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顶帐篷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特别是指一种简单顶帐篷。
背景技术
简单顶帐篷通常是在帐篷的顶部设置一个中心枢接件,其呈放射状的枢接帐篷顶部杆件,此中心枢接件上呈放射状形成数个枢接帐篷顶杆的枢接槽,各枢接槽的下方为封口,如此令帐篷顶部在展开时,帐篷顶杆不会向下收靠,在帐篷布的牵引下令帐篷处于正常展开状态;而在收折帐篷时是令此中心枢接件向下收靠,同时帐篷顶杆是向下折收并靠拢。
但采用上述中心枢接件的帐篷支架,需要在中心枢接件上设置多个枢接巢,在顶杆头部的连接头需要套固上能配合在枢接巢中的枢接套。对于这种结构的中心枢接件,首先,枢接巢结构较为复杂,使帐篷的顶部结构复杂化,且连接座中的各个枢接巢都要活动配合枢接套,这就使中心枢接件的制造难度大大增加,稍有误差,对于连接在枢接巢中的枢接套配合不紧密就易出现连接不稳而松动,连接不牢固,使连接在中心枢接件的顶杆连接不稳固,使用上存在缺陷,且中心枢接件整体结构更加复杂,更笨重,且无法可直接实现装配,须通过枢轴等五金零件等装配步骤,材料和装配成本较高,使用也不方便。同时需要帐篷布的牵引作用才可以实现帐篷的正常展开,如此不仅增加帐篷支架多个枢接件结构的复杂性,而且会影响帐篷布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简单顶帐篷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使用方便的简单顶帐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简单顶帐篷,包括帐篷架及与帐篷架配合的帐篷布,所述帐篷架包括一顶部连接座及一端连接在顶部连接座上的多根帐篷支撑杆,所述顶部连接座上设有对应帐篷支撑杆数量的枢接槽,各枢接槽配合有可活动的连接头,所述各帐篷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头连接,各枢接槽的两侧壁设有由顶部往下设置的开槽,各连接头设有与各枢接槽的两开槽连接的枢轴,各枢接槽于靠近顶部连接座中心的一端设有大于该枢接槽的定位卡槽,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配合于枢接槽的定位卡槽中,所述枢接槽的底部外侧设有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枢接槽与定位卡槽的连接处两端分别形成一台阶,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两侧分别向外形成一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台阶配合卡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的侧壁形成一贯通的轴孔,所述帐篷支撑杆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轴孔配合的销孔,并通过所述枢轴将连接头与帐篷支撑杆连接后,该枢轴的两端插入各枢接槽的开槽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的侧壁形成一贯通的轴孔,所述帐篷支撑杆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轴孔配合的销孔,并通过一销钉将帐篷支撑杆与连接头连接在一起,各连接头的两侧设有与枢接槽的开槽配合的所述枢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各帐篷支撑杆包括支撑顶杆及边角杆,支撑顶杆与边角杆通过连接件枢接在一起,所述边角杆为伸缩套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各边角杆包括可相互套合的内杆及外杆,内杆与外杆连接的一端内活动设有一具有凸粒的弹片,该内杆的一侧设有供弹片的凸粒凸出的定位孔,所述外杆与内杆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供弹片的凸粒定位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各边角杆的外杆与内杆连接的一端设有一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包括一按钮套及配合于按钮套上的按钮,该按钮套对应凸粒的位置两侧分别设有一滑槽,所述按钮的两侧设有与滑槽配合的凸块。
一种简单顶帐篷,包括帐篷架及与帐篷架配合的帐篷布,所述帐篷架包括一顶部连接座及一端连接在顶部连接座上的多根帐篷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连接座上设有对应帐篷支撑杆数量的枢接槽,各枢接槽配合有可活动的连接头,所述各帐篷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头连接,各枢接槽的两侧壁设有由顶部往下设置的开槽,各连接头设有与各枢接槽的两开槽配合的枢轴,各枢接槽于靠近顶部连接座中心的一端设有大于该枢接槽的定位卡槽,所述枢接槽的底部外侧设有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连接头的两侧直接往外凸出形成该枢轴,该枢轴设有一贯通的轴孔,帐篷支撑杆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轴孔配合的销孔,通过一插销将穿过轴孔与销孔,将连接头与帐篷支撑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槽是由该顶部连接座内壁的顶部中心往各枢接槽分别设置一斜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简单顶帐篷与现有结构相较具有以下优点:
1,该简单顶帐篷顶部连接座与连接头之间通过嵌合卡固的连接方式,结构较简单,可直接实现装配。
2,连接头装配于顶部连接座后连接稳固,连接头无法从顶部连接座中脱出,保证帐篷支撑杆连接在该顶部连接座的稳定性。
3,帐篷支撑杆通过连接头实现展开和收折,从而使帐篷支撑杆连接至顶部连接座的方式更加简单,帐篷顶部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
4、帐篷支撑杆的边角杆采用伸缩套杆可减小该帐篷收合后的体积,并且伸缩套杆之间设置按压机构可方便用户操作,避免按压凸粒造成手指的不适,同时可提高帐篷的整体质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帐篷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组合的展开状态剖视图;
图6为图4的组合的收合状态剖视图;
图7为图3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帐篷架完全展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帐篷架半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帐篷架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帐篷架的收折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帐篷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帐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C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5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帐篷架完全展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帐篷架半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帐篷架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1为图20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完全展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半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6为图25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完全展开的局部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半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收折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1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简单顶帐篷,包括帐篷架100及披覆在帐篷架100上的帐篷布200,所述帐篷架100包括一顶部连接座1及一端连接在顶部连接座1上的多根帐篷支撑杆2,所述顶部连接座1上设有对应帐篷支撑杆数量的枢接槽11,各枢接槽11配合有可活动的连接头12,所述各帐篷支撑杆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头3连接,各枢接槽11的两侧壁设有由顶部往下设置的开槽111,各连接头12设有与各枢接槽11的两开槽111连接的枢轴121,各枢接槽11于靠近顶部连接座1中心的一端设有大于该枢接槽11的定位卡槽112,所述连接头12的一端设有定位部122,该定位部122配合于枢接槽11的定位卡槽112中,所述枢接槽11的底部外侧设有挡块114。
所述枢接槽11与定位卡槽112的连接处两端分别形成一台阶113,所述连接头12的一端两侧分别向外形成一卡勾123,连接头12两端的卡勾123即为所述定位部122,所述卡勾123与所述台阶113配合卡挚将连接头12可活动地固定于枢接槽11中。
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4至图6所示,所述各帐篷支撑杆2包括一支撑顶杆21及一边角杆22,支撑顶杆21与边角杆22通过连接件3枢接在一起,所述边角杆22包括可相互套合的内杆221及外杆222,每一内杆221对应一外杆222构成一组伸缩套杆,其中内杆221与外杆222连接的一端内活动设有一具有凸粒41的弹片4,该内杆221的一侧设有供弹片4的凸粒41凸出的定位孔223所述外杆222与内杆221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供弹片4的凸粒41定位的限位孔224。该外杆222对应的限位孔224位置设有一按压机构5,该按压机构5包括一按钮套51及配合于按钮套51上的按钮52,该按钮套51对应凸粒41的位置两侧分别设有一滑槽53,所述按钮52的两侧设有与滑槽53配合的凸块54。
配合参阅所有附图,本实用新型简单顶帐篷的顶部连接座1的枢接槽11与 连接头12的配合及连接头12与帐篷支撑杆2的顶杆21的配合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列举五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四角帐篷为例说明,所述顶部连接座1上开设有四个枢接槽11配合四组帐篷支撑杆2形成四角帐篷,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12的侧壁形成一贯通的轴孔124,所述帐篷支撑杆2的支撑顶杆21与连接头12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轴孔124配合的销孔211,并通过所述枢轴121将连接头12与帐篷支撑杆2的支撑顶杆21连接后,该枢轴121的两端插入各枢接槽11的开槽111中,使连接头12可连动支撑支撑杆2以该枢轴121为转轴进行枢转,各枢接槽11的底部外侧设有所述挡块114,该挡块114可在该连接头12及帐篷支撑杆2枢转时进行限位。
配合图3及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简单顶帐篷组装时,先将连接头12的轴孔124与帐篷支撑杆2的支撑顶杆21的销孔211对应,所述枢轴121穿过轴孔124及销孔211后,再将连接头12的卡勾123通过自身弹力硬卡入顶部连接座1的定位卡槽112种,使卡勾123与台阶113相互卡挚而可活动地固定于该定位卡槽112中,最后将该枢轴121的两端设于该枢接槽11两侧的开槽111中,使顶部连接座1、连接头12、及帐篷支撑杆2连接在一起。
参阅图7至图11,该简单顶帐篷展开时,支撑顶杆21通过连接头12的枢轴121转动至该支撑顶杆的底部被挡块114限位,此时帐篷的张开角度最大,如图7及图8所示。欲收折时,将各支撑顶杆21连动连接头12以枢轴121为转轴往上枢转,如图9所示,直至各支撑顶杆靠合于顶部连接座1上,即完成该帐篷的收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该简单顶帐篷以六角帐篷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该六角帐篷是于顶部连接座1上开设六个所述枢接槽11以配合六组帐篷支撑杆2形成六角帐篷,各枢接槽11通过配合所述连接头12将帐篷支撑杆2的支撑顶杆21固定枢接于顶部连接座1上,其中,各枢接槽11与连接头12,及各连接头12与支撑顶杆21的配合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给予赘述。
当然,帐篷的形式并不限于实施例一所描述的四角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六角,其同样可延伸至五角帐篷、八角帐篷、十角帐篷等,只需于顶部连接座1上设置对应帐篷支撑杆2数量的枢接槽11即可。
实施例三
如图3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仍以四角帐篷为例进行说明,所述顶部连接座1上开设有四个枢接槽11配合四组帐篷支撑杆2形成四角帐篷,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12的侧壁形成一贯通的轴孔124A,所述帐篷支撑杆2的支撑顶杆21与连接头12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轴孔124A配合的销孔211,并通过一销钉6将支撑顶杆21与连接头12连接在一起,各连接头12的两侧设有与枢接槽11的开槽111配合的所述枢轴121,使连接头12可连动支撑支撑杆2以该枢轴121为转轴进行枢转,各枢接槽11的底部外侧设有所述挡块114,该挡块114可在该连接头12及帐篷支撑杆2枢转时进行限位。
配合图14及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简单顶帐篷组装时,将连接头12的卡勾123通过自身弹力硬卡入顶部连接座1的定位卡槽112种,使卡勾123与台阶113相互卡挚而可活动地固定于该定位卡槽112中,将连接头12的轴孔124A与帐篷支撑杆2的支撑顶杆21的销孔211对应,通过销钉6将连接头12与支撑顶杆21连接在一起,将该连接头12的该枢轴121的两端设于该枢接槽11两侧的开槽111中,使顶部连接座1、连接头12、及帐篷支撑杆2连接在一起。
参阅图14至图19,该简单顶帐篷展开时,支撑顶杆21通过连接头12的枢轴121转动至该支撑顶杆的底部被挡块114限位,此时帐篷的张开角度最大,如图16及图17所示。欲收折时,将各支撑顶杆21连动连接头12以枢轴121为转轴往上枢转,如图18所示,直至各支撑顶杆21靠合于顶部连接座1上,即完成该帐篷的收折,如图19。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该简单顶帐篷以六角帐篷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0至图24所示,该六角帐篷是于顶部连接座1上开设六个所述枢接槽11以配合六组帐篷支撑杆2形成六角帐篷。本实施与实施例三的主要区别在于 枢接槽11两侧的开槽111与开槽116相交处形成凸台115,凸台115与开槽111形成的槽宽略小于连接头12上的枢轴121的直径,这样连接头12通过121枢接到开槽111后,不易拔出。各枢接槽11通过配合所述连接头12将帐篷支撑杆2的支撑顶杆21固定枢接于顶部连接座1上,其中,各枢接槽11与连接头12,及各连接头12与支撑顶杆21的配合与实施例三相同,不再给予赘述。
当然,帐篷的形式并不限于实施例一所描述的四角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六角,其同样可延伸至五角帐篷、八角帐篷、十角帐篷等,只需于顶部连接座1上设置对应帐篷支撑杆2数量的枢接槽11即可。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结合图25至图29,本实施例的帐篷架包括一顶部连接座1A及一端连接在顶部连接座1A上的多根帐篷支撑杆2(如图2或图14所示),所述顶部连接座1A上设有对应帐篷支撑杆数量的枢接槽11A,各枢接槽11A配合有可活动的连接头12A,所述各帐篷支撑杆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头12A连接,各枢接槽11A的两侧壁设有由顶部往下设置的开槽111A,各连接头12A设有与各枢接槽11A的两开槽111A连接的枢轴121A,该连接头12A的两侧直接往外凸出形成该枢轴121A,各枢接槽11A于靠近顶部连接座1A中心的一端设有大于该枢接槽11A的定位卡槽112A,所述定位卡槽112A是由该顶部连接座1A的顶部中心往各枢接槽11A分别设置一斜面113A,所述枢接槽11A的底部外侧设有挡块114A。
该顶部连接座1A上开设有四个枢接槽11配合四组帐篷支撑杆2形成四角帐篷,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12A的枢轴121A设有一贯通的轴孔124B,帐篷的支撑顶杆21与连接头12A连接的一端设有与该轴孔124B配合的销孔211,通过一插销6将穿过轴孔124B与销孔211,将将连接头12与支撑顶杆21连接,枢轴121的两端插入枢接槽11A两侧的开槽111A中,使连接头12可连动支撑顶杆21以该枢轴121为转轴进行枢转,各枢接槽11的底部外侧设有所述挡块114,该挡块114可在该连接头12及帐篷支撑杆2枢转时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与前述四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该顶部连接座1A的内部中心往各枢接槽11A方向在枢接槽11A两侧开槽111A外侧设有一斜面115A从而形成定位卡槽,以在该连接头12A枢转时,该连接头12A可被该定位在枢接槽11A两开槽111A止档,而不会脱离该顶部连接座1A。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简单顶帐篷的顶部连接座1,1A与连接头12,12A之间通过嵌合卡固的连接方式,结构较简单,可直接实现装配,并且连接头12,12A装配于顶部连接座1,1A后连接稳固,连接头12,12A无法从顶部连接座1,1A中脱出,保证帐篷支撑杆2连接在该顶部连接座1的稳定性,帐篷支撑杆通过连接头12实现展开和收折,从而使帐篷支撑杆2连接至顶部连接座1的方式更加简单,帐篷顶部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