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行水稻抛秧机 成行水稻抛秧机,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机械。它不再需要人工拔秧和分秧;它能够自动地同时完成送秧、分秧和抛秧;抛下的秧苗成行均匀地直立于田中;行距可以调整,能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要。
设计这种抛秧机的目的是:减轻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种田,多产粮食,使农业丰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非常重要。可农业机械还比较落后,要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就要研究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农业机械。
近年来,实践已经证明了“抛秧可以使粮食增产”。但目前农村使用的抛秧机普遍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如:
①抛种的秧苗不均匀:机械抛种后,还需人工进行补抛,过密的地方又要人工减苗;
②秧苗倒伏较多:对秧苗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扶苗;
③需要人工拔秧、分秧:机器抛种时,要两个人不停地往机器内添加秧苗,劳动强度仍然很大;
④由于抛出的秧苗无规则性,给日后的田间管理和水稻的机械化收割带来困难。
成行水稻抛秧机,克服了现有抛秧机的不足。其功能主要有:
①它能够一次同时完成送秧、分秧和抛秧三个步骤;
②采用带土秧片,省去了人工拔秧、分秧等工序;
③抛种的秧苗规则有序(株对株,行对行),并且疏、密可调,满足了不同地区的生产需求;
④抛种的秧苗株株直立于田中,不会出现倒伏现象;
⑤抛种的秧苗不缺棵,不再需要人工到田中间去补苗;
⑥这种抛秧机适应性强,不受育苗方式的限制。如大田育秧,秧盘育秧,秧棚育秧以及机械化育秧都适用。尤其是秧盘机械化育秧最为合适。
本机使用的带土秧片规格为500mm×320mm。机器作业时,只需一个人不慌不忙地往送秧带上添放秧片即可,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这种抛秧机抛种的秧苗成行,为后期的田间管理,如耘田、除草、施肥、杀虫以及水稻的机械化收割均带来了方便。同时,行列整齐的秧苗通风条件好,光照均匀,能够使水稻更好地生长和粮食增产丰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机作进一步描述。
图1,成行水稻抛秧机工作原理:
动力机部分1,一方面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轮带动整机行走,一方面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递给抛秧机的动力转接轮17,转接轮17再将动力转递给间歇机构的间歇轮2,小齿轮5与间歇机构地齿轮啮合,而随着作间歇转动;往复轴4与小齿轮5固定在一起,当小齿轮作间歇转动时,往复轴也作间歇转动;横向驱动控制器3在往复轴4的驱动下,作横向间歇运动,同时,横向驱动器带动纵向输送轮8也作横向间歇运动,它们每运动一次就为秧爪11提供一次可抓秧苗;纵向输送轮8同时还受驱动销6和驱动板7的控制,作纵向间歇转动,它每转动一次,纵向送秧一格,为横向送秧提供秧源;护秧器9、秧爪控制器10、斜边凸轮12同时在凸轮13的作用下,沿导轨14作纵向往复间歇运动,它们的动力是由锥齿轮15通过连接轴连接间歇机构的常转轴齿轮传递的;秧爪11在斜边凸轮12的控制下,作上下间歇运动,同时又在秧爪控制器10的控制下作张合间歇运动,秧爪11向上运动时张开,向下运动时收合,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秧爪11贴合在护秧器9的下面,不会损伤秧苗,运动到规定的位置时,秧爪11在斜边凸轮12的控制下又会向下运动,同时在秧爪控制器10的作用下,收合、切土、抓秧,随即凸轮13又驱动它们向后运动,秧爪11就将秧苗抓送到抛秧滑道16中,秧苗在滑道16中很快落到大田,如此循环完成抛秧种植任务。
本机装有六个抛秧滑道,一次抛秧六行,(也可安装三行、四行、八行的滑道等)只要适当调整抛秧滑道的角度就可以使行距增大或减小,因而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要。
过埂器18是为机器过田埂时设计的。机器过埂前将过埂器装上,(装卸很方便)机器就能比较方便地过埂,而不被田埂卡住;过埂后,把过埂器卸下放回秧船即可。
行走轮19,供机器行走用。
秧船20,装载机器、秧苗和工作人员,并能适当平整田地。成行水稻抛秧机主要技术规格、参数特 点-秧苗成行、直立。外形尺寸-2200mm×1380mm×1280mm。整机重量-130Kg。动 力 机-JC168柴油机(2.83KW,2600转/分)。作业人数-2人(1人驾驶行走,1人添加秧苗)。作业效率-4亩/小时。作业行数-6行。行 距-270mm、266mm、233mm等(可调整)。秧片规格-500mm×320mm。秧苗高度-100~150mm。图2,横向驱动机构:
弹簧2、弹簧套3通过圆销4与弹簧推杆11连接在一起;离合推杆8固定在弹簧推杆11的中间,由螺母7压固;安装板5由螺栓14和螺母15固定在一起;棘爪9由一销轴装在安装板5上,棘爪可以在销轴上转动,同时在小压簧6的作用下,与棘轮10结合;驱动板12与安装板5固定在一起;往复轴16上有正反螺旋槽,棘轮10上有内螺旋牙与往复轴上的螺旋槽相配合,棘轮10分左螺旋和右螺旋各1件,中间有端面轴承13。
当往复轴16转动时,棘轮10会推动整个横向驱动机构在往复轴上移动,同时通过驱动板12驱动送秧输送轮(此图中未画)也作横向移动。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时,挡块1首先挡住弹簧套3,压缩弹簧2,再推动弹簧推杆11,通过离合推杆8将棘爪9顶起,使棘爪9与棘轮10分离,而另一边的棘爪在小压簧6的作用下卡住相应一边的棘轮,使之换向,再向相反方向移动,达到了横向连续送秧的目的。
图3,纵向送秧机构:
纵向送秧机构由输送带1、输送轮2、驱动销3、驱动板4和挡板5等组成。
驱动板4固定在横向驱动机构上,当横向驱动机构在往复轴上移动时,便通过驱动板4带动输送轮2也作同步横向移动;输送轮2的两端有等分的小圆孔,当输送轮2横向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时,挡板5会挡住驱动销3,迫使其插入输送轮2的一个小孔内,由于输送轮2的小孔中心与驱动销3的中心错开有一个规定的角度,且驱动销3的端头是一斜面,因而驱动销3插入输送轮2的小孔时,就驱动输送轮2转动一角度,同时带动输送带1移动一次所需的送秧距离。如此循环,与横向送秧互相配合,保证了机器送秧连续不断。图4,秧爪抛秧工作过程:
护秧器1、秧爪2固定在活动底座4上;秧爪控制器12与护秧器1固定在一起;弹簧10、控制轴11、小滚轮9与秧爪控制器12配合,控制秧爪2作张合运动。
当动力轴6将前面的动力传递过来时,锥齿轮5带动凸轮8转动,同时驱动活动底座4、护秧器1和秧爪2作前后运动;秧爪2在前后运动的同时,还受斜边凸轮3的控制,作上下运动;秧爪2向前运动时,紧靠护秧器1的下面,不会损伤秧苗;这时,秧爪2在秧爪控制器12和控制轴11的作用下,秧爪是全部张开的,秧苗由护秧器1进行分株并进入秧爪2中间;当秧爪2向前运动到规定位置时,斜边凸轮3会驱动秧爪2向下运动,秧爪2向下运动的同时,弹簧10、控制轴11又会使秧爪2合拢,并切土、抓秧;当秧爪2向下运动到规定位置时,凸轮8又即刻驱动秧爪2向后运动,并张开将秧苗抛进抛秧滑道,秧苗在抛秧滑道中按照一定的距离落入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