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装置和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58981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02762.3

申请日:

2014.09.18

公开号:

CN104737410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J 7/00申请日:20140918|||公开

IPC分类号:

H02J7/00; G01R31/36; H01M10/48; H02J3/38

主分类号:

H02J7/00

申请人: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明人:

远矢正一; 和田刚嗣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3-202598 2013.09.27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代理人:

段承恩; 刘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备: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导通。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的情况下, 将所述第1开关控制成非导通状态, 通过使所述蓄电池包向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放电,来进行所述蓄电 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 2.  一种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用于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 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第1开关还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 切换,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1开关,在所述通常时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 述负载之间导通,在所述紧急时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 导通。 4.  一种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在通常时从所述系统 电源向负载供给电力,在紧急时从所述电池包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所述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 换,另外,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 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在所述通常时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 负载之间导通,另外,在所述紧急时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 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控制部,使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最高电压值与最低电压值之间的 第2电压值和比所述第2电压值低的第1电压值之间取得的电流值,来测 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第2电压值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的80%~95%对应的电压值,所 述第1电压值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的5%~20%对应的电压值。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控制部,还对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 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 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时的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测定,来 诊断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有无异常。 8.  一种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2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充给 所述蓄电池包的直流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 第2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 第3开关,其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开关、所述第2开关以及所述第3开关进行控 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首先,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 为非导通,使用所述第2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 间成为导通,使用所述第3开关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 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 容量状态, 在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所述蓄电池包放出 的直流电力, 接着,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 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 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成为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空 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控制部,使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最高电压值与最低电压值之间的 第3电压值和比所述第3电压值高的第4电压值之间取得的电流值,来测 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第3电压值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的0%~20%对应的电压值,所述 第4电压值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的70%~80%对应的电压值。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控制部,还计测将所述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 时的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诊断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有无 异常。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蓄电池包拆卸自如地与所述第1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配电装置还具备收纳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收 纳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配电装置具备多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分别与多个所述蓄电池包中的1个蓄电池包并联连 接, 所述控制部,通过使所述多个蓄电池包中的1个所述蓄电池包向所述 电力变换部放电,来进行所述测定。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了1个所述蓄电池包的所述测定之后,进行其他 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测定。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还具备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表示满充电容量低于预定值的所述蓄电 池包的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还具备冷却所述电力变换部的风扇, 所述控制部,测定向所述负载供给所述蓄电池包的电力时的负载电流 值,诊断所述风扇有无异常。 17.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还具备从外部接收信息的接收部,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测定所 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18.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 所述控制部,还在基于从所述配电装置内各部分得到的信息的任意的 定时,进行所述测定。 19.  一种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所述蓄电池包配置于与系统电源连接 的配电装置, 所述配电装置具备: 所述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对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 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的所述第1连接 部放出的直流电力,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 使用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 量。 20.  一种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所述蓄电池包配置于与系统电源连接 的配电装置, 所述配电装置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2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2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充给 所述蓄电池包的直流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 第2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 第3开关,其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开关、所述第2开关以及所述第3开关进行控 制, 对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首先,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 为非导通,使用所述第2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 间成为导通,使用所述第3开关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 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 容量状态, 在使所述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 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 直流电力, 接着,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 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 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成为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空 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说明书

说明书配电装置和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系统电源连接、在自行运转时能够从系统电源以外的另 外的电源向负载供给电力的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一种电网互连装置,其在需求方设置有蓄电装置、太 阳光发电装置等分散型电源以外的另外的系统电源,该电网互连装置用于 进行从该分散型电源和该另外的系统电源的双方向需求方供给电力的电网 互连、或者进行仅向需求方供给该分散型电源的电力的自行运转(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15192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39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相关现有技术中,希望不使配电装置的部件个数增加地推定 配电装置的蓄电池包的寿命。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 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此外,这些总的或具体的技术方案既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 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 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能够不使配电装置的部件个数增加地推定 配电装置的蓄电池包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示出通常运转时的状 态。
图3是在停电时等紧急时从多个蓄电池包向负载供给电力的自行运转 时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诊断处理时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由配电装置进行的蓄电池包的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表示使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压 与SOC的关系的图表的图。
图7是示出由配电装置进行的蓄电池包的诊断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 图。
图8是示出表示使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放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电压 与SOC的关系的图表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另一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另一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配电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变形例(7)的由配电装置进行的蓄电池包的诊断处理的 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将图4简化后得到的诊断处理时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
首先,对本发明人的着眼点进行说明。
本发明人针对如下的配电装置研究了推定蓄电池包的寿命的方法,所 述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所述蓄电池包连接,在通常时向负载供给从所述 系统电源输出的电力,另一方面,在紧急时向所述负载供给代替所述系统 电源而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电力。
作为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的方法,存在对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 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进行积分,算出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 状态下的容量,从而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推定方法通过寿 命推定用的专用装置来实现。
因此,为了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要在寿命推定用的专用装置安 装所述配电装置,所述专用装置对从所述蓄电池包得到的信息进行解析, 来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
例如,专利文献1不是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的方法,而是对太阳 电池那样的分散型电源的故障和/或将所述分散型电源与系统电源连接的 电网互连装置的故障进行诊断的故障诊断方法,但公开了使用专用装置进 行所述诊断的技术。
上述专利文献1涉及对电网互连装置进行故障诊断的故障诊断方法, 所述电网互连装置构成为进行不将太阳电池即分散型电源与系统电源互连 的自行运转,另外,进行将所述分散型电源与系统电源互连的互连运转。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电网互连装置例如在检测到所述分散型电 源的异常时停止上述互连运转。在该情况下,所述电网互连装置开始不将 太阳电池即分散型电源与系统电源互连的自行运转,从太阳电池向预定的 负载(蓄电池、蓄电功率调节器)供给电力(步骤A)。在此,所述电网 互连装置在其内部设置有故障诊断专用的PV控制器。在步骤A中向预定 的负载供给电力时,所述PV控制器计测从所述分散型电源和/或所述电网 互连装置输出的功率状态(步骤B)。在步骤B中计测到的功率状态不满 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PV控制器判定为产生了故障,向用户通知错 误(步骤C)。
这样,文献1的故障诊断方法中,所述电网互连装置在其内部设置有 故障诊断专用的PV控制器,使用所述PV控制器来验证所述分散型电源 和/或所述电网互连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然而,文献1中,如上所述,由于设置有故障诊断专用的PV控制器, 所以部件个数相应地增加,装置相应地大型化,结果,可能产生招致高成 本这一问题。
假设在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时,本发明人应用了与上述专利文献 1公开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则认为可能产生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人对为了推定(也称为算出)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不在所述 配电装置安装寿命推定用的专用装置而是使用所述配电装置的内部存在的 现有电路等能否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进行了锐意研究,得到以下见解。
在所述配电装置设置有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例如变换为 用于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的第1电力变换电路(例如,DC/AC变换器)。 因此,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不会在无负载的状态(不将负载与所述第1 电力变换电路连接的状态)下驱动。另外,为了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 而在无负载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这是未知的。其理由在 于,在无负载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时消耗的功率小,这在 电源电路领域中是已知的。但是,由于在无负载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第1电 力变换电路时消耗的功率小,所以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需要长的时间。 因此,通常,为了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不考虑通过无负载的状态的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所述蓄电池包的放电。
另外,在电池领域中,上述见解也几乎是未知的。本发明的蓄电池包 的诊断方法及其装置属于蓄电池领域,所以在蓄电池领域中,几乎想不到 在无负载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来消耗蓄电池包的放电。
在上述环境中,本发明人硬是实际进行了如下尝试:使用搭载于配电 装置的所述蓄电池包,在无负载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 耗所述蓄电池包。结果得知: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当初预想的功率 (例如,小于10W)的2~3倍的功率(例如,约20~约30W)。
本发明人基于该见解,想到了为了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不在所 述配电装置安装寿命推定用的专用装置,而是使用所述配电装置的内部存 在的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来推定所述蓄电池包的寿命,从而想到了以下 的技术方案的发明。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所述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 电力,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电池包的容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 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 流电力。即,硬是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在无负载的状态(不将负载与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连接的状态)下驱动。由此,使用所述第1电力变 换电路,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所述负载的 电力,创造出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所述直流电力的状态。
因此,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无需为了测定蓄电池包的满充电状态下的容量(满充电容量)而设置专用 的设备,使用现有的部件,所以相应地能够防止配电装置中的部件个数增 加。结果,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成本。
此外,这些总的或具体的技术方案既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 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 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媒体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和诊断方法进行 具体说明。
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本发明的一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 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 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另外,以下的实 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对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 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实施方式)
(配电装置的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 的(a)是通常时的将配电装置100的盖部10关闭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的(b)是在更换蓄电池包201~203时将盖部10打开的状态的外观立 体图。
如图1所示,配电装置100具有作为本体壳体的盖部10和本体部20。 在本体部20形成有用于收纳蓄电池包201~203的收纳部30。蓄电池包 201~203,在如图1的(b)所示那样收纳于收纳部30的状态下,如上所述, 各电极端子分别与作为连接器的多个连接部131~133电连接。另外,在本 体部20设置有显示部102,在盖部10设置有开口部11,该开口部11用于 在如图1的(a)所示那样关闭了盖部10的状态下视认显示部102。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示出通常运转时的状 态。
配电装置100是经由分电盘302与系统电源301连接、在自行运转时 能够从作为系统电源301以外的另外的电源的多个蓄电池包201~203向各 种负载303、304供给电力的装置。
配电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1、显示部102、AC/DC转换器(也称为 第2电力变换电路)103、DC/AC变换器104(也称为第1电力变换电路)、 风扇105、各种开关111~114、各种配线用切断器121~123以及多个连接部 131~133。
控制部101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和存储有预定的程 序的存储部构成,通过CPU读取并执行该预定的程序而实现。控制部101 按照该预定的程序来进行各种开关111~114的导通和非导通的切换控制。
显示部102由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构成, 进行表示蓄电池包201~203的剩余充电容量的显示、错误显示等。
AC/DC转换器103具体而言是将从系统电源301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 为直流电力的AC/DC转换器,使用变换后的直流电力对与多个连接部 131~133分别电连接的多个蓄电池包201~203进行充电。
DC/AC变换器104将从与多个连接部(也称为第1连接部)131~133 分别连接的多个蓄电池包201~203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负载 303、304的电力即交流电力。此外,DC/AC变换器104也可以具有用于 与系统电源301的电力一起供给蓄电池包201~203的电力的、使相位与系 统电源301的交流电力一致的功能。
风扇105是冷却DC/AC变换器104的风扇。
多个连接部131~133拆卸自如地与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各电极端 子电连接。此外,蓄电池包201~203各自通过多个单电池(未图示)串联 连接而形成。
各种开关111~114包括第1开关111、第2开关112、第3开关113 以及第4开关114。
第1开关111对DC/AC变换器104与负载303、304之间的导通和非 导通进行切换。第2开关112对多个连接部131~133与DC/AC变换器104 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第3开关113对系统电源301与AC/DC 转换器103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第4开关114对系统电源301 与负载303、304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
(通常运转处理)
在通常时,如图2所示,配电装置100进行如下的通常运转:将系统 电源301的电力经由分电盘302供给到负载303、304,并且,通过经由 AC/DC转换器103向多个连接部131~133供给电力来对多个蓄电池包 201~203进行充电。
也就是说,在通常运转时,控制部101如下切换各种开关111~114。 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1开关111来使DC/AC变换器104和负载303、304 成为非导通状态。另外,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2开关112来使多个连接 部131~133和DC/AC变换器104成为非导通状态。另外,控制部101通 过切换第3开关113来使系统电源301和AC/DC转换器103成为导通状 态。另外,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4开关114来使系统电源301和负载303、 304成为导通状态。
在系统电源301和负载303、304电连接的情况下,通常,负载303、 304经由配置于配电装置的电端子(也称为第2连接部)与系统电源301 连接。例如,在负载经由断路器(122、123)连接的情况下,与系统电源 301连接的配线与断路器的一方的电端子连接。并且,上述电端子的相反 侧的另一方的电端子即第2连接部与负载连接。另外,第2连接部也可以 是配置于配电装置的插座。另外,第2连接部只要是供系统电源301和负 载303、304电连接的电端子即可,不限于上述形态。
(自行运转处理)
图3是在停电时等紧急时从多个蓄电池包向负载供给电力的自行运转 时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
如图3所示,配电装置100进行在切断了与系统电源301的连接的基 础上,将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电力经由DC/AC变换器104供给到负 载303、304的自行运转。由此,即使在停电时等不从系统电源301供给电 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来自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电力供给到负载303、 304。
在自行运转时,控制部101如下切换各种开关111~114。控制部101 通过切换第1开关111来使DC/AC变换器104和负载303、304成为导通 状态。另外,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2开关111来使多个连接部131~133 和DC/AC变换器104成为导通状态。另外,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3开 关113来使系统电源301和AC/DC转换器103成为非导通状态。另外, 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4开关114来使系统电源301和负载303、304成为 非导通状态。
(诊断处理)
配电装置100进行如下的诊断处理:控制部101进行切换各种开关 111~113的控制,计测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当前的满充电容量。
图4是诊断处理时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
如图4所示,配电装置100将系统电源301的电力经由分电盘302供 给到负载303、304,且使蓄积于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电力放出到 DC/AC变换器104。此时,配电装置100还使得系统电源301的电力不供 给到AC/DC转换器103,且使得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电力不供给到负 载303、304。
也就是说,在诊断处理时,控制部101如下切换各种开关111~114。 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1开关111来使DC/AC变换器104和负载303、304 成为非导通状态。另外,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2开关111来使多个连接 部131~133和DC/AC变换器104成为导通状态。另外,控制部101通过 切换第3开关113来使系统电源301和AC/DC转换器103成为非导通状 态。另外,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4开关114来使系统电源301和负载303、 304成为导通状态。
图5是示出由配电装置进行的蓄电池包的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101对各蓄电池包201~203反复进行用于进行蓄电池包 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的处理(S502~S504)(循环:S501~S505)。控制部 101将第1开关111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2开关112控制成导通状态, 将第3开关113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4开关114控制成导通状态(S502)。 此时,具体而言,在第2开关112中,使多个蓄电池包201~203中的1个 蓄电池包(例如,蓄电池包201)与DC/AC变换器104之间成为导通状态。 此外,若蓄电池包201的诊断处理已经结束,则控制部101通过切换第2 开关112来使还未进行诊断处理的蓄电池包(例如,蓄电池包202)与 DC/AC变换器104之间成为导通状态。
接着,控制部101取得从多个蓄电池包201~203中的、在步骤S502 中与DC/AC变换器104之间成为了导通状态的蓄电池包向DC/AC变换器 104放电时的放电量(S503)。具体而言,多个蓄电池包201~203各自可 以计测(库仑计数)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作为该蓄 电池包的放电量,并向控制部101发送表示所计测到的电流值的历时变化 的信息。
此外,控制部101虽然通过蓄电池包来计测放电时的电流值的历时变 化,但不限于此,控制部101也可以通过直接计测蓄电池包的放电时的电 流值的历时变化来取得放电量。
接着,控制部101通过对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蓄电池 包的电流值进行积分,来算出在步骤S503中取得的蓄电池包的放电量,作 为蓄电池包的当前的满充电容量(S504)。
此外,虽然通过计测使蓄电池包的放电量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 状态时的蓄电池包的电流值的历时变化来算出蓄电池包的当前的满充电容 量,但计测的电流值的历时变化也可以不是从满充电状态到空容量状态。
图15是将图4简化后得到的诊断处理时的配电装置的电路图。在图4 中是3个蓄电池包,但在图15中简化为1个蓄电池包。结果,由于无需改 变3个蓄电池包与DC/AC变换器104的电连接,所以第2开关111可以 省略。另外,在诊断处理时,第4开关114没有特别的关系,所以省略了 第4开关114。
对图15的诊断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101在进行蓄电池包131的诊断 的情况下,将第1开关111控制成非导通状态。由此,使得系统电源301 的电力不输入到第1电力变换电路(DC/AC变换器)104。也就是说,第 1电力变换电路104成为无负载状态。然后,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将从 蓄电池包131放出的直流电力(例如,24V)变换为交流电力(例如,100V、 50Hz或者60Hz),从而逐渐消耗从蓄电池包131放出的直流电力。或者, 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将从蓄电池包131放出的直流电力(例如,24V) 变换为直流电力(与放出的直流电力不同的电压,例如5V),从而逐渐消 耗从蓄电池包131放出的直流电力。由此,配电装置100能够不对配电装 置编入专用的寿命推定设备地使蓄电池包131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 状态。然后,控制部101从蓄电池包131取得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 状态时的电流值的历时变化,对该电流值进行积分来测定满充电容量。
在此,对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即使处于无负载状态也会消耗功率的 理由进行说明。在无负载状态下,在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从直流电力变 换为交流电力的情况下,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处于待机,以使得在负载 连接时立即向负载进行交流输出。因此,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消耗电力。
另外,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所变换的交流电力的频率越高,消耗功 率越大。因此,在诊断处理时,优选变换为比自行运转时的交流电力的频 率(例如,50Hz或60Hz)高的频率。
另外,通过并用图4的风扇105而使其驱动,能够进一步消耗从蓄电 池包131放出的直流电力,所以优选。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从蓄电池包131取得放电时的电流值, 但控制部101也可以从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取得上述电流值。另外,也 可以在从蓄电池包131到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之间的配线设置电流传感 器等,由控制部101取得上述电流值。
图6是示出表示使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压 与SOC(State of Charge:充电状态)的关系的图表的图。
如图6所示,随着从满充电状态进行放电而放电量增加,蓄电池包从 电压急剧下降的高SOC区域R11向与高SOC区域R11相比电压缓慢下降 的中SOC区域R12迁移。然后,在从中SOC区域R12起放电量进一步增 加的情况下,向与中SOC区域R12相比电压急剧下降的低SOC区域R13 迁移。若能够确定对蓄电池包的输出电压进行测定时的放电量,则能够确 定此时的充电容量相对于与此时的蓄电池包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满充电容量 的比例、即相对容量。也就是说,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蓄电池包中,在高 SOC区域R11和低SOC区域R13中,电压的变化相对于放电量的变化的 斜率大,所以若计测蓄电池包的输出电压,则与在中SOC区域R12中计 测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高精度地确定相对容量。
也就是说,若取得从蓄电池包向DC/AC变换器104从高SOC区域 R11中的预定的SOC放电至低SOC区域R13中的预定的SOC时的放电 量,则能够确定该蓄电池包的当前的满充电容量。
此外,步骤S502~S504通过对多个蓄电池包201~203一个一个地依次 选择来进行。
这样,控制部101对于多个蓄电池包201~203,分别取得一个一个地 从该蓄电池包向DC/AC变换器104放电时的放电量,从而进行多个蓄电 池包201~203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也就是说,控制部101使多个蓄电池 包201~203一个一个地轮流向DC/AC变换器104放电,从而进行多个蓄 电池包201~203各自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由此,不同时对作为备用电源 的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全部进行诊断处理,所以即使在诊断处理期间 发生了停电,也能够将至少2个蓄电池包的电力供给到负载303、304。因 此,能够可靠地通过使蓄电池包放出充于蓄电池包的电力的90%左右来进 行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且能够最低限度地确保在紧急时(停电 时)对负载303、304供给的电力。
此外,以上,虽然取得使蓄电池包从满充电或高SOC区域中的预定的 SOC区域放电时的放电量来算出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但也可以取得使 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或低SOC区域中的预定的SOC区域充电时的充电 量来算出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图7是示出由配电装置进行的蓄电池包的诊断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 图。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1对各蓄电池包201~203反复进行用于进行蓄 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的处理(S702~S706)(循环:S701~S707)。 控制部101将第1开关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2开关112控制成导通状 态,将第3开关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4开关控制成导通状态(S702)。 具体而言,是与步骤S502相同的处理,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接着,控制部101使多个蓄电地包201~203中的、在步骤S701中与 DC/AC变换器104之间成为了导通状态的蓄电池包向DC/AC变换器104 放电,直到成为空容量状态(S703)。
接着,控制部101将第1开关111控制成导通状态,将第2开关112 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3开关113控制成导通状态,将第4开关114控 制成导通状态(S704)。
接着,控制部101进行从AC/DC转换器103向蓄电池包的充电,取 得进行该充电时的充电量(S705)。
然后,控制部101对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蓄电池包的 电流值进行积分,算出所取得的蓄电池包的充电量,作为蓄电池包的当前 的满充电容量(S706)。
此时,在与通过放电实现的诊断处理同样地通过充电实现的诊断处理 中,也通过计测使蓄电池包的充电量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 蓄电池包的电流值的历时变化来算出蓄电池包的当前的满充电容量,但所 计测的电流值的历时变化也可以不是从空容量状态到满充电状态。
图8是示出表示使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电压 与SOC的关系的图表的图。
与图6相反,如图8所示,随着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而充电量增加,蓄 电池包从电压急剧上升的低SOC区域R21向与低SOC区域R21相比电压 缓慢上升的中SOC区域R22迁移。然后,在从中SOC区域R22起充电量 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向与中SOC区域R22相比电压急剧上升的高SOC 区域R23迁移。若能够确定对蓄电池包的输出电压进行测定时的充电量, 则能够确定此时的蓄电池包的相对容量。也就是说,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 蓄电池包中,在低SOC区域R21和高SOC区域R23中,电压的变化相对 于充电量的变化的斜率大,所以若计测蓄电池包的输出电压,则与在中 SOC区域R22中计测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高精度地确定相对容量。
也就是说,若取得从低SOC区域R21中的预定的SOC向高SOC区 域R23中的预定的SOC向蓄电池包充电时的充电量,则能够确定该蓄电 池包的当前的满充电容量。图8所示的上述特性是镍氢系的电池的特性。 此外,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
使用图9~图12,对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进行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9中,纵轴表示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横轴表示期间。此外,横 轴t1~t7例如分别表示1年间隔的期间,t1到t2的期间为1年。另外,折 线图表示通过诊断处理计测到的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另外,柱状图表 示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此外,该柱状图仅表示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其 高度没有含义。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与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无关,以预先 设定的间隔(例如1年)进行诊断处理。
图10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另一例的图。
在图10中,纵轴、横轴、折线图以及柱状图与图9相同,所以省略说 明。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折线图成为了作为预先设定的值的寿命线A 以下之后的期间(也就是说,期间t5-t6和期间t6-t7)中,将诊断处理的 频度例如提升为2倍。如折线图所示,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从某期间以 后急剧下降。因此,在满充电容量例如成为了寿命线A时,通过提升诊断 处理的频度,能够在高精度的定时检测出满充电容量达到预定的寿命线B。
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也可以在折线图的斜率成为了预先设定 的斜率以下之后的期间(也就是说,期间t5-t6和期间t6-t7)中,将诊断 处理的频度例如提升为2倍。因此,在折线图的斜率成为了预先设定的斜 率以下时,通过提升诊断处理的频度,能够在高精度的定时检测出满充电 容量达到预定的寿命线B。
图11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另一例的图。
在图11中,左侧的纵轴表示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右侧的纵轴表示 平均温度与使用期间之积,横轴表示期间。折线图与图9和图10相同,与 左侧的纵轴有关系。柱状图表示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柱状图的高度还与 右侧的纵轴有关系,表示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以前的预定期间(例如1年) 内的设置有蓄电池包的环境的平均温度与该预定期间之积。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平均温度与预定期间之积成为了预先设定的 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下一期间内的诊断处理的频度例如提升为2倍。 蓄电池包的寿命容易受到平均温度与预定期间之积的影响,所以在该积成 为了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提升下一期间内的诊断处理的频度,能够 高精度地掌握寿命容易缩短的条件之后的蓄电池包的状态。
图12是用于说明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的另一例的图。
在图12中,左侧的纵轴表示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右侧的纵轴表示 蓄电池包的累计使用容量,横轴表示期间。折线图与图9~图11相同,与 左侧的纵轴有关系。柱状图表示进行诊断处理的定时。柱状图的高度还与 右侧的纵轴有关系,表示在直到进行了诊断处理定时的期间内蓄电池包被 使用的累计的容量。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在直到进行了诊断处理的定时的期间内蓄电池 包被使用的累计的容量成为了预定容量以上的情况下,将该定时以后的期 间内的诊断处理的频度例如提升为2倍。蓄电池包的寿命容易受到使用的 容量的累计的影响,所以在该累计的容量成为了预定容量以上的情况下, 通过提升该定时以后的期间内的诊断处理的频度,能够在高精度的定时检 测出满充电容量达到预定的寿命线。
如以上的图9~图12所示,诊断处理的定时由配电装置100的控制部 101决定为基于从内部配电装置100内的各部分得到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
图13是用于说明配电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首先,配电装置100的控制部101基于图9~图12中说 明的逻辑的某一方来判定是否成为了诊断处理的定时(S1301)。
接着,控制部101若判定为处于诊断处理的定时(S1301:是),则进 行图5中说明的诊断处理(S1302)。
接着,控制部101在进行诊断处理的期间判定是否开始了自行运转 (S1303)。
控制部101若判定为开始了自行运转(S1303:是),则停止诊断处理 (S1304)。
接着,控制部101判定系统电源301是否已恢复(S1305)。
控制部101若判定为系统电源301已恢复(S1305:是),则返回步骤 S1302。另一方面,控制部101若判定为系统电源301未恢复(S1305:否), 则反复执行步骤S1305。
在步骤S1303中,控制部101若判定为自行运转未开始(S1303:否), 则继续诊断处理,判定诊断处理是否已完成(S1306)。控制部101若判定 为诊断处理已完成(S1306:是),则结束该处理,若判定为诊断处理未完 成(S1306:否),则返回步骤S1302,继续诊断处理。
在步骤S1301中,控制部101若判定为不处于诊断处理的定时(S1301: 否),则判定从将多个蓄电池包201~203充电为满充电状态的最新的定时 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期间(例如3周)(S1307)。
控制部101若判定为经过了预定期间(S1307:是),则将多个蓄电池 包201~203充电至满充电状态(S1308)。也就是说,使配电装置100成为 通常运转时的充电状态。这样,在每经过预定期间时进行多个蓄电池包 201~203的充电,所以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维持为满充电状态和接近满 充电状态的状态。控制部101若判定为未经过预定期间(S1307:否),则 返回步骤S130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能够使用DC/AC变换器104测定多 个蓄电池包201~203的满充电容量。因此,无需设置用于测定多个蓄电池 包201~203的满充电容量的专用设备就能够判断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 满充电容量是否充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通过对于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 各个,取得该蓄电池包从高SOC区域R11到低SOC区域R13向DC/AC 变换器104放电时的放电量,来进行该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所 以能够更可靠地掌握该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在诊断处理时,将第1开关111和 第3开关113切换为非导通状态,且将第2开关112和第4开关114切换 为导通状态,所以能够使通过使蓄电池包放电来进行诊断处理的电路和从 系统电源301到负载303、304的电路相独立。由此,在为了诊断处理而使 蓄电池包放电时,能够防止从系统电源301充电,且能够防止向负载303、 304供给蓄电池包的电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多个蓄电池包201~203拆卸自如地 与多个连接部131~133连接,所以例如能够拆下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 至少1个而利用于其他设备。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多个蓄电池包201~203 中被诊断为满充电容量不充分的蓄电池包和/或故障的蓄电池包的更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使显示部102显示表示被诊断为满 充电容量低于预定值的蓄电池包的信息,所以能够容易地判别需要更换的 蓄电池包。
(变形例)
(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中,控制部101也可以还测定向负载 303、304供给多个蓄电池包201~203的电力时的负载电流值,诊断风扇105 有无异常。更具体而言,控制部101通过判定该负载电流值是否处于预先 设定的电流值的范围内,来判定风扇105是否产生了异常。由此,不设置 风扇105的诊断用的设备就能够容易地判定风扇105是否产生了异常。
(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中,控制部101也可以还计测与将多 个蓄电池包201~203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充电相关的值, 诊断AC/DC转换器103有无异常。更具体而言,作为与充电相关的值, 控制部101计测该充电的充电时间、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中的至少一方, 判定各值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值的范围内,来判定AC/DC转换器103是 否产生了异常。由此,不设置AC/DC转换器103的诊断用的设备就能够 容易地判定AC/DC转换器103是否产生了异常。
(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中,作为诊断处理的定时,控制部101 基于从配电装置100内的各部分得到的信息来决定,但不限于此。例如, 配电装置100也可以具备能够从外部接收信息的接收部,在该情况下,控 制部101也可以在基于接收部所接收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测定多个蓄电池 包201~203的满充电容量。具体而言,可以从外部接收停电少的时期,在 该时期进行测定。另外,也可以从外部接收停电计划和/或停电预报,在该 时期之前进行测定。
(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中,构成为多个蓄电池包201~203与 多个连接部131~133连接,但蓄电池包也可以不是多个,也可以是单数。 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具有不设置专用的装置就能够进行蓄电池包的诊断处 理这一效果。
(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中,利用DC/AC变换器104作为第1 电力变换电路,但只要负载与直流电力对应,就不限于此,也可以是DC/DC 转换器。
(6)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中,第1开关111和第4开关114独 立存在,但不限于此,如图15所示,也可以设为将负载的连接目的地切换 为第1电力变换电路和系统电源的某一方的1个开关。在该情况下,也可 以将上述汇总的开关称为第1开关。
控制部101控制上述第1开关,在通常时使系统电源301与负载303、 304之间导通。另外,在紧急时,控制部101使第1电力变换电路104与 负载303、304之间导通。
(7)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电装置100中,在诊断处理时,控制部101在步 骤S502中将第1开关111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2开关112控制成导通 状态,将第3开关113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4开关114控制成导通状 态,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在诊断处理中,控制部101也可以不将第3 开关113控制成非导通状态、将第4开关114控制成导通状态。也就是说, 如图14所示,也可以代替步骤S502而进行将第1开关111控制成非导通 状态、且将第2开关112控制成导通状态的步骤S1402。此外,在图14所 述的流程图中,步骤S1402以外的步骤与图5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变形例的配电装置进行了 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将本领 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实施到本实施方式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和/或将 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而构筑的技术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 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的情况下,
将所述第1开关控制成非导通状态,
通过使所述蓄电池包向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放电,来进行所述蓄电 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另一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 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用于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 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 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 流电力。即,硬是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在无负载的状态(不将负载与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连接的状态)下驱动。由此,使用所述第1电力变 换电路,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所述负载的 电力,创造出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所述直流电力的状态。
因此,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无需为了测定蓄电池包的满充电状态下的容量(满充电容量)而设置专用 的设备,使用现有的部件,所以相应地能够防止配电装置中的部件个数的 增加。结果,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所述第1开关可以还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 进行切换,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第1开关,在所述通常时使所述系统 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导通,在所述紧急时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 负载之间导通。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另一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 在通常时从所述系统电源向负载供给电力,在紧急时从所述电池包向所述 负载供给电力,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所述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 换,另外,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 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在所述通常时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 负载之间导通,另外,在所述紧急时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 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 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 流电力。即,硬是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在无负载的状态(不将负载与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连接的状态)下驱动。由此,使用所述第1电力变 换电路,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所述负载的 电力,创造出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所述直流电力的状态。
因此,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 无需为了测定蓄电池包的满充电状态下的容量(满充电容量)而设置专用 的设备,使用现有的部件,所以相应地能够防止配电装置中的部件个数的 增加。结果,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使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最 高电压值与最低电压值之间的第2电压值和比所述第1电压值低的第2电 压值之间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第2电压值可以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 的80%~95%对应的电压值,所述第1电压值可以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的 5%~20%对应的电压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最高电压值(满充电状 态下的电压值)与最低电压值(空容量状态下的电压值)之间取得的电流 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时,取得所述电流值的 期间可能会变长。根据本技术方案,使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最高电压值与 最低电压值之间的第1电压值和第2电压值之间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 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所述第1电压值和所述第2电压值,能够缩短取 得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的期间。因此, 与从满充电状态完全成为空容量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快速地对蓄电池包 进行测定。
另外,使蓄电池包放电至所述第2电压值来进行满充电状态的所述蓄 电池包的容量的测定。由此,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结束的时刻,在所述 蓄电池包中也残留有容量。因此,即使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结束时发生 了停电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最低限度地确保对负载供给的电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还对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 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时的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 路的输出电压进行测定,来诊断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有无异常。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测定所述电池包的容量,还能够诊断所 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的故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配电装置可以具备多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可以分别与多个所述蓄电池包中的1个蓄电池包并联 连接,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使所述多个蓄电池包中的1个所述蓄电池包向所 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来进行所述测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1个蓄电池包正在进行诊断的期间成为了紧急 时的情况下,在上述蓄电池包的电池容量变少了时,无法使用上述蓄电池 包。因此,能够使用剩余的多个蓄电池包向负载供给电力。
在此,考虑蓄电池包的个数,例如,在蓄电池包为2个的情况下,由 于无法使用2个中的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 50%。另外,例如,在蓄电池包为3个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使用3个中的 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66%。因此,配电装 置优选保持超过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一半的、3个以上的蓄电池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在进行了1个所述蓄电池 包的所述测定之后,进行其他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 显示部显示表示满充电容量低于预定值的所述蓄电池包的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冷却所述电力变换部的风扇,所 述控制部可以测定向所述负载供给所述蓄电池包的电力时的负载电流值, 诊断所述风扇有无异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第1电力变换部可以是将从所述蓄电 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DC/AC变换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从外部接收信息的接收部,
所述控制部可以在基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测定 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还在基于从所述配电装置 内各部分得到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进行所述测定。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 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2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充给 所述蓄电池包的直流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
第2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
第3开关,其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开关、所述第2开关以及所述第3开关进行控 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首先,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 为非导通,使用所述第2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 间成为导通,使用所述第3开关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 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 容量状态,
在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所述蓄电池包放出 的直流电力,
接着,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 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 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成为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空 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 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 流电力。即,硬是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在无负载的状态(不将负载与 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连接的状态)下驱动。由此,使用所述第1电力变 换电路,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所述负载的 电力,创造出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所述直流电力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使用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 述蓄电池包的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 述蓄电池包的容量。即,在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满充电容量)时,通过使用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在不是从所述蓄电 池包放电、而是对所述蓄电池包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测定所述蓄电池包 的满充电容量。
因此,无需为了测定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而设置专用的设备, 使用现有的部件,所以相应地能够防止配电装置中的部件个数的增加。结 果,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使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最 高电压值与最低电压值之间的第3电压值和比所述第3电压值高的第4电 压值之间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第3电压值可以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 的0%~20%对应的电压值,所述第4电压值可以是与所述最高电压值的 70%~80%对应的电压值。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若使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最高电压值与最低电压 值之间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则 取得所述电流值的期间可能会变长。
锂离子电池,在最高电压的0%至70~80%内,从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来 看,能够快速充电。但是,若超过70~80%,则充电速度急剧下降,成为 满充电状态为止非常需要时间。因此,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可以在从最高电 压的0%~20%的值(第3电压值)到最高电压的70%~80%的值(第4电 压值)之间进行,作为满充电容量的代替的测定。结果,与将锂离子电池 的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来进行测定相比,能够快速地 进行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还计测将所述蓄电池包从 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诊 断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有无异常。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测定所述电池包的容量,还能够诊断所 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的故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蓄电池包可以拆卸自如地与所述第1 连接部电连接,所述配电装置可以还具备收纳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所 述蓄电池包的收纳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容易地更换到了寿命或发生故障等不良情况 的所述蓄电池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配电装置可以具备多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可以分别与多个所述蓄电池包中的1个蓄电池包并联 连接,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使所述多个蓄电池包中的1个所述蓄电池包向所 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来进行所述测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1个蓄电池包正在进行诊断的期间成为了紧急 时的情况下,在上述蓄电池包的电池容量变少了时,无法使用上述蓄电池 包。因此,能够使用剩余的多个蓄电池包向负载供给电力。
在此,考虑蓄电池包的个数,例如,在蓄电池包为2个的情况下,由 于无法使用2个中的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 50%。另外,例如,在蓄电池包为3个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使用3个中的 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66%。因此,配电装 置优选保持超过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一半的、3个以上的蓄电池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在进行了1个所述蓄电池 包的所述测定之后,进行其他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 显示部显示表示满充电容量低于预定值的所述蓄电池包的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冷却所述电力变换部的风扇,所 述控制部可以测定向所述负载供给所述蓄电池包的电力时的负载电流值, 诊断所述风扇有无异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第1电力变换部可以是将从所述蓄电 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DC/AC变换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从外部接收信息的接收部,
所述控制部可以在基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测定 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还在基于从所述配电装置 内各部分得到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进行所述测定。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是配置于与系统电源 连接的配电装置的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
所述配电装置具备:
所述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对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1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 之间导通,
对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 导通的状态下,
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的所述第1连接 部放出的直流电力,
取得将所述蓄电池包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态时的电流值,
使用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 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在所述取得步骤中可以还包括:
第一判定步骤,所述控制部判定在所述配电装置中是否正在进行自行 运转;
和停止步骤,在所述第一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正在进行自行运转的情况 下,停止所述取得步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配电装置可以具备多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可以分别与多个所述蓄电池包中的1个蓄电池包并联 连接,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使所述多个蓄电池包中的1个所述蓄电池包向所 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来进行所述测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1个蓄电池包正在进行诊断的期间成为了紧急 时的情况下,在上述蓄电池包的电池容量变少了时,无法使用上述蓄电池 包。因此,能够使用剩余的多个蓄电池包向负载供给电力。
在此,考虑蓄电池包的个数,例如,在蓄电池包为2个的情况下,由 于无法使用2个中的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 50%。另外,例如,在蓄电池包为3个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使用3个中的 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66%。因此,配电装 置优选保持超过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一半的、3个以上的蓄电池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在进行了1个所述蓄电池 包的所述测定之后,进行其他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 显示部显示表示满充电容量低于预定值的所述蓄电池包的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冷却所述电力变换部的风扇,所 述控制部可以测定向所述负载供给所述蓄电池包的电力时的负载电流值, 诊断所述风扇有无异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第1电力变换部可以是将从所述蓄电 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DC/AC变换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从外部接收信息的接收部,
所述控制部可以在基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测定 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还在基于从所述配电装置 内各部分得到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进行所述测定。
也可以是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诊断方法的程序。
也可以是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诊断方法的程序 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是配置于与系统电源 连接的配电装置的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
所述配电装置具备:
第1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池包连接;
第2连接部,其与配置于外部的负载连接;
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 经由所述第2连接部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2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充给 所述蓄电池包的直流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
第2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
第3开关,其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的导通和 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开关、所述第2开关以及所述第3开关进行控 制,
对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
首先,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 为非导通,使用所述第2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 间成为导通,使用所述第3开关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 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 容量状态,
在使所述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 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消耗从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 直流电力,
接着,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 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蓄电池包之间成为非导通,使所述系统电源与所 述第2电力变换电路之间成为导通,使所述蓄电池包从所述蓄电池包的空 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
取得所述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状态时的电流值,使用 所述取得的电流值来测定所述满充电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包的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在所述取得步骤中可以还包括:
第一判定步骤,所述控制部判定在所述配电装置中是否正在进行自行 运转;
和停止步骤,在所述第一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正在进行自行运转的情况 下,停止所述取得步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配电装置可以具备多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可以分别与多个所述蓄电池包中的1个蓄电池包并联 连接,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使所述多个蓄电池包中的1个所述蓄电池包向所 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来进行所述测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1个蓄电池包正在进行诊断的期间成为了紧急 时的情况下,在上述蓄电池包的电池容量变少了时,无法使用上述蓄电池 包。因此,能够使用剩余的多个蓄电池包向负载供给电力。
在此,考虑蓄电池包的个数,例如,在蓄电池包为2个的情况下,由 于无法使用2个中的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 50%。另外,例如,在蓄电池包为3个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使用3个中的 1个蓄电池包,所以能够使用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66%。因此,配电装 置优选保持超过蓄电池包的整体容量的一半的、3个以上的蓄电池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在进行了1个所述蓄电池 包的所述测定之后,进行其他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测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例如可以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 显示部显示表示满充电容量低于预定值的所述蓄电池包的信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例如可以还具备冷却所述电力变换部的风扇,所 述控制部可以测定向所述负载供给所述蓄电池包的电力时的负载电流值, 诊断所述风扇有无异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第1电力变换部可以是将从所述蓄电 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DC/AC变换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从外部接收信息的接收部,
所述控制部可以在基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测定 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还在基于从所述配电装置 内各部分得到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进行所述测定。
也可以是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诊断方法的程序。
也可以是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诊断方法的程序 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连接,在自行运转时 从蓄电池包向负载供给电力,
所述配电装置具备与所述蓄电池包的各电极端子电连接的连接部、充 电部、电力变换部、第1开关、第2开关以及控制部,
所述充电部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通过 该直流电力对所述蓄电池包进行充电,
所述电力变换部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 所述负载的电力,
所述第1开关对所述电力变换部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 切换,
所述第2开关对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力变换部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 行切换,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开关控制成非导通状态,且将所述第2开关 控制成导通状态,通过使所述蓄电池包向所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来进行所 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在将所述蓄电池包满充电 之后,取得从所述蓄电池包向所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时的放电量,从而进行 所述测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表示使蓄电池从满充电状态放电至空容量状 态时的电压与SOC的关系的特性中,在将该蓄电池的SOC大、且该蓄电 池的电压随着SOC的减少急剧下降的区域设为高SOC区域,将SOC比 所述高SOC区域小、且与所述高SOC区域相比该蓄电池的电压缓慢下降 的区域设为中SOC区域,将SOC比所述中SOC区域小、且与所述中SOC 区域相比该蓄电池的电压随着SOC的减少急剧下降的区域设为低SOC区 域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取得所述蓄电池包向所述电力变换部从所述高 SOC区域放电至所述低SOC区域时的放电量,来进行所述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在使所述蓄电池包放 电至空容量状态之后,取得从所述充电部向所述蓄电池包充电时的充电量, 来进行所述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表示将蓄电池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 状态时的电压与SOC的关系的特性中,在将该蓄电池的SOC小、且该蓄 电池的电压随着SOC的增加急剧上升的区域设为低SOC区域,将SOC 比所述低SOC区域小、且与所述低SOC区域相比该蓄电池的电压缓慢上 升的区域设为中SOC区域,将SOC比所述中SOC区域大、且与所述中 SOC区域相比该蓄电池的电压随着SOC的增加急剧上升的区域设为高 SOC区域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通过取得所述蓄电池包由所述充电部从所述低SOC区域 充电至所述高SOC区域时的充电量,来进行所述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配电装置可以具备多个所述连接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可以分别与多个所述蓄电池包中的1个蓄电池包并联 连接,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使所述多个蓄电池包中的1个所述蓄电池包向所 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来进行所述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可以在进行了1个所述蓄电池 包的所述测定之后,进行其他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可以还具备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AC/DC转换器之间的导通和非导 通进行切换的第3开关,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将所述第1开关和所述第3开关控制成非导通状 态、且将所述第2开关控制成导通状态,来进行所述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所述第1开关可以还对所述负载与所述系统电源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 进行切换,将所述负载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电力变换部和所述系统电 源的某一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还具备对所述系统电源与所述负载之 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的第4开关,
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将所述第1开关和所述第3开关切换成非导通状 态、且将所述第2开关和所述第4开关控制成导通状态,来进行所述测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所述连接部可以拆卸自如地与所述蓄电池包电连接,
所述配电装置可以还具备收纳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所述蓄电池包的收 纳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可以还具备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所述显示部显示表示满充电容量低于预定值的所述 蓄电池包的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控制部还测定将所述蓄电池包的电力 供给到所述电力变换部时的无负载电压,诊断所述电力变换部有无异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可以还具备冷却所述电力变换部的风扇,
所述控制部可以测定向所述负载供给所述蓄电池包的电力时的负载电 流值,诊断所述风扇有无异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所述控制部可以还计测与将所述蓄电池包从空容量状态充电至满充电 状态时的充电相关的值,诊断所述AC/DC转换器有无异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所述电力变换部可以是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 电力的DC/AC变换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可以还具备从外部接收信息的接收部,
所述控制部可以在基于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信息的任意的定时,测定 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
所述控制部可以还在基于从所述配电装置内各部分得到的信息的任意 的定时,进行所述测定。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诊断方法)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诊断方法,是由如下的配电装置实现的所述 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所述配电装置具备:
连接部,其与蓄电池包电连接;
充电部,其将从所述系统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且对 所述蓄电池包进行充电;
电力变换部,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 所述负载的电力;
第1开关,其对所述电力变换部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 切换;
第2开关;其对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力变换部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 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
所述诊断方法包括:
切换步骤,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开关控制成非导通状态,且将所述 第2开关控制成导通状态;
取得步骤,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切换步骤之后,取得从所述蓄电池包向 所述电力变换部放电时的放电量、或者从所述充电部向所述蓄电池包充电 时的充电量;以及
算出步骤,所述控制部基于在所述取得步骤中取得的放电量或充电量, 进行所述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算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例如,可以在所述取得步骤中还包括:
第一判定步骤,所述控制部判定在所述配电装置中是否正在进行自行 运转;和
停止步骤,在所述第一判定步骤中判定为正在进行自行运转的情况下, 停止所述取得步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不设置用于测定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的专用的设备就能 够判断蓄电池包的满充电容量是否充分的配电装置等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  盖部
11  开口部
20  本体部
30  收纳部
100 配电装置
101 控制部
102 显示部
103 AC/DC转换器
104 DC/AC变换器
105 风扇
111 第1开关
112 第2开关
113 第3开关
114 第4开关
131~133 连接部
201~203 蓄电池包
301 系统电源
302 分电盘
303、304 负载

配电装置和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配电装置和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配电装置和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电装置和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装置和蓄电池包的诊断方法.pdf(4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配电装置与系统电源及蓄电池包连接,具备:第1电力变换电路,其将从所述蓄电池包放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供给到所述负载的电力;第1开关,其对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开关来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导通。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包的诊断时,在使用所述第1开关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与所述负载之间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电力变换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