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158133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55565.7

申请日:

2012.12.20

公开号:

CN103049134A

公开日:

2013.04.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公布日:201304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21220|||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小雷

地址: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培源路2号微系统园M1栋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本发明通过使电极与电极之间充分耦合,显著提高了整个ITO层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提高了电极的信噪比,并且克服了外观上存在的视角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相互桥接。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通过一金属导线相桥接,桥接点位于所述感测电极的第二纵轴处,所述金属导线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覆盖有一层绝缘层。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为若干个“王”字型电极一体成型。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的每个纵轴的宽度相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二纵轴的长度大于其它纵轴的长度。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的第一纵轴和第三纵轴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中的第二纵轴的倒角为4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布设在同一侧面内。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TO的布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ITO(铟锡氧化物)是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目前,其在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市场上大热的电容式触摸屏也是利用ITO来完成侦测触摸的动作,而电容触摸屏上ITO的布线一般是双层,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电场,当使用者触摸时,表面行或列的交叉处感应单元的互电容(也称耦合电容)会有变化,根据上述变化最终可检测出触摸点的具体位置。
常见的双层ITO的结构是菱形结构,其双层ITO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侧面上,为了避免电极之间的互相导通,所以需要在玻璃基板上设置桥接点,这样就可将双层ITO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面上。虽然上述方法实现了侦测触摸的动作,但由于采用菱形结构,难免会带来多指触控侦测不稳定、电源噪声干扰较大、画线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目前业界内出现了条形图案的电极布局,由于在所述条形图案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悬浮块,经过实践证明,该布局克服了多指触控侦测不稳定、电源噪声干扰较大、画线效果不佳等诸多缺点,但是用户再使用时发现,由于液晶显示器上的液晶分子在不断翻转,就与触摸屏上的电极产生了视角问题,用户能够明显看见显示器上的悬浮块,导致外观存在一定的瑕疵。
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新的ITO的布线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能够解决外观上的视角问题,且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明显增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使电极与电极之间充分耦合,显著提高了整个ITO层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提高了电极的信噪比,并且克服了外观上存在的视角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层ITO布线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驱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感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ITO层,10、驱动电极,12、感测电极,101、121、第一纵轴,102、122、第二纵轴,103、123、第三纵轴,104、124、横轴,105、连接处,125、金属导线,126、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布设有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所述驱动电极10和所述感测电极12均呈“王”字型,若干个感测电极12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的驱动电极10的空隙内,相邻两个所述感测电极12通过桥接的方式相连接。下面具体论述所述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的结构。
如图2所述,所述驱动电极10的结构为若干个呈“王”字型的电极一体成型,所述王字型电极包括第一纵轴101、第二纵轴102、第三纵轴103和横轴104。每个王字型电极之间有明显的连接处105,所述连接处105的宽度明显小于所述王字型电极横轴104的宽度,所述纵轴的宽度也明显小于所述横轴104的宽度,因此所述驱动电极10相比菱形电极和条状电极具有相对较大的驱动面积,明显提高了发送驱动信号的能力和接收电源噪声的能力,从而提高了ITO层的信号强度。所述驱动电极10中的每个纵轴的宽度相等,第二纵轴102的长度大于其它纵轴101、103的长度,因此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0中第二纵轴102之间的空隙小于其它纵轴101、103之间的空隙。
请参阅图3,所述感测电极12的结构为一个完整的“王”字型电极,呈轴对称结构,使整个感测电极12与两个相邻驱动电极10的空隙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所述王字型电极包括第一纵轴121、第二纵轴122、第三纵轴123和横轴124,第一纵轴121和第三纵轴123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相等,第二纵轴122的宽度和长度明显大于第一纵轴121、第二纵轴123和横轴124的宽度和长度,所述横轴124的宽度取决于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0之间的间隙宽度,该横轴124的宽度与第一纵轴121和第二纵轴122的宽度相等,若设计过宽会延阻所述感测电极12方向上的信号传输。所述第二纵轴122的四角为倒角,所述倒角以45°为最优选实施例,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电流流通时尖端放电问题和眩光问题。相邻两个感测电极12横跨驱动电极10中两个王字型电极的连接处105相桥接,桥接点位于所述感测电极12的第二纵轴122处,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12通过一金属导线125相桥接,所述金属导线125与所述驱动电极10之间覆盖有一层绝缘层126,以使所述感测电极12和驱动电极10之间形成电气绝缘。所述金属导线125和所述绝缘体126可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选用相应的材料制成不同的形状,而不局限于此实施例的形状大小。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布设在同一侧面内。
本发明所述的布线结构中,所述驱动电极10与感测电极12通过王字型结构充分耦合,增大了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侦测灵敏度更高,并且无悬浮块的设计克服了外观上的视角问题。另外,所述感测电极12相对所述驱动电极10的感应面积小,有效提高了ITO层1的信噪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4913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7CN103049134A*CN103049134A*(21)申请号 201210555565.7(22)申请日 2012.12.20G06F 3/041(2006.01)(71)申请人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地址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培源路2号微系统园M1栋3楼(72)发明人杜小雷(54) 发明名称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

2、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本发明通过使电极与电极之间充分耦合,显著提高了整个ITO层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提高了电极的信噪比,并且克服了外观上存在的视角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1/1页21.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

3、电极的空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相互桥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通过一金属导线相桥接,桥接点位于所述感测电极的第二纵轴处,所述金属导线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覆盖有一层绝缘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为若干个“王”。

4、字型电极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的每个纵轴的宽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二纵轴的长度大于其它纵轴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的第一纵轴和第三纵轴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中的第二纵轴的倒角为4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布设在同一侧面内。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49134 A1/3页3一种双层 ITO 的布线。

5、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ITO的布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背景技术0002 所谓ITO(铟锡氧化物)是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目前,其在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市场上大热的电容式触摸屏也是利用ITO来完成侦测触摸的动作,而电容触摸屏上ITO的布线一般是双层,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电场,当使用者触摸时,表面行或列的交叉处感应单元的互电容(也称耦合电容)会有变化,根据上述变化最终可检测出触摸点的具体位置。0003 常见的双层ITO的结构是菱形结构,其双层ITO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侧面上,为了避免电极之间的互。

6、相导通,所以需要在玻璃基板上设置桥接点,这样就可将双层ITO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面上。虽然上述方法实现了侦测触摸的动作,但由于采用菱形结构,难免会带来多指触控侦测不稳定、电源噪声干扰较大、画线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目前业界内出现了条形图案的电极布局,由于在所述条形图案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悬浮块,经过实践证明,该布局克服了多指触控侦测不稳定、电源噪声干扰较大、画线效果不佳等诸多缺点,但是用户再使用时发现,由于液晶显示器上的液晶分子在不断翻转,就与触摸屏上的电极产生了视角问题,用户能够明显看见显示器上的悬浮块,导致外观存在一定的瑕疵。0004 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新的ITO的布线结构来。

7、解决以上问题。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能够解决外观上的视角问题,且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明显增强。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设有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驱动电极的空隙内,所述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均呈“王”字型,包括第一纵轴、第二纵轴、第三纵轴和横轴,其中驱动电极的横轴宽度大于纵轴的宽度,感测电极第二纵轴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第一纵轴、第二纵轴及横轴的宽度和长度,且所述第二纵轴的四角为倒角。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使电极与电极之间充。

8、分耦合,显著提高了整个ITO层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提高了电极的信噪比,并且克服了外观上存在的视角问题。附图说明0008 图1是本发明双层ITO布线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驱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感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ITO层,10、驱动电极,12、感测电极,101、121、第一纵轴,说 明 书CN 103049134 A2/3页4102、122、第二纵轴,103、123、第三纵轴,104、124、横轴,105、连接处,125、金属导线,126、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000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

9、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0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双层ITO的布线结构,每层ITO上分别布设有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所述驱动电极10和所述感测电极12均呈“王”字型,若干个感测电极12依次顺序布设在两个相邻的驱动电极10的空隙内,相邻两个所述感测电极12通过桥接的方式相连接。下面具体论述所述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的结构。0011 如图2所述,所述驱动电极10的结构为若干个呈“王”字型的电极一体成型,所述王字型电极包括第一纵轴101、第二纵轴102、第三纵轴103和横轴104。每个王字型电极之间有明显的连接。

10、处105,所述连接处105的宽度明显小于所述王字型电极横轴104的宽度,所述纵轴的宽度也明显小于所述横轴104的宽度,因此所述驱动电极10相比菱形电极和条状电极具有相对较大的驱动面积,明显提高了发送驱动信号的能力和接收电源噪声的能力,从而提高了ITO层的信号强度。所述驱动电极10中的每个纵轴的宽度相等,第二纵轴102的长度大于其它纵轴101、103的长度,因此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0中第二纵轴102之间的空隙小于其它纵轴101、103之间的空隙。0012 请参阅图3,所述感测电极12的结构为一个完整的“王”字型电极,呈轴对称结构,使整个感测电极12与两个相邻驱动电极10的空隙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所。

11、述王字型电极包括第一纵轴121、第二纵轴122、第三纵轴123和横轴124,第一纵轴121和第三纵轴123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相等,第二纵轴122的宽度和长度明显大于第一纵轴121、第二纵轴123和横轴124的宽度和长度,所述横轴124的宽度取决于相邻两个驱动电极10之间的间隙宽度,该横轴124的宽度与第一纵轴121和第二纵轴122的宽度相等,若设计过宽会延阻所述感测电极12方向上的信号传输。所述第二纵轴122的四角为倒角,所述倒角以45为最优选实施例,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电流流通时尖端放电问题和眩光问题。相邻两个感测电极12横跨驱动电极10中两个王字型电极的连接处105相桥接,桥接点位于所述感测电极。

12、12的第二纵轴122处,所述两相邻的感测电极12通过一金属导线125相桥接,所述金属导线125与所述驱动电极10之间覆盖有一层绝缘层126,以使所述感测电极12和驱动电极10之间形成电气绝缘。所述金属导线125和所述绝缘体126可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选用相应的材料制成不同的形状,而不局限于此实施例的形状大小。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极10和感测电极12布设在同一侧面内。0013 本发明所述的布线结构中,所述驱动电极10与感测电极12通过王字型结构充分耦合,增大了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侦测灵敏度更高,并且无悬浮块的设计克服了外观上的视角问题。另外,所述感测电极12相对所述驱动电极10的感应面积小,有效提高了ITO层1的信噪比。00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说 明 书CN 103049134 A3/3页5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3049134 A1/2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49134 A2/2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49134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