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59196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39434.8

申请日:

2012.07.11

公开号:

CN102747285A

公开日:

2012.10.2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22C 38/16申请公布日:201210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16申请日:20120711|||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16; C21D8/02

主分类号:

C22C38/16

申请人: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首钢总公司

发明人:

杨春卫; 白学军; 何元春; 王根矶; 王东柱; 李鑫磊; 张建师; 高瑞岩; 王传才; 万潇; 危尚好

地址:

066326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杜庄乡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代理人:

刘月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技术领域。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10-0.16%,Si:0.20-0.50%,Mn:1.30-1.60%,Nb:0.03-0.05%,Ti:0.010-0.020%,Ni:0.20-0.40%,Cu:0.10-0.35%,S:≤0.005%,P≤0.012%,Als:0.020-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包括:高炉铁水→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LF+RH精炼→板坯连铸→铸坯清理→板坯加热→4300轧机轧制→ACC快速冷却→堆冷→正火→取样、检验→入库、发运。优点在于,解决了TMCP工艺能够生产的钢板厚度有限,且钢板性能的同板差及异板差较大大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C:0.10-0.16%,Si:0.20-0.50%,Mn:1.30-1.60%,Nb:0.03-0.0
5%,Ti:0.010-0.020%,Ni:0.20-0.40%,Cu:0.10-0.35%,S:
≤0.005%,P≤0.012%,Als:0.020-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
杂质;
所述钢板的厚度为:80-120mm。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钢板的生产方法,工艺包括高炉铁水→铁水预脱硫
→转炉冶炼→LF+RH精炼→板坯连铸→铸坯清理→板坯加热→4300轧机
轧制→ACC快速冷却→堆冷→正火→取样、检验→入库;其特征在于,
板坯浇铸+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正火工艺过程中控制的技术参数为:
(1) 将按钢板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浇注成300-400mm厚连铸坯;
(2) 将连铸坯送入加热炉,加热温度为1150~1250℃、加热时间2
60-360min;
(3) 钢坯出炉后进入4300mm轧机轧制,轧制时采用两阶段轧制, 
控温厚度为成品厚度的1.4-2倍,粗轧阶段与精轧阶段参数如下:
粗轧阶段:开轧温度:1000-1150℃,轧制速度:1.0-3.0m/s,轧制
力矩:2000-3200kNm;
精轧阶段:开轧温度:830-920℃,终轧表面温度:780-830℃,轧
制速度:2.0-5.0m/s;
(4) 轧后钢板进入ACC层流冷却,开始冷却温度控制在760-800℃
,终冷温度控制在630-680℃,冷却速率控制在5-10℃/s;
(5) 钢板冷却后堆垛缓冷,堆冷时间≥36小时;
(6) 钢板堆冷完毕后送入热处理炉进行正火,正火温度880-900℃
,在炉时间(1.3-1.6)t+10-20min,出炉后先水冷冷却到630-67
0℃然后空冷到室温;t为钢板厚度,单位是mm。

说明书

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厚船
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用连铸坯、正火工艺生产特厚为
80-120mm规格、36Kg、Z35级别的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

背景技术

随着造船及海洋工程建设的发展,造船工业向着“一大、二高、三新
”即大吨位、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普通船板已远不
能满足需要,高强、高厚、大线能量焊接、耐超低温钢板等高精尖船
板用量在迅速增加。目前,我国此类钢板主要依赖进口,研发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船板、缩短国内外差距、实现本土化成为我国船
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开发的主要方向。

厚规格(45~80mm)和特厚规格(80~300mm)的高强船板一般应用于
大型、大吨位船体的舷舱及海洋平台的升降系统等关键部位,总量不
大、利润丰厚,对核心技术能力要求极高,钢板除具有高强韧性之外
、对Z向抗层状撕裂及厚度方向性能的均匀性要求尤为严格。

船级规范中对于此类钢板以正火和TMCP两种工艺生产。TMCP工艺依赖
两阶段控轧附以轧后水冷、通过控制冷却过程组织相变来达到性能要
求,对于水冷的均匀性要求较高、能够生产的钢板厚度不高。正火工
艺通过轧后的热处理可以释放轧后组织应力、改善组织均匀性,稳定
强度、提高韧性,能够生产特厚规格的钢板,而且钢板性能均匀、稳
定、抗层状撕裂性能高,有利于提高船舶及海洋平台的安全性及使用
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特厚规格为80-120mm的36Kg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解决了TMCP工艺
能够生产的钢板厚度有限,且钢板性能的同板差(头尾、厚度方向)
及异板差较大;目前国内能够生产100mm以上规格的钢厂较少,对进口
的依赖性较大等问题。

本发明以连铸坯为基础,通过Nb、Ti、Ni、Cu的微合金化成分设计,
以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LF 炉外精炼→RH 真空处理→板坯连铸
→4300mm轧机轧制→ACC快速冷却→正火处理的生产方法,生产出了各
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船级规范要求、同板差异
板差小、特别是厚度方向性能均匀:厚度1/4处与1/2处强度差异≤30
MPa、冲击功差异≤50J的特厚规格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

本发明的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

C:0.10-0.16%,Si:0.20-0.50%,Mn:1.30-1.60%,Nb:0.03-0.0
5%,Ti:0.010-0.020%,Ni:0.20-0.40%,Cu:0.10-0.35%,S:
≤0.005%,P≤0.012%,Als:0.020-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
杂质。

本发明的钢板的厚度为:80-120mm

本发明的钢板的生产包括:高炉铁水→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LF+R
H精炼→板坯连铸→铸坯清理→板坯加热→4300轧机轧制→ACC快速冷
却→堆冷→正火→取样、检验→入库、发运。

在板坯浇铸+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正火工艺过程中控制参数为:

(1) 将按钢板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浇注成300-400mm厚连铸坯;

(2) 将连铸坯送入加热炉,加热温度为1150~1250℃、加热时间2
60-360min;

(3) 钢坯出炉后进入4300mm轧机轧制,轧制时采用两阶段轧制, 
控温厚度为成品厚度的1.4-2倍,粗轧阶段与精轧阶段参数如下:

粗轧阶段:开轧温度:1000-1150℃,轧制速度:1.0-3.0m/s,轧制
力矩:2000-3200kNm;

精轧阶段:开轧温度:830-920℃,终轧表面温度:780-830℃,轧
制速度:2.0-5.0m/s。

(4) 轧后钢板进入ACC层流冷却,开始冷却温度控制在760-800℃
,终冷温度控制在630-680℃,冷却速率控制在5-10℃/s。

(5) 钢板冷却后堆垛缓冷,堆冷时间≥36小时。

(6) 钢板堆冷完毕后送入热处理炉进行正火,正火温度880-900℃
,在炉时间(1.3-1.6)t+10-20min(t为钢板厚度,其单位是mm)
,出炉后先水冷冷却到630-670℃然后空冷到室温。

本发明生产的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厚度范围为80-120mm ,综合性
能优良:屈服强度380-445MPa,抗拉强度515-550MPa,Z向断面收缩率
平均在50%以上,-40℃夏比冲击功纵向平均在200J以上,5%的应变时
效后-40℃冲击也能平均达到150J以上;钢板性能的同板差异板差较小
、特别是厚度方向性能均匀:各项性能指标厚度1/2处均能达到船级规
范1/4处的要求,两位置强度差异≤30MPa、冲击功差异≤50J。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成分设计及生产方法,在100吨转炉上冶炼400mm×
2000mm×L连铸坯,在4300mm宽厚板轧机上分别轧制100、120mm钢板,
其化学成分见表1,轧制及正火工艺参数见表2及表3,性能情况见表4

表1 试制钢板的化学成分(重量,%)


表2 试制钢板的加热、水冷及正火工艺参数


表3 试制钢板的轧制工艺参数





表4 试制钢板的力学性能

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47285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0.24CN102747285A*CN102747285A*(21)申请号 201210239434.8(22)申请日 2012.07.11C22C 38/16(2006.01)C21D 8/02(2006.01)(71)申请人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地址 066326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杜庄乡申请人首钢总公司(72)发明人杨春卫 白学军 何元春 王根矶王东柱 李鑫磊 张建师 高瑞岩王传才 万潇 危尚好(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代理人刘月娥(54) 发明名称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

2、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57) 摘要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技术领域。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10-0.16%,Si:0.20-0.50%,Mn:1.30-1.60%,Nb:0.030.05%,Ti:0.0100.020%,Ni:0.200.40%,Cu:0.100.35%,S:0.005%,P0.012%,Als:0.020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包括:高炉铁水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LF+RH精炼板坯连铸铸坯清理板坯加热4300轧机轧制ACC快速冷却堆冷正火取样、检验入库、发运。优点在于,解决了TMCP工艺能够生产的钢板厚。

3、度有限,且钢板性能的同板差及异板差较大大等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1/1页21.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10-0.16%,Si:0.20-0.50%,Mn:1.30-1.60%,Nb:0.030.05%,Ti:0.0100.020%,Ni:0.200.40%,Cu:0.100.35%,S:0.005%,P0.012%,Als:0.020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钢板的厚度为:80120mm。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钢板。

4、的生产方法,工艺包括高炉铁水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LF+RH精炼板坯连铸铸坯清理板坯加热4300轧机轧制ACC快速冷却堆冷正火取样、检验入库;其特征在于,板坯浇铸+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正火工艺过程中控制的技术参数为:(1) 将按钢板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浇注成300400mm厚连铸坯;(2) 将连铸坯送入加热炉,加热温度为11501250、加热时间260360min;(3) 钢坯出炉后进入4300mm轧机轧制,轧制时采用两阶段轧制, 控温厚度为成品厚度的1.42倍,粗轧阶段与精轧阶段参数如下:粗轧阶段:开轧温度:10001150,轧制速度:1.03.0m/s,轧制力矩:20003200kNm;精轧阶段:。

5、开轧温度:830920,终轧表面温度:780830,轧制速度:2.05.0m/s;(4) 轧后钢板进入ACC层流冷却,开始冷却温度控制在760800,终冷温度控制在630680,冷却速率控制在510/s;(5) 钢板冷却后堆垛缓冷,堆冷时间36小时;(6) 钢板堆冷完毕后送入热处理炉进行正火,正火温度880-900,在炉时间(1.31.6)t+1020min,出炉后先水冷冷却到630670然后空冷到室温;t为钢板厚度,单位是mm。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47285 A1/6页3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

6、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用连铸坯、正火工艺生产特厚为80-120mm规格、36Kg、Z35级别的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背景技术0002 随着造船及海洋工程建设的发展,造船工业向着“一大、二高、三新”即大吨位、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普通船板已远不能满足需要,高强、高厚、大线能量焊接、耐超低温钢板等高精尖船板用量在迅速增加。目前,我国此类钢板主要依赖进口,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船板、缩短国内外差距、实现本土化成为我国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开发的主要方向。0003 厚规格(4580mm)和特厚规格(80300mm)的高强船板一般应用于大型、大吨位船体的舷舱及海洋平台的升降。

7、系统等关键部位,总量不大、利润丰厚,对核心技术能力要求极高,钢板除具有高强韧性之外、对Z向抗层状撕裂及厚度方向性能的均匀性要求尤为严格。0004 船级规范中对于此类钢板以正火和TMCP两种工艺生产。TMCP工艺依赖两阶段控轧附以轧后水冷、通过控制冷却过程组织相变来达到性能要求,对于水冷的均匀性要求较高、能够生产的钢板厚度不高。正火工艺通过轧后的热处理可以释放轧后组织应力、改善组织均匀性,稳定强度、提高韧性,能够生产特厚规格的钢板,而且钢板性能均匀、稳定、抗层状撕裂性能高,有利于提高船舶及海洋平台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厚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8、特厚规格为80-120mm的36Kg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解决了TMCP工艺能够生产的钢板厚度有限,且钢板性能的同板差(头尾、厚度方向)及异板差较大;目前国内能够生产100mm以上规格的钢厂较少,对进口的依赖性较大等问题。0006 本发明以连铸坯为基础,通过Nb、Ti、Ni、Cu的微合金化成分设计,以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LF 炉外精炼RH 真空处理板坯连铸4300mm轧机轧制ACC快速冷却正火处理的生产方法,生产出了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船级规范要求、同板差异板差小、特别是厚度方向性能均匀:厚度1/4处与1/2处强度差异30MPa、冲击功差异50J的特厚规格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0007 本发明的钢板的成。

9、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0008 C:0.10-0.16%,Si:0.20-0.50%,Mn:1.30-1.60%,Nb:0.030.05%,Ti:0.0100.020%,Ni:0.200.40%,Cu:0.100.35%,S:0.005%,P0.012%,Als:0.020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0009 本发明的钢板的厚度为:80120mm说 明 书CN 102747285 A2/6页40010 本发明的钢板的生产包括:高炉铁水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LF+RH精炼板坯连铸铸坯清理板坯加热4300轧机轧制ACC快速冷却堆冷正火取样、检验入库、发运。0011 在板坯浇铸+控制轧制控。

10、制冷却+正火工艺过程中控制参数为:0012 (1) 将按钢板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浇注成300400mm厚连铸坯;0013 (2) 将连铸坯送入加热炉,加热温度为11501250、加热时间260360min;0014 (3) 钢坯出炉后进入4300mm轧机轧制,轧制时采用两阶段轧制, 控温厚度为成品厚度的1.42倍,粗轧阶段与精轧阶段参数如下:0015 粗轧阶段:开轧温度:10001150,轧制速度:1.03.0m/s,轧制力矩:20003200kNm;0016 精轧阶段:开轧温度:830920,终轧表面温度:780830,轧制速度:2.05.0m/s。0017 (4) 轧后钢板进入ACC层流冷却。

11、,开始冷却温度控制在760800,终冷温度控制在630680,冷却速率控制在510/s。0018 (5) 钢板冷却后堆垛缓冷,堆冷时间36小时。0019 (6) 钢板堆冷完毕后送入热处理炉进行正火,正火温度880-900,在炉时间(1.31.6)t+1020min(t为钢板厚度,其单位是mm),出炉后先水冷冷却到630670然后空冷到室温。0020 本发明生产的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厚度范围为80120mm ,综合性能优良:屈服强度380-445MPa,抗拉强度515-550MPa,Z向断面收缩率平均在50%以上,-40夏比冲击功纵向平均在200J以上,5%的应变时效后-40冲击也能平均达到15。

12、0J以上;钢板性能的同板差异板差较小、特别是厚度方向性能均匀:各项性能指标厚度1/2处均能达到船级规范1/4处的要求,两位置强度差异30MPa、冲击功差异50J。具体实施方式002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成分设计及生产方法,在100吨转炉上冶炼400mm2000mmL连铸坯,在4300mm宽厚板轧机上分别轧制100、120mm钢板,其化学成分见表1,轧制及正火工艺参数见表2及表3,性能情况见表4。0022 表1 试制钢板的化学成分(重量,%)0023 0024 表2 试制钢板的加热、水冷及正火工艺参数0025 说 明 书CN 102747285 A3/6页50026 表3 试制钢板的轧制工艺参数0027 0028 说 明 书CN 102747285 A4/6页60029 说 明 书CN 102747285 A5/6页70030 0031 表4 试制钢板的力学性能说 明 书CN 102747285 A6/6页8说 明 书CN 102747285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