控制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此外,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各IGBT61、62分别将晶片收藏于管壳中。
以下说明图13所示的电路构造的调光装置的动作。
操作部80的电源开关SW设为导通时,控制电路72利用运算求得到按照操作部80的可变电阻的电阻值的调光电平的相位角,控制一对IGBT61、62中之一的阻抗,使得在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之前作用于照明负载La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进行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后,使IGBT61、62变成不导通的控制。即,控制电路72在交流电源Vs的电压的极性是在图13以箭号表示的方向(以下将本方向称为正极性)的情况,供给IGBT61控制信号,使得变成该相位角时电流在交流电源Vs→IGBT61→二极管D2→照明负载La→交流电源Vs的路径流动,照明负载La的负载电流平滑的增加后,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使得电流按照交流电源Vs→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照明负载La→交流电源Vs的路径流动后,停止往IGBT61的控制信号。然后,接近交流电源Vs的零交越点时,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无法保持导通状态而变成不导通。又,控制电路72在交流电源Vs的电压的极性是反极性的情况,供给IGBT62控制信号,使得变成该相位角时电流在交流电源Vs→照明负载La→IGBT62→二极管D1→交流电源Vs的路径流动,照明负载La的负载电流平滑的增加后,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使得电流按照交流电源Vs→照明负载La→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交流电源Vs的路径流动后,停止往IGBT62的控制信号。然后,接近交流电源Vs的零交越点时,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无法保持导通状态而变成不导通。因此,上述的图13的电路每隔交流电源Vs的电压波形的半周期重复上述的动作。因利用可变电阻可调整该相位角,若调整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可调整作用于照明负载La的电压的有效值,可调整照明负载La的光输出(即可调整调光电平)。
[专利文件1]
特开平11-162248号公报(段落编号[0014],图1,图2)
发明内容
而,如上述所示,在除了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以外还设置了一对晶体管(2个IGBT61、62或者2个MOSFET)的调光装置,具有可降低高频干扰信号的优点,但是在调整高容量的照明负载(例如1500W的白热灯等)的光输出的情况,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各晶体管各自需要采用额定大的,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各晶体管各自大型化,印刷电路板的组装面积增大,因也需要确保绝缘距离,调光装置整体就大型化。又,因将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各晶体管组装于印刷电路板后收藏于容器内,无法将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各晶体管各自产生的热高效率的向外部散热,使操作者的手接触的部位的操作部80的温度变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事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光装置,可在抑制高频干扰信号的发生下调整高容量的照明负载的光输出,而且可提高散热性及小型化。
第1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
包括:
双向三端子闸流管,该闸流管插入交流电源和照明负载之间;一对晶体管的串联电路,该晶体管串联电路接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主端子间;
一对二极管,这对二极管和各晶体管反向并联;
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以设定照明负载的调光电平;
以及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在按照和用操作部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变成导通之前控制一对晶体管中之一的阻抗,使得作用于照明负载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
构成在一片散热板隔着绝缘层分别裸晶片地安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的电源组件,使电源组件和在施工面所设置的安装构件热结合。
若依据本发明,通过具有一对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接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主端子间;一对二极管,和各晶体管反向并联;以及控制电路,在按照和用操作部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变成导通之前控制一对晶体管中之一的阻抗,使得作用于照明负载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可在抑制高频干扰信号的发生下调整高容量的照明负载的光输出;又,通过构成在一片散热板隔着绝缘层分别裸晶片地安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的电源组件,和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上使用将各自的晶片收藏于个别的管壳的情况相比,可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的组装面积变小,可使调光装置整体小型化;又,通过使电源组件和在施工面所设置的安装构件热结合,因可使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各自产生的热经由一片散热板自安装构件散热,可使散热性提高,而且可抑制操作部的温度升高。
第2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将该电源组件和该安装构件热结合的由铜板构成的热结合构件,该安装构件由金属板构成,在该电源组件中,在铝板上将绝缘层叠层的铝基板的铝板构成该散热板。
若依据本发明,经由该电源组件组装的铝基板及热结合构件可使向该安装构件的更广的范围传导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散热性提高。
第3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将该电源组件和该安装构件热结合的热结合构件,用金属模铸将该安装构件和热结合构件一体成形而成。
若依据本发明,因经由热结合构件可使向该安装构件的更广的范围传导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而且可消除在该安装构件和热结合构件的界面的热阻,可使散热效率提高。
第4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将该操作部配置于该安装构件的一端侧,将该电源组件配置于该安装构件的另一端侧。
若依据本发明,通过分开的配置该操作部和该电源组件,可抑制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影响所引起的该操作部的温度升高。
第5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安装构件中,在比该电源组件远离该操作部的部位上配置金属制的散热块。
若依据本发明,因可使用以使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面积变成更大,而且,因将热流导向配置于比该电源组件远离该操作部的部位的散热块,可进一步抑制该操作部的温度升高。
第6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安装构件上形成使该操作部露出的开口部。
若依据本发明,因热不会自该安装构件直接传给该操作部,可进一步抑制该操作部的温度升高。
第7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配设于该安装构件的前面侧的外盖,在外盖贯通设置散热用缝隙。
若依据本发明,因经由在该外盖贯通设置的散热用缝隙将自该电源组件传给该安装构件的热向外部直接散热,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可更抑制调光装置整体的温度升高。
第8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外盖在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贯通设置散热用缝隙。
若依据本发明,在第8发明中,产生利用经由该安装构件散热的热所引起的上升气流,空气经由该外盖的下端部的散热用缝隙流入该外盖和该安装构件之间,因该空气经由该外盖的上端部的散热用缝隙排出,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可抑制调光装置整体的温度升高。
第9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外盖的该上端部所形成的该散热用缝隙向斜前方上升倾斜,在该外盖部的该下端部所形成的散热用缝隙向斜前方下降倾斜。
若依据本发明,因可使降低经由散热用缝隙的流路的阻力,较多的空气流动,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可进一步抑制调光装置整体的温度升高。
第10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外盖和该安装构件的彼此的相向面之间形成间隙。
若依据本发明,可使降低通过该外盖和该安装构件之间的空间的流路的阻力,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
第11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收藏形成有该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的容器,该电源组件向后方突出设置穿过在容器的前壁所贯通设置的多个端子插穿孔后和电路板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
若依据本发明,因可使得在该电源组件所产生的热不会向收藏形成有该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的容器内直接辐射,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该控制电路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
第12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容器的前面突出设置用以在和该安装构件之间形成间隙的间隙形成用肋。
若依据本发明,因可抑制来自该安装构件及该电源组件的辐射热所引起的该容器的温度升高,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该控制电路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
第13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容器内设置隔开收藏该电源组件的该连接端子的空间和收藏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分隔壁。
若依据本发明,可利用分隔壁遮蔽自该电源组件的该连接端子往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辐射热,可进一步抑制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温度升高,可防止该控制电路的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
第14发明的调光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形成插入该分隔壁的一部分的缺口部。
若依据本发明,因在该电路板可使自该电源组件的连接该连接端子的部分往组装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部分的导热路径的截面积变小,而且可使该分隔壁变大,可更抑制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温度升高,可防止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a)是正视图,(b)是平面图,(c)是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左侧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源组件的密封前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在实施例1自安装板拆下外盖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概略长度方向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概略横向剖面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电路板的概略后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习知例的调光装置的电路图。
图13是另一调光装置的电路图。
元件符说明:
1容器
2旋钮
3把手
4安装板
5电源组件
6散热板
7散热决
8电路板方块
10前本体
20后本体
30外盖
51铝基板
53连接端子
61 IGBT
62 IGBT
81电路板
101开关本体
102按钮把手
103琴键把手
VR可变电阻
SW电源开关
Q双向三端子闸流管
Vs交流电源
La照明负载
D1二极管
D2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此外,因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的电路构造与图13所示的电路构造相同,省略图示及说明。
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以将一部分埋入壁面等施工面的形式施工,用于控制白热灯等照明负载La的调光,具有容器1,该容器本体装在将外形形成为和在埋入型的配线器具使用的三连用的安装框对应的金属制的安装板4。即,本安装板4利用铝等金属材料形成,整体形成为外形和可在3列各连设3个的安装标准化成可在JIS标准所标准化的大角形连用配线器具用的安装框连设的安装最多至3个为止的单位尺寸的配线器具的三连用的安装框对应(外形尺寸形成为和三连用的安装框相等),而且,在对施工面的安装装置上,具有插穿和开关盒螺合的盒螺丝的长孔41及用以钩住可和安装框一起夹持在壁面板所形成的安装孔的周部的夹具的一端部的钩孔43,也形成用以使用板螺丝安装配置于安装框的前面侧的板框的螺丝孔42。然后,关于安装板4,可采用和上述的安装框一样的施工方法,可沿用埋入型的配线器具用的开关盒等。又,在安装板4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图1的右端部)形成纵长的矩形的窗孔45。此外,关于窗孔45将在后面描述。又,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4构成在施工面配置的安装构件。
容器1由以下的构件构成,箱形的前本体10,该前本体由合成树脂制,后面打开;以及后本体20,该后本体由合成树脂制,配置于前本体10的后面侧;在前本体10的前面侧配置安装板4,而且在前本体10的后面侧配置后本体20,通过用如铆钉(图上未示)的固定件将后本体20、前本体10以及安装板4结合而形成。此外,这些铆钉自后本体20的后面侧穿过后本体20及前本体10后插入安装板4的组立孔44后铆定。
在安装板4的前面侧安装合成树脂制的外盖30,外观上成为在前本体10和外盖30之间隔着安装板4的形式。在外盖30上,自后面向后方突出设置和在安装板4的四角之中的3处的附近分别所形成的缺口部47卡止的卡止爪34。然后,通过将外盖30的卡止爪34卡止于安装板4的缺口部47,外盖30和安装板4结合。在此,因在外盖30自后面向后方突出设置用以在外盖30的后面和安装板4的前面之间形成间隙的多条肋35,在外盖30的后面和安装板4的前面之间形成间隙。
又,在外盖30的右端部形成使在由后述的印刷电路板构成的电路板81组装的可变电阻VR的操作用的旋钮2露出的圆形的露出孔33。此外,可变电阻VR设于在图13的操作部80,该可变电阻VR如上述所示,为了设定照明负载La的调光电平而设置。
可变电阻VR使用旋转式的可变电阻。旋钮2是后面开口的圆柱形的形状,具有插入可变电阻VR的操作件88的筒形的插入部2b。又,旋钮2在后部具有凸缘部2c,自后方插入外盖30的露出孔33后,凸缘部2c的前面碰触露出孔33的周边。
又,在和可变电阻VR一起设置于上述的操作部80的电源开关SW(参照图1)使用所谓的琴键把手式开关,在前本体10上设置安装电源开关SW的安装装置。
在电源开关SW上使用琴键把手式开关是在由具有可按压操作的按钮把手102的按钮开关构成的开关本体101的前面侧配置了在开关本体101轴支一端部的且后面和按钮把手102相向的琴键把手(操作用把手)103的,琴键把手103在构造上和琴键的键盘一样的能以一端部为支点压入另一端部。又,琴键把手式开关的琴键把手103的操作面比按钮把手102的操作面大,也可使用手指以外的部位进行按压操作。在此,开关本体101的外壳101a在构造上使得保持于具有器具安装用的窗孔的合成树脂制的安装框。在外壳101a的长度方向的各侧面(左右两侧面)分别突出设置各一对的可和在包围合成树脂制的安装框的窗孔的部位所设置的器具安装孔卡合的安装爪105,通过安装爪105和器具安装孔卡合将外壳101a保持于安装框。此外,在上述的合成树脂制的安装框的窗孔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为和在称为大角形连用(参照JISC8304)的埋入型的配线器具的在施工时使用的安装框的窗孔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相等,将开关本体101的外壳101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为安装框的窗孔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约1/3。
在开关本体101的外壳101a内装利用锁弹簧的弹力将电线连接保持于端子板和锁弹簧之间的速装端子构造的端子,经由在外壳101a的后壁所形成的电线插穿口104被引入外壳101a内的电线和端子在电气上连接。
又,前本体10的在图1的右端部构成收藏该控制装置70的构成构件或可变电阻VR等的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设为该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左侧部的约2/3,设定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使得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前面位于比左侧的部分的前面前方。又,前本体10在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前壁的和上述的可变电阻VR的操作件88对应的位置形成圆形的贯穿孔14,可变电阻VR的操作件88穿过贯穿孔14向前本体10的前面侧突出。
又,前本体10在作为安装用作上述的电源开关SW的如琴键把手式开关的埋入型的配线器具的安装装置上,在上述的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下侧具有左右一对的框片18,一对框片18的上端部之间用前本体10的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结合成连续一体,而且下端部之间用横片17结合成连续一体,在各框片18形成自外壳101a的两侧面分别突出的安装爪105可卡合的器具安装孔19各2个。然后,在用前本体10的右端部13和一对框片18以及横片17所包围的安装窗110引入开关本体101的外壳101a后,通过使在外壳101a的两侧面所突出设置的各一对的安装爪105和各一对的器具安装孔19卡合,可将外壳101a装在前本体10。换言之,形成可保持一个单位尺寸的配线器具的安装窗110。
安装板4如上述所示,整体上和三连用的安装框一样的大小,在相当于右侧的一连用的安装框的空间形成上述的窗孔45。在此,窗孔45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为和埋入型的配线器具在施工时使用的一连用的安装框的窗孔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相等,宽度方向的尺寸设为比该安装框的窗孔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稍大,可使前本体10的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前面、横片17的前端边、各连结片18的前端边以及开关本体101的前面露出,而且在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的外周面和窗孔45的内周面之间及各连结片18的外侧面和窗孔45的内周边之间形成间隙。此外,琴键把手(操作用把手)103形成为窗孔45的约1/3的大小。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通过利用板螺丝(图上未示)将配置于三连用的安装框的前面侧的矩形框状的板框(图上未示)装在安装板4上,在板框的前面侧安装装饰板(图上未示),自前方看不到板螺丝。在此,在装饰板形成使外盖30的前面及琴键把手式开关的琴键把手103露出的开口窗。
又,在容器1内收藏将上述的图13所示的电路的零件之中的发热量比较子的构成元件组装于由印刷电路板构成的电路板81的电路板方块8。在此,在电路板81的后面侧配置用以连接交流电源Vs和照明负载La之间的电线的端子的速装端子组件9。速装端子组件9在端子用外壳91内收藏端子板、锁弹簧以及解除钮,在构造上利用锁弹簧的弹力将穿过在端子用外壳91的后壁所形成的电线插入口(图上未示)被引入端子用外壳91内的电线连接保持于端子板和锁弹簧之间。要自速装端子组件9拆下电线时,将如一字螺丝起子的工具的前端部插入在端子用外壳91的后壁所设置的解除孔后按压解除钮,利用解除钮使锁弹簧弯曲,通过自电线拉开锁弹簧,可拔掉电线。设置端子板及锁弹簧各4个,设置2个解除钮。在速装端子组件9的各端子板将自端子用外壳91的前壁向前方突出的端子片94设置成一体,速装端子组件9将端子片94插入电路板81的插穿孔84(参照图10),通过用焊料和电路板81的导电图形连接,组装于电路板81,但是因端子用外壳91的后面经由在后本体20所形成的开口窗24在后本体20的后面侧露出,可自容器1的后方将电线引入端子用外壳91的电线插入口。
而,在本实施例中,将在图13所示的电路构造的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一对IGBT61、62组装于一片铝基板51,形成电源组件5,将电源组件5配置于比在前本体10的控制用元件收藏部13接近左侧部分的前面侧。在此,铝基板51是在矩形板状的铝板的一表面上隔着绝缘层形成导电图形的,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一对IGBT61、62等各组件的基座和导电图形在电气上连接,铝板在功能上作为散热板。总之,在功能上作为散热板的铝板隔着绝缘层组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一对IGBT61、62的裸晶片。又,电源组件5在该铝基板51的各晶片的组装面侧将由合成树脂成形品构成的框形的框体52设置成一体,在该铝基板51组装各晶片后,对该铝基板51和框体52所包围的空间充填密封用的树脂。又,在电源组件5的铝基板51贯通设置插穿铆钉等固定件的2个固定件插穿孔54,电路板81、该前本体10、后述的散热板6、安装板4分别在和各固定件插穿孔54对应的部位分别形成插穿孔87、11、68、48。
电源组件5具有向后方突出的多个连接端子53,将各连接端子53穿过在前本体10的前壁所形成的端子片插穿孔16后插入前本体10后,将各连接端子53插入电路板81的插穿孔86(参照图10)后用焊料和导电图形连接。
又,容器1以在和安装板4之间夹持由如铜板的导热性高的金属材料构成的散热板6的形式装在安装板4。散热板6形成矩形板状,在前本体10在和散热板6的四角对应的部位各自前方突出设置间隙形成用肋15,在前本体10的前面和散热板6的后面之间形成按照间隙形成用肋15的突出量的空间。上述的电源组件5配置于该空间,电源组件5的前面(即,在铝板未形成绝缘层一侧的表面)和散热板6的后面接触。
在散热板6成插入在固定于安装板4时使用的铆钉等固定件的4个插穿孔64,通过使用铆钉等固定件将散热板6固定并接触安装板4,增大电源组件5的散热面积,使得可高效率的进行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IGBT61、62的散热,可抑制外盖30、旋钮2、琴键把手103等的温度升高。总之,安装板4具有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IGBT61、62的散热性提高的功能。又,在散热板6的左端部的后面侧配置金属制的散热块7。此外,散热块7形成纵向长的长方体形,使用自散热块7的后面侧分别插入散热块7的2个贯穿孔7b的铆钉等固定件(图上未示)和散热板6及安装板4结合。在此,在安排板4形成插入散热块7的固定件插入的2个插穿孔49,在散热板6在和安装板4的各插穿孔49对应的部位也形成插入固定件的2个插穿孔69。
而,容器1的内部空间利用自容器1的前壁的后面往后方突出设置的分隔壁12和在后本体20的前面自和前本体10的分隔壁12对应的部位往前方突出设置的分隔壁22分成收藏控制装置70的零件或可变电阻VR的控制用元件收藏区域和连接电源组件5的连接端子53的组件连接区域。
又,外盖30将比安装板4的窗孔45配接近接近左侧的部分的前面侧的第一盖部3 1和贯通设置位于第一盖部31的右侧并使可变电阻VR的旋钮2露出的露出孔33的第二盖部32形成为连续一体,在第一盖部3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在上下方向列设位于左右方向的多条散热用缝隙36。在此,在第一盖部31的上端部所形成的散热用缝隙36向斜前方上升倾斜,在第一盖部31的下端部所形成的散热用缝隙36向斜前方下降倾斜。又,在外盖30形成在第一盖部31的自第二盖部32侧端部向后方的分开壁38。
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如图13的所示,通过具有一对IGBT61、62的串联电路,接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的主端子间;一对二极管D1、D2,在各IGBT61、62反向并联;以及控制电路72,在按照和用操作部80的可变电阻VR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变成导通之前控制一对IGBT61、62中之一的阻抗,使得作用于照明负载La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可在抑制高频干扰信号的发生下调整高容量的照明负载La的光输出,又,通过构成在一片铝基板51分别裸晶片地安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IGBT61、62的电源组件5,和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IGBT61、62上将各自的晶片收藏于个别的管壳的情况相比,可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IGBT61、62的组装面积变小,可使调光装置整体小型化。又,通过使电源组件5和在施工面所设置的作为安装构件的安装板4热结合,经由铝基板51的铝板和散热板6使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及IGBT61、62各自产生的热自安装板4散热,可使散热性提高,而且可抑制在操作部80的可变电阻VR的旋钮2及是电源开关SW的琴键把手式开关的琴键把手103的温度升高。此外,在本实施例,经由散热板6将电源组件5和安装板4热结合,但是不设置散热板6,使得使在电源组件5的铝板和安装板4接触而使热结合也可。
又,因将在操作部80的可变电阻VR及电源开关SW配置于安装板4的一端侧(图1的右端侧),将电源组件5配置于安装板4的另一端侧(图1的左端侧),通过分开的配置操作部80和电源组件5,可抑制在电源组件5产生的热影响所引起的操作部80的温度升高。而,因在安装板4,在比电源组件5远离操作部80的部位配置散热块7,可使用以使在电源组件5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面积变成更大,而且,因将热流导向散热块7,可进一步抑制操作部80的温度升高。又,在本实施例,在安装板4的窗孔45构成露出操作部80的开口部,因热不会自安装板4传给操作部80,可进一步抑制操作部80的温度升高。
又,在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中,产生自电源组件5向安装板4传导的热所引起的上升气流,空气经由第一盖部31的下端部的散热用缝隙36流入外盖30和安装板4之间,因该空气经由外盖30的上端部的散热用缝隙36排出,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可抑制调光装置整体的温度升高。此外,在本实施例,在外盖30的上端部所形成的散热用缝隙36向斜前方上升倾斜而在下端部所形成的散热用缝隙36向斜前方下降倾斜,但是若设置沿着上端部的散热用缝隙36的倾斜方向的突起而且设置沿着下端部的散热用缝隙36的倾斜方向的突起,可降低经由散热用缝隙36的流路的阻力(气流阻力),较多的空气流动,散热性提高。又,通过在外盖30和安装板4之间形成间隙,也可降低通过该间隙的流路的阻力。
又,在本实施例中,因在电源组件5设置成一体的连接端子53经由在容器1的前壁贯通设置的多个端子片插穿孔16和电路板81连接,可使得在电源组件5所产生的热不会向容器1内直接辐射,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控制电路72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又,因在容器1的前面在和安装板4之间突出设置用以形成间隙的设间隙形成用肋15,可抑制来自安装板4及电源组件5的辐射热所引起的容器1的温度升高,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控制电路72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又,因利用分隔壁12、22遮蔽自电源组件5的连接端子53往控制电路72的零件的辐射热,可更抑制控制电路72的零件的温度升高,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控制电路72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此外,若在电路板81形成插入分隔壁12、22的一部分的缺口部85(参照图10),因在电路板81可使自电源组件5的连接连接端子53的部分往组装控制电路72的零件部分的导热路径的截面积变小,而且可使分隔壁12、22变大,可更抑制控制电路72的零件的温度升高,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控制电路72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的基本构造和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特征为在实施例1所说明的是热结合构件的散热板6及散热块7的材料采用和是安装构件的安装板4相同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如图11所示,用金属模铸造(铝模铸造)将散热板6、安装板4以及散热块7一体成形,与如实施例1那样分开的形成散热板6、安装板4以及散热块7的情况相比,组装性提高,而且导热系数提高,散热效率提高。因其他的构造和实施例1相同,省略说明。在本实施例,用金属模铸造将散热板6、安装板4以及散热块7一体成形,但是使得用金属模铸造将散热板6和安装板4一体成形也可。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在和双向三端子闸流管Q的主端子间连接的一对晶体管的串联电路上,采用将一对IGBT61、62反向串联的串联电路,但是采用将一对MOSFET反向串联的串联电路也可,在此情况,当然不需要一对二极管D1、D2。
在第1发明中,通过具有一对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接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主端子间;一对二极管,和各晶体管反向并联;以及控制电路,在按照和用操作部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变成导通之前控制一对晶体管中之一的阻抗,使得作用于照明负载的负载电压平滑的增加;具有可在抑制高频干扰信号的发生下调整高容量的照明负载的光输出的效果;又,通过构成在一片散热板隔着绝缘层分别裸晶片地安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的电源组件,和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上使用将各自的晶片收藏于个别的管壳的情况相比,可使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的组装面积变小,具有可使调光装置整体小型化的效果;又,通过使电源组件和在施工面所设置的安装构件热结合,因可使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晶体管各自产生的热经由一片散热板自安装构件散热,具有可使散热性提高,而且可抑制操作部的温度升高的效果。
在第2发明中,经由该电源组件组装的铝基板及热结合构件可使向该安装构件的更广的范围传导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具有散热性提高的效果。
在第3发明中,因经由热结合构件可使向该安装构件的更广的范围传导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而且可消除在该安装构件和热结合构件的界面的热阻,具有可使散热效率提高的效果。
在第4发明中,通过分开的配置该操作部和该电源组件,具有可抑制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影响所引起的该操作部的温度升高的效果。
在第5发明中,因可使用以使在该电源组件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面积变成更大,而且,因将热流导向配置于比该电源组件远离该操作部的部位的散热块,具有可更抑制该操作部的温度升高的效果。
在第6发明中,因热不会自该安装构件直接传给该操作部,具有可更抑制该操作部的温度升高的效果。
在第7发明中,因经由在该外盖贯通设置的散热用缝隙将自该电源组件传给该安装构件的热向外部直接散热,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具有可进一步抑制调光装置整体的温度升高的效果。
在第8发明中,产生利用经由该安装构件散热的热所引起的上升气流,空气经由该外盖的下端部的散热用缝隙流入该外盖和该安装构件之间,因该空气经由该外盖的上端部的散热用缝隙排出,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具有可抑制调光装置整体的温度升高的效果。
在第9发明中,因可使降低经由散热用缝隙的流路的阻力,较多的空气流动,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具有可更抑制调光装置整体的温度升高的效果。
在第10发明中,可使降低通过该外盖和该安装构件之间的空间的流路的阻力,具有可使散热效率更提高的效果。
在第11发明中,因可使得在该电源组件所产生的热不会向收藏形成有该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的容器内直接辐射,具有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该控制电路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的效果。
在第12发明中,因可抑制来自该安装构件及该电源组件的辐射热所引起的该容器温度升高,具有可防止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该控制电路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的效果。
在第13发明中,因可利用分隔壁遮蔽自该电源组件的该连接端子往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辐射热,可进一步抑制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温度升高,具有可防上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的效果。
在第14发明中,因在该电路板可使自该电源组件的连接该连接端子的部分往组装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部分的导热路径的截面积变小,而且可使该分隔壁变大,可更抑制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温度升高,具有可防止该控制电路的零件的温度升高所引起的误动作或零件的破坏的效果。

调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调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调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光装置.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光装置,可在抑制高频噪声干扰信号的发生下调整高容量的照明负载的光输出,而且可提高散热性及小型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调光装置包括:电源组件(5),该电源组件具有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连接在双向三端子闸流管的主端子间的一对IGBT的串联电路,在铝基板51上分别裸晶片地安装双向三端子闸流管及一对IGBT;及控制电路,在按照与用可变电阻(VR)所设定的调光电平对应的相位角使双向三端子闸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