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587030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76617.0

申请日:

2012.10.25

公开号:

CN104756261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H01L 31/048放弃生效日:201712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31/048申请日:201210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L31/048(2014.01)I; H01L31/052(2014.01)I; H01L31/054(2014.01)I

主分类号:

H01L31/048

申请人:

韩国艾尼凯斯特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诚斌; 金长均; 金秉郁; 朴赞奎

地址:

韩国首尔市江西区盐仓洞雨林蓝9商业中心B栋1603-1606号

优先权:

10-2012-0119212 2012.10.25 KR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11399

代理人:

朱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具体来讲,涉及将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能够容易地装配到具有刚度(st iffness)且容易进行制造和装配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而实现一体化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能够构成为包括:框架(frame),其由侧面板和下部板构成;载体(carrier),其具备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透镜板(lens plate),其具备于上述框架上部,使所入射的光聚光至上述太阳能电池;载体框架(carrier frame),其具备于上述下部板上部,在该载体框架上部以预定间距具备多个载体;电线(wire),其连接上述载体;以及,电线罩(wire cover),其以覆盖上述电线的方式具备于上述下部板,且以固定了上述载体框架的状态与上述下部板结合。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frame),其由侧面板和下部板构成;载体(carrier),其具备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透镜板(lens plate),其具备于上述框架上部,使所入射的光聚光至上述太阳能电池;载体框架(carrier frame),其具备于上述下部板上部,在该载体框架上部以预定间距具备多个上述载体;电线(wire),其连接上述载体;以及,电线罩(wire cover),其以覆盖上述电线的方式具备于上述下部板,且以固定了上述载体框架的状态与上述下部板结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载体框架包括具备于内部的热管(heat pipe)而构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载体框架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载体框架的上部具备以预定间距沿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上述载体,在上述下部板下部突出形成有散热肋。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线罩构成为包括:上部板,其覆盖上述电线;第一腿部,其从上述上部板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而与上述下部板结合;以及,第二腿部,其以比上述第一腿部还靠内侧的方式从上述上部板的另一侧朝向下方延伸,且在上述第一腿部与上述下部板结合的情况下压接上述载体框架。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腿部以比上述第一腿部的长度短的方式形成。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腿部以倾斜预定角度的方式形成。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腿部由相对的一对构成,上述一对第二腿部沿着越是向下彼此就越分开的方向形成。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腿部的一侧形成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卡定在形成于上述下部板的卡坎。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进一步包括使在上述透镜板所会聚的光向上述太阳能电池二次聚光的二次光学构成要素(secondary optical element),上述电线罩构成为进一步包括第三腿部,该第三腿部从上述上部板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而在上述第一腿部与上述下部板结合的情况下压接上述二次光学构成要素的凸缘(flange)。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板由沿纵向排列而结合的多个下部板片(piece)构成,在上述下部板片以沿横向长的方式形成有上述载体框架所安置的安置部,在上述安置部的外侧突出形成有上述电线罩所结合的结合凸起,上述载体框架以沿横向长的方式形成以便安置于上述安置部,在上述载体框架的上部以沿横向长的方式形成有容纳槽,在该容纳槽中以预定间距具备上述载体中沿横向排列的多个载体中至少2个以上的载体。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线罩构成为包括:上部板,其覆盖连接上述沿横向以预定间距排列的多个载体的上述电线;第一腿部,其从上述上部板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且在一侧形成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卡定在形成于上述结合凸起的卡坎;以及,第二腿部,其以比上述第一腿部还靠内侧的方式从上述上部板的另一侧朝向下方延伸,且在上述卡定部卡定在上述卡坎的情况下压接上述载体框架。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进一步包括使在上述透镜板所会聚的光向上述太阳能电池二次聚光的二次光学构成要素(secondary optical element),上述电线罩构成为进一步包括第三腿部,该第三腿部从上述上部板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而在上述卡定部卡定于上述卡坎的情况下压接上述二次光学构成要素的凸缘(flange)。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面板由横向板和以比上述横向板长的方式形成的纵向板构成,上述下部板由沿纵向排列而结合且分别与上述纵向板螺纹结合的多个下部板片(piece)构成,上述载体框架以沿上述下部板片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载体框架的上部具备以预定间距沿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上述载体,在上述下部板片下部突出形成有散热肋,在上述载体框架内部具备热管(heat pipe)。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面板由横向板和以比上述横向板长的方式形成的纵向板构成,上述下部板由沿纵向排列而结合且分别与上述纵向板螺纹结合的多个下部板片(piece)构成,在上述下部板片具备突出形成于下部的散热肋和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于上部而安置上述载体框架的安置部,上述载体框架以沿上述下部板片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载体框架的上部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有容纳槽,在该容纳槽中具备以预定间距排列成一列的上述载体,在上述载体框架内部具备热管(heat pipe)。

说明书

说明书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具体来讲,涉及将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能够容易地装配到具有刚度(stiffness)且容易进行制造和装配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而实现一体化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另外,本申请要求对于2012年10月25日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119212号的优先权。
背景技术
最近在广泛使用利用了太阳光的太阳能发电(Photovoltaic,PV)装置,尤其主要使用利用了硅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然而,由于高效率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多结太阳能电池(multi-junction solar cell)的快速发展,因而在积极进行对于在多结太阳能电池上使用价廉的聚光装置而使太阳光会聚的方式的聚光型太阳能发电(Concetrating Photo voltaic,CPV)装置的研究。
与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多结太阳能电池(multi-junction solar cell)具有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一般来讲,多结太阳能电池具有超过35%的能量效率,与此相反,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大致20%的效率。尤其在聚光(concentration)下,目前一部分多结太阳能电池具有超过40%的能量效率。
利用了这种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由太阳能电池、使太阳光一次会聚的一次透镜、以及使在上述一次透镜所会聚的光向上述太阳能电池二次会聚的二次透镜构成,太阳能电池安装于电路板等的电池安装部(cell mount)或安装于如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135200号所公开的接收器(receiver)。
另外,将多个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以阵列方式构成在支撑框架上而实现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为了提高多结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具备使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旋转的跟踪装置以维持太阳能电池模块与太阳光线正交的状态。
作为这种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一例,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1003539号(以下称为‘在先技术1’)公开有“地面用太阳能电池阵列”。
在先技术1涉及利用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在先技术1的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由中央支撑体1、支撑框架2、多个太阳能电池子阵列或面板3、以及执行元件构成,该执行元件使中央支撑体1和支 撑框架2旋转以维持太阳能电池阵列与太阳光线正交,子阵列或面板3层叠模块4而构成。
然而,如图2所示,从在先技术1是将多个模块4层叠而构成子阵列或面板3这一观点来看,将子阵列或面板3制造和装配起来并不容易,且在多个模块4中以支撑框架2为基准位于外围的模块5的情况下,因自身的重量而发生下垂现象,由此,存在即便利用执行元件来旋转支撑框架2,上述模块5也不与太阳光线正交的问题。
另外,虽然在在先技术1中未作记载,但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却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连以支撑框架2为基准位于外围的模块5也要防止其产生下垂现象,需要对于将层叠多个模块4而构成的子阵列或面板3设置另外的框架构造。如图1所示,支撑沿平面连续的面板3的支撑框架2也存在为了维持面板3的刚度须复杂地构成其构造之类的问题。而且,由此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整体构造变得复杂且整体重量增加使得执行元件须驱动的重量也增加,因而须使用更大电容的执行元件,从这一点上来看,会发生制造费用增加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上主要使用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效率因热而急剧降低,因而在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通常具备用于发散在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散热装置。
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83945号(以下称为‘在先技术2’)中公开有“高聚光太阳能装置的散热模块”。然而,根据在先技术2的散热模块由于具有散热片突出于上下部的构造,因而所占体积较大,且存在须在高聚光太阳能装置另行装配散热模块的问题。
另外,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1-0036221号(以下称为‘在先技术3’)中公开有包括热管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然而,根据在先技术3的包括热管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存在用于具备热管的构造复杂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该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将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能够容易地装配到具有刚度(stiffness)且容易进行制造和装配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而实现一体化。
解决问题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能够构成为包括:框架(frame),其由侧面板 和下部板构成;载体(carrier),其具备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透镜板(lens plate),其具备于上述框架上部,使所入射的光聚光至上述太阳能电池;载体框架(carrier frame),其具备于上述下部板上部,在该载体框架上部以预定间距具备多个上述载体;电线(wire),其连接上述载体;以及,电线罩(wire cover),其以覆盖上述电线的方式具备于上述下部板,且以固定了上述载体框架的状态与上述下部板结合。
上述载体框架能够包括具备于内部的热管(heat pipe)而构成,另外,上述载体框架能够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载体框架的上部能够具备以预定间距沿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上述载体,在上述下部板下部能够突出形成散热肋。
上述电线罩能够构成为包括:上部板,其覆盖上述电线;第一腿部,其从上述上部板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而与上述下部板结合;以及,第二腿部,其以比上述第一腿部还靠内侧的方式从上述上部板的另一侧朝向下方延伸,且在上述第一腿部与上述下部板结合的情况下压接上述载体框架。
理想的是,上述第二腿部以比上述第一腿部的长度短的方式形成,或以倾斜预定角度的方式形成,或由相对的一对构成,上述一对第二腿部能够沿着越是向下彼此就越分开的方向形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腿部的一侧能够形成卡定部,该卡定部卡定在形成于上述下部板的卡坎,上述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进一步包括使在上述透镜板所会聚的光向上述太阳能电池二次聚光的二次光学构成要素(secondary optical element),上述电线罩构成为进一步包括第三腿部,该第三腿部从上述上部板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而在上述第一腿部与上述下部板结合的情况下压接上述二次光学构成要素的凸缘(flange)。
另一方面,上述侧面板由横向板和以比上述横向板长的方式形成的纵向板构成,上述下部板由沿纵向排列而结合且分别与上述纵向板螺纹结合的多个下部板片(piece)构成,上述载体框架以沿上述下部板片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载体框架的上部具备以预定间距沿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的上述载体,在上述下部板片下部突出形成有散热肋,在上述载体框架内部能够具备热管(heat pipe)。
另外,上述侧面板由横向板和以比上述横向板长的方式形成的纵向板构成,上述下部板由沿纵向排列而结合且分别与上述纵向板螺纹结合的多个下部板片(piece)构成,在上述下部板片具备突出形成于下部的散热肋和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于上部而安置上述载体框架的安置部,上述载体框架以沿上述下部板片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载体框架的上部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有容纳槽,在该容纳槽中具备以预定 间距排列成一列的上述载体,在上述载体框架内部能够具备热管(heat pipe)。
发明效果
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载体框架能够容易地装配到由具有刚度(stiffness)的构造构成的框架的下部板而实现一体化,且在上述载体框架的内部具备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因而具有能够将热管容易地装配到太阳能电池模块而实现一体化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载体框架以沿下部板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与下部板直接接触而与下部板上部结合,且在载体框架上部具备沿下部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载体,并且在载体框架内部具备热管62,因而具有能够使散热效果极大化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覆盖电线(wire)的电线罩(wire cover)以固定了载体框架的状态与下部板结合,因此,无需用于使载体框架固定在下部板的另外的构成,由此能够简化整体构成和装配过程。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根据现有在先技术的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面板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图3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面板的横向的部分竖直剖视图。
图5是根据图3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面板的纵向的部分竖直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面板的下部板上排列有载体的状态的图。
图7是图4的‘A’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5的‘B’部分放大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线罩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载体框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本发明允许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形,通过各附图来例示而表示其各特定实施例,以下将详细说明。然而,并无以所公开的特别的方式来限定本发明的意图,而本发明包括与由各项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思想一致的所有修改、等同、以及替代。
另外,附图中厚度以及大小是为了说明书的明确性而夸张的,因此,本发明并不由 附图中所图示的相对大小或厚度所限制。
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以附图中所图示的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各构成之间的关系,能够使用如‘纵向’和‘横向’那样的相对性的用语,而本发明并不由那种用语所限定。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该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将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能够容易地装配到具有刚度(stiffness)且容易进行制造和装配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而实现一体化。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图3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横向的部分竖直剖视图,图5是根据图3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纵向的部分竖直剖视图。
参照图3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10包括:框架,其由侧面板和下部板30构成;载体(carrier)12,其上部具备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11,且以预定间距具备于下部板30上部;以及,透镜板20,其具备于框架上部,使所入射的太阳光聚光至太阳能电池11。
框架以长度方向(或纵向)长的方式形成,并以自身就具有刚度(stiffness)的方式具备,且由侧面板和下部板30构成,从而能够以上方开口的方式构成。
侧面板能够由以横向短的方式形成的横向板25和以沿着纵向且比横向板25长的方式形成的纵向板50构成。例如,纵向板50的长度L1能够以大致为横向板25的长度L2的5~10倍的长度形成,且纵向板50的高度H能够以大致为长度L1的1/20~1/10倍的长度形成。
就根据本发明的模块10而言,框架即纵向板50、横向板25、以及下部板最好通过挤压成型而制造成一体,以能够容易进行整体制造和装配并能够具备自身就具有刚度(stiffness)的构造,为此,整体框架的大小能够以挤压成型所能制造的大小来形成。例如,目前通过挤压成型所能够制造成一体的纵向板50的高度大致是25~50cm,长度大致是4~6m,因而考虑制造以及框架的刚度维持时,理想的是,最优化的框架的大小是通过挤压成型所能够制造成一体的纵向板50的大小即长度大致为4~6m且高度大致为25~50cm,由此,横向板25的长度能够以大致为1~1.2m的长度构成。而且,在框架以这种大小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以在横向大致排列6个太阳能电池的横向阵列在纵向大致排列20个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具备总数大致为120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1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当然,根据设计目的或随挤压成型技术的发展能够变更框架的 大小。
构成框架的纵向板50、横向板25、以及下部板最好由不仅重量轻而且自身就具有刚度的导热率优良的铝材质构成。
透镜板20是具备于框架上部而用于使入射的太阳光聚光至太阳能电池11的构成,在透镜板20能够具备使入射的太阳光分别聚光至多个太阳能电池11的多个图案部22,图案部22能够采用如菲涅耳透镜那样的方式。即、透镜板20能够采用在板(plate)上形成有多个菲涅耳(Fresnel)透镜图案的方式。另外,透镜板20虽然能够由一个板构成,但还能够由排列在框架上部而结合的多个透镜板片(piece)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10能够构成为进一步包括:载体框架60,其具备于下部板30上部,在该载体框架60上部以预定间距具备多个载体12;电线(wire)13,其以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载体12;电线罩(wire cover)70,其覆盖电线13;以及,二次光学构成要素(Secondary Optical Element,SOE)40,其具备于透镜板20与太阳能电池11之间且使在透镜板20所会聚的光向太阳能电池11二次聚光。
太阳能电池11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构成,能够使用高效率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多结太阳能电池(multi-junction solar cell),载体12采用与其它各配件一起安装于电路板上且安装有太阳能电池11的方式,载体12还可以是本领域所通常使用的接收器(receiver)。即、在本发明中,载体12是在电路板上具备太阳能电池11的构成,其实施方式能够由多种方式构成,且用作涵盖接收器的用语。另外,在下部板30以预定间距具备多个载体12,在载体12具备连接器,通过这种连接器利用电线(wire)13以并联或串联方式电连接,多个载体12就能够相连。
在以纵向长的方式形成的纵向板50上能够突出形成用于提高刚度的多个肋,使得框架不仅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并且自身就具有刚度(stiffness),且这种多个肋能够包括散热肋51和反射肋52中至少一个而构成。
散热肋51突出形成于纵向板50的外侧面,从而提高纵向板50的刚度,并且增加与外部的接触面积,因而使在密封的框架内部所产生而传递至纵向板50的热顺利地向外部传导而排出。
反射肋52突出形成于纵向板50的内侧面下部而提高纵向板50的刚度,并且使在透镜板20所离轴(off-axis)的太阳光S反射以防该太阳光S向电线13等配件入射。在太阳光不是垂直地入射透镜板20的情况下会产生离轴(off-axis)的太阳光S,会由这种离轴(off-axis)的太阳光S所受损的主要配件有可能是电线13。即、反射肋71与 电线罩70一起主要用于保护电线13。
就纵向板50而言,散热肋51和反射肋52最好以纵向长且具有一定截面的方式形成并通过挤压成型而制造成一体。这样一来,由于将具有如上所述的截面的纵向板50通过挤压成型而制造成一体后装配框架即可,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和装配。
在横向板25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能够突出形成用于与纵向板50螺纹结合的结合肋26,结合肋26不仅提高横向板25的刚度,而且使得与纵向板50的螺纹结合容易进行。理想的是,结合肋26能够以具有一定的竖直截面且横向长的方式形成,使得横向板25通过挤压成型能够形成为一体。
下部板30能够由沿纵向具有预定的宽度且沿纵向排列而结合的多个下部板片(piece)31构成,多个下部板片31能够分别与纵向板50下部螺纹结合,且能够由与横向板25的长度相应的长度构成。
在下部板片31能够具备:散热肋32,其突出形成于下部;以及,结合肋34,其突出形成于上部并形成有用于与纵向板50螺纹结合的连结部33。
下部板片31由散热肋32和结合肋34而能够提高刚度,且因散热肋32而与外部接触的面积变大,因而使在密封的框架内部产生而传递至下部板片31的热能够顺利地向外部传导而排出。另外,在结合肋34形成用于与纵向板50螺纹结合的连结部33,从而在由薄板构成的下部板片31能够容易形成连结部33。
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10,从其构造上来讲,只有如上所述的截面的形状以下部板30和横向板25为横向、纵向板50为纵向的方式形成,才能容易进行下部板30、横向板25、以及纵向板50的装配,另外,从制造角度来讲理想的是,只有下部板30和横向板25其横向的竖直截面形成为一定且纵向板50其纵向的竖直截面形成为一定才能通过挤压成型而一次就制造成一体。然而,如上所述,通过挤压成型将板一次就制造成一体时,所能够制造的板的大小有限,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为了提高刚度(stiffness),通过挤压成型将纵向板50制造成一体,并以将具有能够挤压成型的宽度的多个下部板片31沿纵向排列而结合的方式构成下部板30,使得各个板的制造以及整体装配容易进行。另外,在该情况下,将下部板30和横向板25通过挤压成型制造成较长的一体之后仅截取所需的长度来制造即可,因此便利。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下部板上排列有载体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6,载体12是以沿横向按预定间距排列多个载体12的横向阵列122和这些 横向阵列122沿纵向排列多个而形成的纵向阵列124的方式具备,而这些多个载体12通过电线13相互连接。
例如,构成横向阵列122的多个载体12能够通过沿横向连接的横向连接电线132连接,各纵向阵列124之间的连接能够通过纵向连接电线132连接,该纵向连接电线132连接位于某一个横向阵列122的末端的载体12与位于相邻的另一横向阵列122的末端的载体12。在该情况下,横向连接电线132能够由电线罩70所保护,但由于纵向连接电线132位于模块10的一侧末端,因而从装配构造上来讲,难以使电线罩70结合,因此,需要用于保护纵向连接电线132的另外的保护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模块10在纵向板50的内侧面下部形成较长地突出形成的反射肋71从而提高纵向板50的刚度,并且用以保护纵向连接电线132。
载体框架60,用于使沿横向排列的多个载体12容易与下部板30结合,其方式虽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施,但理想的是,可以在内部具备能够发散太阳能电池11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若如此地在载体框架60内部具备热管,则不仅能够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容易地装配热管而实现一体化,而且能够使散热效果极大化。以下对此详细说明。
图7是图4的‘A’部分放大图,图8是图5的‘B’部分放大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线罩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载体框架的立体图。
参照图7至图10,载体框架60由电线罩70所能够结合固定于下部板25上部。
为了有效地发散太阳能电池11中所产生的热,载体框架60最好与下部板30相同地由重量轻并自身就具有刚度且导热率优良的铝材质构成,在载体框架60如此地由与下部板30相同的金属材质构成的情况下,需要有用于使载体框架60与下部板30上部结合固定的另外的构成。然而,若使载体框架60通过另外的螺钉等而结合固定于下部板30上部,则发生不仅其构造变得复杂而且装配过程变得复杂的问题。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模块10能够以将用于保护电线13的电线罩70与下部板30上部结合时能够一起固定载体框架60的方式具备。即、电线罩70能够以覆盖电线13的方式具备于下部板30,且以固定了载体框架60的状态与下部板30结合。
具体地讲,电线罩70能够构成为包括:上部板72,其覆盖电线13;第一腿部74,其从上部板72的一侧(例如,上部板72的末端)朝向下方延伸而与下部板30结合;以及,第二腿部76,其以比第一腿部74还靠内侧的方式从上部板72的另一侧(例如,从上部板72的末端朝向内侧隔开有预定距离的位置)朝向下方延伸。
另外,以在第一腿部74与下部板30结合的情况下压接载体框架60的方式具备第二腿部76,例如第二腿部76能够以比第一腿部74的长度短的方式形成,以便在第一腿部74与下部板30结合的情况下压接载体框架60。理想的是,第二腿部76能够以倾斜预定角度的方式形成以便在压接载体框架60的方向具有预定的弹性力,更为理想的是,第二腿部76由相对的一对构成,上述一对第二腿部76能够沿着越是向下彼此就越分开的方向形成。这样一来,第二腿部76在压接载体框架60的方向具有更大的弹性力,从而在第一腿部74与下部板30结合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载体框架60。另外,在第二腿部76的末端能够形成具有圆形截面的端部77以能够顺利地压接载体框架60。
如上所述,下部板30能够由沿纵向排列而结合的多个下部板片31构成,在下部板片31的上部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有载体框架60所安置的安置部36,在安置部36的外侧能够突出形成电线罩70所结合的结合凸起38。
另外,载体框架60能够以沿横向长的方式形成以便能够安置于以沿横向长的方式形成的安置部36,且在载体框架60上部能够具备沿横向排列的多个载体12中至少2个以上的载体12。载体12能够以在其上部依旧具备太阳能电池11的状态由硅等密封材料所附着于载体框架60。
在结合凸起38的末端能够形成朝向外侧延伸的卡坎39,在电线罩70的第一腿部74的一侧(例如,第一腿部74的端部内侧)能够形成由卡坎39所卡定的卡定部75。
因此,电线罩70的上部板72将连接沿横向以预定间距排列的多个载体12的电线13(例如,横向连接电线132)覆盖而保护,电线罩70通过第一腿部74的卡定部75卡定于卡坎39而与下部板片31结合,第二腿部76在卡定部75由卡坎39所卡定的情况下压接载体框架60。
另一方面,载体框架60能够包括具备于内部的热管(heat pipe)62而构成。
热管62能够具有闭环形状,且在热管62中能够容纳冷媒物质,且能够具备冷媒由太阳能电池11中所产生的热而蒸发的蒸发部和蒸发的冷媒所冷凝的冷凝部,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对于这种热管62的具体构成,因而省略对其的具体说明,本发明并不由热管62的具体构成所限定。
另外,载体框架60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且能够以沿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容纳槽64,以便在上部能够将多个载体12以预定间距排列成一列。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模块10利用电线罩70仅固定载体框架60即可而无需另行分别固定多个载体12,因而能够非常简易地进行整体装配。
另外,在这种载体框架60的内部具备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11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62,因而无需另行具备用于散热的装置而另行装配,因此,能够使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62容易地装配到模块10而实现一体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模块10为了使沿横向排列的多个载体12便于与下部板30结合而具备载体框架60,且为了使这种载体框架60与下部板30能够容易地结合而构成了电线罩70。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模块10在与下部板30能够容易地结合的载体框架60内部具备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11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heat pipe)62,从而使热管62能够容易地装配到模块10而实现一体化。而且,若使热管62如此地具备于载体框架60内部,则能够使散热效果极大化。
载体框架60沿横向与下部板30上部结合即、以沿下部板30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与下部板30直接接触,且在载体框架60的上部具备沿横向排列的载体12,因此,若使热管62具备于载体框架60内部,则在沿横向排列的多个载体12中所产生的热在向模块10内部传递之前能够迅速地通过热管62而沿横向均匀地传递,如此地沿横向均匀地传递的热能够通过下部板30向外部散热。另外,如此地传递至下部板30的热通过形成于下部板30的下部的散热凸起32能够更加有效地向外部散热。
另一方面,电线罩70在与下部板30结合的情况下最好以能够固定二次光学构成要素40的方式具备,为此,电线罩70能够构成为进一步包括第三腿部78,该第三腿部78从上部板72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而在第一腿部74与下部板30结合的情况下压接二次光学构成要素40的凸缘42。第三腿部78能够以比第一腿部74和/或第二腿部76短的方式形成,以便在第一腿部74的卡定部75卡定于卡坎39的情况下能够压接二次光学构成要素40的凸缘42。
在根据本发明的模块10中,二次光学构成要素40能够以透镜的方式构成或还能够以涂覆有反射层的反射器(reflector)的方式构成,本发明并不由二次光学构成要素40的具体方式所限定。
另外,下部板片31最好与横向板25和纵向板50相同地通过挤压成型而形成为一体,为此,散热肋32、结合肋34、安置部36、以及结合凸起38最好以具有一定截面且横向长的方式形成。这样一来,只要将具有如上所述的截面的下部板片31通过挤压成型制造成一体之后仅截取所需的长度而装配框架即可,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制造和装配。
从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涉及将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容易地装 配到具有刚度(stiffness)且容易进行制造和装配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能够实现一体化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来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并不由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所限定,需要指出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能够变更的所有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热管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具体来讲,涉及将用于发散太阳能电池中所产生的热的热管能够容易地装配到具有刚度(st iffness)且容易进行制造和装配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而实现一体化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根据本发明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能够构成为包括:框架(frame),其由侧面板和下部板构成;载体(carrier),其具备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透镜板(len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