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0316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7.17CN103203163A*CN103203163A*(21)申请号 201210007014.7(22)申请日 2012.01.11B01D 53/18(2006.01)B01D 53/50(2006.01)(71)申请人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新市路15号南5楼(72)发明人姚立猛 陈姚(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代理人翁坚刚(54) 发明名称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壳体部。
2、件,壳体部件包括外壳、排污管和进水管。壳体部件的外壳包括主筒体和密封板。主筒体的上端口为气体出口。密封板位于主筒体的下部,且由其外侧周边密闭固定在主筒体的内壁上。排污管与密封板的出水口密闭固定连接,而使得排污管与外壳的内腔相通。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烟气导入装置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烟气导入装置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设置。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位于壳体部件的外壳的主筒体中。本装置在使用时除尘除有害气体以及降温效果较好、能耗较低、运行成本较低和投资成本较低。(51)Int.Cl.权利要求书5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5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03163 ACN 103203163 A1/5页21.一种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壳体部件(1),壳体部件(1)包括外壳(11)、排污管(13)和进水管(14);壳体部件(1)的外壳(11)包括主筒体(11-1)和密封板(11-3);主筒体(11-1)的上端口为气体出口;密封板(11-3)位于主筒体(11-1)的下部,且由其外侧周边密闭固定在主筒体(11-1)的内壁上;排污管(13)与密封板(11-3)的出水口密闭固定连接,而使得排污管(13)与外壳(11)的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气导入装置(2)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
4、4);烟气导入装置(2)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设置;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位于壳体部件(1)的外壳(11)的主筒体(11-1)中;所述进水管(14)是使用时向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供水的构件;所述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为列管式旋转对流接触装置,也即该装置是一种在铅垂向设置的列管的钢管制成的各单管(42)中设置旋转导流板(41)的装置;该装置在使用中,液态水由上向下从各单管(42)中通过旋转导流板(31)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烟气由下向上从各单管(42)中也通过旋转导流板(31)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且与液态水相互在旋转中对流和接触;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由其上下。
5、管板的周边外侧与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内壁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烟气导入装置(2)由其位于下部的进烟筒(21)由下至上从密封板(11-3)的中央穿过,且与密封板(11-3)内侧周边密闭固定连接;烟气导入装置(2)的上部位于主筒体(11-1)中且通过相应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主筒体(11-1)的内壁上,烟气导入装置(2)设有自进烟筒(21)的下端进口至烟气导入装置(2)的上部侧面出口之间的烟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1)的主筒体(11-1)由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密闭固定连接的筒体主部(11-1-1)、变径连接部(11-1-2)和气体出口部。
6、(11-1-3)组成;筒体主部(11-1-1)和气体出口部(11-1-3)均为铅垂设置的圆柱壳体,且筒体主部(11-1-1)的直径大于气体出口部(11-1-3)的直径;变径连接部(11-1-2)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壳体,其下端口与筒体主部(11-1-1)的上端口相配合,变径连接部(11-1-2)的上端口与气体出口部(11-1-3)的下端口相配合;气体出口部(11-1-3)的上端口也即主筒体(11-1)的上端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1)的密封板(11-3)为倾斜设置的上小下大的基本呈椭圆台形的壳体,密封板(11-3)的出水口设置在最低位置处。4.根据权。
7、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导入装置(2)还包括内筒(22)、第一阻挡帽(23)、第二阻挡帽(24)、连接杆(25)、支撑板(26)和烟气导向圈(29);外筒(21)、内筒(22)、第一阻挡帽(23)、第二阻挡帽(24)和烟气导向圈(29)均为钢制一体件;烟气导入装置(2)的连接杆(25)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下连接杆(25-1)和上连接杆(25-2),下连接杆(25-1)和上连接杆(25-2)各有3至8根,均为钢制一体件;烟气导入装置(2)的支撑板(26)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下支撑板(26-1)和上支撑板(26-2),下支撑板(26-1)和。
8、上支撑板(26-2)各有3至8块,均为钢制一体件;烟气导入装置(2)的进烟筒(21)也即外筒,外筒(21)为铅垂设置的具有上下端口的圆柱形壳体,且与主筒体(11-1)同轴线设置,外筒(21)从下至上依次从环形底板(11-2)和密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203163 A2/5页3封板(11-3)的中央穿过,且外筒(21)与密封板(11-3)内侧周边密闭固定连接;内筒(22)由位于上侧的圆柱壳形的上部筒体(22-1)和从下方连接在上部筒体(22-1)上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壳形的下部筒体(22-2)构成;每根下连接杆(25-1)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内筒(22)的下部筒体(22-1)的外壁的按照下连接杆。
9、(25-1)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根下连接杆(25-1)各自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外筒(21)上部的内壁上,且内筒(22)与外筒(21)同轴线设置;第一阻挡帽(23)是设有上下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第一阻挡帽(23)套在内筒(22)上,且由其上端口与内筒(22)密闭固定连接;每根上连接杆(25-2)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内筒(22)的上部筒体(22-1)的外壁的按照上连接杆(25-2)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根上连接杆(25-2)各自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内壁上;烟气导向圈(29)为铅垂设置的具有上下端口的圆柱形壳体;烟气导向圈(29)从上向下由其相应部位。
10、焊接固定在各上连接杆(25-2)上,位于第二烟气通道(28)外侧周向,且与内筒(22)同轴;每块下支撑板(26-1)的形状为L形,每块下支撑板(26-1)的下部的朝向内侧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外筒(21)的外壁上部的按照下支撑板(26-1)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下支撑板(26-1)的各自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一阻挡帽(23)的内壁下部的按照下支撑板(26-1)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从而使第一阻挡帽(23)位于外筒(21)的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一阻挡帽(23)、外筒(21)和内筒(22)之间形成环柱状的第一烟气通道(27);第二阻挡帽(24)是设有下端口且无上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每块上。
11、支撑板(26-2)的形状为长条平板形,每块上支撑板(26-2)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二阻挡帽24的内壁下部的按照上支撑板(26-2)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上支撑板(26-2)各自的下端焊接固定在烟气导入装置(2)的内筒(22)的外壁的上部上,从而使第二阻挡帽(24)位于内筒(22)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二阻挡帽(24)与内筒(22)之间形成柱状第二烟气通道(28),并且第二烟气通道(28)的下段被第一烟气通道(27)所包围;外壳(1)的主筒体(11-1)和密封板(11-3)与烟气导入装置(2)的外筒(21)、第一阻挡帽(23)、内筒(22)和第二阻挡帽(24)之间的空间形成了脱硫除尘装置(10。
12、0)的主腔体(300)。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列管旋转接触式管状冷却混合装置(4)具有旋转导流板(41)、列管、上管板(43)和下管板(44);旋转导流板(41)为将板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以板体长度方向的中央直线为轴线(200)旋转一定角度而得到的扭转板,所述的一定角度的范围是90度至7200度;列管的各单管(42)为圆柱壳形,相互间铅垂平行设置;旋转导流板(41)的板体的宽度与列管的单管(42)的管径相对应;列管(42)的各单管的上下向的长度等于旋转导流板(41)的长度的1至3倍;列管的各单管(42)中均固定有一个旋转导流板(41);上管板(43)上。
13、设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进水管孔(43-2)和一组位于中央进水管孔(43-2)周边的均匀分布的上板管孔(43-1);下管板(44)上设有一组下板管孔(44-1),每个下板管孔(44-1)与相应一个上板管孔(43-1)相对应;上管板(43)和下管板(44)均水平设置,各自由其圆周侧面与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内壁密闭固定连接,且下管板(44)的每个下板管孔(44-1)与相应一个上板管孔(43-1)同轴设置,下板管孔(44-1)的个数少于上板管孔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203163 A3/5页4(43-1)的个数4至30个;列管的每根单管(42)从下向上依次穿过相应的下管板(44)的。
14、下板管孔(44-1)和上管板(43)的上板管孔(43-1),每根单管(42)的管体的上下端均开口,每根单管(42)的上端向上伸出上管板(43),且所有单管(42)的上端口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每根单管(42)的下端向下伸出下管板(44);列管的每根单管(42)均密闭固定连接在下管板(44)和上管板(43)上,从而在列管的各单管(42)、上管板(43)、下管板(44)和外壳(11)的主筒体(11-1)之间形成水冷却仓(4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列管旋转接触式管状冷却混合装置(4)还具有水流缓冲器(45);水流缓冲器(45)的外形为尖角部位朝向上方的锥形;水。
15、流缓冲器(45)位于下管板(44)的中心位置,且水流缓冲器(45)的底部边缘部位与下管板(44)密闭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缓冲器(45)为圆锥壳形的钢制一体件或正四棱锥壳形的钢制一体件。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15);进水管(14)总体呈倒U形的钢制管体,也即进水管(14)由依次相连的内部铅垂管段、水平管段和外部铅垂管段构成;进水管(14)的水平管段穿过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上部,进水管(14)的外部铅垂管段位于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外部,进水管(14)的内部铅垂管段。
16、处于外壳(11)的主筒体(11-1)内部,进水管(14)的水平管段的处于主筒体(11-1)内的部分位于上管板(43)的上方,进水管(14)的内部铅垂管段从上向下穿过上管板(43),包括下端出水口在内的下部位于水冷却仓(46)的内部中央,且其出水口位于水流缓冲器(45)的正上方;阀门(15)密闭固定连接在外壳(11)的主筒体(11-1)上,且阀门(15)的进水口与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的水冷却仓(46)的下部相连通,阀门(15)的出水口位于外壳(11)的主筒体(11-1)外。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
17、3)位于壳体部件(1)的外壳(11)的主筒体(11-1)中,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烟气导入装置(2)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4)之间;所述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有1至5个,按照由下向上的次序依次设置;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为网管式旋转对流接触装置,也即该装置是一种在铅垂设置的不锈钢丝网制成的各网管(32)中设置旋转导流板(31)且将网管(32)相互间紧密排布在菱形孔状平面网(33)上的装置;所述旋转导流板(31)为将板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以板体长度方向的中央直线为轴线(200)旋转一定角度而得到的扭转板,所述的一定角度的范围是90度至7200度;所述菱形孔状平面网(33)放置在相应的安装架(6)上;。
18、所述安装架(6)为第一类安装架,第一类安装架由其周向端部固定在主筒体(11-1)的内壁上;该装置在使用中,液态水由上向下从各网管(32)中通过旋转导流板(31)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或者在网管(32)之间的空隙中向下滴落、或者在网管(32)的不锈钢丝网上形成水膜而向下流动,烟气由下向上从各网管(32)中通过旋转导流板(31)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且与液态水相互在旋转中对流和接触、或者在网管(32)之间的空隙中向上流动且与向下滴落的液态水对流和相互接触、或者由网管(32)外穿过网管(32)上的水膜流入网管(32)内、或者由网管(32)内穿过网管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203163 A4/5页。
19、5(32)上的水膜流入网管(32)外。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安装架(6)有3个,是由角钢或槽钢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式相叠并焊接在一起的方式构成的构件;第一类安装架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包括第一安装架(61),第二安装架(62)和第三安装架(63);第一类安装架为由两纵两横4根槽钢焊接制成的“井”字形安装架,其8个端头直接或通过钢制连接块焊接固定在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内壁上;第一类安装架水平设置,且位于烟气导入装置(2)和管状冷却混合装置(4)之间;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的数量与第一类安装架的数量相同,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分为第一网管式。
20、对流接触装置(301),第二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2)和第三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3);各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分别设置在相应一个第一类安装架(6)上;每个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均包括旋转导流板(31)、网管(32)和菱形孔状平面网(33);菱形孔状平面网(33)为由不锈钢丝制成的菱形孔状网构成的外周形状基本呈圆形的菱形孔状平面网,该菱形孔状平面网(33)的直径与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内径相对应,菱形孔状平面网(33)铺设在相应的一个第一类安装架上;旋转导流板(31)为将板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以板体长度方向的中央直线为轴线(200)旋转90度至7200度而得到的扭转板;网管(3。
21、2)为由不锈钢丝制成的菱形孔网卷绕成圆筒状构成,其筒径与相应的旋转导流板(31)的板体的宽度相对应;网管(32)的上下向的长度等于旋转导流板(31)的长度的1至3倍,且网管(32)的筒径大于菱形孔状平面网(33)的菱形网孔的较短的对角线的长度。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孔(12);人孔(12)为供人进出的带有盖的由钢板制成的孔道;人孔(12)有4个,按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分为第一人孔(12-1),第二人孔(12-2),第三人孔(12-3)和第四人孔(12-4);第一人孔(12-1)的上下向的位置与烟气导入装置(2)的第二阻挡帽(24)相对应,第二人孔。
22、(12-2)的上下向的位置与第一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1)的位置相对应,第三人孔(12-3)的上下向的位置与第二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2)的位置相对应,第四人孔(12-4)的上下向的位置与第三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303)的位置相对应。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汽捕集装置(5);水汽捕集装置(5)设置在相应的安装架(6)上;安装架(6)为第二类安装架,第二类安装架有2个,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包括第四安装架(64)和第五安装架(65);第二类安装架为由两纵两横4根槽钢焊接制成的“共字头”形的安装架,第二类安装架水平设置,且位于列管式对流接触。
23、装置4的上方;第四安装架(64)的6个端头直接或通过钢制连接块焊接固定在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内壁上,且位于主筒体(11-1)的左部;第五安装架(65)的6个端头直接或通过钢制连接块焊接固定在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内壁上,且位于主筒体(11-1)的右部;水汽捕集装置(5)的数量与第二类安装架的数量相同,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分为第一水汽捕集装置(501)和第二水汽捕集装置(502);各水汽捕集装置(5)均为由1至10层弓形的不锈钢丝网叠放构成;水汽捕集装置(5)的不锈钢丝网的面积为外壳(11)的主筒体(11-1)的截面积的3/4至5/6,且弓形外形与第二类安装架的外部整体轮。
24、廓相对应;第一水汽捕集装置(501)的各层不锈钢丝网依次叠放铺设在第四安装架(64)上,第二水汽捕集装置(502)的各层不锈钢丝网依次叠放铺设在第五安装架(65)上,第一水汽捕集装置(501)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203163 A5/5页6和第二水汽捕集装置(502)之间的距离为5至15厘米;不锈钢丝网的位于弓弦处的部位具有向下的折弯部(51-1),折弯部(51-1)的上下向的长度小于2个相邻的水汽捕集装置(5)之间的间距。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导入装置(2)还包括水流旋转板(24-1);水流旋转板(24-1)有3至10块,各水流旋转板(24。
25、-1)均为渐开线形的条状板体,且均匀设置在第二阻挡帽24的帽体上表面上。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导入装置(2)还包括水流导向圈(24-2)和安装板(24-3);水流导向圈(24-2)为圆台壳形;安装板(24-3)有3至6块,各安装板(24-3)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矩形钢板;各安装板(24-3)均竖直焊接固定在第二阻挡帽(24)的上表面上,且均匀分布;水流导向圈(24-2)从上向下焊接固定在各相应的安装板(24-3)上,且与第二阻挡帽(24)同轴设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203163 A1/15页7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
26、属于大气环保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炉窑的废气脱硫除尘装置。背景技术0002 工业炉窑的燃烧产物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例如工业炉窑燃料中的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造成了农业的减产,工业炉窑排出的有害微小粉尘影响人类的健康,污染环境。因此,世界各国对各种工业炉窑的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都制订了工业炉窑排放标准。0003 冲天炉是铸造企业传统的设备,用于铸铁的熔化而进行浇注;其原理是利用焦炭燃烧产生的热量熔化金属铁;由于维护和运行成本低,同时存在化学增碳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冲天炉仍在广泛使用。但冲天炉排出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颗粒粉尘和含硫的氧化物气体,严重影响了。
27、铸造厂附加居民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冲天炉的脱硫除尘是铸造厂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许多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发冲天炉的脱硫除尘技术。0004 目前用于冲天炉脱硫除尘的装置有二类,一类是水幕除尘装置,在冲天炉的上方设置一个水喷头,利用高压将液态水横向喷出形成水幕,冲天炉的高温炉气(烟气)穿过水幕时,较大的颗粒与水幕碰撞吸水而与水混合,随水流入排污池,炉气中部分气态的硫的氧化物被水吸收成为硫酸或亚硫酸而从炉气中分离出去;由于水膜的厚度小,这类除尘装置仅能除去大颗粒,冲天炉烟气中的微颗粒和大部分硫氧化物气体仍然排入大气中,同时,形成水膜的高压需要大的能源消耗,运行成本较高。0005 另一类使用的除。
28、尘装置是组合装置,用大功率引风机把冲天炉的烟气首先引入旋风式除尘器,利用旋风式除尘器的降温作用和除尘作用,去除烟气中的大颗粒,降低烟气温度;然后把炉气引入布袋除尘器,去除烟气中的微小颗粒,再经水喷淋吸收部分二氧化硫,并进一步除尘。这一类除尘装置可去除冲天炉烟气中的有害颗粒,消除烟气中的部分有害气体,但这类除尘器投资大动力消耗高、运行成本高。0006 中国专利文献CN201291118Y(专利申请号为ZL200820210217.5)公开了“一种工业炉窑用脱硫除尘装置”,其中记载了“本实施例的脱硫除尘装置使用时,通过水泵将冷却水泵入上进水管1-2-1和下进水管1-2-2,冷却水流出进水管1-2后。
29、,进入接触式冷却喷淋装置1-3中,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至下经过接触式冷却喷淋装置1-3,其中由上进水管1-2-1进入接触式冷却喷淋装置1-3的冷却水由列管1-5的各单管的进水部1-6的进水口1-6-1进入各单管而沿各单管的内壁流下,由第二进水管1-2-2进入接触式冷却喷淋装置1-3的冷却水进入壳体1-1的位于上管板1-4-1与第二上管板1-4-2之间的空腔中、再流过下管板1-4-2的管孔1-4-3的孔壁与相应的单管外壁之间的间隙、沿各单管的外壁流下,这些沿单管的内外壁流下的冷却水在单管下端汇聚后,呈喷淋状落下而离开接触式冷却喷淋装置1-3”和“当烟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向上进入接触式冷却喷淋装置。
30、1-3后,一部分混合气直接进入列管1-5的各单管的内腔,而与进入接触式冷却喷淋装置1-3的各单管的内腔说 明 书CN 103203163 A2/15页8中的冷却水相接触,另一部分混合气则进入列管1-5的单管之间的空间而与沿各单管外壁流下的冷却水相接触,混合气与冷却水在接触过程中则被冷却水吸收了一部分二氧化硫和吸附了一部分烟尘颗粒。”由此看出,烟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的向上运动是直线上升,冷却水是垂直落下或沿管壁流下,二者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接触时间较短,而且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冷却、除尘和除有害气体的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除有害气体以及降温效果较好、能耗较低、。
31、运行成本较低和投资成本较低的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0008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炉窑的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壳体部件,壳体部件包括外壳、排污管和进水管。壳体部件的外壳包括主筒体和密封板。主筒体的上端口为气体出口。密封板位于主筒体的下部,且由其外侧周边密闭固定在主筒体的内壁上。排污管与密封板的出水口密闭固定连接,而使得排污管与外壳的内腔相通。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烟气导入装置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烟气导入装置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设置。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位于壳体部件的外壳的主筒体中。0009 所述进水管是使用时向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供水的构件。所述列管式对流接触。
32、装置为列管式旋转对流接触装置,也即该装置是一种在铅垂向设置的列管的钢管制成的各单管中设置旋转导流板的装置。该装置在使用中,液态水由上向下从各单管中通过旋转导流板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烟气由下向上从各单管中也通过旋转导流板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且与液态水相互在旋转中对流和接触。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由其上下管板的周边外侧与外壳的主筒体的内壁密闭固定连接。0010 所述烟气导入装置由其位于下部的进烟筒由下至上从密封板的中央穿过,且与密封板内侧周边密闭固定连接。烟气导入装置的上部位于主筒体中且通过相应的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主筒体的内壁上,烟气导入装置设有自进烟筒的下端进口至烟气导入装置的上部侧面出口之间的烟。
33、气通道。0011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部件的外壳的主筒体由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密闭固定连接的筒体主部、变径连接部和气体出口部组成。筒体主部和气体出口部均为铅垂设置的圆柱壳体,且筒体主部的直径大于气体出口部的直径。变径连接部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壳体,其下端口与筒体主部的上端口相配合,变径连接部的上端口与气体出口部的下端口相配合。气体出口部的上端口也即主筒体的上端口。0012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壳体部件的外壳的密封板为倾斜设置的上小下大的基本呈椭圆台形的壳体,密封板的出水口设置在最低位置处。0013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
34、是:所述烟气导入装置还包括内筒、第一阻挡帽、第二阻挡帽、连接杆、支撑板和烟气导向圈。外筒、内筒、第一阻挡帽、第二阻挡帽和烟气导向圈均为钢制一体件。0014 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连接杆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各有3至8根,均为钢制一体件。烟气导入装置的支撑板按照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各有3至8块,均为钢说 明 书CN 103203163 A3/15页9制一体件。0015 上述烟气导入装置的进烟筒也即外筒,外筒为铅垂设置的具有上下端口的圆柱形壳体,且与主筒体同轴线设置,外筒从下至上依次从环形底板和密封板的中央穿过,。
35、且外筒与密封板内侧周边密闭固定连接。0016 上述内筒由位于上侧的圆柱壳形的上部筒体和从下方连接在上部筒体上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壳形的下部筒体构成。每根下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内筒的下部筒体的外壁的按照下连接杆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根下连接杆各自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外筒上部的内壁上,且内筒与外筒同轴线设置。0017 上述第一阻挡帽是设有上下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第一阻挡帽套在内筒上,且由其上端口与内筒密闭固定连接。每根上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内筒的上部筒体的外壁的按照上连接杆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根上连接杆各自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外壳的主筒体的内壁上。烟气导向圈为铅垂设置的具有上下。
36、端口的圆柱形壳体。烟气导向圈从上向下由其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各上连接杆上,位于第二烟气通道外侧周向,且与内筒同轴。0018 上述每块下支撑板的形状为L形,每块下支撑板的下部的朝向内侧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外筒的外壁上部的按照下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下支撑板的各自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一阻挡帽的内壁下部的按照下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从而使第一阻挡帽位于外筒的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一阻挡帽、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环柱状的第一烟气通道。0019 上述第二阻挡帽是设有下端口且无上端口的上表面内高外低的结构件,每块上支撑板的形状为长条平板形,每块上支撑板的上端焊接固定在第二阻挡帽24的内壁下部的按照。
37、上支撑板的数量进行等分的相应一处,每块上支撑板各自的下端焊接固定在烟气导入装置的内筒的外壁的上部上,从而使第二阻挡帽位于内筒上方的中央,且在第二阻挡帽与内筒之间形成柱状第二烟气通道,并且第二烟气通道的下段被第一烟气通道所包围。0020 所述外壳的主筒体和密封板与烟气导入装置的外筒、第一阻挡帽、内筒和第二阻挡帽之间的空间形成了脱硫除尘装置的主腔体。0021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列管旋转接触式管状冷却混合装置具有旋转导流板、列管、上管板和下管板。旋转导流板为将板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以板体长度方向的中央直线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而得到的扭转板,所述的一定角度的范围是90度至7200度。
38、。0022 上述列管的各单管为圆柱壳形,相互间铅垂平行设置。旋转导流板的板体的宽度与列管的单管的管径相对应。列管的各单管的上下向的长度等于旋转导流板的长度的1至3倍。列管的各单管中均固定有一个旋转导流板。上管板上设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进水管孔和一组位于中央进水管孔周边的均匀分布的上板管孔。下管板上设有一组下板管孔,每个下板管孔与相应一个上板管孔相对应。上管板和下管板均水平设置,各自由其圆周侧面与外壳的主筒体的内壁密闭固定连接,且下管板的每个下板管孔与相应一个上板管孔同轴设置,下板管孔的个数少于上板管孔的个数4至30个。0023 上述列管的每根单管从下向上依次穿过相应的下管板的下板管孔和上管板的。
39、上板管孔,每根单管的管体的上下端均开口,每根单管的上端向上伸出上管板,且所有单管的说 明 书CN 103203163 A4/15页10上端口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每根单管的下端向下伸出下管板。列管的每根单管均密闭固定连接在下管板和上管板上,从而在列管的各单管、上管板、下管板和外壳的主筒体之间形成水冷却仓。0024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列管旋转接触式管状冷却混合装置还具有水流缓冲器。水流缓冲器的外形为尖角部位朝向上方的锥形。水流缓冲器位于下管板的中心位置,且水流缓冲器的底部边缘部位与下管板密闭固定连接。0025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水流缓冲器为圆锥壳形的钢制一体。
40、件或正四棱锥壳形的钢制一体件。0026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阀门。进水管总体呈倒U形的钢制管体,也即进水管由依次相连的内部铅垂管段、水平管段和外部铅垂管段构成。进水管的水平管段穿过外壳的主筒体的上部,进水管的外部铅垂管段位于外壳的主筒体的外部,进水管的内部铅垂管段处于外壳的主筒体内部,进水管的水平管段的处于主筒体内的部分位于上管板的上方,进水管的内部铅垂管段从上向下穿过上管板,包括下端出水口在内的下部位于水冷却仓的内部中央,且其出水口位于水流缓冲器的正上方。0027 上述阀门密闭固定连接在外壳的主筒体上,且阀门的进水口与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的水冷却仓的下部相连通,阀门的出。
41、水口位于外壳的主筒体外。0028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还包括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位于壳体部件的外壳的主筒体中,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烟气导入装置和列管式对流接触装置之间。0029 上述所述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有1至5个,按照由下向上的次序依次设置。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为网管式旋转对流接触装置,也即该装置是一种在铅垂设置的不锈钢丝网制成的各网管中设置旋转导流板且将网管相互间紧密排布在菱形孔状平面网上的装置。所述旋转导流板为将板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以板体长度方向的中央直线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而得到的扭转板,所述的一定角度的范围是90度至7200度。所述菱形孔状平面网放置在。
42、相应的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为第一类安装架,第一类安装架由其周向端部固定在主筒体的内壁上。该装置在使用中,液态水由上向下从各网管中通过旋转导流板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或者在网管之间的空隙中向下滴落、或者在网管的不锈钢丝网上形成水膜而向下流动,烟气由下向上从各网管中通过旋转导流板的导流以旋转方式流过且与液态水相互在旋转中对流和接触、或者在网管之间的空隙中向上流动且与向下滴落的液态水对流和相互接触、或者由网管外穿过网管上的水膜流入网管内、或者由网管内穿过网管上的水膜流入网管外。0030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类安装架有3个,是由角钢或槽钢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式相叠并焊接在一起的方式构成的构件。第一类安装架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第一类安装架为由两纵两横4根槽钢焊接制成的“井”字形安装架,其8个端头直接或通过钢制连接块焊接固定在外壳的主筒体的内壁上。第一类安装架水平设置,且位于烟气导入装置和管状冷却混合装置之间。0031 上述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的数量与第一类安装架的数量相同,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依次分为第一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第二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和第三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各网管式对流接触装置分别设置在相应一个第一类安装架上。每个网管式对流接触装说 明 书CN 103203163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