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压紧闩锁.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59426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5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14706.2

申请日:

2001.08.24

公开号:

CN1608175A

公开日:

2005.04.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B 21/00申请日:20010824授权公告日:2009040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B21/00

主分类号:

F16B21/00

申请人:

索斯科公司;

发明人:

T·维尔斯; E·D·许普; R·C·赛勒

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优先权:

2000.08.27 US 60/228,72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章社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线性压紧闩锁包括一个连接到制转杆上的杠杆手柄。当闩锁开启时,制转杆最初被限制在支架内部竖直移动。在达到中间位置之后,制转杆被限制在支架内部做水平移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线性压紧闩锁,包括: 一个外壳; 一个可由操作者控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杠杆手柄, 所述杠杆手柄安装在外壳上; 一个基本上做线性运动的制转杆,当杠杆手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旋转时,杠杆手柄的旋转驱动所述制转杆,并且从开启位置到闭 合位置基本上做线性运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紧闩锁,其中制转杆安装成在沿第一 路径的开启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运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紧闩锁,其中第一路径是线性的。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压紧闩锁,其中制转杆安装成沿着基本 上垂直于第一路径的第二路径的方向在中间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压紧闩锁,其中第二路径是线性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压紧闩锁,进一步包括一个支架,所述 支架安装成在外壳内作线性运动,制转杆安装在支架内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压紧闩锁,进一步包括可旋转地连接杠 杆手柄及制转杆的连接装置。

说明书


线性压紧闩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或板的压紧闩锁。

    背景技术

    安装在门或板上的闩锁是已知的。压紧闩锁应用在需要既能将门或板锁闭在所安装的框架上又能在闭合时板的边缘与框架相密封的场合。例如,当安装板的孔具有必须通过压紧来获得密封的垫圈时,就需要使用所述压紧闩锁。

    在Southco Handbook 2000(Southco,Inc.,Concordville,PA)的第23-69页具有压紧闩锁的例子。

    固定的压紧闩锁提供一致的、预置的压紧,而可调的压紧闩锁可以灵活动提供一定的压力。

    压紧闩锁通常包括一个制转杆,所述制转杆设计成与框架外壁的内部相啮合从而将板锁闭。由于压紧闩锁须从外壁的外部来操作,因而须具有连接由操作者通过位于外壁内部的制转杆来操作的闩锁部的机构。而且,闩锁机构或者至少是其基本部分通常从板的孔中伸出。闩锁机构自身可减小内部密封的体积,这在其他方面是有效的。

    在一些应用中,例如在户外使用地无线电发射机及电话设备的机壳中,外壁最好保持用以对抗环境的良好的密封,从而避免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应力穿透外壁且避免设备中的EMI渗漏到环境中。因而,在这样的应用中,闩锁的安装孔及闩锁自身可在外壁的内部及外部之间具有路径,这不合需要地减小了外壁与环境的隔离程度。

    这里具有对简单且易于安装的压紧闩锁连续的需求,所述压紧闩锁具有合适的压紧力,且还减小外壁与环境的隔离被闩锁的安装及使用所损坏的程度。

    这里还具有对压紧闩锁连续的需求,所述压紧闩锁具有安装在机壳内部的最小的“足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容易且牢固地安装在门或板上的简单的线性压紧闩锁。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提供一致的、预置的压紧力。同时,仅是闩锁机构的一小部分伸入外壁的内部,因而机壳相对于环境易于密封。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易于制造、装配和安装,且最好由少于一打的部件装配而成。

    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占用外壁内极小的有效空间,因而将以前所使用的在机壳内部封闭区的其他类型压紧闩锁的空间最小化或消除。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提供在门和框架之间的单点压紧。

    压紧由制转杆来提供,当闩锁的手柄闭合时所述制转杆向门的方向移动。制转杆在基本上平行于门表面的平面的运动及朝向或远离门的方向运动。要开启线性压紧闩锁,向上拉杠杆离开所述闩锁。这使得制转杆起初从门框架处离开,接着从门框架下部退出回到门下部的位置,因此门被打开。总之,制转杆作“L”型的运动。

    线性压紧闩锁包括一个外壳和一个安装在外壳上的杠杆,并且该杠杆可由操作者控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闩锁还包括一个用以基本上作线性运动的制转杆。通过转动杠杆来驱动制转杆,杠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时,所述制转杆由开启位置向闭合位置间基本上线性运动。制转杆最好安装成沿第一路径在开启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运动,接着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第一路径的第二路径方面在中间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例如,当闩锁开启时,制转杆最初沿一个基本上线性的路径向下由第一位置向中间位置运动,接着制转杆沿着离开门框架的第二线性路径上从中间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在第二位置处整个制转杆定位在门的下方,闩锁完全开启,这样门可被打开。

    制转杆在闭合位置向上压靠在门框架的下侧从而压紧位于门和门框架之间的垫圈。当闩锁开启时,制转杆最初离开门框架而向下运动从而释放作用在垫圈上的压紧。闩锁最好还包括一个连接杠杆及制转杆的连接装置。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作基本上的线性运动的压紧闩锁。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易于安装且有效密封的压紧闩锁。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通过以下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会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的分解透视图。

    图2表示如图1所示的闩锁在闭合及锁闭位置的的透视图。

    图3表示如图1所示的闩锁在闭合及锁闭位置的的后视图。

    图4表示如图1所示的闩锁在闭合及锁闭位置的的侧立面图。

    图5表示如图1所示的闩锁在闭合及锁闭位置的的正视图。

    图6表示如图1所示的闩锁在闭合及锁闭位置的的底平面图。

    图7表示图1中闩锁的按钮的透视图。

    图8表示图7中按钮的侧视图。

    图9表示图7中按钮的正视图。

    图10表示图1中闩锁的锁芯的底部透视图。

    图11表示图10中锁芯的底平面图。

    图12表示图1中闩锁的盖子的顶部透视图。

    图13表示图12中盖子的底部视图。

    图14表示图1中闩锁的杠杆手柄的透视图。

    图15表示图14中手柄的后视图。

    图16表示图14中手柄的侧视图。

    图17表示图14中手柄的前视图。

    图18表示图14中手柄的底平面图。

    图19表示图1中闩锁的托架的底平面图。

    图20表示图19中托架的后视图。

    图21表示图1中闩锁的制转杆的透视图。

    图22表示图21中制转杆的底平面图。

    图23表示如图2所示的闩锁在闭合及锁闭位置的剖面透视图。

    图24表示如图3所示的闩锁在闭合及锁闭位置且安装在由闩锁紧固在门框架的门上时侧视图。

    图25表示如图23所示的闩锁在开启位置的的剖面透视图。

    图26表示如图24所示的闩锁在开启位置的的侧立面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容易且牢固地安装在门或板的外部的简单的线性压紧闩锁。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提供一致的、预置的压紧。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易于制造、装配和安装,且最好由少于一打的部件装配而成。

    现在参照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分别表示相同的构件,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线性压紧闩锁10的分解透视图。

    线性压紧闩锁10包括一个细长的外壳20、一个常规的锁芯50、一个按钮60、一个锁定爪70、一个锁定板80、一个盖子90、一个细长的杠杆手柄100、一个细长的支架130、一个细长的制转杆140、一个第一销150、一个第二销160及一个枢轴连接销170。

    外壳20安装在具有框架220(图24)的机壳或外壳(未示出)的门或板210的外侧上。如图1-6所示,外壳20包括一个前壁21、一对相对的侧壁22、一个后壁23、一个基本上开启的顶壁24、一个基本上开启的底部25及一个细长的延伸部或腔室30,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闩锁机构的大部分封装在所述腔室中。顶壁24的下侧形成一个沿外壳20的边缘延伸的钝边或凸缘214。每一个侧壁22都具有一对成型在其上的卡腿220。后壁23具有一个用以接收制转杆140的中心垂直狭槽26。如图中所看到的那样,前壁21及侧壁23在外壳20的一端被切断,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切断部27,锁芯50及锁定爪70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到所述切断部中。外壳20还包括成型在外壳20上并接近外壳20前端的第一开口28,设置在第一开口28的内部的第一埋头孔38,成型在外壳20上的第一开口28后面的第二开口29,设置在第二开口29的内部的第二埋头孔40,分离延伸部31,成型在外壳中的第一腔室32以及成型在其中的第二腔室34。分离延伸部31在顶壁24的侧边36之间延伸且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28、29分离。第一腔室32(如图1中所示的)适于接收锁芯50。第一埋头孔38适于可移动地夹持锁芯50。第二腔室34(如图1中所示的)适于接收按钮60。第二埋头孔40适于可移动地夹持按钮60。

    如图24所示,闩锁10安装在成型于门210上并接近门边缘的孔212内。除了外壳20的顶壁24之外,安装孔212的尺寸要能接收外壳20。当闩锁10安装到门210上时,除外壳20的顶壁24之外,外壳20延伸穿过安装孔212并进入到外壁200的内部,而外壳20的顶壁24保持在门210的外侧。当闩锁10安装在门210上时,顶壁24的凸缘214邻接在门210的外表面上。门210还可以选择性地在孔212的周围形成一个埋头孔216,埋头孔216的表面与凸缘214邻接,这样闩锁10与门210相齐平。

    如图1和10-11所示,锁芯50包括一个具有钥匙槽54的通常为圆形的顶端51,一个通过在钥匙槽54中插入钥匙(未示出)可从锁定位置旋转到开启位置的圆柱体52,以及一个底端56。底端56具有一个可与锁定爪70啮合的带有孔59的正方形的延伸部58,因此闩锁10可从闭合位置转换到开启位置,且反之亦然。通过将正方形的延伸部58装配到锁定爪70上、将正方形的延伸部58装配到锁定爪70上且啮合销180将正方形的延伸部58与锁定爪70相啮合或者通过本领域所公知的其他任何方法所产生的摩擦力而实现上述啮合。如果锁芯50的底端56不包括上述正方形的延伸部58,锁定爪70仍可以与锁芯50相啮合。可通过使用粘接剂或其他物质或者通过本领域所公知的其他任何方法将锁定爪70紧固到锁芯50的底端56上,从而实现所述可替代的实施例的啮合。锁芯50可进入到外壳20的第一开口28中。

    如图1和7-9所示,按钮60包括一个具有前端62、一个通常是弯曲的后端63和一对侧面64的上部61,一个从由上部61所确定的平面垂直向上伸展的夹持延伸部65,一对从侧面64向下延伸的相对的一对支腿66,及从前端62向前延伸的榫舌67。每一个支腿66的下端68具有一个凸缘69,所述凸缘向内延伸以使凸缘69彼此成相对的关系。榫舌67通常居中位于前端62的下部71,以使前端62的上部72的主要部分外露从而与外壳20的分离延伸部31相接触。

    如图1所示,锁定爪70通常是椭圆形,其具有一个弯曲的前端73、一个弯曲的后端74、一对侧面75及一个通常为正方形的中心孔76。锁定爪70的前端和后端73、74之间的距离要大于锁定爪70的两侧面75之间的距离。通过将锁定爪70的中心孔76装配到锁芯50的底部延伸部58上,且通过啮合销180将锁定爪70紧固到底部延伸部58上,从而可使锁定爪70安装在锁芯50的底端56上,因此,当锁芯50上的圆柱体52在外壳20的第一腔室32内旋转时,锁定爪70也随之旋转。啮合销180的头部182的直径大于中心孔76的直径。

    如图1所示,锁定板80通常是矩形,其具有一个前端81、一个后端82、一对侧边83、一对从由侧边83所限定的平面通常垂直向外延伸的指状部84、及一个通常的中心孔84。前端81通常也从由侧边83所限定的平面垂直向外延伸,因而前端81及指状部84的侧边缘通常最好相互对准。锁定板80的前端和后端81、82之间的距离要大于锁定板80的两相对侧面83之间的距离。

    如图1和12-13所示,通常是平面的盖子90具有一个前端91、一个后端92、一对相对的侧边93、一个顶面94及一个底面95。底面95具有位于底面95前部的第一锁定延伸部96及位于底面95后部的第二锁定延伸部97,所述延伸部与杠杆手柄100相啮合从而将外壳20的中心腔室30封闭并隐蔽闩锁机构。

    如图1和14-18所示,细长的杠杆手柄100具有一个基本上开启的前端102、一对相对的侧壁104、一个基本上开启的后端106、一个顶壁108、一个基本上开启的底端110、及一个细长的沟槽112,当闩锁10置于闭合位置时形成在其中的所示沟槽用以接收制转杆140。每一个侧壁104在其前、底部都具有一个狭槽114,所述狭槽适于接收且可移动地夹持锁定板80后端82的一部分,因此,当闩锁10置于闭合位置时,手柄100能够可移动地紧固在锁定板80上。每一个侧壁104还具有一个第一孔116及一个位于侧壁104后部的枢轴连接孔118。两个第一孔116是彼此相对的关系且适于接收第二销160。两个枢轴连接孔118是彼此相对的关系且适于接收枢轴连接销170。手柄100的每一个侧壁104的前底部可朝向手柄100的顶壁108向上弯曲,从而为操纵手柄100的操作者提供了舒适且更佳的夹紧杠杆。顶壁108具有一个位于顶壁108前部附近的第一锁定孔120以及一个在顶壁108后部附近的第二锁定孔122。第一锁定孔120适于与盖子90的底面95上的第一锁定延伸部96相啮合。第二锁定孔122适于与盖子90的底面95上的第二锁定延伸部97相啮合。

    如图1和19-20所示,支架130具有一个前壁131、一对相对的侧壁132、一个后壁133、一个基本上开启的顶端134、一个基本上开启的底端135、及一个限定在其中并用以接收手柄100及制转杆140的细长的沟槽136。前壁131具有通常是居中设置的水平狭槽137,当闩锁10置于锁定位置时,所述水平狭槽用以接收且可移动地夹持锁定板80后端82的一部分。支架130的一对侧壁132都分别具有一对位于侧壁132底部附近的切断部230。后壁133具有通常是居中设置的垂直狭槽138,当闩锁10置于锁定或解锁位置时,所述垂直狭槽用以接收且夹持制转杆140的一部分。每一个侧壁132的前部都具有一个向上及向后延伸的狭槽139,从而当闩锁10置于锁定或解锁位置时,所述狭槽用以接收且夹持第一销150。每一个侧壁132的后部都具有一个成型在其上的“L”型的狭槽141,从而当闩锁10置于锁定或解锁位置时,所述狭槽用以接收且夹持第二销160。每一个侧壁132的后部还具有一个成型在其上的枢轴连接孔142,从而当闩锁10置于锁定或解锁位置时,所述枢轴连接孔用以接收且夹持第三销170。当闩锁10从开启位置置于闭合位置时,狭槽138、139、141及第一、第二销150、160容许制转杆140相对于狭槽138、139、141向上及向后移动,且当闩锁10从闭合位置置于开启位置时容许制转杆140相对于狭槽138、139、141向下及向前移动。向上及向后延伸的狭槽139以及“L”型狭槽141用来引导第一和第二销150、160及制转杆140的运动。当闩锁10从闭合位置置于开启位置以及从开启位置置于闭合位置时,枢轴连接孔142和第三销170容许手柄100相对于外壳20在枢轴上向上及向下转动。

    如图1和21-22所示,制转杆140具有一个前端143、一个后端144、一个后端延伸部145、一对侧边146、一个穿过侧边146的前部而延伸的第一孔147、一个穿过侧边146的后部而延伸的第二孔148、及一个通常位于侧边146顶后方的间隙切断部149。当手柄100相对于外壳20向上或向下旋转时,间隙切断部149容许枢轴连接销170不妨碍制转杆140的移动。

    如图1所示,每一个第一销、第二销以及枢轴连接销150、160、170都分别具有一个头部152、162、172及一个轴杆154、164、174。每一个轴杆154、164、174的尺寸应能穿过且可移动地夹持在其相应的狭槽和/或孔上。每一个头部152、162、172的尺寸应无法穿过其相应的狭槽和/或孔。通过螺母、销150、160、170末端的变形、轴杆154、164、174与安装在相应的狭槽和/或孔内的摩擦力以及通过本领域所公知的其他任何方法,从而使得每一个销150、160、170都能够可移动地夹持在其相应的狭槽和/或孔内。

    当装配所述闩锁10时,第一销150穿过下述部件定位:(1)制转杆140的第一孔147,(2)在支架130侧壁132的前部向上及向后延伸的狭槽139。同样,第二销160穿过下述部件定位:(1)手柄100的第一孔116,(2)制转杆140的第二孔148,及(3)支架130侧壁132上的“L”型狭槽141。第一和第二销最好分别稳固地安装在制转杆140的第一孔147和制转杆140的第二孔148内,以使销150、160及制转杆140作为一个整体来移动。

    当装配所述闩锁10时,枢轴连接销170穿过下述部件定位:(1)手柄100的枢轴连接孔118,及(2)支架130侧壁132上的枢轴连接孔。

    当装配所述闩锁10时,锁芯50可移动地定位在外壳20的第一腔室32中,并且由外壳20的第一埋头孔38可移动地夹持。锁定爪70可移动地紧固在锁芯50的底端56上,因而锁定爪70的前端73相对于外壳20的前端大部分是向前的。锁定板80可移动地定位在外壳20的第二腔室34中,因而锁定板80的前端81相对于外壳20的前端大部分是向前的。按钮60可移动地紧固在锁定板80上,所述按钮60的支腿66自身紧固在侧边83上的指状部84及锁定板80的前端81之间,其中的凸缘69定位在低于锁定板80的下侧,由于按钮60可移动地定位在外壳20的第二腔室34中,因而按钮60的前端62相对于外壳20的前端大部分是向前的。手柄100、制转杆140及支架130可通过销150、160、170彼此紧固在一起,因而制转杆140的后端延伸部145延伸穿过支架130后壁133上的垂直狭槽138,并且,当手柄100相对于制转杆140和支架130处于闭合位置时,枢轴连接销170就定位在制转杆140的间隙切断部上。支架组件可移动地定位在外壳20的中心腔室30中,因而支架130的前壁131相对于外壳20的前端大部分是向前的。通过外壳20侧壁22上的卡腿220对支架130下侧的切断部230的制动,支架组件可嵌入到外壳内的区域。从而将支架组件固定在外壳20内。盖子90可连接到手柄100上从而封闭外壳20的中心腔室30并将闩锁机构隐藏。当盖子90将中心腔室30封闭时,盖子90通常与外壳20的顶壁24相平齐。

    当闩锁10及锁芯50处于闭合或锁定位置时(如图2-6和23-24所示),锁定板80的前端81接近锁定爪70的后端74,因而锁定板80无法朝着外壳20的前端向前滑动。这阻止可移动地紧固在锁定板80后端82上的手柄100发生向上旋转而脱离外壳20前端的情况,而由操作者(未示出)朝向外壳20后端运动。制转杆140相对于外壳20的前端及支架130的前壁131大部分是向上和向后的。第一销和第二销150、160相对于外壳20的前端和各自的狭槽139、141大部分是向上和向后的。

    在锁芯50由操作者从锁定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从而开启闩锁10之后(如图25-26所示),锁定爪70就不再阻止锁定板80向前滑向外壳20的前端。当操作者径向地移动锁芯50及锁定爪70时,操作者抓住按钮60的夹持延伸部65并且将按钮60向前朝外壳20的前端滑动直到按钮60前端62的上部72与外壳20的分离延伸部31相接触时,这时锁定板80就能够向前朝外壳20的前端滑动。锁定板80向前朝外壳20的前端滑动并离开手柄100上的狭槽114,从而释放手柄100,因而操作者能打开闩锁10。在手柄从其闭合位置被释放之后,操作者能够向上拉动并旋转手柄100,从而远离外壳20的前端。当手柄100向上旋转时,第一销150被限制在支架130侧壁132前部向上向后延伸的狭槽139中运动,第二销160被限制在支架130侧壁132上的“L”型狭槽141内运动,上述两个销开始都分别同时地从延伸狭槽139上部239的第一或闭合位置以及“L”型狭槽141的较短部241向下运动,并且将制转杆140向下传送到中间位置,其中延伸狭槽139的上部239及下部339分别在所述位置会合,且“L”型狭槽141的较短部241及较长部341分别在所述位置会合。

    当制转杆140向下运动以脱离与门框架220的边缘底部间的联系时,所述向下的运动给闩锁10“减压”且放松垫圈250。当第一和第二销150、160分别同时地到达其在延伸狭槽139的上部239和“L”型狭槽141的较短部241内的运动终点时,手柄100连续向下的旋转运动迫使第一和第二销150、160都分别在延伸狭槽139的下部339及“L”型狭槽141的水平延伸的较长部341内同时地向前移动,使制转杆140水平向前移动以远离门框架220,由此门210能够被打开。第一和第二销150、160及制转杆140分别沿延伸狭槽139的下部339及“L”型狭槽141水平延伸的较长部341从中间位置到第二或开启位置“向前”移动。

    通过向下旋转手柄100闭合闩锁10时,第一销和第二销150、160及制转杆140从其第二位置到其中间位置作折回运动,制转杆140朝门框架220的下部“向内”移动。手柄100向下的连续运动迫使第一和第二销150、160从其中间位置向其第一或闭合位置同时地向上运动,将制转杆140提起从而与门框架220的下侧相接触并且压紧所述垫圈250。

    可使用任何已知的方法将闩锁10固定在门210的安装孔内,已知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使用螺钉、铆钉等可与凸缘214相啮合并且将外壳20夹紧到门210上的部件。另外,围绕外壳20侧壁且紧挨着门210内表面的框架(未示出)可用来固定外壳20。通过使用任何公知的方法例如使用螺栓、熔焊、销钉、铆钉、粘接剂等,可以将这样的框架固定到外壳20的侧壁22上,且这种的框架可以与凸缘214协同作用从而将外壳20夹持在安装孔中定位。

    闩锁10最好由合适的、足够坚固且坚硬的塑料材料、金属、金属及塑料材料的组合物、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构造而成。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能限于这里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而是包括在随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线性压紧闩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线性压紧闩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线性压紧闩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性压紧闩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压紧闩锁.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线性压紧闩锁包括一个连接到制转杆上的杠杆手柄。当闩锁开启时,制转杆最初被限制在支架内部竖直移动。在达到中间位置之后,制转杆被限制在支架内部做水平移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